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亂世棟梁》第215章 用途
上午,大片大片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地飄落下來,有些許如同蝴蝶一般乘風而來,撞在房間的玻璃窗上。

 謝緒看著窗戶上那朵朵雪花,不由得入神。

 外面天寒地凍,但房間內點著“地爐”,又燒著爐子,頗為溫暖,給人一種溫暖如春的感覺。

 他的母親正和姑母說話,因為話題插不上嘴,所以謝緒只能旁聽。

 謝緒的姑母,為前朝太后,不過,姑母是他父親的堂妹,關系有些遠。

 因為當朝皇帝和謝氏是親家,或許皇帝看在自己女兒的份上,給予謝氏的待遇還是不錯的,允許一些親朋隔三差五來探望謝氏,陪謝氏聊聊天。

 謝緒的母親,就承擔著這樣的“職責”,也算是族人對這個可憐族親的一點點幫助。

 謝緒陪著母親入宮,本來純屬多余,但能有機會在宮裡露露臉,也是不錯的。

 兩位長輩聊的話題,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他也不感興趣,故而走神,但如此走神太失禮了,謝緒收回視線,默默的喝起茶來。

 茶是好茶,他品得出來,是如今頗為有名的“顧渚紫筍”,產自湖州顧渚山,風味獨特,一兩值十貫。

 在外面邸店買“顧渚紫筍”,得提前訂,不是家財萬貫,可不能盡情的喝。

 以自家的情況,常喝也不是不行,但就要縮減其他方面的開支,譬如,音樂。

 謝緒放下茶杯,聆聽耳邊響起的悅耳曲調。

 聲音如泉水叮咚,響而不吵,來自一旁的“彈子音樂盒”。

 謝緒看向這台如同衣櫃般大小的“音樂盒”,百感交集。

 這是好樂器,能夠自動演奏音樂,平日裡下棋、看書、練字,有這一台“音樂盒”在旁邊放音樂,那感覺太美妙了。

 就是太貴,買的話,真會囊中羞澀。

 畢竟,他咬了牙買了架頂級鋼琴之後,沒有太多余錢來買這“彈子音樂盒”。

 而且,要買就不能光買一台,不然,自用和待客用都是一台,會惹人笑話,還不如不買。

 但是不買的話,就被人比下去了。

 想到這裡,謝緒有些煩躁。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越來越多的人,敢在包括陳郡謝氏等高門甲族面前炫耀排場,而且還是用音樂來炫耀,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要反擊,卻很難:反擊要花錢,花很多的錢。

 因為如今在音樂上的排場,不是看家中有多少古琴,古曲譜,而是看鋼琴的成色如何。

 看彈琴的人,鋼琴級別達到多少。

 鋼琴,以及各類鋼琴曲,是最近十幾年出現的新玩意,所以高門甲族們講不了傳承,卻不得不和那些粗鄙、市儈的寒人“同場競技”。

 要麽自己具備出色的技藝,要麽家裡有好鋼琴、高級琴師來撐場面。

 好不容易置辦了鋼琴,請了高級琴師,結果又來了個“管風琴”。

 管風琴比鋼琴還要複雜,即便是小型的“家用管風琴”,價格也不低,比鋼琴還要貴,謝緒想要用管風琴撐起“雅”這個場面,實在是囊中羞澀。

 結果,現在又冒出來“彈子音樂盒”,使得他在“雅”這一塊撐場面,越來越困難。

 按說區區樂器,不至於折了自家門楣,更何況陳郡謝氏的門第,豈是幾件器物就能貶損的?

 但是一想到那些門第不顯的寒人,一個個仗著錢多“耀武揚威”,用各類新式樂器裝點門面,謝緒就覺得煩。

 明明是下裡巴人,卻一個個冠冕堂皇,成了陽春白雪。

 而本該陽春白雪的士族,相比之下,反倒成了下裡巴人。

 在這麽下去,過得兩三代人,人們對士族的仰慕之心,還能剩多少?

 謝緒慢慢品茶,茶葉的芬芳,讓他的心情緩和下來。

 旁邊,話題已經轉到邊塞,他母親和姑母說起北地塞外的奇聞異事,興致勃勃。

 譬如茶葉暢銷,導致過境開封前往北地的茶葉,同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謝緒默默看著姑母,覺得姑母愈發市儈了。

 不過,沒了子嗣的未亡人、前朝太后,不市儈些,如何熬得住這種實質上是軟禁的生活?

 謝緒收回視線,看著茶杯,想到一個傳言。

 據說,十年前,還是梁國時,李皇后生下的是一個兒子,卻被說成是女兒。

 十年過去,前朝李皇后、當朝公主的長女“蕭孟娘”(孟即排行第一的意思,不一定為正式名字),已經長得亭亭玉立。

 可次女“蕭二娘”,卻很少人見過。

 但即便那真的是個男孩,又能如何呢?

 前朝舊臣、如今的新朝天子,地位很穩,威望很高,蘭陵蕭氏的天下丟了,就再也拿不回來。

 正走神間,謝緒見幾名宮女端來大量紙罐,不由得精神一振:這是茶罐啊!

 果然,是姑母將一些各地進貢的名茶,贈送給他母親。

 當然,這些進貢的名茶,是皇后送給親家的,謝氏一個人喝不完,便當做禮物送人。

 謝緒看著這些如同竹筒的紙茶罐,看著熟悉的各色包裝圖案,隻覺心跳加速。

 都是名茶,一兩值幾十、上百貫的那種!

 用如今流行的紙罐來裝,外面的圖案十分漂亮,顯得別有一番意味。

 “如今的茶葉,多以紙罐封裝,也不知圖的是什麽。”謝氏感慨著,對茶葉頗有研究的謝緒來了興致,給姑母講解起來:

 “紙罐,能保持茶葉乾燥,又輕便,所以許多成品茶葉,都是用紙罐包裝,每一罐的分量都差不多,茶商們很喜歡用,到貨後就直接拿來賣,不用分裝,省事。”

 “畢竟紙罐輕,若是用瓷罐、陶罐來裝,運輸時死重太大。”

 謝氏還是覺得奇怪:“可紙罐不防水,容易壞。”

 謝緒回答:“紙罐茶葉是裝箱的,做好箱子的防水即可,至於客人買了之後,是否將茶葉轉移到別的茶罐裡,那就不關商家的事了。”

 一番解釋,說明了紙製茶罐的優點,謝氏很快又和謝緒的母親聊起新的話題。

 禮物,自然是不好現在就打開,謝緒看著這些漂亮的紙茶罐,想起了在茶肆論茶時,聽到的隻言片語。

 紙筒,古來有之,用於收容書、畫。

 而現在,商賈們想出了更多的花樣,將紙筒/紙罐作為“包裝容器”,不僅用於裝茶葉,也用於裝各類物品,然後作為成品銷售。

 所以,有專門的紙筒/紙罐作場,大量製作這些紙製品,產量很大,做出來的各類紙筒/紙罐不愁銷路。

 但是,對紙筒/紙罐需求很大的一個“客戶”,是常人絕對想不到的:軍隊。

 謝緒聽到的隻言片語,就是軍中大量訂購某些尺寸的紙筒/紙管,也不知拿來做什麽。

 反正不是拿來裝茶葉。

 因為軍中訂購的紙筒,大的有人腦袋那麽粗;小的,又只有人的食指那麽細。

 數量很多,似乎是以十萬計。

 所以,許多家有名的紙品作場,因為接了軍中的訂單,已經將別的訂單延期。

 謝緒越想越覺得奇怪,官軍要這麽多紙筒/紙管做什麽?

 特別是手指粗細的紙筒,能有什麽用?

 他想到了去年過年時燃放的“爆竹”,那一個個爆竹,也是手指大小。

 但“爆竹”不是用紙筒做的,更像是用紙張卷製,謝緒不認為官軍如此大費周章,就是為了在戰場上以“爆竹”退敵。

 又過一會,謝緒和母親告辭,謝氏休息了一下,轉去別處。

 先經過琴室,那裡琴聲不斷,是她的孫女在練習彈鋼琴。

 謝氏停下腳步,聽了一會,繼續前進。

 轉了幾轉,轉到一處院子附近。

 院子裡,時不時有爆竹聲響起,謝氏知道這是孫子在點新式爆竹。

 新年將至,爆竹聲雖然吵,卻營造出喜慶氣氛,她走進院子,果然看見孫子在忙碌著。

 孫子的外祖父也在。

 祖孫二人在魚池邊上的涼亭內,分工協作:

 李笠坐在胡床上,手中拿著個一指粗的爆竹,少年用香去點火撚。

 少年很緊張,因為這爆竹太大了,萬一在面前爆炸,可不得了,既會傷到自己,也會傷了外祖父。

 所以手在顫抖,總是點不著火撚。

 謝氏在一旁看著,有些擔心,擔心出意外。

 少年好不容易把火撚點燃,閃爍的火光映亮他那有些驚慌的臉,李笠卻很淡定,從容起身,將爆竹往前方水裡扔。

 “嘭”的一聲悶響,爆竹在水中爆炸,水花四濺。

 “好玩,好玩!!”少年歡呼起來,喜形於色,李笠看著小家夥,問:“這次,到你來扔了。”

 “啊?”少年有些緊張,支支吾吾:“還是阿翁來扔...”

 李笠沒有強求,換“項目”。

 從帶來的長箱子裡,拿出一杆火銃。

 發火方式為燧發,銃連木托,長五尺,並不算長。

 李笠檢查了一下,確定沒少什麽零件,便給外孫展示怎麽用火銃射擊:

 站直身體,雙手端著火銃,斜向上。

 右手扳開燧發擊錘,並把藥池的蓋子(含擊砧)掀起。

 然後,拿起一根手指粗細的紙管,用牙將其一端封口紙咬開。

 然後把開口的紙管對準開蓋的藥池,將其中火藥倒進去。

 紙管分兩節,前端一截較短,裡面的火藥剛好將藥池填至三分之二。

 李笠合上藥池蓋子,將火銃豎起,木托著地,銃口向上。

 再把空了前一截的紙管咬開,露出第二部分的開口,對準銃管,將紙管塞進去。

 並告訴外孫,紙管末端,有一粒彈丸。

 他抽出銃管下夾著的長通條,從銃口伸進去,捅了幾下,將彈、藥壓實。

 然後放好通條,將火銃平端,瞄準前方,扣動扳機。

 擊錘猛地“點頭”,其前端夾著的燧石擊中擊砧,順帶著撐開“蓋子”,擦碰之際產生的火星落入藥池,綻放出火光。

 少年只見外祖父面前火光一閃,隨後“長杆”前端噴射濃煙和火光,並有“巨響”聲起。

 他顧不得看這兵器擊中了什麽,隻覺腦袋一片空白,耳朵嗡嗡作響,眼睛有些花。

 如此聲光效果,對小孩子來說太過於刺激了。

 李笠同樣也覺得眼花,畢竟藥池燃起的火光,就在他眼前閃爍。

 但這是小意思,他彎腰問外孫:“想不想試試?”

 少年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李笠也不強求,按照“操作流程”,用通條給銃管清除殘渣,然後進行第二輪裝彈。

 如此射了幾次,少年適應了,膽子也大起來,便開始嘗試操作。

 因為力氣不夠,所以火銃是架在涼亭欄杆上。

 第一次射擊,因為害怕眼前藥池綻放的火光,少年扣動扳機前,把頭別過去,導致持銃動作變形,銃口大幅偏向一邊。

 卻被李笠擋住,免得偏向太過,射中人。

 這一射,自然就射歪了,而且因為動作不規范,少年的右肩被銃托撞得有些疼。

 卻沒放棄,繼續操作,又射了幾次。

 到後面,已經初步適應了,動作也有模有樣。

 在一旁遠遠看著的謝氏放了心,沒有打擾,掉頭離開。

 李笠看著對方離開的身影,又看看興致勃勃“裝彈”的外孫。

 亡國皇子,王朝末裔,身負國仇家恨,手持火銃,近距離一擊,擊殺不共戴天的仇人...

 這種場景,真是刺激,但他不會讓其發生。

 不過,另一個版本的刺激場景,必然發生:只是接受了三四個月訓練的婦孺,手持火銃,輕松擊殺驍勇善戰的甲士。

 這不是不可能, 因為熱兵器的特點,就是對個人身體素質的要求極低,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年,只要會用火銃,就能擊殺一個勇冠三軍的精銳戰兵。

 以他為例,他這麽多年堅持鍛煉,無論是射箭、用槊,還是徒手格鬥,都稱得上“猛”,不是眼前這個少年可以對抗的。

 但是,只要這個少年有一杆火銃,裝彈完畢,正面和他對抗,也不會落下風。

 除非射歪,否則就是一擊命中之後,他中彈之後,不死也殘。

 前提是裝藥不能失誤,而“紙管定裝彈藥”,可以簡化裝彈流程,減少失誤。

 “砰”的一聲,少年以火銃擊中前方靶子,高興得手舞足蹈,李笠看著笑眯眯的外孫,也笑起來。

 官府不該把這種武器束之高閣,總有一天,邊地的百姓,會有火銃防身。

 有了這種武器,套馬的漢子,騎馬搶劫連老弱婦孺都打不過,以後,真的只能做熱情好客的牧民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