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興蜀》第3章 蔡邕
  幸好盧植到了年關的時候也不會太忙,他這個尚書實際上也沒有什麽權利,漢靈帝整日與十常侍混跡一處,大臣幾天都不一定能見到皇帝一次,整個朝廷對於權利的掌控已經極度的松散。

  劉彥則是整日向盧植借些書去看。來到這個時代,看書是劉彥唯一的解乏手段了,習武是不可能習武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習武,劉彥對於這東西很是厭惡,他本身的性子就屬於懶散的那種。

  所以盧植府上又多了一個整日捧著書卷的小男孩,悶在後院的園子裡。到了飯點按時吃飯,如何繼續讀書,盧植將這些看在眼裡,心中也是暗暗驚奇。

  盧植發現劉彥不僅看書快,而且看的雜,無論是儒家經典還是道家法家,隻要是盧植書架是的書,都有可能是劉彥的目標。

  盧植也曾拷問過劉彥問題,他顯然不覺得看書又快又雜有什麽用。這個時代若是精通一本書那就可以稱之為大家了,許多的世家都是以精通一門學問得以傳家百年,所以劉彥這種情況在盧植看來是很不正常的行為。

  連續數天的拷問,除了些劉彥不熟悉的,大多數的問題劉彥都能發表一些自己的言論。甚至有些言論讓盧植都不得不驚歎,對於劉彥的喜愛越發的多了。

  這是個神童,盧植給劉彥的初步定位大致如此。

  “你想拜誰為師?”盧植一日飯後,拷問完問題後突發此問。

  劉彥想都不想便答道:“蔡議郎。”

  蔡議郎就是蔡邕,此時的蔡邕應該是剛好修完熹平石經,至於還有沒有離京劉彥就沒有把握了。

  “彥兒為何會選蔡伯喈?”盧植與蔡邕同輩,又都是當世大儒,同修了舉世聞名的熹平石經,關系自然是十分的好。

  “蔡議郎之名天下聞名,並且主持了熹平石經的修建,彥兒十分的向往。伯父學問雖與蔡議郎不相上下,然伯父身帶殺伐之氣,學問之中自然如此,彥兒不喜,故選蔡議郎。”劉彥老老實實地回答,對於這些也沒有必要去找借口,不過馬屁該拍還是要拍的。

  “哈哈哈,好!明日我便約伯喈過府一敘,至於能不能成功,伯父可做不了主。”盧植有此問也不過是給劉彥物色一個方向,既然劉彥坦言想要拜蔡邕為師,盧植自然不會反對。

  “彥兒在此謝過伯父!”該開心開心,禮數少不得,至少在盧植蔡邕這一輩,對於漢禮還是很重視的,這個時候還沒有到真正意義上的禮樂崩壞的時候。

  一夜無話,劉彥懷揣著激動的心入睡,醒的自然也是極早。

  盧植一大早就出了門,他可不像劉彥一般是個閑人,雖然熹平石經完成了,他手裡還有漢書的修訂工作,盧植對此也是十分的上心。

  劉彥坐在園子裡看風景,冬日的洛陽城早已是銀裝素裹。近幾日雪小了些,在他剛來的時候,漫天飄雪,簡直要埋了洛陽城一般。

  園子不怎麽大,也沒有什麽奇珍異草,嶙峋怪石之類的東西,盧植對於這些東西向來不感興趣,所以從來不會去置辦這些。

  幾株冬梅斜斜的長在園子的角落裡,雪花將冬梅的枝條壓彎了,隻有幾抹嫣紅在黑白之間隱約可見,不知怎的,劉彥心底的那股騷氣突然就起來翻滾。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劉彥頗為無恥的將這首詩記下來,騷氣的在園中朗誦起來,還不忘誇幾句好詩!真是好詩!

  “噗嗤!”一道極不和諧的笑聲將劉彥的騷興盡數磨滅。

  劉彥聞聲回過身來,卻發現一名矮了自己半頭,扎著總角的小女孩捂著嘴看著自己。

  真可愛!

  劉彥仔細看去,卻發現那女孩長著一張精致無比的臉龐,尤其是一雙靈動的眼眸,仿佛會說壞一般,透露著淺淺的笑意。

  那女孩仿佛也感受到了劉彥不友好的目光,瞪了他一眼就離開了。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劉彥腦海中忽的蹦出來這首詩,他頭一次覺得詩也是可以與人相對應的,不過他也隻敢在心裡騷氣一會,因為女孩的後面還跟著盧植和一位老者。

  “子乾啊,你說的那孩童就是眼前這位了吧。”老者身形同樣消瘦,還帶著一股盧植不曾有的滄桑感。

  盧植哈哈一笑,略帶N瑟的說道:“伯喈,這可是個好苗子啊,十歲便能通大義,明是非,古今文集皆有涉及,倒是可惜了,不願拜我為師,偏偏看上了你。”

  聽聞盧植喚他伯喈,劉彥心中便已經明了,來人正是東漢大儒蔡邕蔡伯喈。見到蔡邕本人還是令劉彥有些局促不安的。剛剛那女孩一直伴隨蔡邕身旁,估計就是蔡琰了吧。

  蔡邕先是仔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劉彥,笑著說道:“既然子乾如此推崇,小娃娃,老夫拷問你幾個問題如何?若是你答出來了老夫便收你為徒。”

  劉彥自然不會推辭,對於蔡邕收他為徒,其實他本身也沒報什麽希望,因為蔡邕黃巾之亂前後就會離開洛陽,避難陳留老家,如今可以見到已是大幸。

  蔡邕思慮一番,開口道:“你可知《周禮》的六典為哪六典?”

  《周禮》屬於儒家十三經,是對先秦禮法的一種系統的記載。東漢經學大儒鄭玄還為《周禮》作了注,名叫《周禮注》,在如今乃是天下士子爭相追捧的典籍。

  “回蔡議郎,《周禮》之六典分別為治典, 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乃是出自《天官・大宰》之中。”劉彥不僅僅看史書,他對於這種儒學經典也是經常涉及。漢朝是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朝代,能將儒學經典研究出東西,都會在這個朝代混出名聲來。劉彥想要融入這個時代,儒學經典是不能不看的。

  劉彥的回答明顯讓蔡邕十分滿意,他負責鐫刻的熹平石經就包括了《周禮》,而他本人對於這些東西也是十分的看重。

  欣慰之下,蔡邕又連忙追問了幾個關於《周禮》的問題,劉彥皆是一一對答出來,蔡邕不由得大喜,當場便要收劉彥為徒。

  “伯喈莫急,既然伯喈對彥兒滿意,明日我便讓彥兒過府,鄭重拜師如何?”盧植見老友如此的興奮,忍不住勸阻道。

  “也好,未曾想老夫離京之時還能收得如此的好學生。”蔡邕眯著眼,隻是語氣中卻是帶著一絲絲的落寞。

  盧植聽出了老友的心事,勸慰道:“伯喈放寬心,陛下心裡還是看重伯喈的,隻不過有小人在陛下身旁讒言,待陛下明白了伯喈的一片赤誠之心,伯喈定會一朝高飛。”

  蔡邕現在的身份其實隻能算一介布衣,早些年遭到陽球等人的陷害,丟了官職,後來恰逢大赦天下,故而蔡邕才得以回京。

  劉彥印象中此時蔡邕應該還在漂泊,一直到董卓上台才正式回洛陽,也許是歷史有了偏差,他也不是很明白。

  既然已經說定了這件事,蔡邕也就不急了,當晚與盧植大喝一場,酩酊大醉,訴說著這些年的苦悶,最後被盧植派人送回了府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