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從今天開始親政》第三十八章:消失的人口
    //

  高潔很有信心,皇帝一定會聽取自己的意見。

  因為,自己的意見,實在是大大的有利!

  胸有成竹,眼底含著不屑,瞧了曹琳一眼,氣定神閑的繼續說道:“陛下,臣的辦法,一舉三得。而小閣老的辦法,卻並不像他說的那麽簡單。請問小閣老,借糧30萬石,那麽將來要還多少呢?”

  曹琳:“……”

  不等曹琳開口,高潔就幫他說話了,“也還30萬石?或者是多出幾分利?呵,如果是這樣,那麽,朝廷根本就借不到糧,因為現在的糧價已經是一升23文了,是正常時候的兩倍三。30萬石兩,現在值69萬兩。朝廷要還的是69萬兩!”

  劉玄的眼睛,緩緩的睜開,往曹琳望去。

  曹琳怒不可遏,衝著高潔:“69萬兩又怎麽樣?陛下的聲譽,難道還不值區區69萬兩嗎?”

  高潔冷哼兩聲,針尖對麥芒:“區區69萬兩?小閣老說的真是輕松!還陛下聲譽,哼,平鳳縣108萬兩,還沒送到戶部呢,你就惦記上了吧!你打的主意,我會不知道?我告訴你,戶部還欠著內廷130萬石糧呢,要以現在的糧價算,那就是299萬兩,國庫沒能力承擔69萬兩的債!”

  劉玄:“內廷的那批糧食,不要以現在的糧價計算,仍舊以一石一兩計算。內廷也不急著要。高卿,你掌戶部,不必為此擔心。”

  高潔連忙稱頌皇帝聖明仁義。曹凱也坐不住,起身;曹琳、梁集、周成齊齊跟著稱頌。

  兩人各自的主張,都已經說了。

  劉玄掃了其余幾人一眼,“你們可還有別的主意?”

  曹凱、梁集、周成都微微搖頭。

  劉玄心道:“他們要吃蛋糕,就畫個大蛋糕讓他們吃罷!”

  微微沉吟了一會兒,“高卿的主意,的確是一舉多得。然而,大開殺戒,未免殘暴不仁。”搖搖頭,“朕殺丁家,是因為丁家作惡多端,而且恰逢其會,於是就拿他殺雞儆猴、震懾宵小了!現在為了錢糧,就要大起刑獄,這實在不是聖明仁君所為。”

  高潔本來勝券在握,但是萬萬也沒想到,皇帝會這麽想,把自己的好主意給否了!

  臉色不由的一變!

  很是難堪!

  實在難以理解皇帝的心思!

  心底歎息一聲!

  他雖清流,也會和曹琳爭執,但,並不是那種敢向皇權開炮的猛人!

  聽到皇帝的話語之中,帶著些怪罪之意!連忙屈膝跪倒拜伏,“臣,思慮不周,有損聖明,陛下恕罪。”

  劉玄:“起來吧,朕並沒有怪罪你的意思。”

  “謝陛下厚恩。”高潔起來。

  劉玄:“就按照曹卿的主意,向大戶借30萬石糧吧,唔,就以23文一升的價格。反正現在朝廷也不缺錢糧。平鳳縣108萬兩運來之後,就放在戶部,不要急著還債,起碼要等秋收後。”

  內閣眾人領旨。

  劉玄:“退下吧。”

  眾人行禮告退,剛出廳門,劉玄忽然叫道:“周卿,你留一下!”

  周成一驚,又轉身回來。

  其余四人心頭訝異!繼續往外走,就聽皇帝對周成用溫和的語氣說道:“你那個流民圖什麽時候能好?”

  原來是這事!

  周成:“回稟陛下,流民圖已經基本完成,臣今晚回去收個尾就好了。”

  劉玄:“那朕可就等著啦。”和他扯了兩句閑話,

忽然話鋒一轉,“你可知道,朕剛才為什麽要選曹琳的主意,而不選高潔的那個一舉多得的更好的主意?”  周成不料皇帝忽然說起這事,聽他評論高潔的主意為[更好的主意],心裡更驚!既然是好主意,為什麽剛才不選用?

  他被問的懵逼了!

  理由剛才皇帝不是自己說了嗎?

  既然說了,又為什麽要問我?

  難道剛才說的是違心之言?

  心有又是一驚!

  惶恐的說道:“臣豈敢揣測聖意?”

  劉玄笑,沒所謂的說道:“不揣測聖意,怎麽為君分憂?朕赦你無罪。你就大膽的說說吧。”

  周成形貌恭順,說道:“是。”眉頭輕輕堆蹙了起來,越皺越深,思考了一會兒,喟歎一聲,“陛下說高大人的主意是更好的主意!但剛才卻沒有選用,自然是有別的考量!奈何陛下智謀深遠,猶如皓月,而臣卻愚鈍的緊,猶如米粒之光,實在想不通是什麽緣由。”

  同樣想不通的,還有高潔。

  剛才與曹黨爭奪,本來自信滿滿,卻不料,還是輸了!

  ——皇帝為什麽不用我的主意?

  ——我的主意,明明更好啊!

  他表面仍舊沉靜,對曹琳、梁集不時的投過來的譏諷的眼神,漠然置之!

  劉玄:“太祖元安十年,普查得天下戶口,計有人丁近六百萬口;承平三年,又普查人口,計有人丁一千萬余!從承平三年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照理,人口起碼應該再漲七八成,該有一千七八百萬。但是,戶部前些年普查人口,卻還是只有一千多萬。那七八百萬人都到哪裡去了?”

  ——

  周成聽皇帝說及這個事情,心臟不由的嘭嘭亂跳起來!

  自古以來,朝廷財政,都有兩個來源。

  其一,是人丁稅,即賦算。

  其二,即糧稅。

  收稅邏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站在皇帝的地上,當然要給錢;你種皇帝的地,當然也要給錢。

  戶部編制戶籍,普查人口,都是為財政服務的!

  因此,普查人口,往往也隻普查稅源,對稅源以外的存在,朝廷是沒興趣去普查的。——這裡,就存在一個人口黑洞。

  這個人口黑洞在哪裡呢?

  主要在宗親勳貴!

  宗親勳貴,不僅佔有田地、店鋪等,還佔有大量的人口。

  一個勳貴公爵的府上,下人就能上千,甚至數千!

  其佔有的土地,分為兩種,一種是吃租田,一種是吃稅田。

  吃租的,如朝廷劃給的官田,得了官田,然後招佃戶耕種,坐收田租。

  吃稅的,其實本來是朝廷應撥給的爵祿。

  朝廷收錢、再撥給,太麻煩。

  後來,太祖又“改進”,直接把相應的土地民戶撥給了宗親勳貴,成為其莊田的一部分。

  然後這些土地民戶,就不用給朝廷交人丁稅、糧稅了,而是直接交給宗親勳貴府上,由宗親勳貴府上組織去收!

  這樣,這部分土地人口,就從朝廷的帳上消失了。

  太祖時期,宗親勳貴人口還極少,這“消失的部分”還不足為慮、不值一提!

  到修文帝,又有改革。

  不能由宗親勳貴去收,又把這個權力,給收回到了朝廷。

  一般就近,由當地的官府去收,然後支給爵祿。這部分官府收入,只在帳面上過一下,名義上還是宗親勳貴的莊田收入,並不是朝廷收入——朝廷猶如白打工的——所以,並不計入朝廷的收支帳目。

  太祖皇帝,對家人,極為親厚;對兄弟,極為義氣!

  所以,制定出了一套對宗親勳貴極為優渥的政策,堪稱古往今來之最!

  前有漢,後有晉,宗室封藩王,在藩地掌握財政、軍事、人事等實權,導致天下大亂!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

  這個歷史教訓,太祖皇帝是吸取了。

  所以,對於打壓宗親勳貴的實權,不令引起國家大亂,做的很好!

  但是,卻疏忽了另一點。

  以往朝代,對待宗親勳貴,發展出了兩種制度。

  其一為:降爵制度。

  譬如:某人為親王,那麽他的繼承人就不能繼承親王爵位,只能繼承次一等的郡王爵位。以此類推,越往後去,爵位越低,到最後,後代連最末的爵位也沒有了。

  三國時期,著名的劉備皇叔就是這個情況,到處吹逼自己是皇族血脈,實際上毛個爵位也沒有撈到。

  這種制度,有利於削弱藩王實力。但是見效緩慢。可能初代親王還沒去世,就已經天下大亂乾起來了。

  其二為:推恩製。

  譬如:某人為親王,封有一塊地盤。原來只有嫡長子能繼承,地盤會保持完整性,一代一代的繼承下去!

  現在不能這樣的,這樣不公平,對親王的其他兒子(二子、三子)太薄情寡義了!

  所以朝廷發推恩令:親王的其他兒子,也能繼承親王的地盤,要公平的分而繼承!

  這樣,親王的地盤,就不能保持完整性了,就被分割了,實力也就弱化了!

  推恩令,是權術中赫赫有名的經典陽謀!

  然而,炎國太祖疏忽了這些問題。

  炎國的宗親勳貴制度,既無降爵製、也無推恩製。其政策設計,甚至與這兩個,是背道而馳的!

  炎國的爵位,父傳子,不掉級,各個都是。

  譬如:某人是親王,過世了,其爵位傳嫡長子,仍然是親王!

  親王的其他兒子,也不會被薄情寡義了,而是都分為郡王。這些郡王的待遇,也不會從嫡長子那裡瓜分,而是朝廷另外撥給。

  郡王嫡長子仍舊世襲郡王,其他兒子則受封為鎮國將軍。

  以此類推,一代代的世襲下去,一代代的受封下去。直到最低一級的奉國中尉,其嫡長子及其他兒子,都為奉國中尉,這是個保底爵位!

  每一個爵位都有相應的爵祿。

  親王爵祿:

  年糧5000石、銀5000兩。這兩樣,以常年糧價,折銀即總銀1萬兩。

  另有錦緞40匹,紵絲300匹,紗、羅各100匹,絹500匹,冬夏布各1000匹,綿2000兩等,這些折銀約1700兩。

  還有鹽二百引。每引300斤,共計6萬斤。每斤常年25文,共計150萬文。也值個1500兩。

  按製。一個親王爵祿折銀就高達1,3200兩。

  炎國開朝至今七十來年,光親王,累計就有32位!

  這32位老兄,光製下爵祿,一年就要吃掉42,2400兩!

  而實際上,除了爵祿之外,他們還有額外的各種賞賜的財源,比如官田,這是大頭的,都有數萬畝,年收租都是數萬石,折銀數萬兩規模,具體不定,因為皇帝賞賜就算是同家族內,也是有親疏遠近的,親的就多,遠的就少。

  他們還仗著權勢,巧取豪奪,兼並民田、民店等!

  他們每年所吃下的財富,極為恐怖,高達近150萬兩!

  而除了親王之外,下面還有更多的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國中尉。

  最低的奉國中尉,每年爵祿(折銀)也有200兩。

  而除了宗親系統之外,還有勳貴系統!

  宗親勳貴集團總計2400多人,每年吃下的財富,卻高達約二百二三十萬兩!

  如果把皇帝的一百多萬兩算進去,那就是將近三百五十萬兩了。

  而朝廷年財政總收入才300萬兩左右。

  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在封建帝製之下,皇帝集中國家權力,乾綱獨斷,口含天憲。

  手握這種權柄,反作用到經濟領域中,皇帝的家族自然也是霸佔財富最多的家族!

  以權謀私。

  不僅是官僚!

  更還有皇帝!

  且,皇帝就是吃的最厲害的那個!

  這才是封建帝製、皇帝的真面目!

  他冷酷!

  他無情!

  他貪婪!

  他殘暴!

  他往往深陷欲望的洪淵,利令智昏!

  任何對皇帝抱有溫情脈脈的想象的,都是自欺欺人的脫離實際的幻想!

  ——

  劉玄在前世,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可有很多人不明白。

  他們對皇帝存有不切實際的空想!

  並且,執迷不悟!

  不僅前世如此,當下也是如此。

  劉玄淡淡的說了一段話後, 望向周成,一雙眼睛,直盯著他!

  周成吃了一驚,心頭惴惴不安!

  ——皇帝提及這個事情幹什麽?

  這個事情,向來只有清流中人,硬著頭皮提一提!

  雖然,這事在朝堂,甚至是士林之中,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了。

  但,這種事,對於皇帝/皇族來說,是負面的,是有損形象的!

  皇帝/皇族有汙點,做臣子應該幫著隱瞞、擦屁股,這才是忠孝!

  要是相反,不為尊者諱,還嚷嚷出來,那就是不忠不孝大不敬!

  “眼前的這個周成,就是對皇帝還抱有幻想的,”劉玄暗道,“朝堂上的清流,又有哪個不是對皇帝抱有著幻想呢?這個皇帝不行,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任皇帝身上,一代又一代的期盼下去……”

  “回稟陛下,那七八百萬人口——”周成又驚又喜又怕,頓了頓,深吸一口氣,“在宗室勳貴們的莊田上!”

  劉玄點點頭,“你知道,朕也知道。宗室勳貴的問題,越往後拖就越嚴重,朕是有心要解決的。但是,不是現在。就現在的局勢來說,這個問題,是次要的。要解決這個問題,起碼要秋收之後。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糧食危機!要把主要精力,要放在維穩安民,渡過這次糧食危機上,不要另生事端,分散了精力。如果有宗室勳貴不遵朝廷旨意,破壞維穩安民之國策,那也只能針對他進行鎮壓——這不能手軟,算是殺雞儆猴,絕不能擴大化!……明白了嗎?”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