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之逍遙人生》第41章.假途滅虢
  夏侯惇的大軍距離新野城只有百余裡,沒見新野一兵一卒,夏侯惇心有疑惑,對於禁和李典道:“此時還不見劉備軍隊,你們說劉備打的什麽主意,莫非是想要放棄新野和樊城,堅守宛城?”

  李典提醒道:“近聞劉備拜潁川徐庶為軍師,招兵買馬,不可能沒有防備,還是先派人打探消息,以防有詐。”

  曹軍放緩行軍速度,夏侯惇派出探子前去探聽新野消息。探子得知前方不遠處出現新野軍隊,慌忙來報夏侯惇。

  夏侯惇見有新野軍的消息,反而送了口氣,下令做好戰鬥準備。劉備面對夏侯惇,神態自若,刺激道:“夏侯惇,我與你無冤無仇,為何就要跟我過不去?你兄弟夏侯淵可是袁熙害死的,怎麽不去河北報仇,反而來我新野了?”

  夏侯淵之死,一直是夏侯惇不願提起的傷心事,頓時大怒,罵道:“大耳賊,今天不將你碎屍萬段,難消我心頭之恨。”

  夏侯惇就令李典出戰,劉封少年英雄,初生牛犢不怕虎,上前與李典交鋒。李典在曹軍中武藝不算出眾,不過對付劉封以為綽綽有余。

  誰也沒想到,大戰十幾回合,李典還是拿不下劉封。原來,劉封平日裡得了張飛,又與關平對戰,頗有實力,槍法精準,兩人正是對手。

  李典也收起了剛開始的輕敵之心,又經過幾十回合,薑還是老的辣,李典身為沙場老將,戰鬥經驗豐富,劉封漸漸難以招架。

  劉備擔心劉封安危,立刻率軍掩護劉封,與夏侯惇交戰。新野軍有關羽張飛嚴格訓練,比起曹軍絲毫不差,只是數量不及曹軍,漸漸不敵,只能朝新野方向退去。

  夏侯惇窮追不舍,一直追至博望坡,於禁勸道:“夏侯將軍,新野軍敗而不亂,形跡可疑,前面樹林茂密,恐怕有伏兵,不可再追。”

  李典讚同道:“文則所言有理,劉備手下的關羽和張飛都未出戰,小心有詐。”

  兩人雖然如此勸說,夏侯惇卻不以為然道:“新野小城,不足為慮,讓劉備退回宛城,等於放虎歸山。你二人守在此處,我率領大軍去追,若我得勝,你二人可幫我收取物資;若有埋伏,你們接應於我,司空面前,本將自會替你們解釋。”

  夏侯惇不想放過捉拿劉備的機會,進入博望坡樹林繼續追擊劉備。於禁和李典無奈,只能硬著頭皮,進入博望坡樹林。

  果然不出徐庶所料,夏侯惇貪功冒進,進入博望坡樹林。周倉和廖化見曹軍進入博望坡,放火時機成熟,將準備好的火油、硫磺等物點燃,博望坡瞬間燒成一片火海,還下令手下將士朝曹軍放箭。

  曹軍見樹林著火,中了埋伏,頓時大亂,紛紛想要退出樹林,軍士自相踩踏,死傷無數。埋伏在豫山和安林的關羽、張飛見博望坡火起,兩人率軍殺向曹軍。

  關羽張飛勇不可擋,夏侯惇抵擋不住,於禁和李典只能保護著夏侯惇退走,五萬大軍損失過半,軍需物資更是都丟於新野軍。

  夏侯惇無奈,只能帶著敗軍前往許昌向曹操請罪。曹操大怒,欲斬夏侯惇,眾將請求,方才保住性命。曹操問計於郭嘉。

  郭嘉曾將劉備看作潛在的危險,不過袁熙的出現,使得態度有了改變,提醒曹操道:“劉備忠心漢室,如今漢獻帝已經不在許昌,我們已經不是劉備最大的敵人,不如留著他對付袁熙。”

  曹操聽從郭嘉之計,沒有再去圍剿劉備,將精力放在鞏固中原實力,

對抗河北。劉備在擊敗了夏侯惇之後,也沒有再進攻曹操,現在天子在洛陽,開始將發展方向放在了關中和司棣。  在漢朝的東北方,有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其中高句麗實力最為強悍,經常劫掠百濟、新羅,也侵略過大漢遼東。

  不過,自從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以來,對內以鐵血手段穩定遼東,對外聯合百濟、新羅、扶余共同對抗高句麗,高句麗才有所收斂,不敢輕易入侵周圍各國。

  不久前,遼東太守公孫度病重,公孫度之子公孫康掌權遼東,得到幽州刺史袁熙的支持,沒有了後顧之憂,決定出兵討伐高句麗,平定三韓。

  公孫康的野心更勝其父,率領遼東五萬鐵騎進攻高句麗,高句麗習慣了侵略別人,沒有太多防備遼東,主力大軍還駐扎在扶余邊境。

  遼東鐵騎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奪得高句麗城池無數,包圍了高句麗首都平壤,高句麗岌岌可危。高句麗國王派出使者,向扶余、百濟、新羅求救。

  扶余念在高句麗與自己同處一脈,沒有落井下石,不過害怕遼東報復,也沒有答應高句麗一起攻打遼東。倒是百濟和新羅,一旦高句麗滅亡,遼東肯定不會放過自己,決定出兵相助。

  公孫康包圍平壤一月有余,高句麗國王堅決不降,與平壤百姓同心協力,共同抗擊遼東軍。一個月後,平壤地區開始急劇降溫,遼東軍多有凍死凍傷者。

  高句麗與扶余議和,主力大軍回援平壤,又有百濟,新羅出兵相助,大敗公孫度,公孫度倉皇逃回遼東,五萬鐵騎損失過半。

  高句麗國王李政恆睚眥必報,野心十足,認為應該趁勝追擊,佔據遼東。不過以高句麗一國之力,難以成事,遂邀請扶余、百濟和新羅三國會盟,商議國家大事。

  百濟、新羅、扶余派出使者前往,李政恆熱情款待百濟、新羅和扶余三國的使者,感激之余,提議四國結盟,互不侵犯,共同對抗大漢。

  百濟和高句麗原本都屬於扶余王國,然而隨著扶余的衰落,兩國先後獨立出來,同屬一脈,對於結盟之事並不反對,也希望恢復往日的風光。

  扶余作為高句麗和百濟的老大哥,雖然實力衰落,卻不想聽命於高句麗,更不想與大漢為敵,扶余使者來之前就受國王之命,不可與高句麗結盟。

  新羅是扶余分裂之後建立的小國,雖然都屬於東亞地區,卻與其他三國不同族,是馬韓人建立的政權,自然不想也聽從高句麗的安排。

  高句麗見扶余和新羅不願結盟,也不著急,首先對著新羅使者說道:“我希望使者回去之後,轉告貴國國王好好考慮結盟之事。我們祖上雖說不是同宗,不過我們高句麗,當然還有百濟,也想要三方能和平共處。

  新羅使者沉默不語,雖然國王讓自己不答應結盟,不過如今百濟與高句麗結盟,兩國都強於自己,一旦合攻新羅,新羅恐怕難以保全。新羅使者沒有將結盟之路堵死,想了一會,恭敬回答道:“大王言之有理,我回去之後定會轉告我主,再做決斷。”

  李政恆見新羅使者改變態度,看來自己是成功地挑起了新羅人的擔憂,不久之後,應該會選擇結盟,接下來就是扶余了。

  扶余使者見高句麗國王看向自己,來之前得到過國王命令,不管百濟和新羅如何行事,都不答應結盟,堅決道:“大王見諒,我主有言在先,結盟若是入侵大漢,我扶余堅決不從。”

  高句麗國王還沒問,扶余使者就這麽不給自己面子,直接將話說死,怒道:“莫非你扶余已經投靠了大漢不成,你這是自尋死路。”

  扶余使者也是夠強硬,不會因為高句麗的汙蔑而改變立場,反駁道:“我扶余雖然不想得罪漢朝,但也請大王放心,我們也不會投靠漢朝與大家做對!”

  三國使者返回自己國家後,匯報了這次會盟之事,高句麗想要結成聯盟,共同攻打遼東。百濟、新羅決定與高句麗結盟,而扶余決定不予理會,認為挑戰漢朝,等於是作死,大漢雖然衰落,尚有百萬精兵。

  高句麗、百濟、新羅在第一次會盟之後,百濟為了響應高句麗的提議,在漢城舉行三國會盟,組成三韓聯盟,高句麗國王擔認三韓盟主。在遼東太守公孫康戰敗一個月後,天氣轉暖,三韓聯軍開始入侵遼東,殺害當地百姓。

  公孫康沒想到高句麗、百濟、新羅三韓聯盟,出兵如此迅速,自己還沒有來得及恢復實力,很有可能保不住遼東。危機存亡關頭,還是老太守公孫度靠譜,讓公孫康向幽州袁熙求救。

  袁熙接到了遼東的求救信號,並不想出兵相助,一個是遼東路途遙遠,正值臘月,天氣寒冷,不宜興兵。

  田豐則認為應該救援遼東。雖然遼東不尊號令已久,不過終究是屬於幽州管轄,見死不救恐怕有失袁熙的名聲。

  賈詡則認為遼東沒那麽容易被打敗,明年開春待他們兩敗俱傷之際,再行出兵,不僅可以收取遼東,還能重創三韓。

  荀湛則認為應該先行準備起兵之事,派遣先鋒部隊前去支援遼東,架空公孫康,袁熙再率領大軍前往,收取遼東,平定三韓。

  袁熙決定采用荀湛之策,效仿春秋晉國公假途滅虢,令張頜為主帥,荀湛為參軍,率領三萬幽州鐵騎支援公孫康,先擊退三韓聯軍,來年開春,自己率領大軍再去收復遼東,平定三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