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今天開始親政》第一百六十八章:禦前會議
……

 永平十二年成為了歷史。

 新的一年開始了。

 元宵過後。

 劉玄在天寧宮,召見內閣大臣,開禦前會議,對去年的收支進行結算,對今年的收支進行預算。

 自劉玄親政以來,高潔、周成這掌管戶部的,就感到很輕松。

 皇帝節約,不亂花錢,頗有昔日大漢朝文景之氣。

 宗親勳貴這影響財政收支的弊病之源,又被剪除了!

 支出減少,而收入增加,財政壓力松緩。

 雖有編練新軍的新增開支,但收支平衡,沒有壓力,更沒有產生虧空。

 作為內閣首輔,又是主管戶部的,高潔心情愉悅的向皇帝及同僚報帳。

 帳目其實大家都清楚。

 去年,朝廷非但沒有虧空,由於派新軍去支援吳楚,軍餉訓練等成本轉移,順便多要了些;加上他們殺敵立下軍功,獲得的賞賜收入等(炎國軍功標準,與向吳楚議定的軍功標準不一致,略低,產生了一個差價),朝廷還有了結余,結余高達104萬兩。

 正人君子,不苟言笑的高潔,報出這個數目,也不禁春風得意,露出了喜色。派新軍支援吳楚的主意,可是他清流想出來的啊!

 他卻不知,這個主意,是劉玄暗地裡操作,由張瑜而影響清流,借他清流之口,才說出來的。

 劉玄看向高潔,滿眼都是滿意之色,嘴上說著好,心裡卻隻把他看做是個木偶人。

 可笑的是,木偶並不知道自己是木偶。

 曹琳見高潔神氣,心裡便有氣,暗說:[你神氣什麽?]立時就出班向皇帝吹捧了一番!

 ·這些都是陛下您的功勞啊!

 ·您真是個聖明的天子啊!

 ·臣等能在您手下做官,真是三生有幸啊!

 梁集跟風。

 直把皇帝,吹成了個千古一帝一般!

 高潔、周成、王熙也跟著讚頌!

 劉玄聽得高興,心裡舒爽,嘴上笑說:“也是卿等之功。”

 。。。

 炎國這邊,財政良好。

 吳楚那邊,雖然炎國援軍駕到,打走了入侵的蠻軍,但是,因此而付出的開支,卻高達520余萬兩。

 預想中的美好願望:打退蠻軍之後,軍事壓力減少,就能裁撤軍隊、減少開支、減少征收、緩和矛盾,並沒有實現。

 這畢竟搖動軍方及變革派的利益,於是受到了抵製。

 蠻軍雖退,但威脅依舊在!

 炎軍雖來幫我們打退蠻軍了,但是,他們在我心腹之中,更不能不妨!

 軍費開支依舊。

 高征收依舊。

 而內部民變,卻又如火上被澆了一瓢油似的,突的更旺了起來。

 所需開支,更加的大了!

 請來炎軍助陣,非但沒有減少開支,還特麽的增加開支了!

 這是楚國高太后、吳帝都始料未及的。

 另外還有查抄宗親勳貴所得的金銀寶物,這些經手過外廷,進入了內庫。

 數目外廷也約有估計。

 劉玄是坦蕩君子、聖明君主,美其名曰要積蓄起來,為將來發行寶鈔做準備。並令曹少欽代表內廷,也報了帳。

 這項收入,僅金銀,就高達:金87萬余兩,銀2156萬余兩。(填補減免稅賦的虧空後的數字。)

 雖然早有估量,

但是,當聽到這個數字,高潔、曹琳等人,還是大吃一驚! 又議預算。

 時近午膳。

 皇帝賜宴。

 吃過之後,高潔等回內閣休息。

 下午又繼續禦前會議。

 這回論的是士林學子非議新政的事。

 這也是很重要的事!

 天下士子,都等著看朝廷的回應呢!

 劉玄以禦前會議商討此事,以顯示重視!

 一開場,他就定了調子:新政是必需要推行的!至於士林的非議,學子的反對,你們有什麽辦法?說說吧!

 此事春節期間,曹黨清流內部早就議論過。

 曹琳義正言辭,把那些反對新政的學子,狠狠的批了一通,大扣帽子,說他們誹謗陛下、誹謗朝廷、誹謗朝臣,應該抓幾個、殺幾個,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劉玄心說:“這就是要采取暴力手段啊!”

 他雖不排斥暴力手段。

 但是,暴力手段是解決問題的、不得不用的、終極手段。

 要是把這種終極手段,當做常規手段來用,那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醞釀出更大的問題!

 梁集跟著曹琳應和。

 學子奏請之中,確有言辭激烈的,可以用以扣帽子!

 高潔、周成聽了他們的主意,吃了一驚,連忙出列,表示反對!

 高潔讚成張瑜的主意,應該先講道理,道理說不通,對於頑固的、反對的,開除學籍、不準科舉,也就是了,沒必要扣帽子問罪,動手抓人、殺人呀!

 如果因此而殺人,必適得其反!

 難道朝廷隻準士林說阿諛的話,不準提出異議嗎?

 提出異議就要問罪殺人?

 這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

 道路以目,前鑒未遠呀!

 周成意見卻與高潔不一致,更加的溫和,主張不如向士林承諾,[不準商人科舉]這個政策不會改變,以暫且安撫人心。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吧。

 劉玄心道:“這打的是拖延戰術。”

 拖延一時,是可行的。

 但能治標,卻不能治本。

 工商大興,資產階級壯大,他們的影響力將與日俱增!

 增長的社會地位,不符合他們在“權力遊戲中”的地位。

 在權力集團眼中,他們只是長肥了的豬。

 他們猶如案板上的魚肉,任由權力宰割,財富難保,甚至性命也受威脅!

 他們作為新發展起來的階級,當帝製不符合他們的利益、還威脅到他們,他們便勢必會站到帝製的對立面!

 所謂資產階級革命,就是這樣發生的。

 在農業時代,資產階級力量微弱,不足以動搖帝製,他們要生存發展,就得依附權力。

 而當工商大興,他們壯大起來後,經濟影響大,朝廷財政大份額的依賴他們,其力量便足以動搖帝製!

 劉玄心道:“帝製符合我的利益,要長久的維持帝製,就必需對帝製也進行演變,令其能符合時代的發展。時代在進步,帝製所代表的利益階級,也必需與時俱進!在農業經濟時代,小農地主是經濟主體,帝製要能代表他們的利益;在工商業大興後,新生的資產階級是經濟主體,帝製也要能代表他們的利益!乃至於隨著資產階級的壯大,工人階級也成長起來,影響力增長,帝製也要能同樣的代表他們的利益。帝製必需要自覺的進行變革;皇帝必需要聖明,要能代表時代前進的方向、要能代表經濟主體階級、要能調和各階層之間的矛盾,以維持帝國總體的穩定。”

 王熙不參與這事,[臣愚鈍,沒想出什麽辦法]。

 劉玄聽了他們的意見,心裡權衡,微微點頭,說道:“一些學子,奏請激烈,的確有誹謗之嫌,便是問罪,也是咎由自取。但,如此處置,動輒殺人,也有失寬恕之道,朕看來,責令改正即可,不必上綱上線。”

 曹琳心裡歎息一聲,略有不滿,但還是逢迎了皇帝。

 皇帝都要寬恕,從輕處置,不準上綱上線了,他又怎麽能抓著不放呢?

 “高卿說的才是老成持重之道。”劉玄神色讚賞:“廣開言路,才是治世正道。縱然有說的不對的、言辭激烈的,也應該予以包容,動輒興師問罪,則會阻塞言路,這不是正道。”

 高潔:“陛下明鑒。”

 劉玄微笑,“然而新政有益民生,朕厚於民,又豈薄於學子?”

 這句話,就是對高潔的主意,也不太讚成了。

 高潔愕然。

 “周卿說的主意,雖然能解一時之渴,卻不是長久之計啊!”

 一一點評,卻把他們的主意,都給否定了!

 五人心頭了然了。

 陛下這是自有主意了呀!

 並且,他們的主意,還沒有一個是符合帝心的!

 劉玄心裡暗想:特麽的你們這些大臣,出的主意,還不及一介女流呢!

 在他看起來,沈陽霽想出來的主意,都比他們的要靠譜些。

 高潔恭謹的問道:“不知以陛下之意,應當如何?”

 劉玄卻不急著給他們說自己的意見,閑扯起在后宮與沈陽霽閑聊,把他的主意說了出來。

 這五個內閣大臣聽了,都不由的驚愕!

 有種新大門被開啟的感覺!

 他們的辦法,都有個共性,就是對想入仕的需求的學子,進行壓製!

 而沈陽霽的主意,卻是把供應端的空缺給做大了!

 [一氣化三清啊!]

 這個主意,他們卻都沒有想到!

 增加空缺,開支雖會增加。

 但是,工商大興,經濟發展,歲入也會增加。

 只要把握住節奏,兩相協同,開支的增加,是能夠消化的,也不是問題。

 五人不由的暗道慚愧。

 曹琳暗道:[老沈的這個女兒,不簡單啊!]

 劉玄:“高卿,你覺得沈婕人的主意怎麽樣?”

 高潔很尷尬,“額……”

 劉玄把目光瞧向曹琳,“曹卿以為呢?”

 他倒是光棍:“臣不能為君分憂,慚愧啊!”

 劉玄笑道:“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多個人便多個主意,總有人能想出好主意的。豈能動輒問罪呢?”

 曹琳:“陛下聖明,臣受教了。”

 劉玄:“沈婕人為君分憂,深得朕心。不過,她的主意,也是有所不足的,朕細思之後,更進一步,想出了個主意,你們要給朕拾遺補缺。”說罷,親自下場,圖窮匕見,把心裡的要進行[機構改革]的打算說了出來。

 他這主意,也是做多,但是與沈陽霽的不一樣。

 主要有兩個途徑:其一,對現有機構,進行拆分,拆分出多個部門,空缺自然就多了;其二,增設機構,新建機構,自然空缺也就增加了。

 後一種,對高潔等人來說,影響倒還不大。

 前一種,對他們來說,卻是利益攸關。

 若是要把他們所掌的部門拆分,豈不就是要弱化他們的權力、影響力?

 這與他們不利。

 但對劉玄來說,官僚權力拆分、弱化,卻是利好的。

 不過,此事也不急於一時。

 劉玄:“朝廷部衙,即便拆分,新增空缺也有限。朕權衡利弊,以為增設地方衙門,才是良策,卿等以為呢?”

 高潔等松了口氣。

 一般認為國家有三大權力,分別是: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

 帝製之下,三大權力,集中於皇帝。

 但在具體實踐上,皇帝精力有限,不可能直接掌握這些權力處理相關事務。

 因此,需要分設專門機構,賦予權力,任命大臣去做“代理人”,通過控制大臣,以實現對權力的掌控。

 在朝廷層面,皇帝為防止大臣集權,成長為權臣,因此分設多個機構,對權力進行分化、製衡。

 但在地方層面,越往底層去,這種權力分化、製衡,就越缺失。

 以炎國為例,朝廷層面,機構眾多,權力分化嚴重,就沒哪個大臣能集中行政權或司法權。

 行政權就被拆分成多個部門,由尚書掌握。

 司法權也被拆分成三法司。

 但在下面的路、郡、縣級別,情況可就不是這樣。

 路級還算好的,沒有立法權,立法權在朝廷、在皇帝;設有宣政司、按察司, 相當於是把行政權與司法權分割開來了。

 但在郡級、縣級,行政司法權力卻集中在郡守縣令。

 在縣級以下的村鎮裡,行政司法權力甚至被地方宗族士紳半分,都不能完全的在國家機構裡。

 這種情況,地方權力過大,互相牽製不足,很容易醞釀出問題。

 之所以會這樣,只有兩個字:財政。

 越往下級去,級別越低,數量卻越多,要對權力進行分化製衡,就要多設機構,而機構越多,勢必官吏需求越多、勢必財政支出就越多!

 農業經濟時期,財政能力有限,難以維持如此龐大的官僚機構體系,所以,只能如此。

 但是,推行新政,工商業大興之後,經濟發展,財政收入增加,機構便也能隨之增加,地方官權力也就能進行分化、製衡!

 分化地方,有利於鞏固朝廷。

 皇帝的意思,並沒有觸及高潔、曹琳等人的利益,他們欣然的接受了。

 這對學子們也是利好的,空缺越多,入仕的機會就越大啊!

 甚至對百姓也有好處。

 只是對地方官不利。

 但在朝廷、士林、百姓的多重壓力之下,他們的鬱悶,又算什麽呢?

 君臣議定出思路之後,劉玄命內閣回去討論,草擬個章程出來,以回復學子對新政的不滿的奏請。

 ……

 ——————

 從今天開始親政 https://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