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蘇廚》第1372章 第1堂課
“蘇廚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第一堂課

 興州孔廟,乃是野利仁榮首建,不過規模較小,至於對面的學宮,則是乾脆沒有。

 興州一把火燒了一半,趙頊同意拆除西夏的“違章建築”,作為各地學宮的材料,那李舜舉就不用客氣。

 因為興州是西夏皇宮所在,因此資源最好,學宮和文廟被李舜舉修得美輪美奐,規模宏大,與眉山都又得一拚。

 如欞星門、戟門、魁星閣、尊經閣、明倫堂、燕居亭、泮池、大成殿,愣是一個不少。

 除此之外,李舜舉還修建了一處其它地方文廟沒有的設施——遠聲祠。

 祠中奉立河西儒學的列位先賢,以紀念他們在遠離中原的地區,傳播華夏文明的功績。

 張軌、郭荷、郭瑀、宋纖、祁嘉、馬岌、段承根、陰仲達、宗欽、趙柔、劉昞……

 “永嘉之亂,中州之人士避地河西,張氏禮而用之,子孫相承,衣冠不墜,故涼州號為多士。”

 這些人,很多到現在都是世家,“以儒學顯”、“以儒學致位”、“以儒學見稱”,被稱為“西州右姓”。

 如安定張氏、隴西李氏、略陽郭氏、西平田氏、金城宗氏以及敦煌宋、陰、索、汜、祈等,很多即便是在夏國行夏製的時期,都難以打壓,是地方上有力的豪強和政治力量。

 之前宋夏隔絕,蘇油在西夏學問名聲不顯,大家知道他的,就是智計高絕,善於打仗,深得橫山河湟蕃人之心,在那邊叫“益西威舍”,在夏人蕃部叫“大威德明王”。

 半年過後,這些家族才知道寧夏三路的實際最高官員,原來竟然是儒門大宗師。

 等到大宋皇帝陛下削平夏室宮殿,用於建造學校,蘇油清平理政,輕徭薄賦一年之後,這些知識分子紛紛走出家門,奔走於途,開始積極參與到三路政治生活中來。

 蘇油之前就主持過一次考試,從中選拔出來五十人,作為各地的州縣官員、學官、僚佐。

 同時命各地推薦品學兼優的學子,無分漢蕃,來興州學宮培養。

 興州學宮還有一個特點,這是跟蜀中眉山學的——楹聯。

 很多都是從儒家經典中摘錄的句子,比如什麽“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又比如“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

 又比如“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之類。

 應李舜舉的邀請,蘇油也製了一聯,書存於明倫堂的兩側:

 率性修道致中和,人情之趨,即為天理;

 齊家治國平天下,民心所向,便是綱常。

 元豐五年九月十六,蘇油帶領二十六州學子,在文廟祭殿孔子,帶領他們遊覽碑林,之後在明倫堂授講。

 《春秋》是蘇油的本經,蘇油便以《春秋》開篇為題目。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春秋》,是一部大史綱,是夫子根據當時魯國史官的記錄,修訂整理而成。”

 “為何叫《春秋》呢?因為當時魯國史官記錄各國大事,是按年、季、月、日的方式為體例的,故而魯國編年之史,本身便叫做春秋。”

 “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之間,共計兩百四十二年的大事。”

 “用了多少字呢?不過一萬六千字。”

 “故而《春秋》難讀,便是因為其言微而義大。即所謂的——春秋書法。”

 “所謂的春秋書法,究其根本,即夫子在用自己的文字概括歷史的時候,表現出了他的思想傾向。”

 “與司馬遷《史記》,傳記之後太史公曰的史評體例不同,夫子將這種思想,隱藏在了文字當中,沒有直書出來,稱為‘曲筆’。”

 “何謂曲筆?一言而明,乃是‘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但是《春秋》中全是曲筆嗎?也不是,裡邊同樣有據事直書的一面。”飛揚小說

 “以曲直明是非,便是大義。”

 “何謂是非?左丘明發微探幽,作了精當的概括:‘《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賢人誰能修之?’”

 “孟子有雲: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因此夫子的《春秋》,暗含褒貶,即便行文中沒有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通過細節描寫,文字使用和材料選擇,都能夠委婉而微妙地表達出作者主觀看法,批判態度,以及對禮製尊卑的維護。”

 “這種筆法,到後來很多人都在用。但是《春秋》之所以被褒揚,除了夫子首創,通過這種筆法,捍衛了史學家的尊嚴,聲明了自己的立場,也維護了自己心中的綱常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了為最大多數人接受的‘仁義’,與‘善良’。”

 “明白了這些之後,我們再來研讀《春秋》,就能在字裡行間,讀懂夫子在維系的是什麽。”

 “第一句——元年春,王周正月。”

 “《傳》做了解釋:不書即位,攝也。”

 “什麽意思呢?隱公元年,卻沒有寫隱公即位,那是因為魯隱公只是攝政。”

 “魯惠公第一次所娶正夫人叫做孟子。孟子去世後,續娶了姬妾聲子,生了隱公。”

 “除了隱公,惠公還有一個兒子,是桓公,為宋武公的女兒仲子所生。”

 “仲子生下來手掌上就有三個字——‘魯夫人’。所以魯國人認為,她才是魯國的正室夫人。”

 “仲子生了桓公不久,惠公就逝世了,因此隱公雖長,卻自居攝政,奉戴桓公為魯君。”

 “這就是《春秋》書元年而不書隱公即位的原因。”

 學子們恍然大悟,《春秋》開篇三個字,卻原來有這麽多的講究。

 “王周正月,什麽意思呢?是說隱公攝政的時候,是周王朝歷法的正月。”

 “就會有人問了,難道除了周王朝的歷法,還有別的歷法嗎?”

 “答案是當然有,除了周歷,當時還有夏歷和商歷。三者歷法的主要區別,是歲首的月建,即每年的開端不同。”

 “夏歷建寅孟春之月,以陰歷正月為歲首;商歷建醜季冬之月,以陰歷十二月為歲首;周歷建子仲冬之月,以陰歷十一月為歲首。”

 “所謂建,就是通過觀測來確定。至於如何建,這是另一套學問。”

 “如今大宋司天監,正在根據天體運行規律和歷史中的記錄來考證大事件,確定編年。對三代歷法的解讀與掌握,是研究者必須的基礎。”

 “不過這個學問我們今天不討論,否則就沒法下課了。”

 學子們都露出微笑。

 蘇油接著往下講:“這四個字,也表明了夫子的立場,就是奉周王朝,為自己史綱之正朔。”

 “《論語》,是儒學入門之書,大家想必已經精熟。”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又有: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又曰:周監於二代, 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從這些描述裡邊,都能夠看到夫子對禮儀的尊崇,和他治學,治史時的選擇。”

 “故而我們讀書,不能僵化於一經一語,須得通讀諸經,方能明白‘微言大義’所在。”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傳曰: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

 “《傳》解釋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三月,隱公和邾儀父在蔑會見,邾儀父就是邾子克。”

 “由於邾儀父沒有周朝正式冊封,所以這裡就沒有記載他的爵位;稱他為‘儀父’,是尊重他。”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372章 第一堂課)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蘇廚》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