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是崇禎皇帝》第八十九章起複!
  三天后,建奴使者離去了。

  議和失敗了!

  朱信歎息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站在城牆上,看著遠去的後金使者,朱信說道:“老師等著吧,明年八旗軍就會兵臨北京城,我不想當宋徽宗,老師也不想當李綱吧!那就努力吧。努力修建一下北京城,努力整頓京營吧!”

  “老臣知道!”

  想著這些,朱信就是傷感不已,歷史上清軍五次入關,五次大掃蕩,最後把大明的血放幹了,才有吳三桂山海關放開,引八旗軍入關,華夏才傾覆。

  可事實上,即便是沒有了吳三桂,八旗軍也能打入山海關。

  況且,松山之戰,很多客軍都是戰死了,或是被俘虜了;唯有吳三桂率領的遼軍,跑到了山海關,若是說沒有貓膩,鬼都是不相信。

  明年,是崇禎二年,也是決定大明命運的時刻,也是最容易擊敗八旗軍的時刻。

  在遼東擊敗八旗軍太難了,因為那裡是女真人的主場;而明年北京城打,卻是大明的主場。只是大明能打贏嗎?朱信很是沒有自信,地獄模式開啟了,敬請恭候!

  幾天后!

  “陛下,大金使者當中,有個侍從竟然是努爾哈赤……”這時,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上前道。

  “知道了!”

  朱信聽後,卻沒有太多的表情,一副警察總是遲到的樣子,“可惜,大金出了有個趙武靈王;我大明,卻沒有班超!”

  錦衣衛總是遲到的。

  況且,真的發覺了皇太極身份,還能直接砍死不成……事實上不可能的,文官們又是會扯一群大義,總之不能殺。想要讓文官們乾成一些事情很困難,可想要讓文官壞事情,卻是很容易。

  …………

  此刻,在北京城外,一群書生正在等待著。

  許久之後,三輛大車停了下來。一個身材瘦削的中年人,在兩名年輕學子模樣打扮的人攙扶下,走下了中間的大車。

  “拜見,蕺山先生!”

  “日思夜盼,蕺山先生總算是來了!”

  “陛下應允吾等所請,過去幾年內被閹黨所驅的黨人同志,都一一起複。”

  “如今魏閹離京,崔賊去職,朝中閹黨氣勢大消。如今我等黨人同志,正盼著蕺山先生來京主持大局,勸諫陛下掃除奸臣,還朝堂清明!”

  立刻,諸多讀書人紛紛上前恭維道,帶著無盡的歡喜。

  這個中年人,正是繼高攀龍之後,被東林黨人視為領袖的海內大儒劉宗周。魏忠賢掌權後朝,黨爭愈來愈激烈,劉宗周深感憂慮但又束手無策,乾脆就辭官返回家鄉紹興講學,因為其講學地點在紹興城北蕺山,所以又被稱為蕺山先生。

  劉宗周雖然身為東林黨人,但是對於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黨人在朝中打壓異己,掀起黨爭的做法並不以為然。

  他曾經在萬歷末期上《修正學以淑人心以培養國家元氣疏》,指出廷臣日趨爭競,黨同伐異之風行,而人心日下,土習日險等不良風氣,希望朝廷化偏黨而歸於蕩平,不必以門戶分邪正。這篇奏疏對當時的黨爭作了持正的分析,不全以東林黨人為是,也不全以東林黨的政敵為非。

  但是萬歷末期黨爭已經趨於激烈,劉宗周這種持平言論已經無法被朝中心思各異的大臣所接受了。最後迫不得已,劉宗周只能辭職回家講學,這是他第一次辭職。

  第一次辭職歸家的三年中,劉宗周的學術思想日漸成熟,

名聲開始遠揚。於此同時國事開始日壞,此時外有後金邊患,內有奢安之亂,而明軍卻是屢戰屢敗;朝中大臣只顧著爭權奪利,黨同伐異;地方官員則一味的搜刮百姓,不知廉恥為何物。  在這種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這位宋明理學的傳人,也是明末的最後一位儒學大師,在對友人的信中沉痛的寫道:“今天下事日大壞,莫論在中在外,皆急需匡救,以緩須臾之決裂。況遐荒遠激,尤非帖然無事之日,又重以茸囗子之釀成弊也久矣。今得一二正人在事,地方之患猶不至一日瓦解耳。敵患孔亟,當事者苟率而處軍國,無一舉動可人意,恐旦夕有變,吾輩士大夫誠不知死所。”

  在明末的士大夫中,劉宗周可以算是寥寥幾個,看清了大明王朝已經身處末年的人。但是他從儒家傳統學說之中卻找不到治療大明王朝痼疾的靈丹妙藥,最後只能提出一個慎獨, 一個君臣分治的模糊主張。

  所謂慎獨,其實就是指望士大夫們通過道德反省,壓製自己的欲*望,從而成為一個有良知的君子。劉宗周希望天下的士大夫們通過這種道德自律,來消除大明官場上那些昏聵、無能、貪腐的官員習氣。

  只可惜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慘淡的!

  事實上,劉宗周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東林黨領袖,只是高攀龍等東林領袖被魏忠賢等人迫害致死後,不管是資歷、學術聲望還是個人的人品,東林黨中已經沒人能越過劉宗周了。

  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東林黨本身就是一個很松散的士大夫聯盟,在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領袖去世後,東林黨人內部之間也已經開始了分化。

  因此催促蕺山先生盡快入京,製止東林黨內部分裂的最好辦法。

  劉宗周只是微微頷首,並沒有接過陸澄源的話頭,反而溫和的說道:“新皇剛剛登基,正是大有為之際。本黨同仁正該輔助君王,清理朝政,為我大明百姓做點實事,不可一味糾纏於舊事。新皇說過,相忍為國,讓利於民,不可再興黨爭。”

  陸澄源苦笑道:“蕺山先生果然仁厚,只是到了現在仇怨已深,吾黨前輩,如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周起元、黃尊素、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李應升等諸公那個不是慘死在閹黨手中。閹黨今日輕輕放過,恐怕來日朝中又要演昔日悲劇!”

  “蕺山先生德行士林仰慕,今日吾黨當齊心協力,共滅閹黨,澄清朝堂才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