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亂世棟梁》第86章 成果
寒山城外,馬場,今日公休的李笠,全身披掛,策馬疾馳在演武場裡,揮舞著一杆兩刃槊(雙頭槊)左右突刺。

 全身披掛的原因是達到實戰狀態,畢竟著甲時雙肩承受的負擔,與無甲狀態下完全不同。

 而李笠持槊突刺的目標是場地裡一個個木架上放著的木球。

 他手中兩刃槊長二丈四尺,又長又重,尋常人端著都覺得費勁,舞起來更是容易脫手,更別說靈活的左右突刺。

 但在李笠手中,二丈四尺的兩刃槊如同細竹竿,舞起來輕盈、歡快,只見寒光閃爍之際,木樁上的木球一個個被刺落,而木樁毫無損傷。

 一旁觀看的張軲轆,對郎主的力量和使槊技巧佩服不已,畢竟兩刃槊用起來,比單刃槊更難。

 可一旦用好了,威力也很大,因為兩刃槊的攻擊范圍如同一個圓,左右、前後的攻擊動作轉換很快,幾乎不存在什麽“死角”。

 張軲轆覺得,若他們在戰場上碰到如此猛人,恐怕近身不得,攔也攔不住。

 除非舍得一命換一命,直接策馬對撞過去,卻也未必能撞中,因為很可能在那之前,就已經被對方刺於馬下。

 看著眼前這盤槊回旋的身影,張軲轆忽然覺得有些迷糊,難以將眼前這個身材高大魁梧的壯漢,和當年那個瘦弱的小子聯想起來。

 不知不覺,十三年過去了。

 十三年前,張軲轆第一次見到李笠時,李笠的身材很普通,偏瘦弱,連馬都不會騎。

 十三年過去,李笠已是一位高個子、寬肩膀、四肢粗碩有力的壯漢,練出一身武藝。

 能夠做到身備三仗,左右馳射、雙帶兩鞬。

 張軲轆知道,這是李笠十余年如一日苦練的結果,不斷的力量訓練、騎術訓練、技巧訓練,累計下來的成果,就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武將出現了。

 甚至連難度極高的奪槊技藝,李笠也熟練掌握,更別說躲槊的本事也很高,部曲們與之對練時,根本就沒人能夠刺中李笠。

 張軲轆覺得郎主即便不作為主帥,而作為鬥將率軍衝陣,在戰場上能正面與之抗衡的武人,恐怕也不會有多少。

 但和那些只會橫衝直撞的莽夫相比,郎主卻是個很會動腦子的聰明人,譬如對馬槊的運用,就以“杠杆原理”來進行分析。

 馬槊(或矛)的使用技法,譬如刺、攔、挑、盤、擋等,都能用“杠杆原理”進行解釋,然後加以‘優化’。

 而李笠不藏私,把自己的心得和眾人分享,然後進行不斷的模擬對抗,將理論和技法加以完善。

 漸漸總結出一套有效的“李氏槊(矛)譜”,並讓部曲們和兵卒們學習。

 再加上各種行之有效的力量訓練方式,正常人只要堅持下去,無論是步戰、騎戰,使槊(矛)的水準都會有明顯的提升。

 就連張軲轆自己,也按著李笠總結出來的訓練方法,堅持進行力量訓練、槊矛技法訓練,十余年下來,使槊矛的技藝大幅提升。

 想著想著,張軲轆看著郎主的眼神,就只有崇拜。

 要知道,武藝是很多將門、豪強絕不外傳的傳家本領,甚至那些出身微寒的武人,功成名就之後,自己在戰場上琢磨出來的技藝,也不會輕易傳授於人。

 但李笠卻不同,與別人截然不同,願意把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心得等成果,與別人分享、討論,以求共同進步。

 馬槊訓練結束,一圈下來,各木架上木球悉數落地,所需時間,比起之前略有縮短。

 李笠漸漸放慢馬速,最後扯住馬,將兩刃槊交給靠上來的部曲,隨後下馬,卸甲。

 今日的運動量夠了,沒必要加練,李笠認為一力降十會,所以馬槊用得好壞與否,基礎在於力量和騎術。

 單純練習力量和騎術,在城內府邸裡的健身房以及室內馬場就能進行。

 他今日出城,除了在這馬場裡大場地練槊熱身,就是要看看騎兵們的訓練情況,順便看看自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戰馬情況如何。

 一行人往隔壁演武場走去,走路時,腳上傳來“啪嗒、啪嗒”的聲音,那是靴子後跟上馬刺棘輪轉動弄出的動靜。

 馬刺是個好東西,方便騎者以雙腿駕馭馬匹。

 當然,前提是馬匹適應這種駕馭方式。

 騎戰時,因為騎兵雙手要使用武器,無法拉扯韁繩,也無法使用馬鞭,若有了馬刺,騎兵能更好的依靠雙腿駕馭馬匹。

 所以李家部曲的靴子(騎馬時)都裝上了馬刺,連帶著鄱陽諸將的部曲們都是如此。

 與此同時,馬刺也在徐州軍騎兵中推廣,所以一旦有人走路帶著“啪嗒、啪嗒”的聲音,就必然是“徐州驍騎”來了。

 一陣“啪嗒、啪嗒”聲中,李笠來到另一個演武場裡,這是個室內場地,場地相對較小,主要用於騎兵技戰術的演示教學。

 此刻,騎兵教官“梁孝言”正在用訓練矛,與‘助教’一起,向學員們演示騎戰時長矛交戰招式的原理。

 兩人帶著護面,身著‘作訓服’,一‘攻’一‘防’進行演練。

 但不是騎馬,而是相向快步走,模擬兩騎對衝,‘兩騎’交錯的‘一瞬間’,手中訓練矛的軌跡能讓學員們看清楚。

 這種教學方式,是為了展示騎戰時兵器招數的攻擊、格擋等原理,方便學員理解各種動作後面的真實意義。

 經過多年實踐,這種教學方式效果不錯,畢竟騎兵交戰時,交手時動作一閃而過,旁人根本就看不清楚。

 講解完畢,學員們依次上場,和助教對練,琢磨交戰技巧。

 化名梁孝言的段韶,見李笠來了,但對方擺擺手,意義是不想打斷教學,他便點點頭,站在旁邊。

 段韶已經漸漸習慣了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李笠對他的軟禁外松內緊,加上妹妹在李笠手裡,所以他很老實。

 反正逃也逃不掉,就只能老實當教管官。

 而李笠對於騎戰技藝的各種奇談怪論,即所謂“原理”,讓段韶越想越覺得有意思,擔任教頭期間不斷和學員討論“原理”,也讓他不時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段韶征戰幾十年,雖然後來是以全軍主帥的身份帶兵打仗,不需要時刻衝鋒在前,但是,多年實戰練出來的技藝並未生疏。

 不過,對於自己掌握的技藝,他其實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譬如馬槊(矛),為何運用起來有那麽多講究?

 按李笠所說,“是因為杠杆原理呀!”

 好端端的直刃環首刀,為何要弄出個弧刃的“柳葉刀”?

 按李笠所說,“因為對於騎兵而言,這樣更合適劃割,而不容易卡刀呀!”

 明明有馬鞭,何必要弄出個馬刺?

 按李笠所說,“方便雙腿控馬,不是麽?”

 段韶覺得,普天之下,沒見有誰給弓把開槽製作什麽“箭台”的,因為如此一來,開弓時弓把很容易折斷。

 結果李笠就搞出個“鐵木弓”,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射箭時的“心瞄”變成“直瞄”。

 如此優點,能讓初學射箭者很快上手,經過三四個月的練習後,在五六十步距離上,射箭的準頭有模有樣。

 段韶年輕時,面對刀、槊矛、弓箭的練習,也曾經有無數疑問,但沒人能夠詳細解答,都說“就是這般,想那麽多作甚?”

 久而久之,他也就習慣了,所以當兒子習武時問他,問他當年自己也曾產生過的疑問時,他也如別人那樣,說道

 “就是這般,想那麽多作甚?”

 而這些疑問,在李笠奇談怪論的解釋下,讓段韶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他很好奇你究竟是人是妖?

 段韶更想知道,李笠用別出心裁的教學方式訓練出來的騎兵,在戰場上到底能具備多少威力?

 或者,李笠到底想訓練出什麽樣的騎兵?

 李笠看著學員們研究騎兵技戰術,很滿意,這些學員都是他的部曲,已經有數年以上的騎兵作戰經驗,現在加強培訓,是要作為教官,到軍府任教。

 順便作為軍士,帶新手騎兵參加實戰、盡快成長。

 所以,教官的理論基礎一定要扎實,面對必然有眾多疑惑的學生,一定要能給出解釋,把各種技戰術動作後面的原理講清楚。

 李笠認為,無論學什麽,只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學得快、學得好。

 他不藏私,願意把自己和部下多年心得編寫成教材,並進行半公開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公家”的營兵,盡快形成戰鬥力。

 這樣的做法,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會被人認為是“傻”,但李笠可不怕別人偷師,因為別人想學可未必學得來。

 因為這是建立在高強度的訓練基礎下的教學,學員必須吃好,然而有多少人,舍得像他這樣投入大量財力練兵?

 見“梁孝言”很好的履行騎兵戰術教官的職責, 李笠很滿意,雖然他不知道段韶心中所想,但能猜得出對方心中一定不爽。

 因為段玉英懷孕了。

 在李笠的妻妾紛紛懷孕、臨盆坐月子的時間裡,段玉英獨自承擔起了“重任”,讓李笠的每一個夜晚都過得美妙無比。

 才色雙絕的美人,積極又主動,施展出來的魅力,讓李笠欲罷不能,一番努力下,自然就有了成果。

 李笠知道段韶心中對他這個便宜妹夫只有怒火,對自己和妹妹的遭遇只有憤怒。

 畢竟妹妹好好的“大齊寵妃”做不成,成了敵國將領的小妾,如今又懷上“野種”,換誰做兄長,恐怕都高興不起來。

 然而李笠卻很高興,甚至有些惡意的想著

 將來,你妹妹還會為我生下許多兒女,你能耐我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