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歡喜農家科舉記》第三百五十二章 高考移民
說是縣學的生員,怎麽又沒名沒分了呢?

桂志育聽的滿頭霧水,魏銘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兩人出了學堂看去,果見兩個生面孔站在院子裡打量,一個個頭矮些的,扯了前面高個子的衣襟。這兩人都往桂志育處看來。

“桂教諭,請受學生一禮!”

兩人說著,正經行禮,桂志育皺眉,“你二位是?”

高個子笑起來,“在下牛長恭,這位是馮啟春,我二人都是本縣秀才出身。”

兩人瞧打扮確實像是秀才,可張口卻不是本地口音。不過,安丘縣裡有不少人家並不在原籍居住,家中若有讀書人,隻到考試的時候才回到原籍參加考試,桂志育不認識,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這兩人看起來二十上下的模樣,桂志育在安丘縣任職也有幾年了,這兩人難道早許多年,就曾在洪教諭手下通過童生試?

桂志育分辨不清,也不好貿然說什麽,朝著兩人點頭,引兩人往教諭待客的廳堂說話。魏銘不便跟隨,照舊回去研讀文章,只是多瞧了那高個子牛長恭一眼,面相有些眼熟。

他琢磨了一下,恍然大悟。

過完年,縣學開學的時候,他跟隨眾生去拜見了那牛知縣。

說起來,自牛知縣上任,魏銘沒見過他幾次,他不同於前任李帆李知縣,是個懶政的,前世有王複在旁慫恿,沒少乾壞事,今生沒有王複在旁,蔫巴不少,見了眾人也仍舊懶散模樣,照本宣科地勉力了兩句,曉得魏銘是小三元,特特提點了魏銘,說考出好名次,縣裡有獎勵。

旁的學子同他沒什麽關系,但是魏銘不一樣,若是鄉試的前幾名,甚至說解元出自安丘縣,那他牛知縣可就一下高光矚目了,當時魏銘要去遊學,牛知縣還擔心了一番,怕魏銘折在半路上,可惜了一顆好苗子。

眼下魏銘回來,還帶了許多書,意氣風發的,牛知縣替他高興,“考好了,本官重重有賞!”

魏銘心道有錢自然是好的,謝了牛知縣走了。如今回想起來,方才那牛長恭可不就同牛知縣長得有幾分相像?

魏銘狐疑一陣,約莫過了兩刻鍾,外邊有些走動聲,他看去,牛長恭和馮啟春快步走了,沒多時,溫傳過來喊他,“教諭讓你過去。”

魏銘到的時候,從不輕易動怒的桂志育,竟然一臉怒氣,額角突突。

“教諭,這是怎麽了?”

桂教諭指了牛長恭和馮啟春離去的方向,“你猜他們倆是哪裡人?!”

這問法讓魏銘愣了一下,兩人說是本縣學生,至少原籍就是安丘的,現在桂志育這麽問,顯然兩人來歷不簡單。

“難道是,別省特來鄉試的?”

這話說的委婉,桂志育卻直接嚷道,“這是冒籍,冒籍!”

所謂冒籍,就是假冒籍貫參加別省鄉試。

鄉試非是全國舉行,是在各省內部舉行,所以又稱省考,因為在秋天,所以也稱為秋闈。鄉試通過成為舉人,舉人再參加會試,那便要到京城考。鄉試這一關對讀書人的要求非常高,有些人窮其一生,都只是個秀才身份,而一旦成為舉人,就可以參加選官。

如此,鄉試的名額非常有限,每省都有固定的名額,但是各省的情況不盡相同。似讀書大省浙江、江西、南直隸,讀書風氣好,百姓參與高,學風鼎盛,不少秀才都具有舉人的資質,但是因為名額限制,競爭十分激烈。

而北地或者一些邊境的省份,學風不盛,名額雖然較讀書大省稍有減少,但是競爭壓力比讀書大省小得多,比如山東。其實吸引人的鄉試地乃是天子腳下順天府。

京城百姓魚龍混在,混入一二也無人察覺。但是山東相較於南方幾省,已經是輕松了,南方的學子在本鄉受到良好的教育,跑到北地來鄉試,考中的幾率非常高,而北方的學子卻可能因此錯失了中舉的機會。

這事若是說給崔稚聽,她會給一個現代化的同義詞——高考移民。

在後世,高考移民管控嚴格,而在古代的大興,想管控嚴格沒這麽容易。

桂志育氣衝衝地同魏銘道,“你可曉得那兩人如何說?先說那馮啟春,他本是浙江人,上一屆鄉試在浙江名落孫山,不好生讀書,打起了冒籍的主意,竟然讓他找出來自家曾祖父曾是山東籍,他現在帶著父祖並自己三代回歸祖籍,就為了來山東鄉試。他無緣無故想遷回來, 可不容易,不知道走了哪方門路,竟然真成了!”

魏銘無奈笑笑,人家既然成了,至少明面上成了,還能怎麽辦?

魏銘勸桂志育消消氣,桂志育又說起來牛長恭,“那馮啟春還有些山東的血脈,牛長恭可是徹底的冒籍!他正是牛知縣的侄兒,這是隨知縣任上鄉試!哪門子規矩?!”

大興為了避免這些高考移民攀關系打歪主意,一律不許官員子女隨遷鄉試,就算官做到了京城,考試也要回原籍。子女尚且如此,更不要說一個侄兒了。

牛長恭冒籍可是實錘。

桂志育對此不能容忍,“我縣學子幾多不易,我這個做教官的都看在眼裡。就說你從揚州帶回來那些時文,山東地方何曾有?他們見了這些書,如同鑽進了黃金屋,這等不易,如何同南方學子作比?他們二人若都過了,這名次的缺額還不是山東學子受了虧?”

魏銘特特看了桂志育一眼,“恐怕那牛長恭和馮啟春不這麽認為。”

“確實。”桂志育有點泄氣,歎了一聲,“那牛長恭先就笑嘻嘻地,說必然加倍努力考過,到時候為我臉上長光!”

兩人是以安丘縣秀才的名義考試,若都過了,桂志育的學政履歷上可能添上一筆功,他盼著以政績獲得再次會試的機會,這對於他來說利遠大於弊。

這就是為何冒籍之事屢禁不止的緣故。

大多數的教諭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教諭不說,本地生員也難以鬧出水花來,莫名被侵佔了多少名額,就不得而知了。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