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今天開始親政》第二百三十四章:均衡貧富的鬥爭
    ……

  貧富分化問題,自從秦漢以來就沒消失過,歷朝歷代都有明君能臣看到這個問題,並對此做出政策,想要解決問題,但是無不以失敗告終!

  秦朝命短,並不典型。

  最典型的就要數漢朝了。

  漢朝初立,由於是從亂世走過來的,初期休養生息。

  法家隨著“暴秦”的覆滅,從秦朝時期的官方正統,被逐出了殿堂,失去了正統地位——雖然漢朝繼承了秦朝制度。

  但是,初期漢朝走的是道家的無為妙法。

  道法自然,是官方正統!

  這套妙法,類似所謂的小政府、大社會、私有製下自由市場。

  在這套秩序下,民間經濟得到迅速的恢復,快速的發展。

  但是,隨著發展,貧富分化也嚴重起來。

  到漢武帝時,貧富分化已經十分嚴重!

  因為,人的能力,是有大小的,不可能一樣!

  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下,能力大的人,就必然會崛起,脫穎而出,聚集財富!

  而錢能通神,錢能通鬼,錢又會與權力勾結到一起,於是錢收買權,權庇護錢,“能力大”的便會更瘋狂的擴張!

  在這瘋狂擴張背後,是無數的以權謀私,仗勢欺人!

  形成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

  這一問題,被儒家看到了。

  於是,儒家看到了上位的機會!

  其時漢武下詔求賢,儒家機靈鬼董仲舒做《舉賢良對策》,得到漢武帝重視!

  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統思想、天人感應思想、以德治國思想等,這些思想,得到漢武帝認可,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家推崇為官方正統。

  道家無為而治,也掉落神壇了。

  董仲舒以[以德治國]為宗旨,提出了均衡貧富的政策,即“調均“的主張。

  他上疏漢武帝“限制私人佔有土地的數額的主張,限制豪強兼並土地,不允許官吏與百姓爭搶利益,鹽業、金屬業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斬殺的威嚴,降低賦稅,減少徭役,讓人民休養生息,減少民力消耗“。

  這些主張,首先,打擊豪強勢力,加強中央政權的力量;其次,暫時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之間的階級矛盾,加強了封建統治階級專政,防止社會進一步動亂,防止農民起義。

  董仲舒吸取秦滅亡教訓,為了緩和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提倡德治,革除秦時的弊政,進行“更化“。

交流好書 關注vx公眾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他的“更化“思想,就是以儒家的禮義仁德來限制對人民剝削,維持和鞏固漢王朝統治階級專政。

  他認為,嚴刑峻法,給統治階級帶不來穩定的統治秩序,不能維持和鞏固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權。他提出:實行禮義,布施仁德的政策,以德治理為主,重視“教化“,主張用仁德代替嚴刑。

  他視“德治“主張為鞏固封建統治的基本治國原則。並上疏漢武帝:“作為帝王應該秉承上天的意思進行辦事,因此,應該用仁德的教化而不是用刑法治理,以“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他的建議,漢武帝部分的接納了,也有部分沒有接納。

  “……不允許官吏與百姓爭搶利益,鹽業、金屬業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這個主張,漢武帝沒有接受。

  而是做出了相反的政策。

  朝廷禁止民間私營鹽鐵,改成官府專營了。鹽鐵專營給朝廷帶來了極其豐厚的收入,為漢武開疆拓土提供了財政支持。

  均衡貧富的主張,漢武帝倒是接受了。手段十分粗暴,

  以守皇陵為由——盡忠盡孝嘛——數次遷徙豪強,一時間天下紛紛擾擾,各地豪強哀鴻遍野。

  這些豪強的成分,大體三種,其一為勳貴官僚之類、其二為能力卓著的人,發家致富了、其三為黑惡勢力。三種勢力,又有互相勾結。

  當時北伐匈奴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軍衛青為豪強郭解向漢武帝求情說:“郭解是百姓,家中貧窮,不是豪強,不符合遷移的標準,能否網開一面?”

  而漢武帝卻沒有為了區區一個民間豪強而給衛青面子,他說:“一個百姓竟能讓全國最有權勢的大將軍替他求情,這就恰恰證明他就是有權有勢的大豪強。”

  在均衡貧富、打壓豪強的運動中,法家也成為了皇帝手中的刀!——法家雖然不是正統了,但是仍舊在,並未被清除,也不能被清除。朝廷離不開法家。

  漢武帝抑製豪強、均衡貧富,雖然搞得風風火火,但是,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打壓了一批,很快的,新的一批,又會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遇到性格軟弱、手段又不強硬的皇帝,就會放任貧富分化。

  漢朝分為三個時期:前漢、新朝、後漢。

  前漢後期,朝政日益腐敗,土地兼並成風,社會動蕩不安。

  面對這種形勢,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決危機的辦法。

  漢哀帝時,大司馬師丹針對當時豪富吏民訾數巨萬,而貧弱愈困的現象,提出對貴族豪富佔田及奴婢的數量加以限制。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詳盡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佔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關內侯、吏民百姓不得超過三十人;富商大賈不得做官、不得擁有田產;田產、奴婢數量超過以上限制者,一律沒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歲以上者,可以免為庶人。

  由於當時絕大多數豪強地主、貴族官僚都早已超過最高限額,因不願放棄自身利益,所以這個建議剛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閣,成為一紙空文。

  在這樣的背幕之下,大聖人王莽篡位奪權,禪讓做了皇帝,建立了新朝。

  王莽強力推行均衡貧富的政策。

  他根據古書上記載的井田制度,頒布了一道著名的詔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鄰裡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製,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禦魑魅。”

  即行儒家的複古改革!

  把私有化的土地政策,又收歸了“國有”,禁止土地買賣!

  這得罪了天下的小民自耕農!

  一井為漢製九百畝。又限制大地主土地,最高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的部分,要直接分掉!

  這政策又得罪了天下的豪強地主!

  雖然有益於佃戶階層,奈何,佃戶階層在民間,王莽不能直接的組織他們。

  皇帝政策要靠官僚去執行的。

  而官僚往往又與豪強地主或多或少的勾連著,有利益往來。

  王莽就陷入了一個困境,他的好的政策,被執行的歪了。搞得豪強地主、小民、佃戶都特麽的要反他!

  豪強推出了劉氏宗室劉秀,最終打敗了王莽。

  新朝隻活了十四年就覆滅了。

  劉秀登基,開啟後漢。他是靠豪強的支持上位的,深知豪強的危害、也深知其厲害。

  豪強尾大不掉。貧富均衡不了。官僚、大地主、黑惡勢力,三者結合,最終發展成世族門閥勢力,皇族與世族共天下!

  後漢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

  那些世族門閥,動輒擁有田地萬頃,依附他們而生的佃戶百姓,數萬戶、十余萬戶!

  其時人口還少,一個大縣,一般擁有人口不過也就萬戶。

  這些世族門閥,控制的人口,高達數縣,幾乎就是一個郡了。

  所謂郡望、名門貴族,背後就是極其嚴重的土地兼並!

  世族集中著經濟權力、官權力,法律對他們無效,在這樣的環境下,世族對治下百姓的壓迫搜刮,是極其殘酷的!人性之惡,肆無忌憚的橫行人間。

  世族的做大,與皇權是不利的。

  所以,皇權在與世族共治天下的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嚴重的矛盾。

  歷朝歷代,皇帝都會推出些政策,去壓製世族門閥,但是,總體來說,是無效的、形同虛設。

  政策無法在基層施行。

  基層都是世族門閥的門生故吏!

  壓製世族門閥的政策,豈能被施行?

  獨尊儒術之後,儒家便長久為正統。

  自漢武帝開始,向朝廷舉薦人才,有個門檻,就是“明經”,明的當然是儒家經典,即所謂明經取仕。

  這促進了儒家的發展。

  也促進了豪強大地主、世族門閥往儒家大門裡湧入!

  儒道大興!

  此時,世族門閥還壟斷著舉薦權!也就是說,你丫的即便有才,沒有人家舉薦,你也不能入仕!

  這又促進了儒士投效世族門閥!

  但是,對於世族門閥來說,當然更樂於舉薦自家人!

  因此,這套制度,阻礙了大量的非世族門閥的儒士的利益!

  儒士分化成了兩派:出生豪門的世族門閥派、出生寒門的非世族門閥派。

  豪門、寒門互相看不順眼!

  皇權更樂於用征召寒門人才來製衡豪門。

  漢滅三四百年之後,隋朝在大亂中新起。

  大亂之後,本該大治,起碼也能活個二三百年。

  然而,隋太祖楊堅是個聰明而又頭鐵的狠人,想出了科舉之策,更推行實施!

  以科舉製選拔人才,與征召舉薦製截然不同!

  科舉製對[儒道-寒門之士]來說,更加的公平,得到了擁護!

  而對儒道-豪門來說,就是剝奪了舉薦權呀!

  是以,科舉製得到了世族門閥的抵製!

  楊堅之後,其子楊廣繼續推行科舉製!

  科舉製的推行,是觸犯世族門閥的根本利益的。

  楊廣又是個好大喜功的人,把許多大事情,都集中到很短的時間去做,財政壓力巨大,對民征收與日俱增,終於官逼民反。

  世族門閥勢力又在這其中煽風點火、火上澆油。

  最終,隋朝隻活了三十八年就覆滅了。

  隋朝之後是王魏朝。

  繼續推進科舉製。

  隋末亂世之中,世族門閥被清洗了一波。

  王魏朝建立,內部門閥勢力依舊不小,活了近三百年,死於藩鎮軍閥——這些軍閥做大,本也是為了去製衡地方門閥的,卻沒想到,軍隊與門閥結合了。

  魏末天下大亂,蠻夷趁勢入侵,神州迎來了七十來年的大亂世!

  這一場大亂世,使得神州夏民陷入了無底的黑暗深淵之中!

  但是,另一面,也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盤亙於世的世族門閥,在鐵與血中煙消雲散,紛紛隕落、破產、凋零。

  一亂一治。

  後晉興起,已經沒什麽世族門閥勢力了,科舉製得以積極廣泛的推行!

  科舉製下,儒士們機會平等,喜滋滋迎來新時代。

  但是,中舉的比例太小了,子子孫孫都中舉,更是絕無可能!

  權力無法世襲了。

  沒有權力包庇,經濟擴張也就有了難度。

  像世族門閥時期,那種動不動百萬畝田地的存在,是絕無可能存在了!

  能有個數萬畝,也就頂天了。

  土地兼並,貧富分化對立,從歷史上來說,得到的極大的改善。

  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像世族門閥那樣的超級大地主沒了,但是千畝、數百畝的地主,多如牛毛,依舊是一方豪強大戶!依舊是存在著黑暗!

  豪強大戶使錢腐蝕官府,得到權力的包庇;勾結黑惡,在地方為非作歹,並不少見!

  王淹、高潔、張瑜等人思慮均衡貧富,其難度與世族門閥時期,其實是容易的多了!

  他們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來的辦法,無非是:

  肅清吏治!

  掃除惡霸強人!

  均田,給佃戶分田!

  限制土地買賣,田地是極重要的生產資料,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百姓絕不會賣掉,為防止百姓賣田失地,要對土地買賣進行限制, 百姓缺錢,可以向朝廷借錢渡過難關。

  減租減息!民間地租、房租、利息,太高了,要進行壓製,增加百姓獲得。

  限田,限制地主擁有的土地上限。

  ……

  劉玄思想著前世、今世歷史上的均衡貧富的種種,回過神來,望向已經跪在了地上的王淹等人,淡淡的說道:“你們跪著幹什麽?都起來吧。”

  高潔道:“君憂臣辱,臣等惶恐。”

  劉玄輕笑一聲,帶著嗤笑的口吻說道:“朕憂民生,你等能忠君體國,這是很好的。但是跪有什麽用?跪又解決不了問題。要是一跪就能解決問題,那這天下,數千年來,哪裡還有那麽多事啊,快起來吧。”

  “是。”高潔等磕了個頭,都站起了身,又順從皇帝的示意,坐了回去。

  劉玄道:“你們上的這道奏疏,朕看了,切中要害,是很好的。”

  三人一聽,不禁振奮!

  皇帝認可,一旦推行,曹黨中人,多有腐化,豈不能大大的打擊之?

  ……

  ——————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