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魔女的交換》第六十七章 旁聽
  我們坐在靠近左側牆壁角落的旁聽席椅子上。戴莎當起義務講解員,為我介紹正在對抗的控辯雙方以及策略。

  雖然她盡量壓低聲音,但仍引起角落邊上一位法警的注意。不知道是否認識的緣故,那位法警也沒諸多干涉,只是多看了我們幾眼。

  而戴莎,只是迎著對方的視線,送過去一個親切的微笑,便請對方轉而看向別處。

  這次的公訴人由一位年輕的市檢察官擔任,講話聲音洪亮,精神十足,自信滿滿。

  難道國家檢察院的人不參與嗎?我問了戴莎這個問題。

  我記得奧文說過,這是個“成名”的好機會。戴莎自己也講過這樣的話。

  戴莎的說法是,就她而言,是不想,也力不從心。

  這次的對手是四十多歲的巴倫博士,律師公會的副會長,同情勞工階層的左翼人士。

  聚能聯合總部爆炸案不是一件孤立的恐怖襲擊事件。如戴莎所講,僅就這次庭審來說,多方角力從兩周前就開始了。

  能晶礦業工會的埃裡主席,和鋼煤聯盟工會的克勞主席,都屬於勞工運動的相對溫和派,倡導“和平改革,理性訴求”,現在卻被當做恐怖分子拷在重罪嫌犯席上。

  這兩人被捕,引起勞工運動的地震。

  據戴莎介紹,能晶礦業工會和鋼煤同盟工會是全國最大的產業工會,歷史悠長。除此之外,因1491年《勞動關系法案修正案》的頒布,全行業全類型工人可組建工會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大大小小上百個工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良莠不齊,訴求各異,有些極端的小工會甚至號召衝破談判框架,用暴力爭取更多的政治和經濟權利。

  而能晶礦業工會和鋼煤同盟工會於7月29日組織的工人示威遊行,據說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回應近年來各地礦區工人不明死難事件,要求安全保障,合理補償及公開事件真相,另一方面是要發揮勞工運動的“表率作用”,證明自身的領導作用及溫和理念。

  不料,聚能聯合總部大樓遭遇晶礦業工會南方分會負責人的自殺式爆炸襲擊,當天遊行隊伍中的激進分子與治安官和警察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讓“和平”變成了笑話。

  雖然兩大工會主席被捕,但勞工運動並沒有停息,暴力主義重新抬頭,反而有進一步失控的跡象。而且,這種暴力傾向,甚至有邪教參與其中的痕跡。

  戴莎新組建的專案組負責調查邪教犯罪案件,故對此案的進展也頗為了解。據她透露,不排除邪教繼續策劃某些恐怖行動的可能性,還囑咐我要注意安全。

  回到本案的背景上。

  聽說,兩大工會的溫和派主席被捕後,代理組織工會的新領導層,正號召突破行業限制,籌建全國產業工人聯盟工會,凝聚成更強的政治力量。

  而推動這一進程的,就是作為工會法律顧問的巴倫博士,以及其他左翼人士。

  在庭審之前,前哨戰就已經打響了。

  首先是輿論戰。聽戴莎介紹,巴倫擔任兩大工會顧問後,積極推動工會加強輿論造勢,通過在工人和左翼人士群體募捐,籌集經費在廣告、報紙、學界論壇等各領域大力宣傳。主要目的是要把這起案件升格到勞工運動的高度,淡化工會人員實施爆炸行為的犯罪色彩。

  而工商聯合會,據戴莎分析,其針鋒相對宣傳目的,可能是要借這起案件汙名化勞工運動,放大極端派的暴力性質和社會危害性。

如果能借此推動立法院修訂1491年的勞動關系修正案,還能限制全國性工會聯盟的成立。  接著就是對審判團成員的爭奪。這是戴莎特別關注的地方。據她所述,這次法官指派書記員從合格選民中進行初次抽簽,最後選取150名初審合格的各界人士。雖然當前法律規定,合格選民要以納稅記錄為必要條件,許多低收入工人並不符合條件,但作家、藝術家、教育家等偏左派人士並沒問題,而且人數不少。

  而對最後15名陪審員的選取,巴倫依照國家證據法則條款,反過來利用重罪指控應進行嚴格抽簽程序的規定,於庭前會議,在多方見證下,由書記員進行現場抽簽。而且最後的抽簽結果不壞,超過一半的陪審員是偏左翼人士。

  經過10天左右的運作,這起刑事案件已經被炒成社會知名的政治事件。據戴莎猜測,現在法庭內外的記者,至少七成是左翼報刊人士,他們說不定已經寫好通稿,不論勝敗,都是大新聞。

  還有法庭外被兩大工會和若乾同盟重新組織起來的工人、支持者等,持續不斷的抗議和造勢已形成沉重的政治壓力。

  這是個泥潭。戴莎笑著給出結論。所以,她選擇旁聽。

  聽她的意思,似乎庭審結果也有一定的意義。

  會有什麽意義呢?她沒再說下去,而是看向前方。

  法庭上,那位年輕的市檢察官,緊抓著凶手是能晶礦業工會下屬南方分會負責人這個關鍵點,推斷工會主席知情並授意其行動。

  提供的證據之一,是從凶手宿舍搜出來的日記,上面記載其思想轉變過程。諸如“沒有希望,不如一起絕望”,“收到旨意,我將馬上執行”,“以暴力對抗不公,以命換命,淨化這個世界”之類的文字。還有一些與工會主席往來的信件,凶手寫有如“進展順利”,“擇日將可產生爆炸性反響”,“這是革命時刻,需要鮮血來催化”等更驚人的言論。

  證據之二,是作案工具。根據專家驗證及調查官追查,凶手使用的炸藥,部分來自小雲城雲端煤礦,部分來自北方的雷岩礦區,而且還有兩個鋼煤同盟工會的工人參與運輸,但這兩人都已經潛逃。

  怎麽會有來自南北兩個礦區的炸藥呢?據調查報告,該凶手是西北卡諾州人,曾在塞堎州的雷岩礦區工作過,且很早就加入能晶礦業工會,並於近期調任為南方分會負責人。

  不過,卡諾州的居民普遍保守,一個北方人為什麽願意到遙遠的南方狂骨謀生呢?要知道,就算是所謂工會南方分會負責人,實際上也不能帶來多少好處,相反還會面臨各種歧視和困難。

  但是,市檢察官並未就此背景展開分析,其關注點仍在作案可能性和路徑上。

  證據之三,是資金流向。由能晶礦業工會撥給該分會的經費,經調查員取證,除以工業名義購買炸藥外,還通過黑市購買了兩把製式手槍,其中一把留在凶手宿舍,另一把由凶手攜帶在身上。

  如何證明凶手“收到的旨意”即是埃裡的授意,以及兩大工會主席之間共謀策劃犯罪呢?列為證據的來往信件上並沒發現埃裡寫有明確的指令。

  公訴人找了一個充當汙點證人的能晶礦業工會信使。

  據信使所講,他專門負責傳遞重要信件和訊息,也出席了7月29日遊行示威前幾天的關門會議,證明確實有人提出要采取更激烈的暴力措施。在7月28日清晨,他從碎石城出發到小雲城,代表埃裡向凶手及鋼煤同盟工會的克勞傳遞“來碎石城,按計劃行動”的口信。

  聽起來煞有其事。

  只不過,這個信使在交叉詢問環節中,被巴倫問崩了。

  巴倫提出一個問題。凶手和克勞都於7月28日晚到達碎石城,並與埃裡先後見過面。按常理推斷,如果有什麽犯罪圖謀,那口信應該是沒帶任何嫌疑色彩的“來碎石城”即可,畢竟可以當面詳聊。如果不是犯罪圖謀,加上一句“按計劃行動”,那所指的應是聯合各地的同盟工會,於碎石城會合後組織遊行示威。

  這個問題怎麽回答?

  信使的回答是:不知道,我有權沉默。

  於是,後續的連環詢問變成了一段鬧劇。

  巴倫繼續問:“既然你參加過多次閉門會議,你認為埃裡所指的計劃是7月29日的示威遊行嗎?”

  信使僵硬地回答:“不知道,我有權沉默。”

  “埃裡讓你傳遞口信前,明確跟你說此計劃為7月29日的示威遊行,對嗎?”

  “我有權沉默。”

  “你覺得埃裡是白癡嗎?”

  “我有權沉默。”

  “是否有人指使你,遇到不利的問題,就用‘我有權沉默’來搪塞?”

  “我有權沉默。”

  就這樣,七拚八湊起來的邏輯鏈,在一陣笑聲中被打得粉碎。

  巴倫順勢把這種作證當成的手段,反過來為自己的辯護加分,向陪審員們聲情並茂地講演。

  而且,他不只是單方面讓陪審員們聽而已。在整個辯護過程中,他無視控方的多次抗議,屢次向陪審員們發問,在近似套近乎的閑聊中讓對方表態。

  這次,他將目標瞄向一位中年先生。據戴莎跟我透露,那是美奇銀行碎石城負責人。

  巴倫跟這位銀行家就像在一個慈善晚會上聊天,語氣相當輕松愉快:“如我剛剛所講。您一定聽過這段時間的勞工運動吧,比如法庭外那些呐喊?”

  銀行家點了點頭,說:“是的,我了解。”

  “您覺得,用控制、誣告等手段,壓製這些聲音,是表達公義的正確方式嗎?”

  “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好的,謝謝您,先生。”

  巴倫致意過後,繼續他的講演。這時的法庭仿佛是他的個人舞台,而我們都是他的聽眾。

  我很驚訝於巴倫的控場能力。或許如戴莎所說,他本來就是一位很有名望和氣場的人,也很善於利用這種優勢。而事實上,別人也似乎很願意成為他精彩演說的俘虜。

  還不僅於此。他所調用的,還有他的社會關系資源。

  戴莎讓我注意一下旁聽席上左翼聯盟的記者們,那些人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挖出陪審員們的實際投票情況。

  在涉及這個國家價值觀的靈魂拷問上,沒有人會明確表達異議。

  假如那個銀行家,讚成兩大工會領導人有罪呢?

  那麽,明早鋪天蓋地的報紙,大概率會有這麽一版:虛偽的銀行家某某,在嘴上聲明支持公義的同時,雙手讚成以卑劣手段判決無辜之人有罪。

  反過來,如果這位銀行家投下反對票,那麽就可以分化其陣營,爭取更多的陪審員。

  真是高招,我暗暗佩服。

  這場庭審走過1個半小時後,形勢已經相當明朗了。

  控方證據不足,證人可笑,邏輯經不起質詢。

  到了此刻,現場已變成巴倫的個人政治演講。

  最後陳述中,巴倫的主題是“暴政的壓迫,必然召喚推翻暴政的暴力”。

  “你們指控他們犯罪,因為他們犯了爭取生存權、平等權、選舉權的罪,犯了不願妥協12小時工作製、全年無休、隨時被無理解雇、沒有任何保險的罪。”

  “你們鄙夷他們野蠻,因為他們終年辛勞卻不得溫飽,沒有積蓄,沒有閑暇,沒有教育途徑,沒有知識積累,只能一代又一代活成貧民窟的野蠻人。”

  “你們譴責他們暴力,因為他們太弱小,沒有話語權,又笨嘴拙舌,不懂得怎麽應對你們的伶牙俐齒,不曉得怎麽反對托拉斯的欺凌,不知道怎麽改變自己的處境。”

  “你們把他們逼成野蠻人的樣子,所以他們只能用野蠻人的暴力行為來反抗。你們看見臥室裡燃起一簇火苗,只是脫下外套蓋了上去,假裝一切太平。你們發現火勢越來越大,於是乾脆拆了房間。你們不用溫情的水來融化肆虐的火,卻指控烈火摧毀了這棟屋子。”

  “先生們,你們現在位於時代的十字路口。是任憑這間屋子倒塌,還是從一開始就未雨綢繆?以暴力對抗暴力,只是無休止的惡*循環。請睜眼看看這個國家的現狀吧,廣大的勞工階層,只是形式上的國家公民,卻沒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實質平等權。你們所拋棄的人民,自然有邪教信仰、暴力理念、流血革命來接納。”

  “時代的進步,亦或退化,取決於你們的選擇,先生們。”

  巴倫的演講,讓隨後的公訴人最後陳詞顯得猶如走過場。

  最後的判決結果,也是意料之中。

  埃裡和克勞被宣判無罪。

  那麽,檢察院會考慮上訴到終審法庭嗎?

  我問了戴莎,她覺得沒有意義,這更像是一場政治秀。

  ……

  我和戴莎走出法院大樓時,見到南門的小廣場聚集了好幾層人群。

  許多人在此起彼伏地呼喊勝利口號,現場氣氛就像過節一樣。

  贏得這場勝利的巴倫博士,正在接受記者們的采訪。

  “這是正義的勝利,是時代的進步。社會各階層需要團結一致,共建通往光明未來的橋梁。”巴倫向在場的人群們發表演說,引起熱烈的歡呼聲。

  “請問巴倫博士,對於勞工運動的未來和前景,您有什麽想說的嗎?”一個記者問。

  “勞工運動不應各自為戰。1491年的《勞動關系法案修正案》已解除了行業區域等限制。因此,廣義上的任何勞工,應凝聚成一個階層,在全國統一聯盟框架內發聲,而不是如舊時的城市行業協會那樣分裂。”巴倫說:“勞工階層需要用最大的聲音爭取憲法賦予的所有權利,改善處境,依照國家義務納稅,真正成為參與國家建設的一份子,成為任意其他階層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促成社會進步與良性循環。”

  “但社會上也有其他聲音,認為1491年的《勞動關系法案修正案》加劇社會的分裂,激化階層矛盾,是造成近年來暴力事件的根源,您怎麽看待這個事情呢?”另外一個記者湊了上去。

  “這是因果倒置的說法。1491年之前,上百年來的社會分裂和積累的階層矛盾達到極為尖銳的程度,社會動蕩不安,才是推出勞動關系方案及修正案的原因。那是時代催生的法律,不是法律導致的矛盾。”巴倫回答:“法律本身沒有問題。近十年來產生的不同工會組織及訴求增多,可能給予大眾‘嘈雜無序’的錯覺,但我相信這是一個自然選擇和整合的過程。 ”

  “那您認為,如何促進這個整合過程呢?”又有人問。

  “需要立法以完善平等、公正、有序的談判與妥協框架來解決矛盾,而不是壓製弱勢方的訴求,逼得訴求變成暴力。”巴倫說:“就像在1491年,我的摯友以及許多人士所推動的修正法案那般。在今天,如果還有人認為勞工運動只是哭鬧要糖或暴力破壞的代名詞,那就說明這些人還暗持特權階級思維,沒將勞工階層當作平等公民來看待,他們應該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就如四百年前立國憲法所推翻的等級之樹制度一樣。”

  許多人在湧向巴倫所在的位置,倒是恰好給我們讓出了一條路。

  “走吧。”戴莎淡淡地對我說了一聲。

  她剛剛也和我一起聽巴倫演說,現在聽完巴倫對1491年立法的解說和後續期盼後,似乎沒打算再繼續聽下去。

  我跟上她的步伐,和她一同離開人頭湧動的小廣場。

  她的表情平靜如水,沒有笑容,也沒有其他言語。就這樣默默走了一段路,讓人猜不出她的內心所思。

  這個情景,讓我想起上周三晚上,她在小廣場沉默著走路時的孤寂樣子。她在想什麽呢?

  真猜不透她的心思。可是……她卻仿佛總能看穿我的想法。

  難道剛剛是有什麽關鍵詞,引起了她的回憶?

  比如,1491年?嗯,那是她入學的時候。

  還有什麽?

  那一年的立法?勞動關系法案修正案?難道與這個有關嗎?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