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122章 車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午後,鄴城西,幾輛四輪馬車從容行駛在鋪著青石的街道上,在騎兵的前後護衛下向城門駛去,準備出城。

 這些四輪馬車,和已經在鄴城流行起來的四輪馬車一樣,前面一對輪子小,後面一對輪子大。

 但是,和許多民用四輪馬車不同的是,這幾輛四輪馬車的車輪,各部件都是鐵製,所以看起來比外沿包鐵的木車輪纖細許多。

 纖細的全鐵製車輪,壓在有些許高低不平的地面上,不斷起伏。

 這樣的起伏,經過板簧減震器,傳遞到車廂的時候,已經變小許多。

 但車隊當中一輛四輪馬車的起伏幅度,明顯比其他幾輛車大一些。

 即便路面已經平緩,車廂依舊在起伏,起伏的“動力”,來自車內。

 車廂裡傳來女子的輕微喘息聲,為車輪壓過路面時發出的“咯吱咯吱”聲掩蓋。

 不一會,車廂的起伏小了些,但喘息聲依舊。

 車廂裡,張麗華輕輕喘著氣,李笠拿出手帕,為她擦汗:“如何,這馬車的減震器,效果不錯吧?”

 剛才一直不停在車廂裡蹦的張麗華,現在“體力不支”,倒在李笠懷中:“陛下,這馬車走起來真的很穩,和牛車一般。”

 她已經是皇帝的女人了,所以隨時可以撒嬌。

 李笠摟著美人,回答:“這是不斷改進的結果,花了許多年呢。”

 “四輪馬車有這麽難改進麽?”張麗華問,她是真的疑惑:“妾見官軍此次出征,車營的四輪馬車好像特別牢固,每日趕路,很少壞。”

 李笠笑道:“當然穩,車架各部件,包括車輪和前輪轉向結構,以及板簧減震器,都是鐵製,肯定牢固。”

 “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鐵製四輪馬車車架可比最初耐用多了。”

 他忍著“車震”的衝動,簡要講解四輪馬車的技術難點。

 其實沒什麽特別難的技術難點,譬如,四輪馬車最關鍵的轉向機構,原理就很簡單,只要舍得用料,耐用性就有保障。

 但是,若考慮到野戰時長途行軍狀態下,四輪馬車的故障率不能太高,造車的技術含量就不低了。

 馬車出城,很快便駛入西郊的臨時軍營,這裡,大量四輪車正在接受技術人員的檢查。

 技術人員還翻看每一輛車在出征期間的“使用/維修記錄”,對這些車輛在此次遠征中的使用情況進行摸底。

 李笠下車後,來到這些技術人員旁邊,詢問起相關事宜,張麗華則旁邊,東張西望。

 這些四輪車,車廂上都有大棚,所以別稱“大篷車”,張麗華隨軍出征,坐的就是這種車。

 而對於李笠來說,眼前這大篷車,就是他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西部大篷車”。

 美利堅開國後,對西部地區進行擴張時興起的“西進運動”,最經典的一個場景就是大篷車隊行駛在曠野裡。

 這種四輪馬車,可以容納一家人,連同行李、工具,各種鍋碗瓢盆,以及水桶、草料等等。

 可以說是移動的房車。

 必要時,幾輛大篷車還可以結成車陣,男女老少拿著火槍,以車陣為掩體,對付來襲的強盜或者印第安人。

 但李笠“山寨”大篷車的目的,主要還是改良運輸工具。

 四輪馬車比起雙輪車,優點不少,載重量大,就是最明顯的優點之一。

 但對複雜地形的適應性,建立在牢固的結構上,想要獲得最優的四輪車結構,得靠摸索。

 經過二十來年的不斷摸索和改進,四輪馬車的耐用性得到了極大改善,車架(含車輪)全鐵製的四輪馬車,成為楚軍主力軍隊“騾馬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遠征,新編的“合成營”,就以四輪馬車為作戰單元。

 一個典型的合成營作戰單元,是一個什的步兵,加一輛雙馬拖曳的“大篷車”,外帶車夫及其助手。

 這個作戰單元,所有人的行李、乾糧、武器裝備都由馬車裝載,與此同時,馬車還搭載草料,以及裝著飲用水的水桶。

 行軍時,車夫及其助手坐在車上,其他步兵無負擔的空手跟著馬車步行前進,輪流上車休息。

 馬車和拉車的馬,步兵們不用管,由車夫和助手負責。

 每到一處宿營地,步兵們負責打水,割草,確保接下來的旅程途中,馬匹有吃有喝。

 每十輛車為一個小隊,各自保持行軍隊形,無論是宿營還是遇敵,這個小隊的十輛車就自己結成最小規模的車陣。

 車廂兩側額外掛著木板,圍成車陣時,對外一側,升起木板,就是相對堅固的盾牌,既能防箭矢,也能防止敵人直接破開車篷衝進來。

 車陣戰術,自古有之,而楚軍的“合成營”,因為用的是載重能力更強的四輪馬車,所以在攜帶輜重的情況下,行軍速度也很可觀。

 此次出征,以月計的長途行軍,平均行軍速度是日行五十裡左右,雖然比不上騎兵,但比攜帶輜重行軍的普通軍隊要快一些。

 而且這樣的行軍速度下,將士們的負擔很輕,所以即便經過長途跋涉,也有充足的體力投入作戰。

 因為四輪馬車的車架為鐵製,很牢固,雖然不像木製車架那樣方便修補,但“平均無故障時間”很長,能夠確保在一次高強度的長途作戰不拖後腿。

 張麗華聽李笠說了這麽多,總算是明白自己坐了許久的四輪馬車,精妙在哪裡。

 李笠說了一通,向營地深處走去,張麗華緊緊跟著。

 “這麽多年來,開發、改進、完善四輪馬車,花費了大量的資金,所以為了回本,當然要在各大都會推廣四輪馬車。”

 李笠一邊說,一邊指著兩邊停著的大量馬車:

 “這大篷車好不好用?好用,就是貴,為了分攤成本,同樣需要在民間推廣。”

 “你剛才也說了,這車走起來穩,和牛車一樣,但比牛車快多了,所以,富貴人家要講排場,牛車已經不夠看了,得上新式四輪馬車。”

 “四輪馬車,車廂更寬,裡面能擺下更多陳設,乘坐起來更加舒適,雖然很貴,但為了排場,為了人前風光,咬咬牙,也就買了。”

 這話有道理,張麗華真的體會到新式四輪馬車的優點,但不清楚這種馬車能貴到何種地步。

 此次官軍出征,動用的四輪馬車以千計,移動起來時隊伍浩浩蕩蕩,確實很壯觀。

 至於朝廷花了多少錢,湊出如此規模的“車營”,她就不知道了,也不需要知道。

 一行人來到一處營柵前,營門緊閉,有兵卒把守,李笠吩咐張麗華和侍衛們在一旁涼棚候著,因為營柵內的區域,“閑人免進”。

 張麗華知道輕重, 沒有多說,老老實實到涼棚下坐著。

 營門打開,李笠和幾個侍衛入內,營門隨後關閉。

 在營門關閉前,張麗華瞥見裡面也停著不少四輪車,但樣式有些怪,車廂很小。

 看上去,每輛四輪車仿佛是兩輛雙輪車連在一起構成的。

 這是什麽車呢?

 張麗華當然不知道,但李笠知道。

 自古以來就有車陣、車營,但是,他的“合成營”不同,是熱兵器軍隊。

 熱兵器軍隊,對彈藥的依賴很大,所以,這才是他要大力發展車營的原因。

 但是,隨著楚軍不再缺馬,李笠更願意用騎兵,看中的就是騎兵的特點:快,來去自如。

 有句話說得好: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