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134章 得加錢
春天到,開學了,因為十二歲以上皇子全都去學校讀書,加上七歲以上皇子,每日都要在蒙學上課,所以白天的宮裡,沒了往日的喧囂。

“神獸歸位”,李笠得了解脫,但該做的事還得做,其中包括教導皇太子李昉。

李昉已經成家,所以不在宮裡居住,和太子妃武氏在東宮自有一片天地。

不過李昉每天都會入宮,向父母請安,並跟父親學著處理政務。

今日,李笠要教兒子,什麽叫做“釣魚工程”,什麽是成本控制,於是父子倆來到兵部,在一個廳堂裡交談。

“大型工程,多少都會存在實際造價超過預算造價的問題,無非是程度大小罷了。”

李笠站在一堵牆面前,看著牆上掛著的輿圖,對兒子進行講解。

旁邊,許多身著戎服的軍人,在一個平放的沙盤上忙碌著。

“但是,有的工程,從‘立項’開始,就不懷好意,其謀劃人,明知道工程造價必然會很高,卻故意給出個較低的報價,以騙得有司同意實施。”

“結果,等工程開工,箭已上弦,原本的投入,明顯不夠了,卻又不能停工,否則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於是,朝廷不得不追加款項,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

“這種追加,可以是一次,兩次,甚至數次,為此多付出的代價,或許確實是花在工程上,但也有可能是被各級人物趁機分潤,白花冤枉錢。”

李笠說的這種情況,李昉之前已經有所了解,父親出征在外時,他監國,主持國務會議。

其實就是聽宰輔們如何商議國務。

當中,就有針對各類大型工程進行的討論。

宰輔們仕宦多年,什麽風浪沒見過,尤其在意這類大型工程的成本,他在聽的過程中,長了不少見識。

說白了,這是個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的問題,當然,這兩個詞,他是聽父親說的。

“成本控制,風險控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李笠指著輿圖上那河、淮運瀆的幾條擬定線路,緩緩說著。

“尤其開大運瀆這種大型工程,開始施工後,施工過程中,會碰到什麽突發事件,沒人可以預料。”

“譬如某處地質條件比預想的複雜,某處的地勢走向,和最初勘察的時候有出入,等等。”

“所以,不管事前的成本估算再怎麽仔細,工程開工建設之後,很容易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導致造價上漲,得加錢。”

“這種上漲,其實是很合理的,沒必要苛責主持工程的官員,畢竟很多時候,一分錢一分貨。”

“但是,如何判定這造價的上漲,是在合理范圍內?而不是最初擬定施工方案時,明知造價不能低於某個數,卻故意把估價往低了報?”

李昕回答:“需要有人來進行成本核算,並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監督,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工程造價上漲,到底是正常上漲,還是最初的方案故意低報。”

“當然,為了防止徇私舞弊,進行成本核算的人,要有專門的管理,自成體系,最好不要容易受外界影響。”

李笠點點頭:“這話沒錯,制度要有,可執行制度的是人,人出了問題,制度也就會出問題。”

“大型工程,後面都會有形形色色的受益方,所以才有釣魚工程出現,

讓區區幾個成本核算人員,對抗這些利益群體,那是不現實的。”“對方完全可以出盤外招,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使得一個報價明顯過低的工程,能夠通過複議,獲得動工許可。”

“然後,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因為‘意外’而追加投資,到後面,甲方發現工程超支數倍,但挑來挑去,還真挑不出什麽明面上毛病。”

“各種加價,都是有合理客觀理由的。”

“但造價暴漲已是事實,甲方就只能打掉牙和血吞。”

“工程若是土木工程,造價暴漲,忍忍也就過了。”

“大不了省吃儉用一段時間,把虧空補回來,可這種工程若是打仗,一旦成本失控,那可不是小事。”

父子倆來到沙盤前,這沙盤為教學練習用具,目前模擬的是代、朔與草原接壤地區形勢,並不是真實地形。

李笠指著上面的“空地”(代表草原),說:

“如果將來某一天,有大臣向你上書,慷慨陳詞,說能以花費較少的軍費,不用堡壘推進戰術,便能控制磧南草原...”

“說得頭頭是道,把各種可能以及開支都分析得清清楚楚。”

“讓你意識到,花費較少的軍費,數年時間,就能複套..控制磧南草原,你心動不心動?”

“複套”二字,李昉認為是父親口誤,而父親的這個提問所指,僅就提問來說,明顯是有問題的。

但是,他將自己“代入”後,點點頭:“孩兒必然會心動,因為聽上去很有道理,能省錢辦大事,當然心動。”

李笠笑起來:“對,很有道理,因為對方言之鑿鑿,提出的方案,可行性很高。”

然後話鋒一轉:“但實際上,卻是釣魚。”

李笠特意舉了一個例子,是參考他那一世聽過的例子,這例子有關“預算報價”。

舉例的人,引用的卻是明代一件事:

嘉靖年間,河套地區被蒙古俺答汗控制,對方以此為據點襲擾陝西、山西,對邊防形成很大壓力。

總督陝西軍務的兵部侍郎曾銑,上《請複河套疏》,向皇帝朱厚熜(明世宗,又稱嘉靖皇帝)請求複套。

皇帝想要有一番作為,也意識到朝廷收復河套地區,能夠極大改善陝西、陝西的邊鎮形勢,看了曾銑的《請複河套疏》,很高興。

加上曾銑擊敗了率眾入寇的俺答汗,表現出色,再上《重論複河套疏》,皇帝心動了。

但沒過多久,因為奸臣嚴嵩發動爪牙彈劾曾銑此舉“輕啟邊釁”,並指使人汙蔑曾銑瞞報打敗仗的實際軍情,並克扣軍餉,賄賂首輔夏言。

於是,皇帝先罷首輔夏言,再命廷臣議曾銑之罪。

有司官員“體察上意”,上奏曾銑罪不可免,於是曾銑入獄,最後被殺。

朝野為之喊冤。

這件事,看上去是忠臣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但是,內中另有詳情:曾銑的複套,是釣魚工程。

曾有人認為,複套需要折銀三百萬,兵三十萬,糧三百萬石,折白銀三百萬兩,還得沿河修城堡。

但曾銑對皇帝說,微臣的複套方案不需要這麽多錢。

精打細算,六萬兵力就能搞定複套,軍費不到四十萬兩,這是曾銑的“第一次工程預算”。

等到皇帝撥了一筆‘定金’,滿懷期待的等後續時,曾銑再次上報的“工程預算”變了,翻了十幾倍。

其中,兵力翻一番,變成十二萬,軍費自然也就翻倍,後續費用,僅僅沿河築城一項,每年投入至少二百萬兩白銀。

這下,自尊心極強且自視甚高的皇帝意識到自己被騙,暴怒。

但又不可能承認自己被人“釣魚”,於是,借助“白手套”嚴嵩,把曾銑弄死,以儆效尤,卻不用擔一絲罵名:

害死曾銑的人是嚴嵩,與我朱厚熜有何關系?

這個例子,說的是一個典型的釣魚工程,所以舉例人總結:打工仔千萬不要在預算上糊弄老板。

當然,曾銑的意圖是為了國家,因為複套確實很有必要,此舉也不是為了自己撈錢,完全是出於公心。

但他知道皇帝扣扣索索,於是想用“低報價”先得皇帝允許“立項”,等後續再追加款項。

李笠記住了這個例子,現在,改了改,拿來教育兒子。

“日後你主政了,總會有大臣,基於各種目的,向你申請‘工程立項’,但為了獲得同意,就難免釣魚。”

“先報個低價,讓你覺得不錯,於是立項開工,結果做著做著,你發現情況不對,發現工程要完工,得加錢。”

“若這工程是土木工程,譬如水利工程,或者開路,忍忍也就算了,緩個幾年,財政也就能緩過來。”

“可若是打仗,那就不是鬧著玩的。”

“別的不說,就說後勤,如果開戰前,估算的糧草消耗是三百萬石,兵力十五萬,四個月打完。”

“結果開戰後,實際的消耗超過六百萬石,還得追加糧草三百萬石、兵力十五萬,要延期至少半年,你加還是不加?”

“不加,前線和敵人交戰的大軍,斷糧就完了,沒有援兵接應,也完了,撤都撤不回來。”

“加,突然冒出來的巨額開支,是說加就加的?”

“緊急調兵,其兵原本的駐地就會空虛,極易露出更多破綻。”

“緊急調糧,還得動用各地常平倉的存糧,萬一遇到災年, 沒法賑濟災民,怎麽辦?”

“額外增加的後勤運輸負擔,又得調動人力來承擔,連帶開支驟增。”

“這一連串下來,連帶著國務也被耽擱,原本的施政計劃被徹底打亂,這不是加不加錢的問題,這是戰爭成本失控,導致國政失控的問題。”

李昉明白父親的意思,《孫子兵法》也說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可要如何防止被人“釣魚”,防止在打仗這件事上出現成本失控?

他覺得,無論誰當皇帝,被人明目張膽的騙,被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釣魚”,恐怕都想殺人啊!

李笠說道:“打仗,誰也沒有把握一定能打贏,或者在預期時間內結束戰爭,所以風險大,風險控制不好做,這可以理解。”

“但是,若連後勤運輸的成本控制都做不好,打仗就是在賭博,尤其國戰,變成了賭國運,一旦成本失控,就不是加不加錢的問題。”

“突然增加的負擔,必然轉嫁到百姓身上,導致服勞役、兵役的百姓增多,影響農活,甚至會加重百姓負擔,導致家破人亡的情況出現。”

“這種情況一旦大規模出現,國家的根基必然被明顯削弱,許多年都恢復不過來,你看,嚴不嚴重?”

李笠說到這裡,看著那幾個軍人:

“所以,核算工程報價,確保工程進行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風險控制,就需要這些專業人員、專業團隊來負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