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功德系統》第16章 涇陽困境
  聽到張大素講不能死守涇陽,涇陽縣令不知長安情況,聽得是一頭霧水,心說朝廷派大軍前來不就是防守涇陽來的嗎,難道還有什麽其他的目的,但是身為一個縣令,又不敢多問,隻能在一旁聽著。

  一旁尉遲恭聽到張大素的話卻一臉讚同的神色,點了點頭說:“涇陽這個地方確實不能死守,涇陽城四周是開闊的平原,突厥大軍完全可以無視涇陽城的防守,從一旁繞過去,這樣就無法完成我們既定的目的了。如果我們出城與突厥人作戰,又無法抵擋突厥騎兵的衝擊,突厥的騎兵大軍在這平原之上真是無法抵擋啊。大素,說說你有什麽好主意。”

  張大素聽到尉遲恭說騎兵大軍在平原之上難以抵擋,搖了搖頭,說到:“在平原上抵擋騎兵大軍也不是不可能,隻是現在時間來不及了。”

  唐朝甚至整個冷兵器時代,騎兵的作戰能力可是無可置疑的,除非有同等水平的騎兵,以普通步兵應對大規模騎兵衝擊,基本是不可能的,騎兵衝殺過來,速度是十分快的,步兵一旦和騎兵接觸肯定被撞飛,步兵想要弄死馬或馬上的人幾乎不可能,也沒有人有勇氣這麽做,因此騎兵對步兵是有碾壓性優勢的。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可以稱得上是戰爭之王,是冷兵器時代戰爭中最強大的兵種。因此尉遲恭聽到張大素說有辦法對付突厥騎兵,感覺很不可思議,饒有興趣的問張大素道:“難道賢侄有辦法應對突厥騎兵,快點給伯伯說說,我去想辦法。”

  張大素搖搖頭說到:“時間上來不及了,對付騎兵的辦法我這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步兵、車兵等多兵種共同結陣應對,例如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的卻月陣,劉裕用“卻月陣”以2千步兵大破北魏3萬精銳騎兵;第二種是弓弩。弓弩是對付騎兵的有效利器,弓弩的攻擊距離遠,射速又快,也是對付騎兵的一大利器,例如三國時期,L義以八百配備了強弩的先登死士硬抗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尉遲恭聽了讚同的點點頭說:“這兩種辦法我也聽說過,現在確實是來不及了,我們沒有那麽多的車兵或者弓弩,先準備也來不及了,第三種辦法呢?”

  張大素無可奈何的說:“第三種辦法更是無法實現,第三種辦法是我自己想的,稱之為陌刀陣(其實陌刀陣應該是李靖後來為了應對騎兵想出來的辦法,隻不過現在李靖還沒有提,這個辦法就成了張大素想出來的了),選身強力壯的士兵訓練成陌刀手,手持陌刀在前排應對騎兵,在配以長槍兵弩兵等其他兵種,到時候,陌刀之下,人馬俱碎。可惜現在實現不了。一方面是我們沒有時間來訓練陌刀陣,另一方面,陌刀陣太燒錢了。”

  尉遲恭點點頭,說到:“確實是啊,時間啊時間,隻有給我們足夠的時間,何愁突厥的20萬大軍。”

  張大素點了點頭,說到:“隻要給我們幾年發展的時間,早晚能把突厥收拾了,當務之急還是應對當前的20萬突厥,突厥人目前還在山中行進,我們要想辦法在突厥人出山之前好好地打他一仗,殺殺突厥人的士氣。”

  尉遲恭聽到張大素的話,眼珠一轉,好像想到了什麽,說到:“咱們不放就在山中設伏,等突厥人來了,先把突厥人的先頭部隊吃到,這樣就能好好地打擊突厥人的士氣。哈哈。”

  張大素說到:“尉遲將軍,打仗可不是兒戲,我們要高度重視敵人,突厥人也不是傻子,別到時候設伏不成,中了突厥人的誘餌,

被突厥人設計了,我們本身人就不多,一點也損失不起啊。”  尉遲恭聽了張大素的話滿意的點點頭說:“好,不愧是張大素,思慮周全,一點也不像初出茅廬的小子。”

  旁邊的涇陽縣令也點點頭,想著,這個少年不愧是陛下任命的主帥,還是有點本事的。

  張大素聽了尉遲恭的話,無奈地說:“原來尉遲伯伯是在考驗我,我就說尉遲伯伯身為大唐名將不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尉遲恭笑著說:“賢侄莫怪,陛下將這麽重要的任務交給你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事關重大,我不得不考驗考驗你,以免誤了大事。”

  張大素盯著地圖看了看,說到:“突厥至雁門關南下,一路直奔長安,從地圖上看,突厥人最可能走也是最近的路就是由鳳凰山、柳峪溝一帶的峽谷出山,過涇陽,直奔長安,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在鳳凰山、柳峪溝一帶的峽谷設置軍寨,再此抵擋突厥大軍。”

  尉遲恭和韓松聽了讚同的點點頭說到:“有道理,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張大素思索了一會,下令道:“傳本帥令,尉遲將軍,你讓所部所有的兵丁,除斥候部隊外所有人都去鳳凰山、柳峪溝一帶的峽谷建造軍寨,韓縣令,麻煩你發動全縣的百姓,幫忙一塊去建軍寨。另外,讓所有的斥候部隊集結,我有要事要吩咐他們去做。”

  “遵命”尉遲恭和韓松領命便出了帥帳去吩咐人辦事了。

  帥帳之內,張大素盯著地圖,出神的想著突襲突厥人的辦法。

  不多時,尉遲敬德走進了帥帳,說到:“大素,部隊都按你說的行動起來了,韓縣令也去發動城中的百姓了,斥候部隊也已經集結,就等你的吩咐了。”

  “好,一塊去看看”張大素起身出了帥帳,尉遲恭在後面跟隨。部隊士兵都知道應對突厥之事非同小可,都賣力的乾著活。張大素看了很是滿意。

  隨後張大素來到斥候部隊前,對斥候部隊下令:“傳本帥令,斥候部隊一分為二,一部騎快馬前往偵查突厥人的情況,我要知道詳細的突厥兵力,兵種分布,行軍速度,以及動向。另外一部給我仔細偵查北部山區的情況,包含地形, 道路,水流,等等,地形我要知道山上樹木情況,以及地表落葉多少,乾濕程度,水流要知道水深,流速快慢。給我繪製成詳細的軍事地形圖。”

  斥候部隊聽了張大素的吩咐便出發了,尉遲恭聽了張大素的命令若有所思的問道:“聽賢侄的命令,莫非是想借水火之勢伏擊突厥?”

  張大素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我們兵力遠遠的少於突厥,不能直接設伏,人說水火無情,借水火之勢伏擊突厥是當前最好的辦法。當前諸葛亮初出茅廬,在博望坡一場大火打敗夏侯缶魍瞬懿偈虼缶緗裎頁醭雒┞怖匆話鴉鷥回嗜順⒊!

  張大素自信滿滿要火燒突厥,然而斥候部隊帶回來的消息卻一點點的打破了張大素的希望。

  “稟告大人,經查涇陽北部的山區山勢挺拔高峻,溝谷短淺,山谷附近坡度較大,伏兵無法下山衝擊突厥,隻能在高處攻擊。”

  “稟告大人,經查涇陽北部山區之中沒有較大的河流,眼下有正值旱季,降雨較少,幾條小河都是水不過膝,水流緩慢。”

  “稟告大人,經查涇陽北部山區的樹木以刺槐、油松、楊樹、泡桐為主,山中落葉雖然較多,但是都是新的落葉,濕度較大,幾乎不可引燃。”

  聽到斥候傳回來的消息,張大素傻眼了,本想借水火之勢,可眼下水火都借不了,張大素又陷入了無計可施的狀態。

  張大素正在為設伏的事發愁呢,在涇陽縣內漫無目的的逛著,邊逛邊想著辦法,突然路邊一物讓張大素眼前一亮,計上心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