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的稱號有屬性》一百七十四 計劃啟動
唐朝法律分為律、令、格、式四種。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國家對各項制度所做出具體規定(如《戶令》);格是對律令式做出補充修改與對禁令的匯編;式則是各項行政法規(如《水部式》)。《唐律》是唐朝根據隋朝《開皇律》,參照《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等三律修編而來。[192]自唐高祖時代開始製訂,在唐太宗時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年間又對唐律進行了全面注釋,寫成《律疏》,與《唐律》合稱為《唐律疏議》。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條。唐玄宗時始修《唐六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唐朝法律將謀反、謀叛等反對朝廷的行為定作不得赦免或贖免的“十惡”大罪,對朝廷的延續起到了保障作用。又有一系列相關土地私有權的條例,維護了經濟基礎。貴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護,在與庶民觸犯同樣的法律下可減刑或免刑。[57][193]

官職

唐朝沿用隋朝官職製訂三省六部製,主要機構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監、九寺。三省分別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60]

中央官製

中央官製

三師/三公

三師

太師、太傅、太保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宰相

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侍中、尚書令、

三省/六省

三省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六省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殿中省、秘書省、內侍省

六部

部門官職

吏部

吏部司、司封司、司勳司、考功司

戶部

戶部司、度支司、金部司、倉部司

禮部

禮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

兵部

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

刑部

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門司

工部

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

其他機構

部門官職

禦史台

台院、殿院、察院

五監

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

九寺

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

朝廷中央禁軍

部門官職

南衙十六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

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

北衙十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

、左右神策軍、左右神威軍

(表格資料來源[194])

地方官製

道置觀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

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

縣: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

鄉:耆老;五裡一鄉

裡:裡正;五保一裡

村:村正;一自然村為一村

保:保長;五鄰一保

鄰:鄰長;四家一鄰

坊:坊正。城市內無村設坊,坊正和村正同級

(內容來源[194])

軍事編輯

體制

軍力強大是唐代的一個鮮明的軍事特點。唐朝統一了隋朝末年軍閥割據的中國,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時攻滅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百濟等國收其地為州縣,並在白村江戰役打敗日本援軍,又征調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民族為李唐征戰。[195]當時唐朝在亞洲軍事制度,經濟和科技的優勢都是這些戰績的基礎。

唐朝三彩武士俑

唐朝三彩武士俑[196]

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阿拉伯、新興和信奉*教遜尼派的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中亞諸國相遇,結果後來唐朝因安史之亂在軍事上全面收縮,中國的勢力從此退出中亞。接踵而至的藩鎮割據導致華北地區經濟蕭條。

唐朝的眾多著名將領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神將薛仁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將領、郭子儀、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駢等漢族統帥外,異族將領也佔據了重要地位:比較重要的有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百濟人黑齒常之、高句麗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懷光、突厥突騎施部人哥舒翰、鐵勒部的仆固懷恩、渾瑊和阿跌光進等。[197][198]

均田製和租庸調製的破壞導致府兵製改為征兵製和募兵製。安史之亂中,臨時代府兵製而起的擴騎並不能抵禦與節度使的兵力。唐朝在軍事上失勢: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回紇、吐蕃、南詔犯邊。但在晚唐會昌二年唐軍擊破回鶻那頡啜部,全收七千帳,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那頡中箭,透駝群潛脫,烏介獲而殺之。[197]

官銜

官品等級

將領名稱

一品

正一品

天策上將

從一品

驃騎大將軍

二品

正二品

輔國大將軍

從二品

鎮軍大將軍

三品

正三品上

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正三品下

懷化將軍

從三品上

雲麾將軍、歸德大將軍

從三品下

歸德將軍

四品

正四品上

忠武將軍

正四品下

壯武將軍、懷化中郎將

從四品上

宣威將軍

從四品下

明威將軍、歸德中郎將

五品

正五品上

定遠將軍

正五品下

寧遠將軍、懷化郎將

從五品上

遊騎將軍

從五品下

遊擊將軍、歸德郎將

六品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懷化司階

從六品上

振威校尉

從六品下

振威副尉、歸德司階

七品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懷化中候

從七品上

翊麾校尉

從七品下

翊麾副尉、歸德中候

八品

正八品上

宣節校尉

正八品下

宣節副尉、懷化司戈

從八品上

禦侮校尉

從八品下

禦侮副尉、歸德司戈

九品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懷化執戟長上

從九品上

陪戎校尉

從九品下

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上

(表格內容來源[199])

經濟編輯

農業

曲轅犁

曲轅犁[200]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與技術較前代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初,有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197][198]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鬥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鬥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遷,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201-202]

手工業

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6張)

唐朝手工業分官營和私營兩種。工部是主管官營手工業的重要部門之一,直接管理的機構有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少府監主管精致手工藝品;將作監主管土木工程的興建;軍器監負責兵器的建造。監下設署、署下設作坊。還有鑄錢監和冶監等官製。[203]官營手工業的產品一般不對外銷售,隻供皇室和衙門消費。工人則分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戶、雜戶等。私營手工業較官營手工業不發達。唐朝前期主要手工業有紡織業、陶瓷業和礦冶業。唐後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和製茶業。[203-204]

唐朝手工業較前代有很大的進步,商業也比前朝發達。手工業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有益的作用,商業的發達刺激著手工業進步,也加強著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166]

貨幣

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205]

唐朝建立後,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體系。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205-206]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幣地位。同時,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錢即銅錢,帛則是絲織物的總稱,包括錦、繡、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實際上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貨幣制度體系。[207-208]

唐朝政府不斷出台嚴厲打擊私鑄和濫鑄等的法令,並禁斷使用惡錢,但是由於銅錢供應量嚴重短缺,幣值不斷上升堅挺,私鑄和濫鑄有暴利可圖,所以成效並不理想。兩稅法實行以後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現為錢重物輕即所謂“錢荒”問題的不斷惡化。[207][209]

唐代大城市中出現了櫃枋和飛錢。櫃枋經營錢物寄付,在櫃枋存錢的客戶可以憑書貼(類似於支票)寄付錢財。這些都說明了商業在唐朝中期的繁榮。唐末,因為黃巢之亂和藩鎮割據,人口銳減,社會經濟規模再也未能達到開元盛世的水平。[210]

賦稅

唐朝中期的780年,統治者實行兩稅法,當年稅錢1089萬八千余緡,谷215萬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稅收3515.1228萬貫、石,唐後期853年,稅收下降到925萬余緡,其中鹽利達278萬余。隨著唐朝對鹽商壓迫日益加劇,唐朝末期直接引發了黃巢起義。[198]

人口編輯

因隋煬帝楊廣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亂導致全國人口銳減,至唐高祖武德年間僅200余萬戶,李唐統一全國後戶口開始逐步恢復。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戶數恢復至304萬,人口達1235萬,又獲塞外歸附人口120余萬。[211-213]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國有戶380萬。[214]武則天神龍元年(705年)全國有戶615萬,約3714萬人。[215]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戶數9619254,口數52880488,為官方戶口統計的峰值。[216]安史之亂後,因藩鎮割據及戶籍統計和管理混亂廢弛,戶口數不符合實際情況,據學者分析廣德二年(764年)全國人口至少有4600萬到4700萬左右,晚唐人口峰值達六千萬左右。[217][166]

現代學者們普遍認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現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間(754年-755年),因學者考慮到佃農、隱戶、奴仆、士兵、僧道、外族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而對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218-219]唐朝史學家杜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一千三四百萬戶;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6300萬;現代學者凍國棟認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約為7475-8050萬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葛劍雄認為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現代學者陳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萬人;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更認為唐朝人口最高峰時2000萬戶,人口達1.4億人。[21][23][217][220-222]

唐代戶口統計表

年份

戶數

口數

備注

隋末唐初

2000000

出自《冊府元龜·卷四百八十六》[223]及《通典·卷第七》[224]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

3041871

12351681

根據《舊唐書·地理志》諸州縣戶口統計而來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3800000

-出自《唐會要·卷八十四》[214]

武曌神龍元年(705年)615614137140000出自《舊唐書·卷八十八》[215]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41419712出自《舊唐書·本紀第八》[225]及《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三》[226]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

7861236

45431265

出自《舊唐書·本紀第八》[227]及《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三》[228]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841287148143609出自《舊唐書·卷三十八》[229]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

8525763

48909800

出自《舊唐書·本紀第九》[230]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897363459975543根據《新唐書·地理志》諸州縣戶口數統計而來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

①9619254

②9069154

③9187548

①52880488

②52880488

③52881280

①號數據出自《舊唐書·本紀第九》[216]

②號數據出自《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231]

③號數據根據《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十三載課與不課戶口分計數統計而成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

8914790

52919390

出自《通典·食貨七》[232]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8018710-出自《唐會要·卷八十四》[233]及《冊府元龜·卷四百八十六》[234]

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

1933134

16990386

出自《通典·食貨七》[235]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2933125-出自《唐會要·卷八十四》[236]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3855076-出自《唐會要·卷八十四》[237]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237540015760000出自《舊唐書·本紀第十六》[238]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4996752-出自《唐會要·卷八十四》[239]

唐武宗會昌五年(844年)4955151-出自《新唐書·卷五十二》[240]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