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63章 專業
“亂世棟梁 ()”查找最新章節!

空地上,立著一排木樁,木樁之間布設著一道新式鐵絲網,僅從外表上看,和軍中之前已經使用的蛇腹形鐵絲網並無太大區別。

數名騎兵策馬接近鐵絲網,行進方向與鐵絲網平行。

距離靠近到數步之後,騎兵投擲出多頭繩索,使得子繩上的帶刃鐵鉤勾住鐵絲網,然後策馬轉向,向外衝。

繩索繃直,將鐵絲網扯起,卻無法將其扯斷,速度剛起來的馬,很快停下,因為繩索末端系在馬鞍上,被扯住了。

馬和鐵絲網的較勁很快有了結果:多頭繩索的子繩紛紛崩斷,馬繼續向前跑,身後拖著斷了的繩索。

在遠處觀看的李笠,對改良鐵絲網的表現很滿意。

所謂的改良,就是給蛇腹型鐵絲網加上筷子粗的“骨線”,直接對抗帶刃鐵鉤的拖割,使得騎兵依靠“九頭蛇”索具來快速破壞鐵絲網的企圖落空。

這樣改良,優點有了,缺點也放大了:重量增加,運輸、布設時更加費力。

但為了保命,為了打勝仗,這樣的代價值得付出。

騎兵離場,幾名步兵入場,他們肩上各自扛著一卷草席向鐵絲網前進,然後將草席鋪在鐵絲網上,再從草席鋪出來的“通道”輕松翻越鐵絲網。

造價不菲的防禦神器鐵絲網就這麽被破解了?

“訓練有素,不錯。”李笠點點頭,對陪同參觀的將領笑道,又對那幾個演示翻越鐵絲網的兵卒揮揮手。

鐵絲網再怎麽堅固,終究只是一種防禦器械,本身並無攻擊能力。

如果布設好的鐵絲網無人值守,遲早是要被突破的,無非快慢而已。

破鐵絲網的手段有不少,可以是以草席“鋪路”,亦或是用鐵鉗鉗斷鐵絲。

實戰時,若進攻方舍得投入兵力,以弓箭兵作掩護,壓製鐵絲網後守軍,然後刀盾兵前出,用大鐵鉗破壞鐵絲網,

這種時候,防禦方必須有足夠的“傷害輸出”,才能擊退敵軍的進攻,然而僅靠弓弩,未必能快速殺傷身著重甲的大量突擊步兵。

所以,徐州軍使用鐵絲網時一般會配燃燒罐。

若敵軍敢用人海戰術突擊鐵絲網陣,徐州軍就來個活人大串燒,反正煤膏油(煤焦油)管夠,就不知敵軍的兵夠不夠燒。

即便敵軍派出騎兵用特製索具來破鐵絲網,有了燃燒罐做防禦輔助,這種攻勢都是浮雲。

而沒有燃燒罐的王僧辯大軍,因為無法阻止敵軍以新式戰術破壞鐵絲網,也未能及時防禦破網而入的敵騎,自然就被打崩了。

新一輪演練開始,兩隊伍模擬攻防,演練項目為重步兵突擊戰術。

正常狀態下,上萬軍隊交戰時,雙方步陣之間會相互“擠”上大半天,從早上打到下午,體力消耗得七七八八,哪一邊先頂不住,哪一邊就會倒霉。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步陣以長矛兵為主,雙方大量長矛對捅,勢均力敵。

想要正面突破長矛陣,難度很大,因為密密麻麻的長矛如同樹林一般,突擊的步兵根本就招架不了當面捅過來的無數長矛。

所以,有經驗的將領都知道步陣對撼耗時不短,一般都會用兩翼騎兵出擊,尋找機會破敵。

實在不行,就等到下午時再“發力”。

那麽,如果能夠有“專業”的正面破陣突擊戰術,當戰鬥剛開始時就把敵軍步陣擊破,足以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迅速讓對方進入“兵敗如山倒”時間。

這樣的戰術,可能出現麽?

李笠看著列陣完畢的演練隊伍。

他花了那麽多錢練兵,

練出來的兵和將,就一定要是最“專業”的,步兵也好,騎兵也罷,以及兵器、鎧甲和各類軍械。要對得起花出去的無數錢糧。

哨聲響起,演練開始,李笠瞪大眼睛,看著自己的兵發動進攻。

。。。。。。

夜,巡城的李笠,登上一處巡鋪的望火樓,看著東面那火光通明的不夜坊、如意坊及常樂坊方向,頗有感觸。

寒山的夜,能有燈火璀璨如繁星的地方,一處是寒山堰附近的作場區和港區,一處是城東的“商業區”。

其他住宅區,到了晚上,總體上來說都是一片漆黑。

夜生活在古代和大多數平民無關,別的不說,就說大規模照明(相對而言)的成本,就不是尋常人家可以承擔的。

而寒山因為可以獲取廉價的大量煤炭,所以能夠製備煤氣,然後以煤氣燈照明,大規模照明成本相對較低。

於是,相繼有了不夜坊、如意坊、常樂坊這種通宵經營的娛樂場所,即便是一般人,也能花錢在裡面通宵達旦尋歡作樂。

當然,根據消費不同,能享受的服務和快樂各有不同。

但即便是囊中羞澀的人,也能在這三個坊裡獲得一席之地,那就是在擁有“長明燈”的書棚看書。

書可以在書攤那裡租,也可以自己帶去。

這是給貧寒學子的福利待遇,讓滿是銅臭味的三坊散發些許“文學氣息”。

李笠收回視線,問值守的巡役:“家裡幾口人?”

“六、六口...”那巡役是個中年人,有些緊張,李笠笑起來:“都安頓好了?住在哪裡?”

“住下了,就在役坊裡。”

“住得如何?飲食習慣麽?”

“住得好,吃得好,可好了...”中年人漸漸放松,因為李笠一直笑眯眯的,沒有絲毫“官威”。

兩人聊著聊著,聊到中年人的經歷。

中年人姓王名順,淮南鍾離人,上無父母,和內人拉扯著四個子女。

之前一家六口依附在一個莊園,給莊園主乾活,什麽活都乾,年幼的子女也得去割草、拾柴乾雜務。

一年忙到頭,累得不行,卻也只能勉強果腹。

後來,主家的惡仆開始給他們下套,想讓他們借債周轉,於是利滾利欠下幾輩子都還不完的錢,最後就會被迫賣身為奴。

王順見情況不對,硬著頭皮帶家人離開鍾離,勉強湊夠了船費,往傳聞中每天都有“今日招工、男女不限、待遇從優”的徐州寒山而來。

來到寒山,發現這裡果然到處都在招工,內人要帶著四個子女,沒法去幹活,於是王順去做工。

但他種了一輩子地,不太會在作場裡乾活,見著轟鳴的機器就害怕,換了好幾個東家。

過了兩三個月,靠著打短工的收入,勉強讓家人糊口。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子女半大不大,也沒法找到像樣的活乾,這時,正好官府實行役兵製,王順聽了宣傳,權衡利弊,就應了募。

於是,一家人立刻搬進役坊“家屬區”,住上了嶄新、牢固的“樓房”,房間雖然不大,但好歹每個人都有床睡,不用擠在一起。

這裡的租金很便宜,又有公共食堂,所以住和吃的開支大降。

又有托兒所,“托管兒女”的費用不高,於是子女們白天就在托兒所和其他役兵子女“上課”,還管飯。

他內人根據安排,做了托兒所的“保姆”,在托兒所“上班”。

內人每天帶著子女去托兒所,自己順便“上班”,“下班”後,帶著子女回家,一舉多得,還能有不錯的“工資”。

沒有後顧之憂的王順,身為巡役,和其他幾個同袍在城中巡鋪值守,日常職責就是維護治安,以及“消防”。

維護治安,就是簡單的維持秩序,巡夜、給人指路、捉蟊賊等。

當然,若遇到凶徒當街殺人這種惡性治安事件,另外有人負責。

消防,就是在望火樓上觀察四周,一旦發現火情就要示警,並且帶上“專業”的救火設備,趕赴火災發生地救火。

此外,巡鋪旁邊有告示牌,經常張榜公告公廨的各項政令,巡役們要負責向觀眾們講解。

寒山城裡的巡鋪,大概是每二百步就設一個,每個巡鋪有三到五個服巡役的役兵,所以簡稱巡役。

隨著役兵制度的實行,巡鋪已經鋪滿了寒山城(南北二城), 有大量諸如王順這樣的巡役日夜值守,定期輪換。

當然巡役不只是在巡鋪值班,而是替代了許多庫吏、門吏,在公廨裡值守,擔任著後世名為“保安”的職責。

王順對於自己的新身份很滿意,役兵以三年為一期,到期後如果他願意留下,就能繼續做役兵,不願意則可以離開。

當然,一旦離開,全家都得從役坊搬出去,役兵家屬能享受的福利——安排工作,自然也就沒了。

“三年期滿,你打算留下來麽?”李笠問,王順點點頭:“嗯,我和婆娘笨手笨腳,不會在作場裡乾活,如今這樣,就不錯。”

“等兒女到年紀了,就去作場做工,一起攢錢,請媒妁幫忙,女兒嫁個尋常人家小子,兒子娶個尋常人家娘子,這日子,可就穩了。”

這是李笠想要通過役兵製給百姓傳達的又一個希望,現在,他在王順的眼睛裡看到了。

李笠認為,專業的朝廷,就要收錢(賦稅)辦事,外禦強敵,內治天災人禍,履行朝廷應該履行的職責。

讓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是在痛苦中掙扎,看不到希望。

不能讓百姓一年忙到頭,收獲的卻只有絕望。

然而專業的朝廷,必須由專業的“團隊”來維持運作,這支團隊對成員的要求,是能力,而不是出身。

事實證明,腐朽的士族和制度,已經無法履行這一重任。朝廷總體而言根本就不專業,無論是打仗,還是民生。

其中也包括收稅。

正經的稅都收不上來,就想著撈偏門,還敢稱“專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