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亂世棟梁》第135章 開府儀同3司
午後,寒山城(南城)一隅,一座收拾得乾乾淨淨的院子裡,李笠正在巡視。

 他因為“入鄴”之功,進號鎮北將軍,並以本號開府(開幕府)儀同三司,這裡,就是他幕府的辦公地點。

 整座建築,布局中規中矩,和寒山城裡許多官署一樣,以磚牆替代夯土牆、夯土圍牆,看上去‘瘦’了一些,卻顯得短小精乾。

 李笠來到自己‘辦公室’前,看著一扇扇紗窗,覺得有些遺憾。

 沒有空調、電風扇的時代,夏天要給室內降溫,就只能靠打開門窗通風,可如此一來,蚊蟲襲擾,苦不堪言。

 於是需要用上紗窗,可到了冬天,要禦寒就得在保證適度通風的情況下關閉大部分門窗,那麽室內的采光就沒有保證。

 所以,應該上玻璃窗。

 但是,李笠的玻璃作場作不出大面積的平板玻璃,只能做出拳頭大小的小片平玻璃,然後組成一扇扇玻璃窗。

 可玻璃作場是李笠的搖錢樹,他不想引人注意,所以無法公開使用玻璃窗,那麽,無論是府邸還是辦公場所,玻璃窗是不可能用上的。

 走進房間,看著嶄新的書案,以及坐榻,李笠同樣覺得遺憾。

 按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坐就是垂足而坐,所以這裡應該擺著高腳的辦公桌,以及高腳的椅子。

 但不可能,所以只能是中規中矩的擺設。

 李笠來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看著室內陳設,依舊覺得遺憾。

 沒有空調,夏天難過;沒有暖氣,冬天也夠嗆。

 但是,有自己的幕府,這種感覺,讓人舒坦,畢竟權力的魅力,讓人欲罷不能。

 開府儀同三司,介於榮譽官職和實職之間的一種高級待遇,開府,指的是開幕府,自行辟僚屬。

 儀同三司,即設置的府邸和進出儀式、儀仗如同三司,無三司之實,卻有三司之待遇和排場。

 三司,最初指的是司馬、司徒、司空,後來指代三公:太尉、司空、司徒。

 開府,加上“儀同三司”,連稱“開府儀同三司”,是朝廷用來嘉獎有功之臣的高級榮譽及待遇,為加官。

 按梁國的官製,諸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官秩為十七班。

 再往上,就是最高一級的十八班,為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

 可以說,現在的李笠,在官場上的成就,已經達到許多人一生都無法達到的高度。

 從班秩上來說,距離‘位極人臣’,差一個官階。

 但‘開府儀同三司’本身,並不是什麽‘罕見’的待遇。

 梁國開國以來,獲得‘開府儀同三司’待遇的人不說多,但也不能說少,其中有皇子、宗室,有文武官員,不僅武臣能有這待遇,文臣亦可。

 但開府之權,對於李笠來說是最重要的,這意味著他可以光明正大擁有自己的‘私人幕僚團隊’。

 他在徐州刺史任上,有州府序列的幕僚團隊,有軍府序列的幕僚團隊,但這和職務掛鉤,並不會隨著他的升遷而跟著走。

 開府自辟的幕僚就不同了,府主去哪上任,幕僚們就跟著去哪。

 這個‘幕僚團隊’中的成員,有朝廷認可的‘正式編制’,是正經的‘大梁公務員’,其任職經歷,是得到吏部承認的正式履歷。

 所以,李笠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梧桐樹’,可以招來‘鳳凰’落戶。

 幕府的幕僚長(長史),當然是張鋌,但同時依舊兼任徐州主簿一職。

 按說府長史得朝廷任命,不過這不是問題,畢竟這是‘交易’的一部分。

 李笠把揪出刺殺皇帝的元凶之首功,讓給鄱陽王蕭范,蕭范在辦案過程中,給此案安上“齊國細作參與其中”的罪證。

 於是,李笠就有了借口發動‘入鄴行動’,即便因此導致齊國大規模報復也在所不惜。

 因為打著“為先帝報仇”的旗號,朝中無人能對他‘入鄴’後導致兩淮有化為白地的風險,進行質疑和責難。

 而憑此功勞,鄱陽王蕭范讓他如願得“開府儀同三司”之待遇,這對於李笠往後的發展,十分重要。

 梧桐樹有了,鳳凰呢?

 按照主流的做法,開府後,應當讓名士或者士族子弟為自己的幕僚,以此裝點門面,抬高府主的名望。

 而且名士和士族子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熟悉各類典章制度,個人文化素質以及經歷,理論上可以很好完成幕僚的職責。

 一如後世的人才招聘那樣,名士和士族子弟等同於名牌大學的高學歷畢業生(學歷至少碩士研究生起),可以提升用人單位的‘逼格’。

 這些人入職後,可以利用其親友、師長、同學等各種人脈開展工作、拓展業務,對於用人單位而言,有事半功倍之效。

 然而用人單位和名牌大學畢業生之間,是雙向選擇,出身微寒的鄱陽李三郎,開府後選用幕僚,這個“用人單位”的吸引力,對於名牌大學畢業生有多大呢?

 大概,吸引力不為負而已。

 也就是說,沒什麽吸引力,這個時代士族對武人的歧視、對出身的歧視,導致他這個府主對名士、士族子弟的吸引力很差。

 按照這個時代“主流階層”的視角,士族子弟給一個漁家子當幕僚,極其掉價。

 即便其服務的府主,戰功赫赫無人能及,但出身決定了所處階層極其低下。

 而朝廷的體制決定了,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及其家族的階層,是很難靠軍功來改變的。

 所以梁國的軍號制度,設置了一百多個軍號,就是要斷了寒人以軍功改變階層的念頭。

 現在,即便鄱陽李三郎成了軍號三十二班的鎮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但在士族眼中,他依舊是渾身魚腥味的漁家子。

 這就是時代的歧視,不會因個人意志而改變,李笠無所謂這種歧視,但自己幕府極大概率招攬不到名士,也是可以預見的。

 所以李笠決定務實,不問出身,任用實乾人才,但即便如此,選拔也有講究。

 他自己本來就有一套私人幕僚班底,可以協助他處理各項事務,只是一直擺不上台面。

 而現在開府後,若李笠全都用‘自己人’當幕府僚屬,只會讓人鄙夷他格局小。

 一如後世,一個公司的要職若都是老板的親戚擔任,這就是家族企業,注定留不住人才,也不會有做大的可能。

 若要職用的都是同鄉,沒有‘外地人’,這就是排他性很強的小團體,人才同樣留不住。

 想著想著,李笠拿出隨身攜帶的一份名單,琢磨起來。

 齊軍會快就要大舉南下,許多事不能耽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