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71章 謀劃
下午,寒山上,涼亭處,李笠正與張鋌交談,因為話題有些敏感,所以隨從都在亭外較遠處候著。

 加上山腳下寒山堰排水口處的轟鳴聲干擾,旁人根本就聽不到亭內兩人說的是什麽。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齊軍接連吃敗仗,接下來一兩年,極大可能不會入寇,那麽,徐州刺史李笠會何去何從?

 “再過得一兩年,徐州局勢穩定,君侯在任上也有三四年,必然會轉任別處,離開徐州,徐州刺史一職,由某位皇子接任。”

 這是張鋌的看法,也是必然會出現的事情自劉宋以來,皇子、宗室出鎮要地已成慣例。

 雖然有例外,但既然是例外,說明只是極低概率發生的事情。

 李笠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可不想輕易離開徐州,畢竟,這是他拚了命才掙來的地盤,沒道理拱手讓人。

 但基於皇權角度來看,任誰做皇帝,都不可能讓徐州如此要地長期由一個外臣鎮守。

 除非,讓皇帝認定這個人在徐州任上,即能勝任,又無不軌之心及行跡。

 所以張鋌極力主張李笠盡早做安排,趁著這一兩年時間,想辦法獲得皇帝的持續信任,讓陛下確信李笠是徐州刺史最好的人選,且無力造反。

 讓皇帝認為,以州長史、州司馬分管民政和軍務,適當分權、掣肘,就能讓李笠喪失收買豪強的能力。

 要做到這一點,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因為徐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很容易出現一個地域武裝集團。

 “君侯可知,齊高帝是如何成事的?”張鋌開始講‘古’。

 李笠洗耳恭聽“說來聽聽。”

 “君侯,齊高帝當年坐鎮淮陰,得青徐豪強投效,便有了後來成事之資。”

 張鋌不清楚李笠是否知道齊高帝蕭道成當年的事跡,所以仔細介紹一遍,以便引出自己的觀點。

 劉宋後期,內有皇帝倒行逆施,外有魏國咄咄逼人,因為徐州刺史薛安都北附魏國,於是劉宋相繼丟失了青、徐之地。

 淮北大部分地區淪陷,大量青、徐豪族南下,在淮南寓居。

 坐鎮淮陰的蕭道成,吸納這些青、徐豪族武裝,抗擊魏國的南侵。

 蕭道成之前歷練多年,無論是治兵還是治民,都很有才乾,為外戚(蘭陵蕭氏)出身,又有文采,所以頗有號召力,很快收攏這些青、徐豪族的人心。

 這些青、徐豪族中的代表人物,隨蕭道成南征北戰,為其取代劉宋建立蕭齊立下汗馬功勞。

 所以,蕭道成能夠成事,靠的是青徐豪族的支持。

 結果過了二十多年,蘭陵蕭氏又有一人,走上了蕭道成類似的道路,那就是先帝蕭衍。

 蕭齊末年,魏國南侵,攻佔沔北地區。

 漢水以北淪為敵境,漢水以南的雍州成了前線,蕭衍任雍州刺史,得荊襄地區雍州豪族的支持。

 這其中,也包括寓居雍州的外地士族,譬如柳慶遠(河東柳氏)、韋睿(京兆韋氏)。

 以及因為沔北淪陷而南下的沔北豪族,譬如南陽蔡道福、新野曹景宗、廣平馮道根等人。

 後來,蕭衍乘著皇帝倒行逆施、眾叛親離,在雍州襄陽起兵,浩浩蕩蕩殺向建康,隨後改朝換代。

 這個過程之中,雍州豪族們出力甚多。

 可以說,蕭衍能夠成事,靠的是雍州豪族的支持。

 有鑒於此,梁國建立後,雍州刺史一職,除了一開始由柳慶遠、韋睿等聲望極高的雍州豪族代表人物擔任,此外,均由宗室任職。

 宋齊、齊梁換代,其經驗教訓,必為後人銘記。

 如今皇帝肯定會提防有人借助徐州刺史一職,結交當地豪強武裝,進而構成一個武裝集團。

 這個人目前指的就是李笠,不是說他有這個心,而是有這個可能。

 所以,要想讓陛下放心,認為李笠無心且沒有能力成為第二個蕭道成,首先得避免有任何被皇帝懷疑的舉動,至少面上不能被看出來。

 其次,需要花心思結交宮中人脈,時常在天子耳邊吹風,給李笠說好話。

 然而,外臣結交朝臣、內侍乃大忌,稍有不慎,會弄巧成拙。

 且李笠出身微寒,根本就沒有什麽官場人脈可以借助,想要拉攏官員,恐怕也拉攏不了什麽有分量的人。

 既然無法‘請人’在皇帝耳邊給自己說好話,張鋌認為,不如把水攪渾。

 挑動皇子們爭奪徐州刺史一職,只有先把水攪渾,李笠才有機會。

 張鋌先問“若陛下要派人出鎮徐州,那麽該派誰來?”

 “派藩王?鄱陽王?湘東王?就不怕出個蕭鸞第二?”

 蕭鸞為齊高帝蕭道成之侄、齊武帝蕭賾堂弟,年幼喪父,為蕭道成撫養長大。

 齊武帝臨終托孤,拜蕭鸞為尚書令,輔佐皇太孫蕭昭業,結果蕭鸞奪了皇位,將蕭道成子孫屠戮一空。

 皇帝提防外臣借助徐州刺史一職坐大,同樣會提防藩王借此坐大。

 所以,只能派皇子來做徐州刺史,能力強不強無所謂,反正有佐官輔佐,穩住局面還是可以的。

 且一旦徐州局勢危急,還可以派李笠率軍救急不是?

 問題隨之而來讓哪位皇子就任徐州刺史?

 皇子之間,如今可是在暗暗較勁。

 皇帝當年是兄終弟及當了儲君,所以,如今的皇子們,誰不想碰碰運氣?

 盡力表現,讓父親覺得自己有才乾,一旦皇太子意外去世、其子年幼,那麽兄終弟及不是不可能。

 二皇子、尋陽王蕭大心,是兄終弟及的第一受益人,說對儲君之位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位也就三十出頭,而三皇子、江夏王蕭大款,有收復湘州、荊州、襄州乃至沔北的輝煌戰績。

 同理,威望也不小的四皇子、南海王蕭大臨,難道不會有想法?

 這位可是有收復淮北州郡以及徐州的戰績。

 當然,兩位皇子的戰績水分很大,但掛名主帥佔便宜是理所當然。

 張鋌分析,徐州刺史一職十分重要,若二皇子上任,權威必然愈重,還可能會拉攏豪族為爪牙。

 陛下有意扶持皇子掣肘皇太子,但不會真讓皇子威脅皇太子的地位。

 所以之前讓三皇子掛帥收復荊州、襄州,四皇子掛帥出征淮北,也有製衡二皇子之意。

 皇帝總是要適當扶持其他皇子掣肘皇太子,又要讓皇子之間相互掣肘,這種權力平衡涉及的人一多,反倒會很麻煩。

 而四皇子、南海王蕭大臨既然是收復徐州的掛名主帥,任徐州刺史理所當然,那前兩位皇子甘心麽?

 其他皇子,甘心麽?

 皇子之間是這樣,宗室之中,同樣有人會起心思。

 圍繞徐州刺史一職,諸位皇子之間、宗室之間必然會較勁,張鋌認為己方可以暗地裡派人煽風點火,渾水摸魚。

 現在就營造出兩三年後,徐州必須由皇子出鎮的聲勢。

 如此一來,各位皇子連同其後的支持者們,現在就會蠢蠢欲動,開始做各種鋪墊,排擠可能的競爭者。

 隨著時間流逝,圍繞徐州刺史一職的較勁會愈發激烈。

 而李笠則在徐州任上“老老實實”做事,一副兢兢業業當官、等著任滿交接的樣子。

 皇帝任命的州長史、州司馬,會把徐州的實情上報,皇帝仔細觀察一兩年,看不出李笠有任何不軌企圖。

 另一邊,皇子們及其支持者為了徐州刺史一職爭破頭,搞得雞飛狗跳,那麽

 皇帝權衡利弊,會更傾向於讓李笠留任,並繼續以州長史、州司馬分李笠的權責,進行監視。

 如此安排,好過讓動機不明的某位皇子來徐州,平添煩惱。

 張鋌說著說著,笑起來“只要比較下來,君侯成為最合適的徐州刺史人選,就有極大概率如願多在徐州呆上幾年。”

 李笠認為這渾水摸魚的辦法不錯,但實施起來卻不容易。

 因為他們在建康沒有什麽像樣的官場人脈,很難煽動皇子們為了爭奪徐州刺史一職,搞出兩敗俱傷的局面。

 李笠覺得為難“找人煽風點火,這可不好找,你有把握麽?”

 張鋌表態“下官在建康,總是有些朋友,所以,定能為君侯分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