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吐火羅地區,這裡更加複雜。
首先吐火羅這裡是西突厥人控制,但底下的大小邦國,多是吐火羅人,甚至還有先前外來征服這裡的厭噠人,另外波斯人、天竺人等也有,塞種人、粟特人、花剌子模等魚龍混雜。
就算到了後世,這片地區都被稱為帝國墳場,五常中有三大流氓在這裡折戟沉沙,可知這地方的複雜性。
波斯居魯士大帝遠征並將這片土地並入波斯,亞歷山大東征,又把其並入其帝國,亞歷山大死後帝國三分,阿富汗地區又轉屬於東部的塞琉古王朝。
巴克特裡亞總督狄奧多德據地脫離塞琉古王朝而獨立,建立了希臘化的巴克特裡亞王國(中國史籍稱大夏、吐火羅等),曾擴地至印度河流域,後因內亂轉衰。
再後來原駐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所敗,遂西遷至阿姆河流域,後來南下征服大夏,將中亞地區的希臘人逐向印度西北部。
再後來,貴霜統一諸部,擴張為強大的貴霜帝國,倡奉佛教,西起鹹海,東至蔥嶺,橫跨中亞和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幾百年後漸衰,分裂為諸多小國。
再到後來,被從北方來的白匈奴人厭噠所滅。
厭噠人原駐於金山一帶,臣服於柔然,後來西遷西域,進入七河流域,相繼征服伊麗河谷、河中地區、吐火羅、信度河流域等,甚至還擊敗了波斯薩珊帝國,曾經斬殺波斯皇帝,威鎮中亞,信奉拜火教。
可惜後來厭噠人被西征的西突厥人聯合波斯一起消滅,統葉護可汗派其兒子大度設在吐火羅建立起了突厥人的王朝。
雖然西突厥派一位葉護,在吐火羅建立起西突厥人控制的汗國,可實際上吐火羅地區依然是以原各城邦為主,這些城邦也並不都是厭噠人,厭噠人也只是外來者,這裡大月氏人、巴克裡特亞人甚至是厭噠人等建立的小國眾多。
不管誰來征服了這片地區,他們反正都是臣服,千百年來,這裡其實總體沒多大變化,也就是個城邦聯盟,換來換去的只有盟主,下面的小弟總是不變的。
什麽塞人、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人、厭噠人、突厥人,漸漸同化在這片土地上,尤其是這片土地的特殊地理條件,主要是以綠洲為主,因此部族、城邦的模式,成了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
管你誰來,誰強誰當老大,但底下是不變的。
不管是厭噠人還是西突厥人來當盟主,又或者是東方天唐,各國都願意臣服,該上的貢也會上,但是,各邦國自己的內政自己管,別人也不得輕易干涉。
哪怕是在厭噠或是西突厥時代,也是如此,盟主說要打誰,大家該出兵也會出兵,該繳納錢糧也會繳納一些,但一切都得按照傳統來。
可李胤之前就打破了這個傳統。
他要西征信度河流域,拿下那塊肥沃的平原,也打算將東北的旁遮普地區拿下。
但是,其實此時的信度河流域和旁遮普地區,雖然小國很多,但他們都臣服於罽賓國,是罽賓國的藩屬國。
而罽賓國呢,又是向西突厥的吐火羅葉護稱臣納貢的,而西突厥吐火羅葉護,又是向大唐稱臣進貢的。
這雖然看似複雜,卻也是延續了他們一貫的傳統,城邦、部落的聯盟性質,一級壓一級,但卻都有相對的獨立性。
罽賓國以前也曾經闊過,其發源地就是在喀布爾河一帶。後來,罽賓被亞歷山大征服,其後屬巴克特裡亞統治,再後來塞種人一支越過興都庫什山,佔領喀布爾河流域,取代希臘人成為統治者,建都於修鮮城,即古迦畢試城,這原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所築,稱為高加索之亞歷山大城。
罽賓後來還與西漢建立聯系,絲綢之路開通,罽賓也成為絲路南道上的一支重要支線。再後來,貴霜帝國征服了罽賓,這裡發展成重要的佛教中心。
在貴霜衰弱後,又一支塞種人重建罽賓王朝,一直從晉朝延續到大唐。
當初玄奘西遊,也經過此地,翻譯為迦畢試國。
不過這個時候的迦畢試國,不再是塞人國王,而是被西突厥的一位特勤阿耶率兵殺國王奪王,阿耶將都城遷到了犍陀羅一帶(白沙瓦)。
不過其主體,依然還是塞人,以及大月氏、粟特等等。
大唐之前設立了修鮮都督府,領羈縻州十。
雖然設了都督府,但也只是名義上是大唐臣屬,實際上這依然是一個以突厥貴族控制的塞人王朝,崇信佛教。
而且雖然罽賓衰弱,可附屬於他的藩屬國依然有許多個,基本上興都庫什山以南的喀泊爾谷地,到信度河流域,甚至是克什米爾地區,眾多小國,如今都是罽賓的屬國。
大唐皇帝的西征戰略目標,其實都是人家的藩屬國。
這消息一傳到吐火羅,罽賓國王自然不甘願。
雖然罽賓去長安一萬二千裡,可這些年大唐可不是耍嘴炮的,先前天山南北的於闐、龜茲諸國被滅,大家記憶深刻,否則也不會那麽甘願的就向大唐稱臣納貢,改設都督府了。
但之前也就是對大唐稱都督府州,平時關起門來大家繼續當自己的國王,該征稅征稅,該過日子過日子。
現在不一樣了,大唐好像要來玩真的。
偏偏此時朝廷又把西突厥廢除了,殺兩汗廢十姓。
吐火羅本就是當年西突厥可汗派兒子南下征服吐火羅諸邦國王公後,建立起的一個西突厥的葉護國,是西突厥的一部份。
只是後來西突厥內鬥的厲害,可汗走馬燈似的輪換,所以吐火羅葉護國與西突厥汗庭關系疏遠了些。
但說到底,吐火羅葉護也是西突厥王族,甚至下面的不少邦國的王公,也都早換成了西突厥的貴族特勤等,另一些邦國,也有西突厥派去的吐屯等官,或采用聯姻等手段控制。
本質上來說,西突厥對吐火羅地區的控制,就跟當年西突厥對天山南北的焉耆、龜茲、高昌等國的控制方式是一樣的。
弱小點的直接吞並,由突厥人當國王,實力強點的,則聯姻,派突厥貴族去任吐屯官。
李胤殺兩汗,廢西突厥汗國,又要用兵信度,這在吐火羅的一眾西突厥貴族們來說,充滿危機感。
大唐皇帝這是要把吐火羅也給平了?
沒有人甘願交出手中的權力,當年的高昌、龜茲等的反覆橫跳,早就證明了這一切。
哪怕實力懸殊再大,可涉及到了切身利益的時候,總還要反抗到底的。
突騎施和葛邏祿人已經決定反了,他們聯絡其它西突厥部眾,又派人來聯絡河中昭武九姓,以及吐火羅葉護國甚至是遙遠的黑海可薩葉護國。
大家都是西突厥的一部份,西突厥被大唐廢除,那以後大家日子也不好過,甚至過不下去。
這次大唐天子要出兵信度,這是要強滅罽賓?
還是說要假途滅虢,名義上是出兵信度,其實上是要把整個昭武和吐火羅連根拔起,然後全面改土歸流?
在共同的利益之下,突厥人決定聯合起來。
當初吐火羅、昭武、可薩諸國被大唐招安,最主要也是唐朝手段了得,對西突厥那是分化拉攏,支持一個可汗打壓另一個,西突厥始終是在內戰,而大唐對吐火羅等也沒有什麽實質的干涉,所以大家也就迫於大唐的天威,願意歸附設都督府置州,反正也是羈縻統治。
而大唐又打著擴大絲路這個旗號,說要跟大家一起分享這絲路貿易的利益,大家也就接受了。
可現在,這戰火都要燒到頭上,大家終於醒悟過來,這大唐從來就沒安好心,這是要徹底亡我突厥啊。
反應的有些慢。
可畢竟利益切身,所以倒也是同仇敵愾。
女王對於遙遠的西域,不太感興趣,她更在意的還是秦琅新建的南海十國同盟,是香料貿易協定。
太遙遠的西域,跟林邑有什麽關系呢。
甚至若是西域從此別去陷入亂戰, 絲路堵塞,以後海上貿易就會更興盛,對林邑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就算突厥各部一起反,也應當沒什麽威脅吧?”
秦琅有些無奈的笑笑。
“猛虎也架不住群狼啊,若是大唐一個個收拾,自然西域無敵,可若是同時開罪所有人,跟所有人為敵,卻有些麻煩了。畢竟西域遠離中土萬裡,大唐能夠投放的力量是有限的,鞭長莫及你懂的。”
李世民在位的時候,對西突厥的戰略決策就很高明,始終是拉一個打一個,搞分化拉攏,離弱合強,讓西突厥人不斷的內訌,一直流血削弱他們的實力。然後大唐呢,每次找準機會,咬下一塊肉來,不斷的擴大在西域的地盤和實力。
唐軍在貞觀時西出玉門,然後伊吾、高昌、焉耆、龜茲、於闐、疏勒、庭州,一步步的擴張,穩打穩扎,每次隻對付一個目標。
搞遠交近攻,合弱離強,對於吐火羅、昭武、可薩等,那都是能拉就拉,不輕易的樹敵,好處也是明顯的,西突厥內訌持續多年,可汗走馬燈似的換,死了一拔又一拔,然後地盤不斷的縮小,天山南北的城邦藩屬幾乎都被大唐奪了去。
(https://)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