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文驚海內》第9章 5帝不識詩書卷,3甲同請聖賢觀
  醫家也是大家,上古神農氏之前便有醫,隻是並不系統,甚至根本是憑借喜好行事。後來神農氏嘗百草,將之系統化了一些,但仍然是半醫半巫,直到扁鵲成了英魂,一切才稍有好轉。再之後經過張仲景、華佗等人的努力,醫家漸漸成型。不過醫家沒出過聖人,英魂倒是不少。

  另外這裡所說的神農氏,是神農建立的族群,並非一個人的名字,比軒轅黃帝要早。

  也隻有是一個長時間存在的族群,神農氏才有可能一代一代的實驗耕種,實驗草藥的藥性。這憑借神農一個人,是不可能辦到的。

  《史記》裡所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就是說黃帝時候,神農氏一族開始日漸衰落。而不是許多人說的“神農老了”之意。所以我們是“炎黃子孫”不是“黃炎子孫”,就是因為炎帝神農要比黃帝早很久很久,所以炎帝要放在前面。

  至於後來有些人所說的黃帝和炎帝聯手打敗蚩尤之類,實屬無稽之談。

  而且還要說一點,這裡的神農、軒轅等三皇五帝,都沒有進入文脈,他們甚至沒有成為文人。

  因為如果司馬遷沒有騙我們,史記中記載的神農和軒轅確有其人的話,那麽他們一定不讀書,因為他們甚至沒有書可讀。那個時代應該已經有了文字,但是一來文字的數量可能極為稀少,二來意義應該都是非常簡單的,比如日、月之類,再比如用來計量數字的一、二、三、四、五……之類。

  最重要的是,這少量的、簡單的字,甚至不掌握在軒轅黃帝等統治者手中,因為他們還有巫師。沒錯,巫師才應該是在上古掌握有限的知識和傳承的人。

  而且巫師的傳承基本是一對一的。而在宋三的想法中,很可能一個部落的衰落,就和知識的傳承斷裂有關。

  試想,一個小部落的巫師死了,可是他是被野獸襲擊突然死亡,他甚至還沒有學生,那麽這個沒有了主心骨的部落,就會找一個有巫師的,有傳承的部落加入進去。

  那個年代,即便是軒轅黃帝之後,因為原始農耕方式佔地過大,資源分配的問題,小部落之間的距離應該也很遙遠。所以部落之間距離成為了第一考慮因素。而各個部落之間,巫師所掌握的知識的水平,可能是第二因素。

  但是無論如何,三皇五帝很可能並不是他們部落裡的唯一至高話語權,直到國家的誕生。前世宋三的世界,大家對有沒有夏朝還在爭論不休,宋三雖然是相信的,但也實在沒有關於夏朝這個國家曾經存在過的切實證據拿得出來。

  這個世界,那些專攻文史和專攻考古的大儒,也為此爭論不休。

  攻文史的大儒道“夏朝很肯定有,司馬遷的《史記》記載過了。”

  攻考古的大儒道“司馬遷是漢朝人。”

  當然無論夏朝存不存在,統治者或者天子也隻是掌握了話語權,而不是知識。直到商朝的甲骨文現世,我們也從中發現了祭祀掌握文字用來佔卜,並一脈相承的證據。

  所以這個世界,在周之前,沒有人進入過文脈。而周文王是第一個進入文脈的人,但他當時隻是英魂。第一個聖人是老子,老子成道之後,氣機牽引之下,本來英魂的周文王,在老子陰陽論的啟發之下,居然突破成為了亞聖。這也是至今為止唯一英魂突破成功的例子。

  至於那造字的倉頡,實際上也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族群,或者一個大部落奉養的巫師組織。

同神農氏耕種土地,嘗試草藥一樣,文字體系的形成,也絕不可能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而這裡,這群被稱為倉頡的人,雖然沒有進入文脈,但是卻化成了倉頡古塔,裡面有著各種機緣。隻是這件事情,身為寒門的宋三,卻是不知道的。

  宋三此時聽到菲兒說自己懂醫理,擺手道“我可不懂醫家的東西。方才所說,隻是常識……就好像……風寒要喝薑湯一樣。”雖然看過幾本醫書,但也就隻是如此,醫學這東西,一知半解就裝懂,可是要出人命的。

  況且他看的醫書都是這個時代已經有的,至於西醫的東西,他是一點也不懂。倒是知道有個青霉素,可這東西什麽樣子,他就不知道了。

  “醫學上的東西,就是想抄也沒得抄呀!”宋三心中暗道。

  宋三倒是不介意抄襲文章之類,畢竟這個世界連李白等人都沒有,若是後世學子,不能讀到《俠客行》、《阿房宮賦》、《長恨歌》這些千古名作,實在是令人遺憾的事情。

  他可以寫一首好詩,但他的詩永遠無法媲美盛唐。

  秋風,“沙沙”的卷著落葉,這個夜,更靜了……

  宋三一隻手臂被菲兒緊緊的抱在懷裡,另一隻手枕在腦後,仰面躺著。他此時還沒有睡,腦子裡浮現著一幕一幕的場景,前世的,今生的……

  直到天開始蒙蒙亮的時候,宋三才睡了一小會兒,但他的精神很好,絲毫不顯疲憊。用過早飯,在鄰裡街坊的歡呼聲中,宋三踏上了書院派來的馬車。前三甲的學子,是有特殊待遇的。

  馬車是標準的先秦款式,並不是四下封閉的,柱子四角的鈴鐺隨著馬車的晃動響個不停。大街上早有一群人等在兩邊,高聲歡呼著,有些未出閣女子,把手裡的鮮花往馬車上丟,一旦扔出去,又都害羞的低下頭。

  這個時代理學還未出現,男女之風要比後世開放的多。這隻是文生考試,若是殿試三甲遊街,那場面才真是熱鬧。

  馬車在一個轉角處停了一下,直到另一輛馬車從轉角處拐出來,跑在了前頭,宋三的馬車才跟了上去。兩輛車大概有個十丈的距離。

  宋三看到了前面馬車上的胖子孫琦,微微一笑。前三甲的馬車順序是有嚴格安排的,這屬於禮的范圍,不可逾越。

  今天的聖廟朝聖,前三甲是要單獨朝拜的,前三甲朝拜過後,才是其他學子進去朝拜。任誰都知道,前三甲能在聖廟得到的好處,絕不會僅僅是後面那些學子的一點文能灌頂。

  在聖廟門前,一眾學子在一個老文生的主持下,進行了一整套新奇而又繁瑣的禮節。宋三、孫琦,還有一個叫高義的考生一起走進聖廟,在那個老文生的安排下,三人一字排開,孫琦在中間,宋三在左,高義在右。

  他們面前是老子、孔子、墨子的三尊雕塑,雕塑身後是密密麻麻的排位,從最前面的文王、孟子、莊子、荀子這些亞聖,然後是半聖,一直到後面的英魂。宋三甚至還看到了一些雖然不入文脈,卻對這個世界做出過特殊貢獻的人名,比如蔡邕,比如項橐,比如關雲長……

  三人同時深施一禮道“我等末學,請聖賢一觀。”也難為那個孫琦,諾大的肚子,竟然也能一躬到地。

  當三人直起身子的後,突然間在一股氣機的牽引之下,仿佛進入了一種玄妙的境界。宋三看到無數的經史典籍從眼前飛過,他覺得自己仿佛一眼就看透了這所有的書。

  然後這些書開始變化,一本一本的打開來,而後書中的一些文字開始消失,那些用於驚訝、感歎、轉折的詞句都不見了,隻留下一些絕妙佳句。有的書就這麽完全消失了,而像是《詩經》《論語》《道德經》等著作,卻消失的文字極少。

  然後所有的文字開始反向變化,隸書、篆書、金銘文、甲骨文……然後宋三就認不出來了。文字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一二三”、“日月”、“野牛”等等少數的詞匯。

  最後,所有的詞匯退化成一個玄妙的,無法用言語、行為、現有的一切知識解釋的符號,宋三知道,那個字念“道”。

  再之後,就沒有了。宋三明明知道還有,可是又覺得什麽都沒有了。

  “有名,萬物之始也。無名,萬物之母也。”宋三聽到一個聲音,誦讀了一句《道德經》裡的話。他欣喜的發現,這語氣的斷句,斷在“有名”之後,而不是“有”之後,這和他理解的一模一樣。

  他突然有些開心,不為別的,僅僅因為他對了。

  所以宋三笑了,一種開心的、發自內心深處的笑。

  而後,他聽那個聲音道“聞道而喜,可得一觀……”

  方才的文字是以時間順序倒流演化,而那個聲音落下的那一刻,歷史的一幕幕場景,卻又以正序展現在宋三眼前。

  他看見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在h裡的一間破草屋中,瑟瑟發抖的用幾根木棍推演著什麽;他看見一個騎著青牛的老人,走向一座雄關;他看見一個高大的中年人,帶著自己的學生走在路上;他看見一個黑袍黑面的男人,赤著雙腳奔跑;他看見在一個叫稷下的地方,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正在激昂的爭討;他看見一個遍身插滿鮮花的男人,跳下那滾滾大江;他看見一個面色慘白,身穿囚服的男人,在一盞昏暗的油燈下,書寫青史……

  有一個王者,在一條大江前躊躇滿志,橫起自己的長槊賦詩;有一個年輕人,包著琴,拎著酒,去探望一位剛剛失去母親的朋友,而他,在許多年後,面對屠刀,彈奏了一曲絕響;有一個老者,望著遠處的青山,看著倦鳥知還,饑餓的抓了一把菊花的花瓣塞到嘴裡……

  還有那在黃沙中彈奏古琴的女子,還有那在冰天雪地中放羊的老人,還有面對蠻族奮筆疾書的官員……

  最後他看到了自己,那個屢試不中的自己,那個一事無成的自己,還有那個捧著書本日夜苦讀的自己……

  “道衝……道衝……”那個聲音再次響起,聲如洪鍾大呂,在天地空間中久久回蕩。

  聲音一直在延續,而後就變成了“嘯”。那是一種古怪的語言,包含了人類所有的情感。宋三仿佛聽見了許許多多的人在嘯,有的在詢問,有的在回答,有的在爭論,有的在訴說……

  這些聲音來自一個似乎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宋三仿佛懂了一些,突然又仿佛什麽都不懂了……

  天地之間,仿佛又剩下那一個聲音“道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