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今天開始親政》第二百三十八章:全力支持醫部發展!
    ……

  永平十七年十月二日!

  這天下午,天寧殿大門緊閉,內裡皇帝與高層官僚開著會議。

  直到日垂西天,殿裡黯淡下來,這場會議才告一段落。

  各部院衙都分配到了相關的責任,開始運轉行動起來。

  數日之間,這件事便從官場高層往下、往四周傳露。

  京中百姓也都聽說了。

  雖然具體規則還沒有制定發落下來,但是,主要精神已經確定了!

  [均衡貧富],已然成為了新政的一部分,是鐵板釘釘的國策之一了!

  聽說了這個消息的,大多數人都是理解的、歡喜的,只有少數的人鬱悶。

  ——道理我明白!

  ——均衡貧富的確有原由、有道理,長遠上也有利。

  ——但是,畢竟現在就要割肉,痛啊!

  ——痛也是真實的!

  鬱悶、不滿情緒是肯定會有的。

  對於這種情緒,主要是兩種辦法,其一,講道理,先禮後兵,道理能做通,自覺擁護,那是最好的;其二,道理不能說服,還有子彈,各地炎軍請地方大戶參觀參觀打靶訓練,警告、威嚇!

  對於這些鬱悶、不滿,劉玄並不怎麽在乎!

  因為,他的手裡,握著一支絕對的忠誠於自己、絕對的聽從於自己的命令的武裝力量!

  當然,也不只是打壓,棗兒也是有的,特許經營將向他們打開方便的大門!

  [均衡貧富]成為國策的震撼的壓蓋之下,太醫院提高地位,與部衙等齊,稱之為醫部、新建民部的消息,其影響力,就相對的弱了些。

  ……

  醫部的牌子、印信等一應物件,由內衙禦用監加急造辦妥當。

  內衙服務於皇帝。

  這些東西,由內衙造辦,象征著皇權的至上。

  十月五日,掛牌賜印。

  當天下午,皇帝又於天寧殿召見醫部大小官員、格物院周成等人。

  皇帝強調了新政推行、工商大興、人口聚集於城市的大勢!

  在這樣的大勢下,對疫病防治,尤其重要!

  必需要極其重視!

  對常見的、危害大的疫病,要積極研究防治方法!

  炎國醫部將夏醫分為十一科,分別是:

  其一,大方脈:治療成年人的疾病,大體相當於內科。

  其二,小方脈:治療小兒疾病,大體相當於兒科。

  其三,婦人:治療婦女疾病,大體相當於婦產科。有專門女醫。

  其四,瘡瘍:專門治療腫瘍、潰瘍、金刃所傷等外科疾患。

  其五,針灸。

  其六,眼。顧名思義,無需多說。

  其七,口齒。

  其八,咽喉。

  其九,傷寒。傷寒的概念很寬泛,一切由外部感染的疾病,均可稱為“傷寒”,包括:傷寒、瘴氣(即瘧疾)、傳屍(即俗稱之肺癆)、癘風(即麻風病)、虜瘡(即天花)等!

  其十,接骨。

  十一,痘疹。本屬傷寒科,即天花病。夏醫已經發現了有效治療這個疾病的方法。其淵源,推究起來,起於七八百年前的顧氏。

  顧氏以醫術傳家,根據以毒攻毒的醫理,潛心研究,發明出了種痘術,能有效防治天花。

  他依靠這手醫術,闖出了名醫的名聲。

  但是,他將此術,奉為圭臬、當做絕學,傳下祖訓,此術只在本家中一脈相傳,嚴加保密,並不準外泄。

  此術在顧家傳承了數百年,以此富貴長久。

  直到炎國太祖起義時期。

  其時,顧家基業,在亂世之中,毀於一旦,炎太祖救了顧家的當時掌握種痘術的顧明,將他留在身邊,以為禦醫。

  顧明得炎太祖救命大恩,感激涕零!

  太祖出身於貧民。

  那個時候,天花流行,不要說對於貧民,就是富貴人家,天花疾病也是個要命的惡魔!

  太祖心懷百姓,知道顧明有種痘術,能防治天花,便勸他將此術廣而教之。

  夏邦重孝,祖訓豈能違背?何況憑借這一手獨門絕學,顧家服務於富貴之家,才闖下名聲、取得富貴!

  要是把這手藝透露出去、傳出去,豈不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顧明陷入了糾結。

  翻來覆去、天人交戰了一個來月,終於做出了個違背祖訓的決定!

  他公開收徒授學,把種痘術傳教出去了。

  炎太祖在自家推行顧家種痘術,真見奇效,十分高興,又去做顧明的“思想工作”,請他將此術普及,顧明糾結之後,答應了太祖之請,太祖於是以國家力量進行推行!

  “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各路郡縣百姓,俱命種痘。”

  顧家種痘術,在數百年的傳承之中,累代研究,生出四種種痘方法,分別是:

  (1 )痘衣法:把瘡患的內衣給接種者穿上,以引起感染,這是最原始的方法;

  (2 )漿法:采取瘡的漿,用棉花沾塞被接種者的鼻孔;

  (3 )旱苗:把痘痂陰乾研末,以銀管吹入鼻孔;

  (4 )水苗法:把痘痂研細並用水調勻,以棉花沾染塞入鼻孔。

  著有《種痘心法要旨》一書!

  書中對種痘的各要節,都做了詳細的記述。

  實踐總結,書中認為:“水苗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應驗,痘漿太涉殘忍。”

  種痘術系以毒攻毒,痘苗帶有毒性,因此還是帶有一定的危險性!

  書中把“痘痂”稱之為“時苗”。

  顧明經過推廣、實踐,所掌握的“案例”,遠勝於列代先祖的累計。

  在實踐中,“顧明團隊”發現,以時苗種痘,連種數次之後,毒性會逐步降低!

  以連種七代的時苗為最好,“苗性和平”,“良由苗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練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而無患也。”這種痘苗,稱之為“熟苗”。

  種痘成功率高達“百過九七”,97%以上!

  在製服天花上,已經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顧明雖然違背祖訓,但是,做下了如此功德,太祖賜予匾額,親筆題字:[妙手仁心]!名揚天下!

  但是,由於吳楚蜀等地以前長久的處於戰爭或準備戰爭狀態,炎國雖然沒有把這項技術封鎖,他們的朝廷卻無暇顧及此事。

  所以,除了在炎地,種痘術比較普及之外,在其他地方,還很缺失。這是需要朝廷發力去推行的!

  內閣編撰[五年發展計劃],醫部(太醫院)對此也提出了不少建議,其中就包括推廣種痘術,以利益百姓。

  ……

  夏邦醫學在發展中,在於疾病的作鬥爭中,在黑暗中摸索,無論是在抗疫、婦產、外科手術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發展水平!

  外科手術方面,依托於戰爭,具有充分的實踐基礎。

  婦產方面,誰家不需要生產?因此,實踐基礎也十分充裕!在七八百年前,就發展出了《女寶》、《產經》、《十產要旨》、《再論十產》等經典,其中尤以楊子建的《十產要旨》、《再論十產》最為精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累經數百年的臨床實踐的發展,婦產技術已經相當高明!

  對切陰術、防范外邪、轉嬰順產術等方面,都有比較充分的認識。

  不足之處,在於禮教大防之下,男女有別,天下醫者多為男性,去給婦人接生,多有不便、多為抗拒!

  而女子二門不邁、大門不出的,學醫拋頭露面的也極少極少。

  因此,這些技術,多為皇家服務。

  在民間,接生方面,還是以請穩婆為主。

  而穩婆的在醫學方面的修養,可謂是一塌糊塗。

  她們不懂切陰術,就用指甲掐破;不懂防范外邪之法,因此產褥熱高發;不懂轉嬰順產術,因此難產多發——嬰兒出不來,粗暴的扳斷嬰兒肩胛骨的都有;用擀麵杖粗暴的擀,謂之趕嬰兒快出來;更有甚者,鞭打產婦……,故而婦人生產,猶如在鬼門關前轉一圈;難產死亡率極高!

  婦產見血,民間有的地方,以為見血是血光之災,不祥,不準產婦在家中生產,而將人抬出房子,在外面生,羊圈、牛圈、道路邊,還有抬去墳塋處生的,穩婆技術不行、環境又惡劣,因此十分危險。

  這些在醫家看起來,都是惡習。

  但是,這些惡習,古來如此,要想改變,實在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做到的。

  要改變這樣的惡習,非要國家力量去推不可!

  內閣編撰[五年計劃],太醫院本來隸屬禮部,禮部雖然無人在內閣,但是,聽到風聲,也積極的參與到了其中——向內閣要錢!

  不僅種痘要推行,婦產什麽的,也要推行啊!

  我們這都是利益民生的事!

  我們要培養人才!

  我們要為蒼生服務!

  你丫的快給錢!

  你給慢了,少給了,就會耽擱時間,可能慢一點,就會害死一個難產產婦,一屍兩命了!

  他們都是你丫的害死的!

  如此大的罪過,你丫的吃得消麽?

  太醫院升級為醫部,得到皇帝重視之後,要錢就更積極了!

  內閣對此很蛋痛。

  管理錢袋子的高潔就更蛋痛!

  ……

  醫部裡的人員,分為三種,一為官、一為吏、一為專業人員。

  顧家雖然名聲在外,但是,無論是太祖時期的顧明、還是當今的顧聞老太醫,在太醫院內,也只是個負責痘疹科的禦醫,不過八品。

  太醫院從禮部下獨立出來,抬升地位之後,八品也隨之升為了五品。

  這些專業人員,有專門的醫考,和一般的科舉考試,以儒家經典為主,是有所區別的。

  醫者這個行業,分為四個等級:二等醫員、一等醫員,二等醫士、一等醫士,這四等之上,便是禦醫,禦醫從一等醫士中選。

  禦醫原為八品,抬升之後為五品。

  醫士原為九品,一等醫士為正九品,二等醫士為從九品。抬升之後,一等醫士成為了正六品,二等醫士成為了從六品。

  醫員原來不入流。這時,也隨之入流,並且,一等醫員正七品,二等醫員從七品了!

  品階都大大的提升!

  儒家的價值觀下,使得醫學在內科方面,發展有所不足。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要對人家親人的屍首動刀子,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甚至會引來儒家士林口伐筆誅的!

  這玩意,政治不正確呀!

  ……

  這日劉玄召見醫部內的大小官員。

  對醫部向內閣提出的要求,推廣種痘、婦產方面的事情,表態會給予全力的支持!

  要大力舉辦醫學校,培養相關的人才,為百姓服務。

  醫校在各地方本就是有的。

  收的學生,都是醫學世家。

  這裡的“世家”可不是那種世家大族,而是在戶籍上,是醫戶的人家。

  戶籍制度上,規定必需子承父業。

  醫戶子弟自家教,或送入醫校學,再行考試,取得從醫資格。

  由於財政緊張,對醫學又不重視,醫校讀書和儒門學校讀書是不一樣的!

  官辦儒門學校讀書,是不要學費的,還會倒貼。

  去醫校讀書,是不會有倒貼,還要交學費的!

  所以,醫校裡鮮少有人去讀,一般都是自家教。

  有時財政虧空,為了增加收入,還會賣“資格證書”,都不用考試,直接花錢就行了。

  原先的吳楚等國都有這樣的行為。炎國不承認這樣的醫員。

  儒林之中,雖然有“不能入仕做個賢臣,就去從醫做個良醫”的說法。

  但是,迫於戶籍制度,以及從醫風險、前途,士人階層的首選都是讀儒家經典去科舉做官!實在考不上,次選也是做老師,而不是從醫。

  人都會生病,生病就要醫生。

  從醫雖然不缺市場,不擔心沒飯吃。

  但是,從醫是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哪裡是想學就能學、讀幾本醫書就行的?

  技能不過關,搞出人命來,良醫做不成,反倒會成為庸醫!

  遠不如做老師來的好,動動嘴皮子就行了,不會弄出人命,絕無風險,名聲又好。

  何必從醫呢?

  如今太醫院品階抬高,從醫的品階也隨之大大的提高了,這對人們來說,應該是增加吸引力了。

  大力支持醫校,朝廷甚至也可如儒校一樣,不收學費,而倒貼補助。進一步吸引人。而且就學學生的戶籍也可放開,非止醫戶,其他戶籍子弟也可入學!

  女醫急缺!

  世道風氣是女子宅家,不要拋頭露面!

  這是不利於婦人科發展的!

  婦人科發展,還是需要女子從事。

  男子究竟男女有別。

  別說這個封建帝製禮法森嚴的時代,就是前世,世道開放了,婦產科的醫生絕大多數還是女性。

  ……

  ——————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