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138章 你猜
午後,天空烏雲密布,狂風起,不時有驚雷炸響,聲動四方。

天色昏暗,大雨即將來臨,聽濤閣內,宮女們將窗戶關好,又點起煤氣燈,燈光照亮李笠的面龐。

他站在一副掛起來的輿圖面前,看著上面的山川形勝。

旁邊書案上,放著有司上呈的報告。

按照報告所稱,周國安插在開封的細作,如今已被“有司”暗中處置。

能策反的策反,能抓的就抓,能出“意外”的“出意外”。

接下來,就看這些被策反的細作,按有司要求而傳回去的消息,能否迷惑周國的執政宇文護。

消息是什麽?

其中之一,是楚軍在滎陽大規模囤積軍需,“總總跡象”表明,楚帝要親征洛陽,然後一路向西平推,推過潼關,直達長安。

如此一來,這就是周、楚兩國的決戰,因為齊國僅能自保,楚軍若先攻洛陽、潼關,再攻關中,齊國只能旁觀。

所以,接下來的大戰,不是楚軍攻齊國河東地區,引發三國決戰(楚軍對周、齊聯軍)。

正常來說,這消息傳到長安,足以讓周國執政宇文護坐立不安,拚盡全力布防,要守住“東部戰線”。

這是“第一層”戰略構想。

那麽,“第二層”構想,就是楚軍“聲東擊西”,做出進攻洛陽的姿態,迫使周國集結兵力至洛陽,但實際上楚軍是要攻齊國河東地區。

如果宇文護想到了第二層,就會平均配置兵力,既要守洛陽,又要屯兵河東(周國控制的地區),救齊國。

接下來是“第三層”構想:

楚軍使詐,迫使周國同時分兵洛陽、河東,但楚軍的實際進攻方向,是從沔北地區西進,走武關道,突入關中,直撲長安。

這時,周國因為主力分布在東面洛陽,以及東北面河東地區,所以關中的防禦相對薄弱。

以上兩個方向的軍隊,急切間很難回援,一旦關中周軍擋不住從武關道衝出來的楚軍,長安就完了。

所以,周國執政宇文護若想到“第三層”,就會從隴右地區調集兵馬入關中,或者做好入關中的準備。

防止楚軍走武關道“奇襲長安”。

那麽,會不會有“第四層”戰略構想呢?

當然有。

楚軍並不止三路攻勢(跨太行山攻河東、自虎牢向西攻洛陽、走武關道攻關中),第四路,從荊襄出發,沿著漢水,西攻上遊的漢中。

攻下漢中,繼續西進,斷掉蜀地和關中的聯系,然後攻蜀。

這時,周軍既要布防洛陽、河東,又要據守關中,為此還要調集隴右兵馬入關中以防萬一。

結果楚軍的目的是蜀地,那麽,反應過來的周國即便立刻調兵入蜀,也會因為蜀道為楚軍截斷,來不及了。

那麽,對於周國執政宇文護來說,楚國今年的“大動作”,也有可能是“收復漢中和蜀地”。

該怎麽辦?

難道,不會有“第五層”戰略構想麽?

還是有。

一年多以前,楚軍攻佔齊國恆州,大破突厥,將恆州以西,陰山以南、黃河以北這片地區(即河套地區)控制住。

這裡,有魏國早年的國都盛樂,而這片地區,和周國的夏州地區(即黃河幾字形內側地區),

只有一河之隔。若四路楚軍俱為偏師,目的是將周軍主力牽製在四個方向(河東、洛陽、漢中、蜀地),導致關中空虛。

那麽,楚軍騎兵主力,出恆州,走蒼鶴陘到盛樂(或者直接出長城,繞陰山外沿去盛樂)。

然後渡河南下,過夏州(位於後世所稱陝北地區),一直往南,便可短時間內(相對而言)衝入關中,直抵長安。

即便急攻長安不下,但這支楚軍可側擊武關道,沔北楚軍隨後出武關道,長安危矣。

屆時,周國中樞被一鍋端,河東、洛陽、漢中、蜀地周軍,就會被楚軍逐個擊破。

這就是“第五層”戰略構想,也不知宇文護能否想得到。

對方若想到了,還得分兵在夏州方向,於是,兵力越攤越薄。

若進行針對性布置,就有可能被“第六層”戰略構想來個“當頭棒喝”。

“第六層”戰略構想是什麽?

是分兵之計,楚國出疑兵,迫使周國在五個方向(河東、洛陽、武關道方向、漢中/蜀地、夏州)分兵。

這一分兵,洛陽方向的兵力就不夠了,於是,楚國真正的主攻方向,還是出虎牢,攻洛陽。

所以,“有司”操縱那些被策反的周國細作,向周國傳遞的消息有很多,足以讓對方認為,楚軍會在五個方向之一,發動真正的進攻。

周國要守,就得分兵五處,可處處要守,就等於處處失守。

怎麽辦?

好辦。

對於周國來說,以關中為圓心畫一個圓,楚軍在五個方向可能出現的攻勢,其實是外線攻勢。

周國可以利用“內線優勢”,聚集重兵於關中,但洛陽也得增兵。

一旦判斷出周軍真正的進攻方向,周國關中駐軍再迎戰,如此一來,就不會因為四處布防而處處無防。

這就是周國可能采取的應對之策,前提是對方想透了“第六層”。

然後,就得面對“第七層”。

楚國皇帝坐鎮開封不動,而開封,距離虎牢不過兩百裡,距離洛陽,不到四百裡。

你猜,楚軍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哪裡?

“出道”二十多年的李三郎,號稱從來沒有打過敗仗,隨時可以“速下”洛陽,那麽,周國敢不大幅增加洛陽駐軍?

若不全力增兵守洛陽,洛陽面對李三郎的禦駕親征,能堅持到關中援軍抵達麽?

要知道,洛陽所在的“洛陽盆地”地區,三面為楚國包圍(東面河南、南面沔北、北面河內地區),本來就難守。

這是“第七層”,還有“第八層”。

即李三郎坐鎮開封是親自“誘敵”,故意吸引周軍主力集結洛陽,而楚軍並沒有什麽五路大軍,主力就聚集開封。

待得周軍雲集洛陽,李三郎便帶著主力出虎牢,與周軍在洛陽決戰。

李三郎的真實目的,就是要在洛陽地區和周國決戰,一戰殲滅周軍大部主力,隨後不費吹灰之力取關中。

所以,楚國是想先滅周國。

若對方這麽想,就會有“第九層”。

即楚國其實還是想先滅齊,取河東之地,於是用盡一切疑兵之計,吸引周軍主力集結洛陽。

李笠閉上眼,抬手搓了搓臉。

這種“計中計”,繞來繞去,好像很燒腦,其實應對起來不是很麻煩:攻其必救。

周國應該不乏戰略眼光獨到之人,肯定能提出“攻其必救”的應對之策,執政宇文護如果有魄力,采納了。

就會集結重兵於洛陽,做出隨時東攻開封、北攻河內(直指鄴城)、南取沔北的姿態。

從周國這邊看,如果楚軍本意是從其他方向攻齊或者攻周,此後就不得不收縮兵力在虎牢附近,提防洛陽周軍狗急跳牆。

如果楚軍本意就是要在洛陽-虎牢和周軍決戰,狹路相逢勇者勝,周軍也來個決戰。

說不得這一戰,能拱翻李三郎,實現絕地大反擊。

李笠再次沉思起來。

周國執政宇文護,執政近二十年,在戰略以及軍事上的表現,總體來說是“表現平平”,相比其叔、周文帝宇文泰,差了不少。

但是,周國的開國元勳,有不少人健在,這幫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的狠人,戰略嗅覺應該是有的。

如果宇文護關鍵時刻,能夠集思廣益,當機立斷,做出正確選擇,也不是不可能。

那麽,你能猜到我的真正意圖麽?

李笠看著輿圖,笑起來。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無用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