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宋恥》第215節 藩盟(一)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無法搜索到本站,請各位書友牢記本站域名(書海閣全拚)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宋恥 ()”查找最新章節!
 “這是皇帝的主意,還是趙鼎的主意,或者是秦檜的?”

 李慢侯歎道。

 藩鎮法規定,朝廷要削藩、移藩、撤藩,都是要跟藩鎮協商的,李慢侯試圖建立一個可以商討的機制,一個藩鎮合理退出的機制。

 “就不能是我的主意?”

 吳國公主道。

 “你的主意那肯定就是皇帝的了。也許是他們一致的意思,趙鼎和秦檜誰想出這種謀略都不奇怪。如果我猜的不錯,他們肯定還跟薛慶有接觸,打算買下兗州吧?”

 “你怎麽知道?”

 吳國公主驚訝,朝廷跟薛慶的聯絡十分隱秘,沒想到還是泄露了。

 “換了我,也會這麽做啊。這樣朝廷跟我就能以魯中南的山區為界。往南流的河流基本上都控制在朝廷手裡,我就只能往北。薛慶是個唯利是圖的人,什麽都不圖,只求財。只要錢到位,什麽都能賣。雖說山東控制在我的幕府手裡,可名義上這些藩地都歸藩鎮管。薛慶管轄兗州、齊州、青州和淄州。兗州最窮困,山地太多。如果從薛慶手裡買走,大概我也不會冒著跟手下藩鎮決裂的風險反對。如果真的反對,反而可能引起東藩集團內部分裂,朝廷坐收其利。”

 吳國公主道:“你都猜到了,你那還跟我瞎扯。”

 李慢侯道:“這種誅心的陰謀,大概就是秦檜的主意。其實還可以更大膽一些,如果他能讓張榮同意撤藩,我也不會反對。這山大王做的可不好,鄆州、濮州、濟州多好的地方,那些山大王們在衙門裡開賭房,太不像話了。”

 張榮控制的,也是魯北平原的好地方,但卻不好好經營,一個個交椅們瓜分了大大小小的官職,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導致這裡的老百姓不斷往李慢侯控制區遷移,甚至還爆發過起義,張榮絞殺起義可不手軟,殺了個屍橫片野不說,還抓了許多人賣給山東的礦主。

 “你不是騙我吧?要是張榮不從,朝廷強撤的話,你不會插手?”

 張榮的水軍很厲害,但也就是欺負女真人不會玩水戰,朝廷手裡現在也有能打的水師,

不管是嶽飛手裡正經訓練的水軍,還是韓世忠手裡能夠渡海的水師,都不是張榮能夠抵擋的,朝廷要撤張榮的藩鎮,張榮不同意,是有能力直接消滅藩鎮的。

 “那我當然要插手。這是藩鎮法,是保護所有藩鎮的,其實也是保護朝廷的。朝廷一旦不按規矩撤藩,接下來藩鎮會再次對朝廷充滿不信任,朝廷就再也調不動藩鎮了。”

 “那我回頭去說說。你答應了啊,不許反悔!”

 吳國公主很奇怪,她說願意支持李慢侯當皇帝,可又會幫朝廷算計李慢侯,似乎只是在證明她自己對李慢侯有強大的影響力,或者這是她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心理需求。唐朝的公主大概也是這樣施展影響力的吧。

 “原則上同意了。你讓朝廷派人來吧,按照正規程序。就在朝藩年會上談。”

 藩鎮法中規定,每年初朝廷都要派欽差來跟藩鎮談判,談的主要是每年藩兵軍費問題,藩政、藩財問題也都可以談,但每年都是走過場,因為每個藩鎮目前都對自己掌控財政很滿意,誰動都不行。

 朝廷動作很快,削藩這種事,能不積極嗎?誰知道公主靠皮肉吹來的枕邊風,能保持多長時間的熱度?

 所以很快就派人來東海郡王府談判,王府已經建好了,現在是整個東藩集團的核心,所有的命令都是從這裡發出去的,每天在這裡辦公的幕官不下千人,看著比朝臣還多,也更忙碌。因為東藩的管理,實在是太精細了,需要處理的文牘,恐怕比整個朝廷還多。

 朝廷派來了秦檜,談還是從藩政、藩軍、藩財為主要內容。

 只要能削藩,朝廷是願意做出巨大讓步的,包括給錢。現在趙構越來越有錢了,晏孝廣父子幫助理財,財政收入年年增長,而且沒有引起太大的混亂。精簡管理機構和方法後,市面反而越來越繁榮。又已經摸到了發行國債,低成本使用資金的經驗,有錢了,就大方。

 秦檜甚至主動提出,海藩搬遷的費用,朝廷可以補助。

 李慢侯倒是沒有想過從這裡扣錢,他只是提了幾個要求,希望可以帶走願意跟他走的藩官。李慢侯任命的藩官,絕大多數都是沒有科舉功名的,極個別是本身帶著功名投靠李慢侯的。絕大多數官員,出自他的幕府,早先大多都是各地土豪家的子弟。現在已經正規了,隨著山東各地的鄉學、縣學、府學重新恢復,中產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上學讀書。李慢侯可用的人才范圍更廣了,也就開始從學校裡招募官吏。

 當然也會經過考試,在山東的學校裡,是要求教授算學的。在沒有系統思辨哲學訓練的前提下,數學是最好的邏輯訓練科目,他可不想要一群整天只會空談天人合一,卻算不清楚行軍百裡需要多少雙鞋的書生。

 秦檜同意李慢侯帶走那些官員,說實話,李慢侯的藩官留在朝廷收復的州縣,朝廷也不能放心。李慢侯要帶走他們,也不是因為無人可用,而是知道留在朝廷體制中,這些人的前途很難得到保證。之所以要求願意跟他走的他帶走,主要是考慮到一些人是本地人,可能並不想走。所以他能帶走的,主要是那些很聰明,明白自己在朝廷沒有前途,還有願意為了前途放棄鄉土和富庶的南方,前往貧瘠的北方發展的,有野心的官員。

 李慢侯還提了一個不強求的建議,那就是希望朝廷盡量保持舊製,那些東藩機構摸索出來的商民兩便的管理體系,大多數都值得保留,當然體制之爭肯定存在,朝廷官員一定要改的話,李慢侯也不願意為此跟他們作對,畢竟他要走就走的乾脆一點,過於眷顧,只會加重雙方的相互猜忌。

 李慢侯的要求,秦檜一概答應,只要李慢侯肯走,對朝廷就是最好的。對秦檜而言,就是大功一件。自從設藩鎮開始,還沒有輕松撤藩的先例,他秦檜要開這個先例,而且是從最強勢的東藩手裡開。

 秦檜三次為相,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而且這次入相,他是跟趙鼎聯合擠走呂頤浩。當趙鼎負責和談成功後,秦檜就一步步恢復官職,因為他是和談的代表人物,只要朝廷和談成功,不管誰談的,都證明他當初的建議是正確的,那麽他因為主和而失去的官職,朝廷就得還給他,更何況趙構還需要他來平衡其他派系呢。趙鼎雖然接受和談,那是大勢所趨,但趙鼎卻並不是一個主和派。

 而且趙鼎有張浚這樣的盟友,總能他在朝主政,張浚在外掌軍,很讓皇帝不放心。

 於是秦檜再次得到機會,並跟趙鼎一起,成功排擠了呂頤浩,呂頤浩還是死在了搜刮地方上,在揚州借了債券後,呂頤浩果然沒打算守信,第二年的地方財稅他自己就征收了,並沒有拿出來償還債務,這導致呂頤浩都督府的信用破產,再也借不到錢了。

 由於這筆債是揚州水火錢作保,事實上相當於印刷糧票斂財,上千萬水火錢到期後,湧入市場造成糧票暴跌,江北貨幣體系險些崩潰。而且連帶的許多替呂頤浩募集債券的商人破產,他們集體上告,呂頤浩的政敵們就靠這些事情,將呂頤浩給告倒。連續跌在一坑尿水裡淹死,只能說呂頤浩太傲慢,太輕視經濟系統的力量,太過於濫用權力了。

 鬥倒呂頤浩之後,秦檜和趙鼎並不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趙鼎依然堅持想要北伐。割讓河北三鎮,讓趙鼎背負了很大的汙名,這是他的心結。可是秦檜卻反對,理由是收復河間三鎮勢必引發戰爭,朝廷已經經不起無休止的戰爭了。秦檜依然支持和談,認為應該靠和談,逐步將失地恢復,並從金國接回三聖和兩後(趙構的生母和原配)。

 結果最近趙鼎氣勢陡漲,因為隨著撻懶被東藩招降,河北三鎮頃刻而下。並不是李慢侯逐一收復的,而是朝廷官兵收復。嶽飛收復了中山府、韓世忠收復了河間府。

 和談成功後,金兵從京西撤出,嶽飛部北上,駐扎洛陽,跟在開封的韓世忠部,成為堅守黃河的中堅。嶽飛已經是河東路宣撫副使,正使是張浚,並不親臨前線,因此地方上,其實是嶽飛說了算,他是招撫使兼營田大使,可以收編義兵,圈地屯田。

 嶽飛坐鎮洛陽,派兵北上河東,招撫義軍,連結河朔,實力增長很快。嶽飛這種人,給他空間的話,他的能量是很大的。通過屯田,回易,招撫義軍,他的部隊規模很快從六萬多人擴大到了十二萬,新增了五萬多九死一生的河北義軍,都是自然淘汰下來的好漢。經過嶽飛的嚴格訓練,戰鬥力很強。

 嶽飛坐鎮河東, 其實是衝著太原去的,趙鼎和張浚打算機會成熟,立刻收復河北三鎮。

 韓世忠部繼續坐鎮開封,同樣是北進河北西路,詔安、消滅女真人撤走後混亂社會秩序下滋生的流寇和義兵。兵力擴張也很快,而且比嶽飛還多,高達十五萬人。

 嶽飛的目標一直是北上收復太原,而韓世忠的任務則是收復中山府和河間府,雙方都有明確的戰鬥目標,連韓世忠一度消沉的精神都開始恢復。

 沒人想到最後出現了意外,撻懶這種女真頂級權貴竟然叛逃,而且招降了太原和大同。嶽飛部留著收復太原的軍隊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趙鼎第一時間派他收復中山府,擔心又被東藩搶了先機,佔了土地後又要求朝廷封藩鎮。韓世忠則重兵開進距離東藩邊境很近的河間府,要爭取在東藩主力在燕雲的時候,拿下這裡。甚至做好了跟東藩衝突的準備,衝突當然沒有。反倒是有一頓酒肉,得知嶽飛和韓世忠來,李慢侯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宴,邀請他們聚會。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40章 藩盟(1))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宋恥》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