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租界往事》第65章 監獄之內 禍福相隨(4)
  威廉訓話的時候,曲文魁和崔先生正被關在禁閉室。

  崔先生因為擅自脫離監管,毆打看守,不但被罰關禁閉,又要被罰延長刑期。曲文魁倒地嘔吐,監獄長雖然懷疑是為配合崔先生逃獄故意設的局,可是監獄醫官證實嘔吐是陣發性眩暈導致的,沒有證據證明曲文魁參與了肇事,便不做懲罰了。不過,監獄醫官認為曲文魁眩暈症沒全好,不適合長時間站立,看守便把曲文魁和崔先生關在一起,讓崔先生看著,觀察一天。

  曲文魁又有了和崔先生單獨相處的機會了。這一次,曲文魁終於可以敞開心扉,對崔先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了,“崔先生一再出手幫我,一身浩然正氣,晚輩敬佩不已,讓我不知怎樣感謝您?”

  “這件事情你不用謝我,是你自己救了你妹妹。”

  “先生何出此言?”曲文魁有點兒迷惑了,看向崔先生。

  崔先生讚賞地說道:“我幫你,是因為你是個英雄,小小年紀就敢同英國士兵拚命。你打英國士兵在前,我幫你救人在後,我敬你是個男子漢,才會出手幫你,所以我才說是你幫了你自己。”

  “崔先生,我懂了。上學時,先生曾教過我,天助人自助者。凡事只有自己盡力去做,別人才可能幫到你。”

  “是這個道理。”崔先生頷首讚許。

  在院子裡,威廉還在高聲地訓導:“愚昧是落後的根源,是動亂的根源,只有文明才會帶來秩序。為了監獄的有效管理,為了你們的未來,從今天開始,你們要接受教育。不但要學習儒學,還要學習基督教義,學習大英帝國的自由民主。大英文明和中華文明都是世界上燦爛的文明,在這裡,我要將兩個文明融合在一起,讓兩個文明的瑰寶照亮你們迷茫的心靈,使你們從此成為文明人中的一員……”

  曲文魁看著崔先生,有些內疚,“學生愚昧,先生教我打坐,我卻不曾珍惜,隻練了一小會兒便不練了。”

  崔先生卻沒有責怪的意思,只是說:“你沒有武功底子,自然是體悟不到武功的妙處。練得久了,有了悟性,便會無師自通。”

  曲文魁心中熱血翻騰,從胸部湧動到全身,嘴似乎不聽使喚地說道:“崔先生,我想拜您為師,學習武藝!”

  “我雖是武秀才,卻從不開門收徒。”崔先生推辭道:“不過,我可以為你破格一次:如果你通過我了的考試,我可以收你為文學生。”

  “先生請出題。”

  “我只有一題,你聽好了:你為何要學習武藝?”

  曲文魁愣住了。這個問題過於簡單,自己學武隻想報家仇,從未有過它想。可是,到了島上自己才知道,欺壓自己的不只有唐繼業一人,還有英國人,有獄友,還有給英國人辦事的同胞;甚至還有印度人,不在自己的國家好好地呆著,跑到我們威海的土地上,替英國人管我們。認識了崔先生,曲文魁明白了:家有家仇,國有國難。報家仇,赴國難,都是男兒的責任。曲文魁不再猶豫,果斷地答道:“報家仇,紓國難;趟生路,救黎民。”

  “如何能救?”

  “像前輩一樣,憑一身武藝、一腔熱血去抗爭。”

  崔先生站了起來,指著外面說:“離這五裡的海面上,泊滿了英國的重炮巨艦,你我赤手空拳,縱是武功蓋世,如何打得過?你想報家仇,仇敵如是一群人,如是有槍有炮,你如何打得過?”

  “先生,學生愚鈍,請您開悟。

”  “靜坐之時,我老是在想:馬熊有人騎,人熊有人欺,國熊同樣有國欺。我們為什麽會這樣?現在我想明白了,是我們的官府腐敗無能,是我們的民眾愚昧懦弱。”

  “先生,您叔父他們領著上萬威海衛百姓起來抗英,怎能說是愚昧軟弱呢?”

  “這也正是我困惑的地方。後來,看了英國人的重炮巨艦以後我想明白了,有勇氣不代表不愚昧,是我們的愚昧讓我們的鮮血白流。想一想我們為什麽造不出大炮大船?還不是因為愚昧?我們為什麽愚昧?看一看我們威海衛的廟宇就知道了。”

  崔先生站了起來,在禁閉室不停地走著:“在威海衛剛夠一萬傾的土地上,有三百六十五個村莊,可是有各類廟宇不下八百座。小小的威海衛城裡,就有財神廟、真武廟、關帝廟、文廟、黃姑廟……等等,還有眾多的各姓家廟。放眼整個威海衛,我們中國人建的最好的建築幾乎都是廟宇。可是學校呢?卻不足十數。如果威海衛有八百所學校而不是八百座廟宇,英國人還敢租借我們威海衛嗎?”

  “先生,我上過學堂,也到過廟堂。可是我感覺在學堂所學幫不了自己,也幫不了別人。可是在廟堂之中卻感覺總有所獲。為什麽會這樣?難道上學真有那麽大的用處,而廟堂卻一無是處嗎?”

  “以前,我也常思考這個問題,現在我想通了。我們威海衛人雖然上學的不多,可是天下皆是學問:佛教教人向善,道教教人生存,儒學教人入世。這些學問深邃無比,凡是真信真學者,無一不是大學問家。可是,他們水平再高,只會度自己,卻救不了芸芸眾生,更救不了國。

  我們威海衛人有個特點:無論大事小情,凡事都要算命測吉凶,推運問前程。為了祈福禳災,不是求神靈就是求他人。可是,誰也幫不了我們。有人說,神靈不顯靈是我們對神靈不虔誠。可是,論對神靈的虔誠,威海衛人可以說是甲天下。我們威海衛的各種各樣的廟裡供奉著玉帝、佛祖、海龍王、李龍王、關帝、灶王、麻姑、仙姑、劉公、七真人、媽祖等等,還有數不清的山神、海神,世上有的神靈在威海幾乎都能找到。即便這樣,覺得還是不夠虔誠,於是家家戶戶都置有香案,虔誠地供奉著先祖和神靈,甚至很多人還供奉鳥獸,時時祭拜,隨時祈福。可是,苦難總是如影隨形,擺脫不掉。

  我以前常想,我們怎樣才能擺脫苦難呢?現在想清楚了,要擺脫苦難,首先要擺脫愚昧;要擺脫愚昧,只有興學一條路可走。可是,興學之路,並不是現在的隻教儒學,而是要傳授王陽明先聖的心學。”

  “先生,上學的時候,先生也曾提過王陽明聖人,卻不曾教過心學。先生能否教我?”

  “心學體系龐大,內容深奧,無扎實功底,將學無所成。即便有功底在身,如無實踐在前,也很難體會到真諦。我看你胸有良知,心有慧根,可以教你。”

  曲文魁聞聲倒地便拜:“先生,請受學生一拜。”說著給崔先生磕了三個響頭。

  崔先生扶起了曲文魁,說道:“心學不重虛禮,而在於涵養內心,然後從內心出發,去實踐自己的良知,就是要‘知行合一’。”

  “先生,我還是不懂,什麽是知行合一?”

  “王陽明先聖說過四句話: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麽是‘知’。‘無善無惡心之體’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幼時雖懵懂無知,卻生而純真,有無善無惡的真性情。‘有善有惡意之動’是說當人有了欲望,便有了善惡之念。‘知善知惡是良知’是說,人有是非之心、有善惡之念時能分得清善與惡、是與非,便是有了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說人要通過格物致知,不斷發現、提升和鞏固自己的良知益念。

  有了‘知’還不行,還要去‘行’。聖人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人又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這三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知與行是合二為一的。這便是‘知行合一’的內涵。學習心學,核心是要掌握‘知行合一’的真諦。

  ……

  “先生,承您教誨,我學會了心學滄海之一粟。我該如何運用呢?”

  “你說過,你的人生目標是:報家仇,紓國難;趟生路,救黎民。這說明,你已經有了良知。只是良知還顯不夠豐厚。報家仇是小義,紓國難是大義,只有把小義融於大義之中,才是真正的義;趟生路是小仁,救黎民是大仁,只有把小仁融於大仁之中,才是真正的仁。所謂成仁成義,就是在大仁大義中探索‘仁義’之道。”

  “先生,致良知我知道該怎麽做了,如何去行?”

  “行,最難的是行之道。我每日深思,卻一直不得要領。當今之威海衛,外虜入侵,我叔父他們為不亡國亡種,奮起反擊,卻是以卵擊石,這便是‘行無果’,不算真正的行。可是,沒有這樣悲壯與慘烈的行,便沒有廣大民眾的致良知,便不會有更多的後來者,這是殺身成仁,舍身取義,是‘行有知’。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糾結,我叔父他們究竟是‘行無果’還是‘行有知’?後來,通過反覆思考先輩的‘行’,我有了更多的‘知’。

  “先生,我也想知道。”

  “自入獄以來,我一直在想,英國人縱是有重炮巨艦,可是他們並不單純地倚重武力征服威海百姓。他們之中,很多人對儒學研究很是透徹,對中國百姓的心性和習俗如數家珍。之所以如此,除了中華文化自身無法抗拒的魅力因素之外,主要還是為他們提出的‘以華製華’策略的需要服務。洋人能如此,我們為何不可以如此!所以,我以為正確的行之道是:師夷之長以製夷,開智興業以自強。等有一天,我們會造重炮巨艦了、能造重炮巨艦了,他們也就不會在我們國土上耀武揚威了。”

  “先生,如何師夷之長?如何開智興業?”

  “‘師夷之長’就是要把他們看作我們的老師,潛下心來把他們的長處學到手,他們會的我們也要會,他們有的我們也要有,他們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開智興業就是以興學開民之智,以興業助民富國強。”

  “先生,興業之時,可不可以同洋人做買賣?”

  “只要與國有利,四方皆是商道;只要與民有利,萬國都可交往。唯有如此縱橫捭闔,才能成就事業;唯有在大開大合中,才能民富國強。”

  ……

  曲文魁和崔先生兩人一問一答,問題漸漸深入。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晚,看守過來,把崔先生帶走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