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174章膨脹
“亂世棟梁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數日後,晉陽稅關旁,一排平房面前,如往日般,人滿為患。

 這裡是信件收發處,又稱“郵邸”,可以幫人送信到外地(收費),與此同時,把從外地寄來的信,發放給相應的收信人。

 要寄信的人,只要在此辦完幾個手續、交了郵費,一封薄薄的信,就會和無數薄薄的信一道,被轉運司的郵傳隊伍“轉運”到各自目的地。

 於是,分隔數百裡、上千裡遠的兩個人,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就能夠互通書信了。

 要做到這點,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前來巡視的陳頊,看著在“郵邸”前排隊等著寄信或領信的人,想起自己以前和親人書信往來的情景。

 他這些年在外為官,想要和親人聯系,必然要寫信,但信寫好了,如何確保能夠將信送到親人手上,是個問題。

 朝廷有驛傳,但明面上隻傳遞公文,若要捎帶私人信件,也不是不行。

 但對於許多小官、小吏而言,這種事情得暗中進行,否則容易落人把柄,仕途起波瀾。

 找人捎帶的話,就欠了人情。

 官場上欠的人情,價比千金。

 更別說對於許多有收發信件需求的人來說,做不到利用官府驛傳來寄信,怎麽辦?

 只能是委托前往目的地的親朋好友,帶上自己的信,順路幫個忙。

 然而能碰到“順路”,機會終究是少的,而且人家也未必願意幫這個忙。

 所以,陳頊當年在地方任上,想要寄信、收信不算困難,但屬下那些小官吏,以及親屬,想要和身處異地的親友通書信,很困難。

 現在,對民間開展“郵傳業務”的“郵邸”出現後,極大滿足了人們通書信的需求。

 於是,轉運司又多了一項職責:負責郵傳事務。

 一個負責糧食財賦轉運、核對地方官府倉儲帳簿的官署,怎麽又要看氣象、水文,要負責檢查各地糧食倉儲,現在還要負責郵傳?

 陳頊看了一眼不遠處的稅關及交易市場,轉身離開,沒上馬車,而是沿著街道,向前走去,幾名隨從跟在身後。

 膨脹,這就是膨脹,如同吹魚鰾那般。

 總稅司最初建立時,負責征收建康各關津的商稅,那是梁時的事情了。

 結果,總稅司的規模很快擴大,肩負的職責也越來越多,明明只是個收商稅的官署,居然還開設、管理交易市場。

 總稅司的規模和職權快速膨脹,對民間開展郵傳業務一事,也是總稅司弄出來的。

 隨著楚國治下地區越來越多,“郵傳”這一塊的“攤子”越來越大,於是總稅司把這一攤子事扔給轉運司。

 美其名曰“信件轉運”,也是“轉運”。

 現在,各地“郵邸”及郵傳事宜,都歸轉運司管,讓本來就忙碌的各地轉運司署,大小官吏叫苦不迭。

 原因當然是郵傳的“營業收入”不高,但事多,又麻煩、瑣碎。

 一直以來,民間通信件不便,加上絕大部分人不識字,所以寄信的需求即便有,也高不到哪裡去。

 但現在通信件方便了(相對而言),於是很多人起了念頭,開始托人寫信,然後拿到“郵邸”投寄。

 然而收信人的地址基本上都很含糊,郵傳人員想要把信交到收信人手中,要花費極大地精力和時間。

 各地郵邸又開設“代寫書信”、“念書信”業務(都是適當收費),使得那些不識字,又沒法托人寫信、念信的百姓,紛紛來郵邸“辦業務”。

 於是,導致郵邸工作人員工作量驟增。

 不識字的百姓,表達能力多有問題,想要讓代寫人員寫一件事在信上,絮絮叨叨說了很久,也說不清楚。

 代寫人員想要和這些人溝通、交流,將一堆廢話凝練成簡單的幾段話,耗時不短,所得,卻只有幾文錢。

 而且因為不識字、口音重,許多人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說不對、說不清楚,也無法描述:

 黃和王,到底是“三橫王”,還是“大肚黃”?

 陳和成,到底是“耳東陳”,還是“成事不足”的成?

 如此區別,許多不識字的百姓,根本就無法描述出來。

 導致地址、收信人的信息不全。

 這就對信件的寄送,造成了極大地困擾,並且尋常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家鄉,哪有那麽多通信的需求?

 所以,楚國如今正在完善的郵傳體系,其實根本就不可能盈利,每年反倒要投入大量資金來維持運轉。

 即便朝廷有大銅礦“保底”,可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把那麽多錢投入到“郵傳”這個必然虧欠的“地方”,值得麽?

 陳頊走在街道邊,接近一處民坊的門口,門口處有孩童在嬉戲,嬉鬧間說話的口音,讓陳頊覺得倍感親切。

 這是吳興口音,所以,這坊裡的不少住戶,算是他的同鄉。

 楚軍攻下晉陽後,將晉陽軍民大量外遷,與此同時,從南方遷來不少百姓,在晉陽定居,當中就有不少吳興人。

 這些百姓,大多是軍屬,隨軍在此落戶,生根發芽。

 也有商賈連同其僮仆、家眷,在此暫居,所以陳頊有空就會來這裡轉轉,身著便裝,和同鄉們聊聊天,敘敘“舊”。

 聽著鄉音,仿佛自己就在吳興家鄉。

 那幾個孩童看向陳頊這邊,認出了“熟人”,歡呼著跑過來,一臉興奮。

 口中卻呼喊著:“郵使來了!郵使來了!!”

 陳頊先是一愣,隨後轉頭看去,見街道上有人騎著馬往這邊過來。

 其人身著皂衣,外有一件白色裲襠,裲襠的前後,都有碩大的一個“郵”字,十分醒目。

 這就是專門送信的郵使,胯下坐騎馱著兩個鼓囊囊的布袋,看樣子,今天送來的信可不少。

 郵使下馬,牽著馬向坊門走去,孩童們圍著他不停地問“有我家的信麽?”,嘰嘰喳喳,像雀兒一般吵鬧。

 郵使面對詢問,笑而不語,牽著馬走進坊內。

 聞訊趕來的人們,很快將郵使圍住,不停地問:“有我家的信麽?”

 坊吏趕來,好不容易擠進人群,給郵使開路,轉到坊署,要等整理、登記信件後,再一一發放。

 坊內氣氛隨著郵使的到來,變得十分熱鬧,盼著家鄉來信的人們,不肯離去,圍在坊署門口,等著郵使喊自己的名字。

 被喊到名字的人,興高采烈的進去,其他人則愈發緊張,但緊張之中又有期盼。

 陳頊默默看著眼前的熱鬧場景,想到皇帝曾經向他說過的一句話: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薄薄一張紙,足以安慰許多人,這種效果,光靠花錢,買得來?”

 遠離家鄉、在前線作戰的將士,想不想家?想不想家人?

 想,當然想。

 而軍屬們,想不想念身處前線的親人?

 當然想。

 軍人和軍屬之間是這樣,尋常百姓難道不是這樣?

 誰不想家?誰不思念親人?遊學的學子,行商的商賈, 外出任職、公乾的官吏,還有因為各種原因出門在外,和親友們分隔兩地的人,都有通信的需求。

 這種需求,也許從總體來說,不足以讓耗費巨資建立的郵傳體系盈利,但是,一個完善的郵傳體系意義非凡。

 當天南地北的人們,都能夠和異地親友相對方便的通信時,達成如此效果的郵傳體系,對於朝廷來說,意義著什麽?

 意味著總有一天,中樞能夠做到“政令通達,直入鄉裡。”

 耳邊不斷響起歡呼聲,陳頊看著那些滿臉激動、拿著信件走出來的男男女女,感受到對方的喜悅。

 滿身疲憊,仿佛消失得無影無蹤,再次活力充沛起來。

 天下就要統一了,新的時代,就要有新氣象不是?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802章 膨脹)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亂世棟梁》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