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亂世棟梁》第154章 怎麽辦?(續)
鄱陽,大雨傾盆,州廨聽事,鄱陽王蕭嗣站在屋簷下,看著外面雨簾,不發一言。

 皇帝死了,大司馬、彭城公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消息傳到鄱陽,讓蕭嗣愕然。

 他知道接下來,李笠若不想死全家,就只能沿著一條路走下去。

 如此一來,這頭猛虎,就成了梁國最危險的敵人,讓人坐立不安的是,這頭猛虎,幾乎沒有敵手。

 出鎮在外的宗室們,不會傻乎乎等著看皇后、張貴人生下的是不是男孩,因為還有數月時間,足夠李笠布置妥當。

 即便到時候皇后、張貴人沒能生下男孩,難道李笠就會心甘情願擁戴新君即位?

 不可能。

 新君即位後,對於毫無恩惠的李笠,不可能信任、重用,李笠也不會相信自己能得新君信任、重用,必然要反。

 所以,宗室們不會等,李笠也不會等,不用等皇后、張貴人臨盆,戰爭就會開始。

 那麽,作為蘭陵蕭氏子孫,蕭嗣只能站在家族這邊。

 即便他不想與李笠為敵,不想和李笠刀兵相見,也不可能站在李笠這邊。

 因為只要改朝換代,前朝宗室必然面臨斬草除根的命運,雖然齊、梁換代後,前朝宗室活下來不少,但畢竟都是蘭陵蕭氏子孫,且不具威脅,高祖手下留情了。

 而對於齊明帝諸子,除了那個聾啞的蕭寶義,高祖可是趕盡殺絕。

 獨獨走了個鄱陽王蕭寶夤。

 想到這裡,蕭嗣有些茫然。

 蕭齊末代鄱陽王蕭寶夤,在大禍臨頭之際,僥幸逃往魏國,於是立志報仇,多次率軍南下,攻打梁國邊境城池。

 又任徐州刺史,厲兵秣馬,一心一意要報仇。

 後來魏國大亂,蕭寶夤奉命入關中平亂,因功進位車騎將軍、尚書令,隨後,因懷疑魏廷要鳥盡弓藏,便據關中稱帝,旋即兵敗身亡。

 蕭寶夤的經歷,說明一個亡國宗室即便再努力,到頭來也不過是一場空。

 蕭嗣覺得自己若走這條路,即便能有蕭寶夤的作為,走到最後也只能是一條死路。

 想著想著,蕭嗣不由得對當初自己的決定感到無奈。

 三年前的這個時候,也是三、四月間,發生宮變,帶兵入宮護駕的湘東王隨後去世,當時就有個機會在他面前,李笠勸他放手一搏。

 爭輔政藩王之位。

 但蕭嗣權衡利弊,覺得自己要爭輔政之位,必然引發諸王起兵,雖然有李笠在自己一方,戰爭極大可能以他勝利而告終,但如此一來,禍福難料。

 宗室內鬥,必然讓外人漁翁得利。

 所以,蕭嗣選擇回避,離京到鄱陽上任,開采大銅礦,為朝廷開源。

 如此一來,皇叔輔政,李笠必然會被太后當做救命浮板死死抓住,皇帝以李笠女兒為後。

 女兒為後,李笠有了保障,就不會鋌而走險。

 三年時間,發生的事情,證明了蕭嗣的判斷,李笠作為皇帝丈人,盡心盡力輔佐女婿北伐。

 兩次北伐,大獲成功,皇帝的聲望大漲,而蕭嗣在饒州,采礦事宜也辦得有聲有色。

 只要皇后生下皇子,被立為太子,那麽李笠就會作為忠臣,繼續為朝廷效命,保皇帝平安。

 蕭嗣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慶幸,結果,皇帝居然死了。

 皇帝一死,李笠欲做忠臣而不得,只能造反。

 而蕭嗣作為梁國宗室一員,只能響應其他起兵的族人,與這頭猛虎對抗。

 蕭嗣轉身走進聽事,坐下,看著案邊火盆裡一些書信的灰燼,心亂如麻。

 已經陸續有宗室派人來鄱陽,向他陳述利害關系,希望他以大局為重,與李笠決裂,而不是助紂為虐。

 那麽,首要之務,就是在鄱陽進行一番“清洗”,將李笠及其部下的根,斬斷。

 鄱陽,是李笠的家鄉,鄱陽子弟追隨李笠征戰十余載,饒州地界又有不少人及產業和李笠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所以,鄱陽是李笠的根基,要對付李笠,得把其根基連根拔起。

 而李笠的左臂右膀以及許多部下,多有親屬在鄱陽,只要將這些人控制,就能讓李笠那邊投鼠忌器。

 眾多密信,蕭嗣看後燒毀,卻不打算這麽做。

 且不說想不想的問題,就說實際操作起來,他不認為李笠在鄱陽沒有布置,任由他為所欲為。

 一旦他決定動手,在鄱陽緝捕李笠同黨,關押諸將親屬,恐怕,先死的是他。

 甚至,他的號令剛出州廨,就是全城皆反的結果。

 李笠太得鄱陽人心,其左臂右膀以及大量鄱陽子弟,已經將李笠和鄱陽緊緊綁在一起,這種聯系是斬不斷的。

 就算李笠遇刺身亡,但還有兒子,其妻家(黃家),連襟(彭家),在鄱陽依舊有極大地號召力,依舊能動員起鄱陽乃至饒州的人力物力。

 能征善戰的李笠,帶著許多人升官發財,是整個饒州(鄱陽)的希望所在,無數人,恐怕都攀著李笠更進一步,改朝換代。

 這些人對李笠的支持,是極其狂熱的,蕭嗣知道自己一旦決定在鄱陽做些什麽,哪怕想殺什麽人,那麽先死的,恐怕是他。

 案上,還有一封信,那是李笠派人送來的親筆信,對方在信中“懇請”他以大局為重,支持朝廷(支持李笠都督中外諸軍事)。

 蕭嗣有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支持李笠,譬如一旦皇后生下皇子,李笠作為外祖父,盡心盡力輔佐外孫,待其長大成人,交還大權。

 但無上權力的誘惑,足以讓父子反目成仇,遑論外祖父和外孫?

 或許李笠願意繼續當大梁忠臣,可他身邊人呢?

 是做開國元勳好,還是做大梁忠臣之左右好?

 就算蕭嗣願意相信李笠要繼續當忠臣,也能管束左右,繼續為朝廷效命,可宗室們相信麽?

 當宗室們起兵後,蕭嗣沒有選擇,只能響應。

 而響應的決定一旦公布,鄱陽必然沸騰,屆時他就像油鍋裡的魚,被油“炸”得通體焦黃,一點翻盤點機會都沒有。

 即便暗中布置也不行,蕭嗣知道,不說城裡,就是州廨裡,定有不知多少個眼睛和耳朵,默默看著、聽著他的動靜。

 一旦他表現出要先發製人的意圖,恐怕會被人“先發製人”。

 他支持李笠, 待到改朝換代,必然落得暴斃下場。

 反對李笠,不用等到兩軍交戰,他恐怕就在鄱陽死於一場嘩變,甚至意外。

 反對李笠,但不去參與起兵“清君側”,攜帶家眷出逃,逃到周國或齊國去?

 且不說從鄱陽出逃,如何平安逃到周、齊兩國,就說逃過去後,寄人籬下的日子好受麽?

 若李笠稱帝,對方年富力強,才乾出眾,或許二十年內,就能揮師統一天下。

 屆時,他一個寓居外國的亡國宗室,以年邁之軀面對李笠的兵馬,又有何面目活著?

 逃,不行,未必逃得到別國。

 戰,不行,無論是和李笠交戰,還是和宗親反目。

 拖延時間,不行,李笠和宗親們,都不會允許他旁觀的。

 那該怎麽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