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今天開始親政》第三十七章:利弊之權衡
    //

  高潔相貌堂堂,形象極好,自帶一股浩然正氣。

  他的主意,果然不是借糧。

  現實比小說更具有戲劇性。

  原來主張囫圇田主大戶的,現在主張借糧了。

  原來主張借糧的,現在卻主張針對“田主大戶”了!

  高潔一開口,就把張瑜祭了出來!

  他看得出來,皇帝是欣賞張瑜的!

  張瑜被下貶,吃罪的原因,還是挺皇帝親政,得罪了太后呢!

  ——雖然沒成功。

  但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更何況,張瑜在平鳳縣,還幹了一票大的!

  整了丁家堡,給朝廷搞出了銀(錢)108萬兩、糧6萬石的進項!

  這次嶽侯爺去收服朱雀湖水賊,底氣之所在,也是那6萬石糧!

  這些可都是大功勞啊!

  高潔做為清流領袖,心裡亦有打算,想借此功勞,把張瑜再拉回朝堂來!

  ——他是清流的一員猛將,朝廷需要他!

  此時,他給劉玄出主意。

  30萬石糧,何足道哉!

  整5個丁家堡就來了!

  這樣做一舉三得啊!

  一則,朝廷有錢有糧了!

  二則,丁家堡那種存在,作惡多端,怨聲載道,民間口碑極差!把他們滅了,百姓自然高興,陛下和朝廷都得好名聲!

  三則,將他們的田地收歸官有。租給佃戶,收租五成,比起三十稅一,朝廷收入是原來的15倍!現在做,秋糧就能有收獲,以後也都能有收獲,這是長久之計!

  他說的正氣凜然,卻句句藏著殺機!

  一個丁家堡,就要砍二百多個人頭了!

  要整五個丁家堡,豈不要砍千余人頭?

  真-人頭滾滾啊!

  曹黨原來也不過是想著囫圇田主大戶,而到了清流這裡,直接就要動刀子開殺了!

  現實太魔幻了!

  曹琳吃驚!

  ——絕對不能讓清流得逞了!

  高潔剛把話說完,還沒等皇帝說話——皇帝一旦說話,定了調子,就晚了。所以,必需要搶話!——曹琳就跳了出來,很生氣,聲音也大了,衝著高潔就說:“高大人!虧你說的這麽大義凜然!你有沒有想過,陛下才剛剛親政啊!一親政,就要殺的人頭滾滾!這讓天下人怎麽說陛下?史書裡又怎麽說陛下?你是要讓陛下,落個暴君的名聲嗎?!”

  面對曹琳的大聲斥責,高潔凜然無懼,回道:“除惡即是揚善!殺盡天下惡人,天下人只會說陛下神武聖明,怎麽會說陛下是暴君呢?哼哼,除非是幫著惡人的奸邪小人!”

  他望著曹琳,飽含深意的微笑,語帶嘲諷:“小閣老不會是那樣的小人吧?”

  “你!……”曹琳被他給懟住了,漲紅了臉,“我當然不是!我只是為陛下的聲名擔憂!”不跟高潔懟了,轉過身衝著劉玄躬身。

  劉玄安逸的坐著,靜靜的看著他們互懟。

  聽聞高潔的主張,心裡暗道:“這個主意更好!”

  聽了曹琳的斥責,心裡很想對他說:“區區暴君惡名,朕不在乎啊!而且,就算得了這個名頭,也能恐嚇宵小嘛!”

  //

  大炎以儒道治天下。

  科舉考試,考的就是儒學。

  天下四民,士農工商。

  士在首位,這個士,就是儒學士人。

  士林中人,其實能入仕途的,只是少數。

  絕大多數,都是遊離於仕途之外的。

  由於一心隻讀聖賢書,要他們去種田、學手藝、經商,做農人、工人、商人,一方面是自覺掉價、不願意去幹;另一方面,也是不會,不具有那樣的能力!

  他們的生計就成了問題。

  士人本身是不能生產糧食、布匹,不能自給生存的。

  他們需要把自己出賣了,而獲得衣食。

  所謂入仕途,即賣於帝皇家。

  帝皇家賣不了,那就自然的要賣於其他家。

  有錢糧的人家,當然就成了他們的主顧。

  豪強貴族,錢糧最盛,自然就是他們的大主顧了!

  豪強貴族也樂於結交士人,以壯大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影響力,左右輿論!

  因此,在士林之中,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豪強貴族的“利益代言人”。

  動豪強貴族的利益,就是動他們的“大主顧”的利益,就是動自己的切身利益,自然要反對,為之說話,為之開脫!

  簡單的說,就是資本收買知識分子。

  ——

  士人哪怕是最底層的,只要能讀能寫,哪怕去給人家抄書,月入也能上三千文,年入36兩,逢年過節主顧還會客氣的送點東西。

  這樣的經濟收入,要遠遠的大於種田。

  一個壯勞力,往死裡乾,種個七八畝地了不起了,畝產2石,不過16石,一石一兩,隻16兩年入。

  農人不僅地位下於士人,經濟收入也大大不及!

  所以,士人更樂於出賣自己,而不是去種田。

  做工賣體力更別提了,最沒技術的就是這個,力夫月入900文,一年下來12兩都沒有,還不如種田呢!

  做商的話,商場爾虞我詐,風險太大了!讀了幾本聖賢書的,怎麽玩的開?別說賺錢,恐怕95%的都會虧得賣褲子!

  豪強貴族依仗權勢,巧取豪奪,兼並土地,自然與一般的地主、商人產生的矛盾。

  後者自然就要反抗。

  他們也是有錢有糧的階層!

  自然也能推出代表自己利益的士人!

  這一堆士人,自然要反豪強貴族,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

  前世對歷史頗有興趣的劉玄,在曹琳與高潔互懟的時候,瞬間想了好多。

  假寐似的,眼睛眯了起來。

  豪強貴族,與一般地主商人,之間的矛盾。有點類似前世私人壟斷企業(資本),與一般中小企業(資本)之間的矛盾。

  歷史的潮流,正確的方向,是反私人壟斷,適當的搞國有壟斷。

  放到大炎,就是要打壓豪強貴族!

  這兩波人馬,基於自身的利益,互相攻訐!

  在民間,士林之中,推出了兩大書院為大本營。

  一為聖賢書院。

  一為君子書院。

  兩大書院,都在大炎帝國中部南端沿海的穟海路。

  高潔就是君子書院的。

  現君子書院的山長顧一本,是他的恩師,也是朝廷前禮部尚書。

  兩個書院都自稱繼承了聖人道統,各執己見,形成聖賢學派、君子學派。

  經濟領域的鬥爭,反應到了學術界,形成了學派鬥爭!

  學派中人有的入了仕途了,進入了官僚體系。

  於是,又把這鬥爭,反應到了官僚體系內,彼此拉幫結派,形成派系鬥爭。

  官僚體系內的派系鬥爭,反應到朝廷中樞,那就是所謂的曹黨與清流之間的鬥爭。

  歷代先帝,在這兩大派系的鬥爭中,都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從經濟利益上看,皇帝就是“曹黨”的最大後台。

  從權力方面來看,清流存在的價值,就是來製衡“曹黨”。

  兩派缺一不可。

  沒有清流製衡,“曹黨”肆無忌憚,鬼知道會把天下吃成什麽樣!

  沒有“曹黨”,皇帝就要直接面對清流的攻勢啦!

  清流之中,暗潮洶湧。

  極端的、不怕死的狂士,敢公開罵皇族!

  承平帝年間,就爆過一個案子。

  遂城有個狂士,叫葛賢,猛的一塌糊塗!

  在聖賢書院舉辦的一場詩會中,當眾斥罵皇族:以天下供養一家,是獨夫民賊!人人得而誅之!

  結果,下場當然是極慘:本人被千刀萬剮,家人都被砍了頭!

  大炎律上,雖然有“不以言獲罪”的明文,但是,斥罵皇族,涉及的是十惡不赦的大不敬,不在此列。

  不以言獲罪,不等於什麽都能說。

  皇帝是躲在“曹黨”背後的。

  因為,皇帝就是天下最貪鄙的人,皇族——老劉家,就是天下最貪鄙的家族。

  太祖出身為佃戶放牛娃。

  造反成功之後,坐天下。

  當時天下大亂,天災、瘟疫、戰爭、土匪等等,死了無數的人,人口大減。空余出了近十五萬頃無主田地。

  這些田地,被收歸官有,成了官田,就是國有化了。

  這些田,十三萬多頃是劃走搞屯田,安置軍隊了。

  開朝以後,太祖大封宗親、功臣,從剩余的官田中,劃拉土地,分給他們。

  其實就是化公為私了。

  之後,歷代皇帝為表仁厚體恤,又陸陸續續的從中劃拉,分給宗親勳貴。

  同時,皇帝個人也從中獲利,劃拉田地入皇莊。

  相當於前世的蘇大強的那場改革, 通過某種手段、以某種名義,把共有資產,劃拉進私人腰包,從而形成幾個寡頭。

  //

  皇帝是不能與清流直面互懟,公開辯論的。

  因為,皇帝及皇族自身就不正,自身就是黑的、反面的。

  要是公開懟,公開辯論起來,吵得天下皆知,那只會讓皇帝及皇族聲譽掃地、民心喪失!

  所謂得民心者天下。

  民心一旦喪失,那就人心浮動,十分危險了。

  劉玄假寐似的,想了許多,腦子裡不斷的權衡利弊。

  無論是從他前世的平民立場,還是現在的皇帝立場,他都更傾向於高潔的主張。

  權貴豪強絕對是帝國的巨大的致命毒瘤!

  他們不但受封有無數的田地;更享有朝廷支給的爵位錢糧供養;更依仗權勢,巧取豪奪,兼並土地、經營工商。

  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他們的存在,已經對皇權的穩定,造成了威脅。

  高潔嘴上說著[整五個丁家堡就行了],但,實際上,像丁家堡的那種存在,擁有八萬余畝土地,——卻非宗親非勳貴,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清流的目標,又豈是這樣的小角色?

  高潔的目的,恐怕是想把火引到宗親勳貴身上去啊!

  “宗親勳貴遲早要整,”劉玄暗道:“但是,現在的首要問題是糧食危機,不能再增添矛盾了!宗親勳貴的問題,是次要問題,要壓後解決!”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