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177章人才
“亂世棟梁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入夜,洛陽城內各軍營裡火光閃爍,時不時有歌聲響起,隨著夜風,飄入李笠的耳朵中。

 他放下筆,身子後仰,靠著椅子的靠背,側耳傾聽起來。

 因為行轅距離軍營很近,而歌聲來自於無數人的合唱,所以他能勉強聽清楚歌詞: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娑,劇於十五女。”

 這是梁國樂府“匯編”的鼓角橫吹曲《琅琊王》,為樂府詩歌之一。

 說的是主人公新得一把五尺寶刀,懸掛於房梁中柱,整日愛不釋手,反覆撫摩,對寶刀的喜愛,遠遠超過了對十五歲女郎的愛。

 “來一首,來一首!!”

 呼喊聲起,那是唱完《琅琊王》的隊伍,向歌賽對手發出挑戰。

 這就是軍中如今十分流行的一種娛樂方式:拉歌。

 即唱歌比賽,一方唱完,要求另一方“來一首”。

 這樣的比賽,是強化軍隊凝聚力、組織度的好辦法,可以讓兵卒們感受到“同袍之誼”,對所屬隊伍有歸屬感。

 片刻,歌聲響起:“慕容攀牆視,吳軍無邊岸。我身分自當,枉殺牆外漢。”

 歌聲畢,先前一方喊起來:“還有二首!”

 於是,繼續:“慕容愁憤憤,燒香作佛會。願作牆裡燕,高飛出牆外。”

 “慕容出牆望,吳軍無邊岸。咄我臣諸佐,此事可惋歎。”

 “好!!”喝彩之後,是如潮的掌聲。

 這是鼓角橫吹曲《慕容垂》,說的是燕國名將慕容垂(後來復國,成了皇帝)。

 李笠隨後想起這《慕容垂》歌詞之後的時代背景。

 晉、秦淝水之戰,秦軍潰敗,隨後秦國內部開始瓦解,之前被秦國滅國的燕國宗室慕容垂,趁機拉起隊伍復國,攻打河北要地鄴城。

 並築新興城,作為攻城大軍的後方堡壘。

 而晉國贏得淝水之戰後,銳意進取,想趁著秦國自顧不暇,乘機開拓中原。

 晉廷得了鄴城秦軍守將的求援,派兵北上,兵鋒直指鄴城。

 晉軍主帥,為北府兵大將劉牢之。

 攻鄴不下的慕容垂,得知晉軍逼近,抵達枋頭(枋頭為一條運河的黃河入河口,該運河通向鄴城地區),便收縮兵力迎戰。

 於是,《慕容垂》第一首,描寫的是慕容垂得知晉軍逼近,嚇得躲在新興城裡(歌詞中的‘牆’),不敢出戰。

 以漢人附庸軍去和晉軍(歌詞中的‘吳軍’)對抗,如此來,即便己方敗了,死的也是漢人(枉殺牆外漢)。

 第二首,描寫慕容垂突圍無計時,燒香拜佛祈求神靈的護佑,此時,新興城被晉軍圍住,困守新興城的燕軍,如同“牆中燕”。

 第三首,描寫慕容垂在城頭看著城外晉軍無邊無際,對臣僚歎息走投無路、無計可施的神態。

 這三首詩歌,是以南朝視角來描寫慕容垂,這個視角下的慕容垂,是一個困守孤城、走投無路的甕中之鱉。

 但很遺憾,歷史上的這場大戰,最後結果,是晉軍慘敗。

 畢竟,慕容垂是南北朝時期第一名將的“熱門候選”,劉牢之雖然是北府兵大將,真打不過慕容垂。

 這一場仗,已經作為戰例之一,選編入軍校的教材。

 而軍中將士在學唱《慕容垂》這鼓角橫吹曲時,軍司們(監軍,兼文化教育)會大概講解時代背景下,晉、燕兩軍交戰的過程。

 最關鍵的戰鬥,是典型的“以退為進”:

 慕容垂率兵離開新興城北上,劉牢之率軍追擊,燕軍很快“潰敗”,輜重丟得到處都是,於是引發晉軍將士的哄搶,陣型大亂。

 慕容垂隨即揮師反撲,晉軍潰敗,劉牢之僅以身免。

 楚軍之中,每當軍司、軍士教兵卒們唱歌時(大多是鼓角橫吹曲,畢竟流傳廣),都會向兵卒們講解歌曲的時代背景。

 諸如《慕容垂》這類歷史背景鮮明的歌,還會講解相關的戰例。

 以此讓兵卒們明白,作戰時,己方追擊潰散敵軍之際,一旦哄搶對方散落的輜重、布帛、金銀財寶,會有什麽後果。

 與此同時,在訓練間隙,軍司、軍士們會根據軍校的教材,挑選一些經典戰例,向兵卒們講解。

 目的就是讓兵卒們明白一些“常見兵法”,諸如詐敗誘敵、圍三缺一、金蟬脫殼、聲東擊西等等。

 從整體上,提升兵卒的戰術水準,哪怕提升的只是一點點,這也是巨大的進步。

 如此練兵,明顯區別於之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

 這就是李笠的建軍原則:專業的團隊,各個成員必須具備專業素養,以及應有的待遇保障。

 所以只有他的軍隊,才會絕不拖欠軍餉、犒賞,才會對兵卒進行文化教育,在訓練間隙,開設文化課,讓兵卒們學識字,學算數,學一些常識。

 並且以故事會的方式,組織兵卒們聽“先生”進行戰術、戰役講解。

 只有他的軍隊,明令禁止用侮辱性的手段來“執行軍法”;只有他的軍隊,是用軍士管兵,軍司管軍法,避免兵卒淪為將領的奴隸。

 軍營生活豐富多彩,有故事會,有唱歌會,還有各類比賽,至少每個兵卒,都會被當做“人”來對待。

 這些兵,都會具備過硬的軍事技能,具備基本的戰術思維,裝備精良,待遇有保障。

 不是南朝傳統軍隊——羸兵構成的魚腩軍隊。

 他的軍隊,無論從訓練強度、武備、作戰方式以及組織結構上,愈發有別於舊時代的各國軍隊,所以打勝仗的概率大,沒什麽奇怪的。

 薛月嫦入內,見李笠坐著,手裡拿著一本書做扇,不停地扇,趕緊拿起一個團扇,坐到李笠身邊扇風:“怎麽不喚妾來扇風呢?”

 “啊,聽唱歌聽入神,忘了。”李笠笑起來,將手中的書放到案上。

 薛月嫦瞥見書案上堆積起來的“報告”,問:“這是..思想工作匯報?”

 “對,有不少呢,這幾日不會閑得無事了。”李笠點點頭,接過薛月嫦遞來的茶,“我得多看看,了解一下基層軍官的情況。”

 薛月嫦想說能不能讓別人效勞,但還是沒說出口。

 李笠看出來了,自問自答:“光靠科舉來選拔寒族人才,始終是慢了些,如何才能避免士族卷土重來、把持官場?”

 “當然是要開辟另一條人才選拔通道,以此選拔官吏,作為科舉的補充。”

 “對吏的培訓、選任,是其一,讓‘吏’這個群體有上升的通道,構成各級官府的事務官吏。”

 “此外,軍隊這個人才庫,可不能閑置了,要知道,論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辦事能力,軍隊中的基層軍官,可比那些只會讀書的書生、只會辦事的吏要強。”

 “管理百人、千人,帶著這些人去作戰、玩命,帶著這些人打勝仗,或者撤退、突圍,對於能力的要求可不低。”

 “軍中有文化課,有軍校,所以,基層軍官的文化水平,至少能有縣學那一級,再加以培訓,轉任文職,能很快上手。”

 “千百年來,官場形成了大量的不良風氣和規矩,要想改變這種局面,並避免死灰複燃,就得大量注入‘活水’,軍中人才,就是活水。”

 “所以我要看基層軍官的思想工作匯報,看看他們的歸納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只要合適的...”

 李笠說到這裡,拿起案上一個厚厚的本子:“就是人才,名字記在這本子裡,擇機選用,集中培訓後,轉文職。”

 “帶起文職隊伍,為我在另一個戰場上奮戰。”

 這麽一說,薛月嫦明白了,但還有疑問:“如今那些世家高門,都被三郎弄得服服帖帖,為何三郎還是不放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的壽命是有限的, 而許多世家高門,延續了數百年,他們可以等,可以有很多辦法卷土重來。”

 “可以是與皇室聯姻,可以是利益交換,總是有辦法的。”

 李笠說完,笑起來。

 “他們糊弄不了我,等我死了,可以糊弄我的兒孫不是?我不會給他們這種機會。”

 “無論是軍轉文官也好,吏選文官也罷,他們都是寒族或平民出身,在官場上天生就和士族有利益衝突。”

 “加上科舉入仕的寒族子弟,只要這些人動作夠快,我在位期間,就佔據官場主流,構成各級管理人才庫,能文能武,讓新君有充足的選擇。”

 “不同群體之間根本利益的對抗,那可是勢同水火,士族們還有辦法來死灰複燃?”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805章 人才)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亂世棟梁》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