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從今天開始親政》第一百八十八章:朕沒做這事,你們不要相信
“從今天開始親政 ()”

……

科舉-作八比文的弊病,眼不瞎、腦不蠢的人,都能看見!

自古都有人主張廢除作八比文!

但是,科舉成為定製之後,就成了祖製,就有了一套利益鏈,改革就牽一發而動全身,哪怕隻對作八比文動一動,也會引起軒然大波!

畢竟取仕考這個,士子們都把精力放在這上面了,你這時忽然說要改革,要廢除,這叫他們怎麽接受?

這就好比某人給你下訂單,叫做A物,許諾高價收購。

你在家裡做,做的辛苦,期盼大賺一筆!

你做啊做,十幾年幾十年的精力都耗在上面了!

結果,某人忽然跑來對你說,特麽的不收購了!

你能接受得了?

接受不了,當然就會鬧事了!

清流中人就多有主張改革科舉的。特別是要對作八比文進行廢除!

科舉-作八比文之弊病,劉玄也清楚,但是,對於廢除,還是抱著謹慎的態度,沒有冒然而動。

坊間小說戲劇,也有抨擊、諷刺科舉-作八比文的。

本屆秋闈,合計有考生18018名,包括炎地兩路,和吳地四路。其中炎地有5832人,佔比約32.3%;其余為吳地四路,有12186人。

這些考生皆為秀才功名,享有一定的經濟特權,免稅免役,給朝廷帶來的“損失”,大約為9萬兩。

基本皆為官辦學校的廩膳生員,就是吃財政的,標準是人均月支錢600文,即0.6兩,總計年共需支出約129700多兩。

特權及供養,兩項總計219700多兩。

吳國面臨北方強敵,財政壓力大,為了開源節流,搞出了賣功名的政策。

即對官辦學校進行擴招,增加了個叫“增廣生員”的名頭。

花錢就能得這名頭,入學讀書,得到舉人功名的老師的教導。

但是官府沒有財政供養。

做為交換,“增廣生員”這名頭還有更大的好處!

就是也能參加科舉!

等於是買了個秀才功名!

作價是白銀36兩。

這種水貨秀才人數極大,佔比超過60%!

本次秋闈,炎國朝廷不承認他們的身份,不接受他們的參與考試!

吳地人口、秀才本就比炎地要多,如果再放這些水貨進來,吳地的佔比就更嚴重了!

而且水貨秀才仗著錢得功名,本來也侵佔了吳地的正經秀才的利益——競爭壓力增加了啊!

吳國不但賣秀才功名。舉人功名都能賣,作價是140兩,如果出到180兩,國子監的大門向你打開!可以不必參加秋闈,直接參加春闈會試!

不但功名能賣,官位都能賣!

只要你有錢,科舉都能不用考了,直接做官!

七品縣令小縣的一個隻賣980兩;大縣三五千兩,更貴。

最高能賣到正四品,作價16400兩!

這樣的賣功名、賣官位的政策,也不是吳國特有,楚國也有。自古就有!這是朝廷財政不足,為了補充財政,被倒逼出來的祖傳秘法。

玩的最彪的漢靈帝,三公都能賣,作價1000萬錢(當時用的五銖錢,後來漲價到3000萬錢),折銀約5萬兩。

三公在那時多為虛名,賣得還不算貴。

當時也沒科舉製,選官用人靠征召、舉薦制度,本來還重人品口碑。到了靈帝這裡,就是赤果果的靠錢了。基本上什麽官都能賣。

“(光和元年)初開西邸賣官,自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私令左右賣公卿,

公千萬,卿五百萬。”“時賣官,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於西園立庫以貯之。”

“是歲(中平四年),賣關內侯,假金印紫綬,傳世,入錢五百萬。”

兩千石郡守是實權官,比三公作價還貴,賣到了10萬兩(折銀)。

相當於吳國的正四品(隻賣16400兩)。

靈帝賣得比吳國貴出數倍,太會做生意了!

不過呢,皇帝是體面人,朝廷也是要臉面的!

賣官鬻爵這種事,也不會正大光明的去幹,表面上還要糊一層漂亮的妝容的。

這層妝容,就叫做:捐獻。

國家在困難的時候,你不離不棄,出錢捐獻,支持國家,這說明你是個心中有陛下、有朝廷的人啊!

你不負國家,國家當然也不能負你!

所以,要獎勵你!

獎品就是——功名官位!

這一番漂亮的操作,就把賣官鬻爵,裝扮的漂漂亮亮,充滿了正能量了!

出錢買官,做官難道是去為百姓服務的?

當然不是!

買官是投資!

投資是要回報,是要利潤的!

做官怎麽收回成本,賺取利潤?

無他,只有六個字:搜刮民脂民膏!

故而,賣官鬻爵之下,必然導致官僚吏治嚴重敗壞!

如此治世之下,官逼民反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

轉眼之間,秋闈考試結束了。

放榜要等到九月中旬!

有的考生經濟拮據,在路城久住不下,回老家去了。有的考生則留在路城等候。

成績出來,朝廷放榜,不僅在路城張貼,更會通知到籍貫老家!

九九重陽,民間風俗,拜神祭祖,佩戴茱萸香囊,秋遊玩賞,登高祈福。

炎都寺觀人流如織,拜神求高中的士子往來不絕,生意興隆。

街市上也比平常熱鬧的多!

這天下午,劉玄去看皇后,說了會兒話,忽道:“自從你懷了垠兒,一直都沒有出宮去遊玩,今天傍晚我們出去轉轉吧。”

孫雯聽了一喜。

長居宮中,難免鬱悶。

梁婉柔在旁照顧劉垠,聞言,吃驚的望向皇帝、女兒,聽皇帝的話,言外之意,貌似——他們以前常出宮去玩?

她正吃驚,皇帝也往她這裡看來了,“垠兒也帶上,咱們四個人一起去。”

孫雯用詢問的語氣小心翼翼的說道:“要不把高家兩姐妹,和沈妹妹、葉妹妹、蔡妹妹也一並叫上吧?”

劉玄愕然:“她們?”

孫雯:“她們來宮中也很久了,從沒出去玩過呢。想必在家時也是深在閨中,鮮有機會出去玩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陛下何不一並帶上她們呢?”

劉玄點點頭,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我卻沒有想到她們,還是你想的周到。好吧,就聽你的,帶著她們一起吧。”

便命人去傳她們來。

不一會兒,高沁、高玉、沈陽霽、葉瀅、蔡音儀都來了,禮罷,賜座。

劉玄對孫雯道:“你說吧。”

孫雯微笑著對她們說道:“剛才陛下與我商議,今日重陽佳節,傍晚一道出去遊玩。”

五人本不知傳她們來是有什麽事,忽聽是這樣的事,大吃一驚!

·出、出去遊玩?

她們都懵逼了!

難以置信!

都道是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望向皇帝、皇后,各個目瞪狗呆!

沈陽霽:“皇后剛才是說……出去、遊玩?”

孫雯點頭笑道:“是啊。”

五人得了確信,又驚又喜!

她們萬萬也沒想到進了宮後,還能再出去玩啊!

在家時,雖然養在深閨,但是一年到頭,其實還是有幾次機會出去轉轉的。到了宮裡,按製就不能再出去了,等於近乎坐牢,只是牢房比較大、奢華、待遇高。

蔡音儀猶疑的說道:“這、這……這不和禮法吧?”

孫雯望向皇帝!

劉玄嘿的笑了一聲,沒所謂的說道:“朕壞禮法,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再壞一回,也不算什麽,莫非蔡婕人還要向諫官去告朕的狀?”

蔡音儀一驚,跪倒說道:“妾不敢。”

劉玄:“起來吧,朕就說句玩笑話,沒有怪罪的意思。”

蔡音儀:“是。”乖乖的起身,低著頭,不敢再說話。

劉玄又命曹少欽準備。

傍晚,一架馬車低調的出了皇宮,後面跟著一個班的內衛,都穿著便服,未帶掣電連發神銃。

劉玄坐在車廂裡,望著女扮男裝的美女們,恍惚想到了前世,心道:要是前世帶著這麽多美女逛街,那得多招搖,引人側目啊!

馬車駛進街口的一個院子,眾人從馬車上下來,出院子,往街上走去。這是內務府的一處產業。

街市上十分熱鬧。暮色籠罩下來,街道兩邊的店鋪、攤位上都掛起了燈籠。艾香散漫,人聲鼎沸。

劉玄與孫雯走在最前面,梁婉柔抱著劉垠,在孫雯左側,後面跟著高沁她們,內衛將她們一行護住,看這架勢,任誰看到,都會明白,這些人十分尊貴!

……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紙包不住火。

慈禧殺光緒那麽隱秘的事,還有流言傳出來。

何況劉玄帶著后宮一串人出去?這一次,乾的有些大!知情人太多,人多嘴雜,難免暴露。

重陽之後,過了一天,諫官便隱隱聽到了風聲。

諫官有兩種,一為六科給事中、一為監察院的禦史。

這兩機構,分屬不同系統,權責不同,卻又有重疊之處,互為補充,實為一體。

上對皇帝進諫,下對百官監督!

監察院偏重於監督百官,維護律法綱紀!

六科給事中則偏重於監督官僚對朝廷決策的執行情況!

對皇帝進諫,則比較爛大街,並非他們的專權。

彭秩既不是六科給事中,又不是監察院禦史,也經常向皇帝進諫。

向皇帝進諫,是官僚都有的職權。

這是對皇權的一種“製衡”。

皇帝集中大權,擁有最高決策權,獨裁國事!

但是,皇帝畢竟不是神,能力也是有限的,萬一一個決定,思慮不周,有疏忽之處,那就可能會醞釀出大禍!

怎麽辦呢?

為了防止這種疏漏,就需要有人來幫助拾遺補缺!

這就是諫官。

傳說舜帝的時候,就有了“納言”官。

自始以來,諫官制度都是夏邦政治文明生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天子封建諸侯”時期,還是在“皇帝郡縣”時期,都有沒有消失過!

非但沒有消失,還在進步發展,不斷的完善。

周厲王道路以目,成為反面典型,數千年來,名氣不衰!歷代帝皇都引以為鑒!

諫官的話,你可以不聽,但是不能不準人家說!

給事中的辦公處就在皇宮內,設左右侍中兩人,給事中十二人,聽聞消息後,左右侍中,領著十二給事中,聯名上諫。

諫官風聞奏事,這是他們的職責,不做就是失職。

諫書呈送皇帝。

不久,監察院系統也上諫書來。

·陛下您是萬金之軀,娘娘乃是千金之體!陛下居然帶著娘娘出宮玩,這實在是錯大發了啊!

·萬一要是有個意外,可叫臣等、萬民,如何是好?

·陛下啊,你這樣做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對娘娘不服責任,對列祖列宗、對天下百姓都不負責任啊!

劉玄看了。

這種事情,哪裡能承認?

要是承認了,非得攪得輿情洶湧!

要是給心懷否側的人知道了,暗處著心,埋伏下黑手,那該怎麽辦?徒生事端!

所以,這種事,就算做了,也不能承認!

批複,表揚了他們盡職盡責。但是,這事是謠言,朕沒做這事,流言止於智者,你們不要相信。

得知皇帝的批複,諫官們也信了他的話。

皇帝偷偷出宮玩,這種事在歷史上不少見。

但是,還帶著娘娘們一道出宮玩,這就太不可思議了!

不可信!

絕對不可信!

他們本就不相信會有這種事!

這事太荒誕了!

這事流傳出去,京中百姓也聽說了,議論起來。

相比較於官僚們的不相信,百姓們更願意相信是真的,那樣的話,奇聞軼事,就更有趣,更有戲劇性,更能令人有談興啦!

就算官方強調沒有這事,他們仍舊自我腦補劇情:陛下就算做了,也不會承認啊!所以陛下說沒做這事就沒做?

究竟有沒有做呢?

嘿嘿嘿!~

你猜?

留京的士子們也聽說了這事,都驚呆了,陛下這麽會玩嗎?不會吧?這也太出格啦!謠言肯定是假的!

有個人見眾人熱議這事,忽的靈機一動:這麽多人關心這事?我要是寫個小說、劇本,“緊抓熱點”,蹭熱度,豈不大賣?

念頭一起,就再也壓製不住,鑽進書房就苦思冥想,構思起來。

一個故事,從他的腦海、筆尖流淌了出來。

·虛構一個王朝!

·叫什麽呢?

·如今聖明天子臨朝,取個明字,就大明王朝吧!

·皇帝叫什麽呢?

尋來百家姓,閉著眼睛隨意一指,眼睛睜開,卻見手指點中了朱姓!

嘿!

他不由的笑了!

朱色即紅色。

炎色也指紅色。

這不巧了嗎?

朱即炎啊!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