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是崇禎皇帝》《大明劫》與本書
最初創造這本書,主要是受到了電影《大明劫》的影響。

 在電影當中,孫傳庭很是悲壯……事實上,我也不喜歡大明。在歷朝歷代當中,國人最喜歡漢唐,最不喜歡清朝,其次是明朝,再次才是宋朝。

 明史也太厚了,很多時刻沒有時間看。其實,最喜歡看得是史記,因為真實,後世的史書都是太假了!

 到了後來,當年明月講明史,才開始了解著大明。

 那時,崇禎給人的印象就是勤政、剛烈、無能。勤政自然不必說了,每天辦公不斷;至於剛烈,比起阿鬥的樂不思蜀,靖康之恥當中宋徽宗、宋欽宗的無能,還有鹹亨皇帝的跑路,慈溪的跑路,崇禎上吊剛烈無比。

 中華五千年歷史當中,投降的君王很多,敢於自殺死國的很少,崇禎就是其中之一。

 至於無能,比如大明劫當中,崇禎讓孫傳統出兵潼關,錯誤指揮,導致了孫傳庭全軍覆滅……當時,覺得崇禎很無能。可慢慢的明白了,崇禎在為某些人背鍋。

 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古代交通不方便,根本無法遙控指揮,所謂崇禎逼迫孫傳統出潼關交戰,只是為了抹黑崇禎。真實原因是,孫傳統糧草不濟,軍心渙散,不得不出戰。

 皇帝活著時,皇帝是沒有錯誤的,有錯誤的是臣子;同樣國家滅亡了,忠臣們沒有錯誤,有錯的是皇帝,有錯的是奸臣,不然如何顯示出大明該滅亡,清朝順應天命。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一個國家快要滅亡了,就好似進入了癌症晚期,難以挽救了,這時再好的名醫,再好的治療,也是無用了,頂多是延壽而已,哪怕是穿越者出現有不行,除非有紅警,有外星人基地,跨越了好幾個科技層次。

 同樣的,大明到了崇禎時代,各種問題集體爆發,又是天災人禍,哪怕是朱元璋重生也是無力挽救!

 還有明史上說,遼東三傑,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是如何如何厲害,可事實上是吹出來的。還有盧象升、孫傳統等,他們都是愛國將領,可軍事水平卻很有限。

 他們只是傳統的讀書人,沒有上過軍校,過去也是文職為主,對於軍事的了解,只是幾本兵書而已,可趕鴨子上架,只能去當兵了。他們又是不幸的,沒有曾國藩運氣好。

 曾國藩在與太平軍交戰初期,也是敗仗不斷,可是那時清朝家底厚,能給他不斷交學費(就是不斷打敗仗),於是湘軍慢慢成長,最後滅掉了太平軍。

 可他們很不幸,明朝那時憂患不斷,崇禎沒錢給他們交學費——敗仗打的次數多了,只要不死,都會成為名將。

 明朝內鬥又是不斷,導致了遼東地區換將不斷,從來沒有穩定的軍事領導人。

 此外,在戰略上,籌建了錦寧防線也是大錯誤,想要靠建造馬奇諾防線,抵擋住八旗軍,結果清軍五次入關劫掠,形同虛設,耗費錢糧無數,可戰績一般。

 回顧著歷史,王在晉的八裡鋪建城,保衛山海關較為靠譜,也較為省錢,比錦寧防線更為現實——可注定無法實現。

 按照現代的觀點,王在晉的策略,屬於投降派,不論是在大明,還是在後世,都是被熱血青年鄙視的。而那種輕易收復四百裡遼西的虛名,足以讓皇帝和文臣們歡喜,取得政治優勢。

 明朝有無數次擊敗清朝的機會,皆是失去了;同樣的,南明有數次機會,擊潰清軍,劃江而治,結果也是失敗了。

 同樣的清朝入關後,也是多次犯下錯誤,甚至是致命錯誤,所幸運氣好,渡過了劫數。

 在關於明末的小說當中,主流就是種田,發展軍工業,發展火器,發展步兵方陣,向江南征稅等等……事實上,很多只是作者的想象,沒有一絲可操作的可能。

 在北方地區,在天啟五年就是旱災開始,到了崇禎時代,更是災害不斷,連續幾年的大自然災害……根本無法種田,種下莊稼,也多數沒有收成。此外,土地兼並厲害,根本沒有種田的可能。

 至於發展火器,發展燧發槍,也是多余的。大明的失敗,不是失敗在火器不行,事實上明朝火器不比西方差,而是在紀律上不行。

 至於向江南征稅,也不可能!

 想要征稅,必須要擴大官員隊伍,必須要皇權下鄉,可在明朝時代,皇權不下鄉,注定了無法無法實現。若是強行征稅,只會是更亂,加重了貪汙。

 在世人眼中,明朝商稅很輕,可事實上只能說正稅很輕,苛捐雜稅很重,商人負擔其實很重。

 歷史小說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歷史生活文,一類是歷史權謀文,一類是歷史幻想文。歷史生活文,主要是披著歷史的外皮,實際上寫的是都市文;歷史權謀文,主要是官鬥為主;至於歷史幻想文,主要是添加了系統,紅警等等。

 本書在寫作初期,主要是歷史權謀文,主要是想要寫崇禎皇帝與文臣們的權鬥。可寫著寫著,有些力不從心!

 這本書計劃很好,可事實上收藏很低,收藏265,屬於撲街了,無法上架,注定了無法寫長,這本書會繼續寫,可重心將放在新書上。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