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魏春》第664章 引蛇出洞
長兄如父,且楊播為族長多年,余威猶在,便是眾兄弟不敢苟同,楊椿與楊舒更是滿腹牢騷,但也只能聽命行事。

 如此,才有了楊舒予西海挑拔離間之舉。卻不想,李承志當即就翻了臉。

 好在殊途同歸,戰端再起,隻以為朝廷與西海必然兩敗俱傷,誰料戰事正鏖,雙方突然就罷了兵?

 更有甚者,朝廷竟如附首稱臣一般,予西海賠糧、賜民?

 如此,楊播所謀就如鏡花水月,盡數化為泡影。

 予楊津等人而言,也算不得損失。畢竟謀劃之初,他們就建言楊播,鼎力相助朝廷,誅除亂臣賊子。

 便是如今朝廷勢微,也不過是權宜之計,楊氏依然可為朝廷中流砥柱。

 而如楊椿、楊舒,卻是火冒三丈,敢怒而不敢言。

 早說了李承志是樽瘟神,能不惹最好別惹,現在好了吧?

 連朝廷都如此,李承志想怎麽拿捏就怎麽拿捏,何況區區一個楊氏?

 待西海大軍兵進關中,楊氏又如何幸免?

 是以接到雙方罷戰的急報後,楊椿便稱大兄行將就木,奄奄一息,若再聞此噩耗,豈不是雪上加霜,最好莫要讓大兄知道的好。

 實則是想擅做主張,一言而決,再遣楊舒或楊鈞暗往西海,最好能與李承志破鏡重圓,把臂言歡。

 楊津卻據理力爭,稱但凡大兄還有一口氣在,就是楊氏族長,如此大事,焉能瞞而不報?

 一來二去,兩兄弟便僵上了。

 正僵持之時,老仆來報,說是“使君到了”。

 楊椿大喜:“快請!”

 老仆口既稱使君,卻未帶姓,那除了楊鈞,再無第二人。

 如今楊氏七兄弟,楊播、楊椿、楊津雖皆已起複。但楊播久病,自是不能走馬上任。

 又因先帝時高肇、王肅、邢巒、王基等人彈劾楊播指使家奴強佔百姓良田、彈劾楊椿在北鎮外通柔然,招引奸細、並楊津在雍州盜種牧田、強搶民女等罪名未曾平冤,是以三兄弟拒不上任。

 之下如楊舒,自西海歸來後又被朝廷征召,名為左軍將軍(崔延伯)之長史,實為司馬軍元欽征糧而奔走。

 三弟楊穎遷為梁州別駕,四弟楊順為鄯善副將,八弟楊暐為隴西郡守,但皆是有名無實。

 目的也只在於優容楊氏,借口其安定關中之意。

 是以楊氏兄弟皆無“使君”之名,更無使君之實,楊椿才知來的是時任華州刺史的楊鈞。

 比起楊舒,楊鈞對李承志更是推崇備至,五體投地,再加與楊播已為高祖之玄孫,關系又遠了一層,立場要更公允些,所以楊椿專程將他請來,意欲說服楊播並其余兄弟。

 楊鈞歲數雖不大,比七兄弟中最小的楊暐都要小幾歲,但無人輕視,皆是起身相迎。

 進得中堂,寒喧一陣,又問了幾句楊播的病情。方一落坐,楊椿便急不可耐道:“朝廷邸報,可曾看過?”

 “倒是看過,卻為捷報,是為報喜不報憂矣!”

 楊鈞一聲歎息,“個中詳情,倒也曾耳聞一二!”

 “朝廷不報喜,難道將李承志險些攻破高平,奪佔涇州的實情詔告於天下?”

 楊椿冷笑一聲,又道:“如今就如搖尾乞憐,更將數萬民戶,數十萬旦粟黍運至隴西。怕是下一次,就能應李承志之求,將岐州拱手相讓。再下次,難保不會是整個關中……”

 此番話一出口,楊津的臉色更加難看。有意替朝廷辯駁幾句,卻無處下口。

 窮思許久,他才憤然道:“朝廷也是無奈之舉,意在示敵以弱,緩兵之計而已,二兄又何必危言聳聽?”

 誰都知道這是緩兵之計,但問題是能不能緩的過來?

 楊椿也懶的與他爭辯,又問楊鈞:“季孫如何看?”

 楊鈞搖了搖頭,隻吐了一個字:“難!”

 這個難說的是誰,不言而喻。

 有意襄助朝廷平亂的幾人,心更是往下沉。

 楊鈞忙裡偷閑能來一趟,自然是心中有數。他也不願意與楊氏兄弟在這裡爭執,以免生隙。故而有意問道:“大兄如何了?”

 楊椿也未遮掩,悵聲歎道:“自立冬以來,一日差過一日。若不用那醉心的藥酒,便痛的不能自己,整夜難眠……”

 “醉心的藥酒?”

 楊鈞心中一動,“從何而來?”

 楊舒站起身,朝楊鈞做了個揖:“去歲冬,我隨元伯公(李韶)出使西海,央求李承志專程調配……若無此藥……”

 剛說了一句,楊津眼一橫,楊舒便一噎,剩下的話再難出口。

 但楊鈞焉能聽不出:若無李承志配的藥酒,楊播早生生痛死了。

 然公是以,私是私,楊津自是不願楊舒此時提起,更不願在楊播面前提起,以免影響楊播心志。

 這楊五郎想的倒是周全……

 楊鈞暗歎一聲,又勸著楊椿:“二兄在信中說的明白,此關乎我楊氏百年興哀,自是大意不得。為免禍起蕭牆,故爾弟以為,還是要請大兄定奪……”

 隻“禍起蕭牆”四個字,便道盡內中真諦,凡堂中之人無一不是心中一震。

 不能朝廷與李承志都已休兵,楊氏兄弟倒先打了起來……

 “也罷!”

 楊椿悵然一歎,又高聲道:“士業(楊播長子),進去看看,若是大兄醒轉,就說我等求見……”

 過了足半個時辰,楊侃才去而複返,將幾兄弟請至北院。

 李承志沒有上過手,不好推斷楊播具體的病因。但經楊舒描述,斷定楊播十有八九是癌。

 這病只能等死,李承志也就勉為其難,用曼陀羅花粉配了些藥酒,訃楊舒帶回了華州,用來給楊播鎮痛。

 起先楊播不以為意,但自半年前,病痛越來越重,已夜不能寐,痛的整夜整夜的在榻上打滾的時候,他才知道這東西的妙用。

 如今人已瘦的皮包骨頭,但臉上依舊浮現著一抹潮紅,眼中更是精光閃爍,就如回光返照一般。

 但如仆從,又如日日侍於床前的楊侃皆是習以為常。

 只因一旦病痛發作,楊播都會飲那藥酒,飲過便會如此,似是比常人還要振奮。

 但也就三五刻,待藥效一過,楊播便如抽走了兩魂六魄,或是呆呆傻傻,或是半睡半醒,直至入睡。

 每日雷打不動,白日一次,夜裡一次,神智不清或是昏睡的時候足有十個時辰往上。

 親近之人皆知飲此藥如飲鴆止渴,但總比日夜痛嚎,疼的楊播舉刀自刎的強……

 知道他每日醒的時候不多,眾兄弟也不敢過分耽擱。只是齊齊的問候了一聲,便退至兩側。

 楊椿與楊津對視一眼,見五弟目光幽冷,神情肅然,楊椿一咬牙,起身將急報遞了上去。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楊氏盛極一時,執關中士族牛耳數十載,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自然有可靠的渠道。

 便是朝廷報喜憂,總要上傳下達,總要差人辦事,個中內情,又怎能瞞的過楊氏?

 更何況,足萬余車糧草、數十萬百姓已運至岐州,總不能是來打仗的吧?

 所以絕無人懷疑信中真假……

 剛用過藥,正是耳清目明之時,楊播未讓楊侃代勞,直接將秘報接在手中。

 粗粗一掃,他先是一怔,而後精神一振,原本只是半躺,此時竟坐直了身體。

 幾兄弟臉色一變,皆在心中一聲暗呼:遭了!

 而離的近些的楊椿、楊津更是驚的站起身來。

 數月前,楊播力排眾議,為行火中取粟之計,不知費了多少心血。最後甚至搬出家法,才將楊椿與楊舒壓服。

 而後更是將楊氏大半的積累奉於崔延伯、元遙等,所謀著,無非便是讓西海與朝廷兩敗俱傷。

 但可惜,最後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予楊播而言,無疑於驚天噩耗。就此而一命嗚呼也有可能……

 正當眾人驚疑不定,肉跳心驚之時,楊播卻輕輕的放下了信紙,連手都未抖上半分。

 再一細看,臉上竟帶著笑意,並非怒極反笑,反似是終於得償所願一般。

 還以為楊播被氣瘋了,楊津滿是擔心的喚了一聲:“大兄?”

 “無礙!”

 楊播重重的吐了一口氣,又在眾兄弟臉上掃視了一圈,最後停留在楊椿臉上,“延壽,這些時日以來,你定以為我已病的神智不清,更或是醉糊塗了吧?”

 若是以往,楊椿定會應一句不敢,但此時卻被駭的呆若木雞,啞口無言。

 便是與李承志同出一脈的李韶,此時都不敢稱“義無反顧,舉族而附”,何況與李承志交情寥寥的楊氏?

 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既盜。李承志再是蠢笨,又怎會盡信之?

 稍一推算,便知其有詐。不過就是太過決絕了一些,李承志竟會就地翻臉?

 楊舒歸來後,楊椿時不時的就會想:若非神智不清,大兄焉敢使六弟行那般拙計?

 但此時再看,竟是大兄有意為之?

 莫說楊氏兄弟,便是楊鈞也被驚的不輕。愣了好一陣,才驚聲問道:“大兄,為何如此?”

 “引蛇出洞,欲擒故縱罷了!”

 楊播輕聲笑道,“若非如此,焉能使李承志畏首畏尾,投鼠忌器,生怕為我楊氏做了嫁衣?不然大戰但一再起,朝廷大軍便是能守住關中,也必然會損失慘重……

 而不如此,焉能使太后喪心智昏,狂悖無道,冒天下之大不韙?”

 沒幾句,楊播就笑了起來,但未笑幾聲,便一陣猛咳。

 但並不似往日那般撕心裂肺,似是要將心都咳出來的模樣。隨著幾口惡痰吐出,楊播隻覺渾身輕爽。

 “若非文明太后(馮太后)舉賢不避親,我楊氏子弟如今至多也就是郡守、縣令之流。而若非高祖(孝文帝元宏)洞察如火,慧眼識珠,我楊氏便是不落個如茹浩、趙脩(元恪時期的幸臣,皆誅)抄家滅族的下場,也必然被歸於佞幸之流,再難中興。

 而如先帝(元恪),雖忌我楊氏如虎,甚至不惜授意高肇之流構陷我等,但局勢如此,非針鋒相對我楊氏,且只是適可而止,並未趕盡殺絕。而歸根結底,我楊氏世受皇恩,元氏更不曾薄待我等,我等豈能忘恩負義,不仁不義,做那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楊播頓了頓,緩了幾口氣才說道:“是以劉芳攜太后懿旨登門,勸我以大局為重,以助朝廷穩重關中之時,我便有了計較:我楊氏報效皇恩的時候到了……”

 若只聽後面這幾句,定然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但聯合“欲擒故縱,引蛇出洞”那幾句,楊椿等人的臉色已是駭然大變,白裡透青。

 原來楊播根本不是要造反,而是要清君側。

 如今之局面,皆因高英識人不明,昏饋無能,且又急功近利,反覆不定所致。

 而偏偏高英無一絲擔當,但有過失,皆是諉罪於臣子。而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臣將不臣,再無一個臣子敢秉筆直言,勇於任事。

 如此下去,估計最多兩三年,這天下就徹底爛透了。

 如果除了高英,元魏這天下說不定還有一絲希望。若是任由其折騰,那就只能擺爛等死。

 反正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為什麽不搏一搏?

 但君側也不是那麽好清的,一個不好就是雪上加霜,火上澆油,所以要慎之又慎。

 一是要穩,要使天下士族、門閥、百姓信服,不至於引起軒然大波。 二是要快,不待李承志後知後覺,欲趁虛而入之時,便使塵埃落定。

 所以,必須得讓朝廷再敗一場,才能逼的高英挺而走險,如此才能有充足的理由。

 但又不能弄巧成拙,畢竟朝廷連逢大敗,軍心士氣更或是民心已至谷底,若是折損太過,難保不會一潰而不可收拾。

 所以才有楊舒出使西海,挑拔離間,使李承志疑神疑鬼。又有邢巒、元遙似敗實退,便高英惶惶不可終日。更有重臣巧舌如簧,終於蠱惑高英,邁出了這最後一步。

 賜國、割地……喪權辱國,賣國求活,不外如是。

 高英這稱製的太后,已然是當到頭了……

 7017k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香書小說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