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從今天開始親政》第一百九十二章:好尷尬,抱錯了人!
“從今天開始親政 ()”

……

回到漢末做皇帝-第二冊,一上市,當天就賣出了500冊!

火爆炎都!

而半月以來,第一冊累計已經賣出1500多冊了!

名聲越傳越大!

乃至於一冊難求,黑市中一冊轉手能賣出一兩多!

甚至出現了“盜版”,有人雇傭書生,賣手抄書!兩個書生,人均一天萬余字,一天就能抄出一本來,成本300文不到。

當然,字跡十分的潦草,錯別字難以避免。

閱讀感受很差。

所以,賣得也十分的便宜。

第二冊剛上市,第二天傍晚就有手抄本問世了。

春闈在即。

春闈會試在炎都舉行!

各地舉子匯聚而來。

聽聞這件奇事,也好奇的議論、關注,想夠得一冊看一看,究竟有多好看!乃至於搞的他們溫習學問都被打攪了。

這事也驚動了朝臣。

彭秩對此很是關注,以為此書《回到漢末做皇帝》——做皇帝?有不軌之心!流傳於世,令人心浮動,實在有害,貽害無窮,應該予以查抄封禁!作者大逆不道、大不敬,也該予以問罪!得一書店的那個老板書裕也該問罪!

諫官也有上奏的。

劉玄看了,不以為意。

認為他們想多了!

前世的時候,這樣的小說一堆,也沒見有人看了這樣的書,就去想複辟帝製的。

再說,這就大不敬、大逆不道了?

民間故事、戲劇、小說,天帝女兒都特麽的給睡了啊!

這是不是對上天的大逆不道、大不敬?(敬天、敬祖、愛民,是德政的政治正確。)

要不要也給封禁了,誰講這樣的故事、誰寫誰賣這樣的小說、誰演這樣的戲劇,就問罪?

此事就此作罷!

春闈與秋闈類似,都是考三場、九天!

從二月初九開始。

二月初八,就得進入都城貢院!

初九、十號、十一,考第一場。

十二、十三、十四,考第二場。

十五、十六、十七,考第三場。

有所不同的是,秋闈考題,是由考官定,由皇帝批準。

而春闈考題,明經中的八比文試題,則是由皇帝親自出題!

劉玄選了一題:[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句話出自《論語》。

又有書商,從蘇裕處購書,然後販賣往楚國去。

剛一在楚都問世,便掀起軒然大波,火爆一時,一冊難求!

驚動朝臣!

有朝臣上奏,以為大逆不道、大不敬,要求封禁!

高太后、楚帝,都感覺被這書冒犯到了!

可是,得知此書,出自炎帝皇宮印經堂,又傳說炎帝看過,看過都說好!

這就令他們猶豫了!

封禁、問罪,豈不打臉炎帝了?

交惡了炎帝,與炎國矛盾,會不會落人口實,譬如吳國封禁《澄心錄》,讓炎國有借口,對我楚國不利?

高太后、楚帝都不敢冒這個險。

朝臣也大多沉默了。

他們忍著冒犯,默認《回到漢末做皇帝》瘋狂售賣!

除了一小撮的義理派大臣,強撐著臉面,他們是寧死也不忍耐的!聖人之徒嘛,就要為了天理而鬥爭!

朝廷不封禁,他們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煽動起一股風來,批判《回到漢末做皇帝》一書!

這其中,又以兩位大名士——李文鬥、劉榮陽為首!

這兩貨都是楚國的帝黨,反對高太后問政、反對變法圖強。

與炎國的關系複雜。

他們想求和蠻國,以減輕軍事壓力,

減少征收,施行王道仁政,緩和內部矛盾。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願意借助炎軍的力量,引炎軍入楚,去震懾蠻國!但是,在另一方面,炎國方面,曾出邸報,把劉榮陽做靶子,掛起來批了一頓,說他沽名釣譽,空談仁義,實際心中沒百姓。

據說炎帝私下,曾評論楚國官俸,以為太厚。

過猶不及,官俸皆是民脂民膏,刮民太狠!

談論時,提及李文鬥。

炎帝說道:[我聽說楚國民間有棄老溺嬰的風俗,官民習以為常。為什麽會這樣?

這是因為官府征收太重,百姓民不聊生啊!

有外敵侵犯,加征圖強,以抗外敵,這是必要的。而厚養勳貴官僚,則是不必要的。

楚國有個從五品的官,官不大,名氣大的很,叫做李文鬥的,寫過一首詩,名字叫《頌豬肉》,詩中有一句說“豬肉價如土”,聽說他還搞出了個李氏紅燒肉,很有名,欣欣然以為得意。

豬肉價要是真如土,那麽楚國百姓何不吃豬肉?又怎麽會民生潦倒,以至於棄老溺嬰呢?

李文鬥有那樣的底氣,寫那樣的詩句啊,是因為他拿著10萬錢的月俸!月俸10萬錢,豬肉一斤百文,能買千斤豬肉,對他而言,可不就是“豬肉價如土”麽?

他的月俸,歸根到底,是來自民脂民膏。一邊是豬肉價如土,一邊是棄老溺嬰。這是什麽?他吃的是豬肉嗎?不是,他是在吃人!

孟子說:“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是率獸而食人也。”李文鬥之流,嘴上為民請命、仁義道德,一套一套的,實則就是率獸食人之輩,沽名釣譽,欺世盜名,隻說不做,不是真的仁義君子!要是真的仁義君子,就該言行一致,自覺主動的請減俸祿,以利益百姓。

聽說我國士林之中,還有不少的士子,對他很崇敬,這是錯誤的,要認識到他的虛偽性!

這個“據說”,不知真假,李文鬥和劉榮陽都聽說了,但無法確定,不過看起來,十有仈玖,像是真的。

炎帝這般評論他們,豈能不令他們憤怒?

我們為啥不請減俸祿?

因為要遵守祖製啊!

祖製就是如此!

並且,自古以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俸祿豐厚些不是正常的嗎?這是對士大夫的尊重!

不是我方俸祿高不對,是你方刻薄,俸祿低不對!

再說民不聊生,也並非因為我等俸祿高,而是因為王淹之流,變著法子的盤剝民脂民膏……

他們當然不會承認炎帝的評論。

《會到漢末做皇帝》一書,送給了他們一個靶子!

炎帝,不務正業,昏聵啊!

居然看這樣的書!

看這樣的書不算,居然還把這樣大逆不道、大不敬的書刊印發售!

他們抓到了把柄,興奮了起來,在此大做文章!

劉玄也留心這書入楚之後,楚國的反應。

結果得知他們並沒有封禁。

特麽的,還有點小失望!

他倒是希望楚國朝廷封禁來著。

封禁了,才有理由去搞事啊!

這樣的不封禁,倒是難做文章!

至於李文鬥、劉榮陽等人的非議,幾隻蒼蠅嗡嗡叫而已,不值一提!

……

春暖花開。

這天下午,劉玄去找皇后。

孫雯卻不在宮裡,聽宮人說去西苑賞花了。

劉玄於是去西苑。到了禦花園,果然看見孫雯身影,她正背對著自己,牽著垠兒的小手,站在一叢三色錦前玩賞,那花兒紅黃紫交錯,分外絢麗,斑斕的蝴蝶,起舞其間。

那花不是神州本土的,而是隨著與洋夷交流,從西洋傳來的,洋夷將之作為供奉之禮物。

皇后身邊的宮人,見到皇帝來了,欲要行禮,劉玄做禁聲手勢,悄然往皇后走去,欲要給個驚喜!

悄然到孫雯身後,劉玄環手將她抱住,雙手伸到了凶器上,貼在耳邊,說道:“讓朕好找。”

孫雯嚇了一大跳,驚叫:“陛下!”掙脫了開來。

劉玄聽得這聲音,也大吃一驚,忙松開手,往後退開兩步,只見剛才所抱,哪裡是孫雯,分明是孫雯她媽——梁婉柔啊!

劉玄大驚變色:“怎、怎麽是你?”好生尷尬!

她身上的便服,分明就是孫雯的呀!

不過,也不止一次看到過她穿孫雯的衣服。

梁婉柔也十分的尷尬,深吸一口,穩住,不敢與劉玄對話,乃把火氣發向了那些宮人:“見陛下來,你們怎麽也不知行禮?!越發的沒規矩了!”

宮人齊齊跪倒,都低著頭。

劉玄訕笑,說道:“這不怪她們,都是朕的錯。是朕叫她們不要出聲的,朕還以為你是雯兒呢,想……,額,……”對那些宮人,“你們都起來吧,沒你們的事。”

宮人們謝恩起身。

正說著,孫雯在如意的陪伴下來了,驚愕的說道:“陛下什麽時候來的?出什麽事了嗎?”

劉玄道:“朕剛到,你去哪裡了?”

孫雯俏臉微紅。

原來是玩賞了一會兒,有急,與如意去更衣了。

所謂“更衣”,就是上廁所的文雅說法。

梁婉柔有些局促,渾身不自在,領著垠兒離開,不打擾她們!

劉玄看了一眼她離去的背影,暗想:“從後面看,還真與孫雯近似,身材差不多啊。認錯人不怪我。”

這般想著,右手不由的伸到鼻子下,嗅了嗅,額……

梁婉柔回到住處,回想剛才的一幕,如芒在背,命人備水沐浴。

沐浴的時候,又想到剛才那一幕,如坐針氈,死命的擦拭被玷汙的地方,擦得皮都快破了,殷紅一片,火辣辣的疼。

腦子裡胡亂的想!

驀地又想到那天中午,當時垠兒還沒有出生,自己午睡在一邊的榻上,皇帝去找女兒,竟然就做起那事來,自己被響動驚醒,都看到了,幸好沒發出聲音,驚動她們……

甩甩腦袋!

胡思亂想什麽呢!

梁婉柔想要把這些忘掉!

卻是越想忘掉,記的越清!

哪裡忘得掉?

這可真要人命!

……

春闈結束了。

考生們如釋重負,一出貢院,就問在外等候的家人:《回到漢末做皇帝》出新的第三冊沒?

“出了?”

大喜:“太好了!”

又問,“搶購到了麽?”

“搶購到了?”

迫不及待的就要拿書來看!

至於沒搶到的,則鬱悶不已!

還有爭著往得一書店跑,看看還有沒有貨的。

也有的貼上搶購到的,稱兄道弟,想一同看,或待看完,能借來一看的。

也有老成持重的,看到這一幕,搖頭歎息:看正經書的時候,未見他們這麽積極,看這閑書,竟然癡迷至此!唉,唉!玩物喪志啊!

科舉就是向朝廷提供人力需求。

同時,也是對士人的篩選。

在這場篩選中,絕大多數人將被淘汰掉!

秀才能中舉人的,絕對不會超過10%!

舉人能中成貢士的,也絕對不會超過10%!

一般甚至都在5%以下!

本屆秋闈中舉的,只有556人。

參與春闈的只有1324人。

每個舉人,有三次春闈會試的機會,往屆舉子也可以參考。

另外國子監學子——他們的身份基本都是官僚子嗣,即便不參與科舉,也有保送名額,12歲即可入國子監讀書,可直接參加春闈會試!——等於擁有舉人功名!

這是官僚享有的一種福蔭後代的特權。

但是,即便如此,沒有真材實料的話,也無法做官!

因為,春闈會試還是要考、要靠真本領,與一般學子並無二致。

這一關是最難的!

官僚子弟,極少能過春闈會試的,因為,競爭太激烈了,考中率太低了!

而科舉又是事關士人階層利益的大事,皇帝都會十分重視!

作弊的話,不要說被抓到證據,就是沒證據,被捕風捉影的扣個帽子,都是麻煩至極的事情,不死也要掉層皮!

爛泥掉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

所以,一般來說,不管什麽派別,對此都十分忌憚,不敢去觸霉頭。而科舉一旦爆案,那就是驚天動地的大案!

官僚為了後繼有人、為了臉面,保送子弟去國子監讀書,自然也會特別重視,酒囊飯袋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去了也考不上,只會給老子丟臉,那還送去幹什麽?沒事乾,丟臉玩?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三人行必有我師。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民族,想要什麽都會,什麽都高明,那是不可能的,總會有不足的地方。

有不足不可怕。

有不足,認識不到,不能改進,故步自封,以為得意,這才可怕!

夏邦的先祖聖賢,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累代相傳,給夏邦文化中,注入了“反省、好學、包容”的因子,這些因子,塑造著夏邦文明的核心。

有這樣的核心在,夏邦文明就具有了強烈的學習能力!

在這樣的能力下,夏邦即便有所不足,也能很快的進行自我修正、砥礪前行!不斷的吸收其他文明發展出來的好的有用的東西,容融於自身,不斷的壯大自身!

說的形象點, 這是一種開源的、具有極強的自我更新升級能力的文明!

這樣的文明,注定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漢時,釋教傳入神州,與此同時,其音韻學也傳了過來。

對神州的音韻學產生了影響。

其時,神州音韻學有所不足,學習借鑒,發展出了反切注音法。

反切注音法通常用兩個比較典型的漢字為一個字注音。通常前一個字表示聲母,後一個字表示韻母和聲調。

例如:“氣”字注音為“去既”,就是說取“去”的聲母q,取“既”的韻母i,取“既”字的音調。

這種方法,又被軍方學習借鑒,發展出了建立在反切注音法基礎上的保密方法——反切密碼。

一般方法,比如選兩首詩。

第一首取聲母,字按照一二三四五等編好;

第二首取韻母,字也按照一二三四五等編好;

音調以第二首為準(也可以第一首)。

寫情報的時候,則依循反切注音法的規則,按照兩首詩的文字的編號,寫出一串數字,比如四、三、十一。

就是指第一首詩的第四個字的聲母+第二首詩的第三個字的韻母+第二首詩的第十一個字的音調。

聲母韻母音調都定了,一個讀音也就出來了。

如果不知道那兩首詩(密碼本),那麽,即便截獲情報,也就只能得到一串數字,茫然不知其意。

汪老板早將密碼本(兩首詩)記在心裡了,遲遲等不到任盟主他們行動的消息,朝廷又詢問得緊,他隻得寫了一份密報,命人送回稟報。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