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蘇廚》第1371章 軟模
“蘇廚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軟模

 整個寧夏三路的官方錢糧就來自於此,至於那些荒地,全部被蘇油用大耕作模式種了經濟作物,而且已經有了不菲的產出。

 其實就是兩浙模式的翻版,棉花、油菜、地丁膠草。

 但是這三樣作物,比在兩浙路產量高多了。

 尤其是棉花和地丁膠草,明顯更加適應西北的氣候。

 蘇油回興州的目的,是要在這裡建立大宋第一家蒸汽機棉紡廠。

 第五代蒸汽機終於有了後世動力機械的樣子,棉紡廠的廠房,也有了後世工業大廠的模樣。

 興州棉紡廠,業務包括梳紗、紡毛、造線、造氈、織布、織呢。

 於此同時,蘭州城騷泥泉口,一座防護森嚴的化工廠也建立了起來,那裡是生產硝化棉、彈藥的地方。

 而蘭州西北五十裡外的金銀礦區裡,一所兵工廠也建立了起來,那裡將生產熱兵器和黃銅彈殼。

 那裡同時還將是寧夏最重要的武庫,金銀庫、造幣廠,由鎮國軍負責駐防。

 至於涼州,那裡主要生產農具,機械,也生產部分舊式鎧甲,刀劍、羽箭。

 農具機械滿足國內,刀劍鎧甲輸送周邊。

 棉紡廠建好後,蘇油拉著沈括,直接將都轉運司衙署搬到了棉紡廠區裡,就在科研大樓邊上。

 條件在李舜舉看來非常簡陋,就是後世解放初期大廠辦公區的格局。

 李舜舉和高遵裕對這種艱苦樸素的做派非常看不上,直到這事情驚動了趙頊,命二人聯袂前來關懷的時候,才發現大廠自有大廠的好處。

 廠區生活,實在是太方便了。

 煤可了勁的燒,二十四小時熱水不斷,科技大樓和行政大樓,還有獨立的食堂、澡堂、操場,活動室。

 廠區有自己的三產,租了官家三千畝地,專門解決棉紡廠的職工菜籃子問題。

 這裡的人主要是蜀中過來的移民,外圍三產主要是漢話熟練的蕃戶,用的是大機械,因此人數也不多,就三百來人。

 反倒是負責運輸的人比較多,有五百人左右。

 加上一千多的工人技師,四千多的家屬,這裡說是一個大廠,其實不下原來西夏的一個大縣。

 工人們在大食堂吃飯,早中晚三餐。

 因為食材消耗巨大,種類豐富,所以蘇油就有機會挑揀,給自己和沈括、張麒等高級管理人員在廠辦招待所開小灶。

 因為多是蜀人,蜀中口味佔了很大比重。

 蘇油對什麽都不挑,就是挑嘴,因此到了這裡說什麽都不走了。

 等蘇油在廠招待所請李舜舉和高遵裕吃了一頓,兩人才知道為啥明潤如此簡樸了。

 汽鍋雞,糖醋黃河鯉魚,拌發菜,爆炒鱔段、紅燒肉、燒白、清炒時蔬、最後還會上醪糟水果罐頭小湯丸、和地方特色的紅燒牛肉銀絲掛面……

 當然還少不了河西過來的葡萄酒,以及現在應時的河西瓜果。

 李舜舉看著玻璃杯中清澈到極致的玫瑰色葡萄酒有些發怔:“明……明潤,這酒,送宮裡沒有……”

 果酒在大宋並不太流行,因為容易變質容易壞,而且沉澱太多,品相太差。

 但是這些問題並非不能解決,蜀中現在光澄清劑都有好些種,除了水玻璃和鹽酸硫酸搞出來的孔狀矽膠粒,還有鞣酸。

 蜀中低度的清酒其實也是這麽弄出來的。

 蘇油笑道:“李公盡管暢飲,這其實就是用蕃人的葡萄酒,經過過濾等工藝之後得到的。今日就是試試,如果覺得不錯,那就由李公和高使相呈進好了。”

 李舜舉就歎氣:“可又生受明潤了……”19樓文學

 蘇油說道:“邊吃邊聊吧。”

 席間話題也很多,美食自然是讓大家讚不絕口,軍政方面也同樣不少。

 李舜舉一直以文臣自居,嘗了一碗汽鍋雞湯,才對蘇油說道:“既然明潤堅持住在這裡,我覺得也挺好的,那就不勸了。不過李濟跟我說了幾次,學宮建成之後,明潤還沒有去過,河西士子都盼著明潤去開講呢。”

 蘇油笑道:“我也不是不去,而是在等一件寶貝,有了那樣寶貝,我才能夠給興州學宮送上一件大禮。”

 “哦?”李舜舉不禁好奇:“卻是什麽東西?”

 蘇油得意極了:“成都學宮蜀刻十三經!”

 李舜舉有些驚訝:“一千多塊碑,就算複刻,你從蜀中運過來?”

 蘇油舉著筷子:“先吃飯,吃完給李公看個戲法。”

 吃過飯,大家來到操場,操場上已經用松木條釘出了很多矩形的木框。

 沈括命人從庫房裡抬出一些大木箱子,打開來,裡邊是一些黃色的板材。

 但是非常神奇的是,這些板材都是軟的,上邊布滿了凸起的字跡。

 李舜舉大驚:“這……這是怎麽弄出來的?”

 蘇油笑道:“李公應該見識過地丁膠吧,河西第一季地丁膠草收成下來之後,我便送了一部分到蜀中。”

 “蜀中學宮在青羊觀的幫助下,將十三經全部翻成了膠模。”

 說話間,沈括已經指揮工人將膠模型放到了木框底部,然後開始用水泥漿澆灌。

 同時拿木槌在邊框敲擊,讓氣泡溢出。

 澆到一半,又在灰漿上鋪上鐵網加固,之後再次將木框澆滿。

 這個法子非常迅速,不多時,操場上已經擺上了幾百個灌注了水泥的木框。

 李舜舉袖子都在顫抖:“這個……明潤,我大宋各州各路……”

 水泥在大宋的運用已經非常的普遍了,如今除了後世的貴州地區,現在的黔州,矩州,烏蒙一帶還沒有外,其它地方,都已經在使用了。

 有了方便攜帶,不易碎裂,重量能夠接受的地丁膠經碑軟模,十三經完全可以在天下三百軍州都樹立起來。

 尤其是偏遠如南海四郡,澹耳,甚至新宋洲,對於漢字傳播具有無可估量的意義。

 大宋是文官政體,蘇油也披著文官的外衣,地丁膠他都沒有首先用在工業上,先用來討好讀書人。

 但是蜀國公出手,絕對是驚動天下的大手筆。

 蘇油笑道:“蜀中正在翻刻,大宋如今三十一路,我準備奏報陛下,每路一套膠模。”

 “至於翻多少套碑,那就看各路轉運司和地方州府自己的能力和願望了。”

 李舜舉對蘇油長揖一禮:“明潤此功,計在千秋,當得老朽一拜。我必奏請陛下,將十三經碑樹立的多少,納入官員考績。”

 蘇油連忙扶起:“李公過譽了,考計倒是不必。大宋有些路經濟還困難,或者沒有水泥,倒也不用求全責備。”

 “不過既然是士林盛事,大可以由士紳捐資興舉,地方上準備好之後,奏報到轉運司申請派遣工作隊下去幹活就是。”

 “這種事情不用太操心, 花費不多還有好名聲,願意做的人還是很多的,實在力有不及的地方,最後還可以求懇太后,由慈善基金撥款嘛。”

 “對對對……”李舜舉笑道:“到底還是明潤考慮得周全,那明日我就召集學生,我們在學宮樹立碑拓?”

 蘇油說道:“沒有那麽快,水泥乾結要等四十八小時,之後還要修補,再用純水泥的細漿刷漿,字跡還要用綠漆填充……要弄,我們就給它弄好看嘛。”

 這個蘇油有心得,自己還是扶貧幹部的時候,鄉政府門口就有個水泥坡,熊孩子們將那裡當做滑梯,最後滑得那坡油光錚亮都反光了,漂亮得很。

 有時候自己嫌走路麻煩,都順便滑了兩次,印象非常深刻。

 “七日之後吧,七日之後,給學宮立十三經,順便給二十六州送來的學子們開講。”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371章 軟模)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蘇廚》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