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191章 數量
皇宮一隅,被雪花漸漸染白的馬場裡,一排整齊的馬廄內,毛色各異的馬在各自槽位內悠哉悠哉吃著草。

 帶著兒子們來喂馬的李笠,回答著兒子所提出的各種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為何這些馬如此“樣貌平平”?

 樣貌平平,指的是按照相馬術的要點來評價這些馬,簡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身高(肩高)不高,也就是矮了些;馬脖子相對要短,鼻孔不大,呼吸時給人一種有“有氣無力

 ”的感覺。

 四肢肌肉松垮,馬蹄不夠大、不夠飽滿,說明衝刺速度快不到哪裡去;

 兩眼黯淡無光,精神氣不行。

 總總特征表明,這些馬當做騎乘代步馬還行,要作為戰馬有些勉強,想要作為具裝甲騎,估計跑不了多少裡就要垮了。

 兒子們相馬的眼力,已經達到了普通牧民的標準,李笠很滿意,兒子們的這個疑惑,他用提問來回答:

 “這三個月,你們照顧這幾匹馬,比起之前的那一批高頭大馬,哪一批好照顧?”

 “現在這一批好照顧!”少年們毫不猶豫的回答。

 李笠再問:“譬如說?哪幾個方面?”

 他讓兒子們養馬,是作為動物觀察課來進行的,一如後世的學校,讓學生們養一些小動物,來觀察動物習性。

 所以,皇子們很快就把眼下這一批馬為何好照顧的理由說出來。

 一,胃口好,不挑食,喂什麽草料都能吃,不**料也不容易掉膘。

 草料乾一些、濕一些,都無所謂,吃了濕一些的草料,也不容易拉肚子,而上一批的高頭大馬就講究得多了。

 二,受得苦,皇子們給出的證據是馬廄蚊子多的時候,這些馬處之泰然,很淡定。

 相比之下,上一批的高頭大馬,很容易被蚊子弄得躁動不安。

 三,食量一般,但能乾活、耐力不錯:載人、拉車,一天走個上百裡(繞圈),連續幾日如此,也不顯疲態。

 李笠對兒子們的觀察結果也很滿意,給出答案:

 “這樣的馬,隻做騎乘代步,或者拉拉車,不指望批甲衝鋒陷陣,因為飼養成本低,好養活,耐艱苦條件,來乾苦活累活,正合適。”

 “死了也不心疼,合適用作消耗品。”

 這最後一段“死了也不心疼,合適作為消耗品”,讓皇子們有些愕然。

 辛辛苦苦養的馬,死了也不心疼?

 李笠接著說:“這些馬都是草原上常見的馬,耐酷寒,吃草就能活,大批量飼養後,成本相對低很多,在戰爭中消耗,為何要心疼?”

 “大規模戰役之中,馬匹的損耗率過半,是常有的事,陣亡、傷重不治、過度勞累,或者照顧不周,或者殺馬補充乾糧、解渴,以及餓死,都是死因。”

 有皇子脫口而出:“這,這太殘忍了!”

 “這就是戰爭,孩子,這就是戰爭。”李笠看著兒子,緩緩說道:“大規模的戰爭中,人都是消耗品,遑論馬?”

 “為何百姓害怕服勞役,尤其害怕服軍役,隨軍出征?因為這麽一去,人很可能就沒了。”

 “或許是死在戰場上,或許是因為水土不服,病死在他鄉,或許是長期勞累,類似在征途。”

 “人尚且如此,馬,又能好到哪裡去?”

 “漢武帝時,漠北之戰,漢軍派出十四萬匹戰馬,最後回來的,也就三萬匹左右,損失了十余萬,這就是戰爭。”

 李笠一邊說,一邊指著馬廄中的馬:“既然都是要死,那麽,寧可死馬,也好過死人,不是麽?”

 “所以,它們是作為消耗品而被飼養的,離開馬場,隨軍出征之後,就沒有人想著它們能活著回來。”

 “要麽,累死在千裡突擊的路上,要麽,被殺了吃肉,喝血,為將士們補充體力,它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提升官軍作戰時的移動速度,作為犧牲。”

 “這些馬不挑食、耐力好、吃得苦,在戰爭期間中,不需要特別的照顧,不需要特別待遇,只要地上有草,它們就能吃飽。”

 “髒活累活,它們來乾,死了,也就死了,飼養成本也低,不心疼。”

 “所以,即便它們身材相對矮小,無法披重甲衝鋒,衝刺速度也不快,作為消耗品的地位卻無可替代。”

 李笠的一番陳述,讓皇子們覺得恍惚,因為在他們看來,精心飼養的馬,即便是隨軍出征,也該得到精心照顧,以及小心使用。

 李笠帶著兒子們繼續喂馬,繼續說:

 “作戰期間,能得到精心照顧的馬,只有那些戰馬,他們是主人建功立業的保證,也是衝鋒陷陣時生命的保障,所以,有專人照顧,每日都能**料。”

 “但是,更多的馱馬、挽馬、代步馬,沒有這樣的待遇,吃的只有草,喝的水,未必乾淨。”

 “盯著烈日或者寒風行軍一日,累得不行,卻沒人認真照顧,身上有傷,也無法得到及時治療。”

 “甚至,草料還被克扣,被人私下裡倒賣,拿去換錢,亦或是成為發泄的對象,遭到虐待,卻無法申訴。”

 “所以,大部分的馬,在戰爭期間,吃不好,休息不好,受傷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又累又餓還要乾苦活累活,被人透支使用,死亡率高,是必然的。”

 這話題,對於年少的皇子們來說,有些沉重,但李笠還是要說,畢竟這就是現實:

 “打仗要有騎兵,仗才好打,而騎兵要厲害,就不能缺馬,朝廷大辦馬政的意義,就在於每年大批量提供堪用的軍馬,其中大半是這類消耗品。”

 “一場大戰下來,馬匹損失率驚人,但是,只要馬政給力,補充的馬,數量高於損失的馬,那麽,官軍的戰鬥力就有保障。”

 “大批量養馬,就得圈養,若散養,中原哪來那麽多牧場?而且光靠草原放牧,草場的承載力是有限的。”

 “這是十分耗錢的事情,如果朝廷沒有饒州大銅礦打底,如何能在中原辦下許多馬場,大批量飼養這樣的馬?”

 李笠說到這裡,向兒子們展望未來:“元魏巔峰時,全國馬匹數量據說有二百萬匹,而楚國,目標是在建國三十年時,馬匹數量有四百萬匹。”

 “四百萬匹?”皇子們被這個數字震撼了,“這麽多?”

 “多麽?不多。”李笠覺得這個數字並不誇張,“改良後的養馬、育馬技術,加上高效率的馬政制度,就該養出這麽多馬,光靠草原放牧,那要多少草場?”

 “將來,你們到了壯年,朝廷有了四百萬匹馬打底,什麽磧南、磧北草原,什麽草原霸主,都不算什麽了。”

 為何是這個數量?李笠有一個依據,那就是近代的東洋島國,改用西洋的先進養馬、育馬技術後,花了二三十年時間,養殖的馬匹數量,超過一百萬匹。

 以島國的條件,沒有大草原,靠著科學養馬,都能養出這麽多馬。

 李笠覺得全中原進行“科學養馬”,又在有草原的情況下,用三十年時間,把馬匹數量從“半壁版圖”元魏的二百萬匹翻一番,很誇張麽?

 他再次指著眼前這些其貌不揚的馬:“這些馬,物美價廉,吃上面不講究,能乾苦活累活,朝廷想要擁有強大的騎兵力量,這些馬就是基石。”

 “等將來,有了這麽多馬,草原上的事情,就是朝廷說了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