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是崇禎皇帝》第八十二章重器輕人
  坑兒子呀!坑子孫呀!

  朱信無語了!

  鋼鐵是工業的糧食,打仗本質上就是糧食、鋼鐵、人口的比拚,至於將領的指揮藝術,指揮才華等等,真的不重要。

  “以朕的名義,收購鋼鐵,要打造五萬刺刀,四萬多火繩槍,五千燧發槍,手榴彈三十萬枚……還是太少了!”朱信皺眉道。

  “陛下,難道不製造其他火器嗎?”徐光啟不解道。

  “唉,這就是我大明的弊端,重器輕人!”

  朱信歎息道:“世界上,只有無敵的軍隊,沒有無敵的武器。所謂的武器優勢,只能取得暫時優勢,而無法取得長遠優勢。戰國時代,秦國稱霸天下,靠的不是弩陣,而是秦銳士;同樣的,八旗軍屢次擊敗我明軍,靠的也不是騎射,而是重甲步兵!”

  “弓弩不可畏,若是可畏,那一統天下的,將是韓國,而不是秦國!宋朝重視弓弩,屢戰屢敗;唐朝重視陌刀,屢戰屢勝!所謂的火器,其實只是相當於弓弩而已……不足畏懼。若是足以畏懼,我朝豈會屢戰屢敗!”

  “可靠著火器犀利,我朝擊敗了蒙古大軍……”徐光啟說道。

  “兩軍交鋒,騎兵衝擊火器大軍時,若是前排戰馬死掉,會影響後面的戰馬衝擊;可若是遇到了重甲步兵,身上有著三層重甲,到了五十步時,才有殺傷力,到了三十步才可能斃命!”

  “可五十步太短了,可能發射一槍,就是沒有第二槍。縱然是三連射,也不過損失有限,就是殺到了陣前,那時火器軍沒有掩護,我軍大潰敗!而刺刀和手榴彈,足以彌補近戰不足!”

  “火器當是野戰武器,當是提升個人肉搏能力,而不是用來守城……用來防禦!”

  朱信說著,又是看著其他地方。

  “這就是火藥……沒有顆粒化!”朱信說道:“火焰當顆粒化,製造成粉末,容易凝聚成板塊,不容易爆炸!”

  “是,陛下!”徐光啟點頭道。

  “火藥生產要工序化,要具體如何如何操作,皆是寫成小本子,送給朕……我大明火器種類多,樣式多,可最大缺點是做的不夠精確!”朱信說道:“簡單的事情,不代表容易,把簡單事情深入化,那才叫成功!”

  “比如燧發槍,要在槍的重量不變的基礎上,要增強火器的射程!”

  “要製造出紙殼子彈,裡面的火藥都是定量的,不多也是不少,要標準化!”

  朱信說著,指點著山河。

  在華夏,盛行唯心主義,在唯心主義的指導下,中國人大腦呈現著發散性思維,創新型思維,導致了中國人創新能力出眾,總是了了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他國家製造不出來的,中國能製造出來。

  而歐洲盛行著唯物主義,主張是科學化,實驗化,利用科學的分析,不斷提升各個數據,善於集中思維,導致了創新能力不足,腦洞不夠大,可是足夠專心,能將某個技術深化。

  具體而言,歐洲人大腦太過死板了,不夠活躍,想要發明出火藥,想要發明出造紙術,是大大不可能的,缺乏思維創新;可是因為大腦太死板了,容易將某項技術不斷深化,在火槍的質量上,射程上不斷升級;而中國人火器的質量上,射程上,一直在徘徊著沒有突破性進展。

  中國人大腦太活躍了,導致了各個火藥武器五花八門,可每個武器都是沒有深入化,戰術意義大於戰略意義,淪為了貴族遊樂的武器,

而不是平民化。  難怪,中國的科技被稱為“奇技淫巧”,主要是無法規模化生產,無法平民化,無法降低成本,無法形成戰略意義。

  朱信繼續談論著,對於火器研究,對於鋼鐵研究,主要是說大明的火藥製造,鋼鐵製造上,存在各個缺點,還有諸多不足。

  在東研究所逛了一會,又是到了西研究所。

  東研究所,主要是製造單兵武器;西研究所,主要是研究火炮炮架製造,火炮射程表,炮彈質量等等。

  東研究所,主要是中國人為主;那西研究所,主要是洋人為主。

  這個時代,大明還是天朝上國,相當於後世的美國,無數洋人到了大明為榮,所謂的招攬洋人也不難。此刻看著火炮在炮車上發射,不斷上下移動著,攻擊著一個個目標,朱信很是滿意。

  又是取過射程表,上面有著如何太高炮架多少,射程多少等等,盡管是呆板,卻是適合文盲眾多的軍隊。

  “火炮的關鍵是火力輸出,提升火力輸出,要幾百門火炮形成了密集型打擊,火力是關鍵……”

  “影響火藥的威力,主要是硫磺不純,硝石不純,要想辦法提升純度, 提升火藥威力,而不是大號的炮仗!”

  朱信又是瞎比比了起來,對於火藥只是一知半解而已,甚至一知半解也算不上,可瞎比比不斷,他也有些臉紅,典型的外行指導內行,裝逼沒有一點逼數。

  只是誰讓他是皇帝,有道理要聽著,沒有道理也要聽著。

  他是大明皇帝,權力很大,可是被各個臣子架空,又是權力很小,命令下達到了地方,不斷被篡改著,扭曲著;可畢竟是皇帝,不論是臣子們多麽製約,他還是能調動全國的資源,至少北直隸是他的基本盤,幾百萬百姓,還有十幾萬京營大軍,聽他指揮;還有九邊的大軍,也是聽他指揮,只要調動了這些,還是足以打爆後金的!

  大明的失敗,在於組織能力差,只要組織出色,打爆後金,還是沒有問題的。

  …………

  回到了皇宮,看看時間,頓時有蛋疼的感覺。

  當皇帝太清閑了,清閑的讓人難以忍受。

  當皇帝後,很是清閑,每五天或是十天,上朝一次前去刷存在感;然後每天批閱二百多奏章,看似很多,其實經過了內閣擬票,接著司禮披紅,多數合格了。

  只需要將一些不妥當的,不適合的挑選出來,然後重新批閱,花費時間不足兩個時辰,就是批閱完畢;接下來,就是日講——後期早就因為皇帝曠課,名存實亡了。

  登基後,倒是重新開了日講,然後可以隨時上課,隨時下課。

  到了大明,當皇帝是很輕松的。

  只有朱元璋廢掉了丞相,過得很是苦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