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明朝當學霸》第三十三章 進駐崇質宮
  崇質宮位於皇城的東南角,聽起來似乎很遠,其實並不遠。

  皇城的南門便是承天門,東門是東安門,東安門與東華門之間的距離還不到一裡。從東華門出了宮城,向南再向東,不到兩裡,便到了崇質宮。

  崇質宮雖然被嫌棄,但作為皇家宮苑,依然保持了基本的維護,只要簡單收拾整理一下,便可以用。

  不過,崇質宮的南牆有一段毀損,據說當年徐有貞等人便是破開此處的城牆,救出朱祁鎮,朱祁鎮方能逃出當時的崇質殿,複辟成功。朱祁鎮複辟後重建東苑,特地讓人留著這段破損,作為警醒!

  不過天順以後,大明已經經歷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這六朝一百三十多年,東苑早已荒棄,自然也沒有必要再理會朱祁鎮的這點特殊癖好。

  與常洵同來的便有內官監掌司太監何江,萬歷不但將崇質宮賜給常洵使用,還賜了他兩萬兩銀子整修崇質宮,內官監那邊依然派了何江負責這件事。

  “殿下放心,只要戶部的銀子撥下來,奴才一定領人將這裡盡快整修好!”何江非常熱切地說道,他還指著常洵的避雷旗杆賺錢。

  常洵點了點頭,然後又想到了什麽:“父皇賜的那兩萬兩銀子,還得戶部那邊撥發?”

  何江道:“陛下的旨意便是讓戶部撥銀兩萬,回頭奴才便去戶部催要。”

  常洵皺了皺眉頭,想要戶部撥銀給他修宮殿,這恐怕有點難,至少沒那麽快,常洵不想浪費時間。

  “能不能先讓人將這段圍牆砌好?需要多少銀子,我先想辦法!”常洵道。

  何江看了看眼前倒掉的圍牆:“哪能讓殿下貼錢,這樣吧,奴才回去稟告掌印官,這段圍牆咱們內官監包了,不要殿下的銀子,保證殿下滿意!”

  “那便有勞何公公了!”常洵也沒有推辭,這段損毀的圍牆並不長,用不了多少磚頭,至於人工……內官監專門負責皇家營建,這麽點小工程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麽事。

  當然,常洵也清楚,哪怕他是皇子,也沒法讓內官監白給他做事,何江搬出掌印太監,便是有所圖謀。

  常洵看了何江一眼,道:“何公公,父皇不讓我再參與避雷旗杆的事,內官監那邊,即便要賣避雷旗杆,也不能再用我的名義,否則父皇追究起來,那是要誅九族的……”

  何江的臉色頓時難看起來,他便是膽子太大,誅九族的事情也不敢乾!

  常洵笑了笑道:“不過,避雷旗杆只是小道,我向父皇要來這崇質宮,是要做別的東西,若是能成,怕是要遠超避雷旗杆……”

  何江頓時眼前一亮:“殿下要做的事情是?”

  常洵道:“到時候你便知道了!”

  何江眼珠轉了轉,連忙躬身道:“殿下放心,奴才這便去著人來修補這院牆……”

  有了激勵,何江當天下午便帶了人運來材料,開始砌牆,砌牆的同時,也安排了人對宮殿進行清理打掃。

  崇質宮經過英宗時代的重建,如今也有前後兩進院落,前後主殿皆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兩側也都有三間配殿,格局與翊坤宮相似。

  次日常洵來到時,整個崇質宮已經煥然一新,就連陳設的家具用品都配了不少。

  何江賣了一番好,又抱怨道:“殿下,昨日奴才去戶部催銀,戶部那邊不肯發銀,他們還說戶科已經將陛下的旨意封回了,戶部也有反對的奏疏,所以這銀子他們還不能發……”

  “沒事,

他們不給銀子,咱們就自己賺。”  常洵對此早有預料,且不說萬歷的旨意會不會改變,便是奏疏來往幾次,這筆銀子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下來。

  常洵並不打算住崇質宮,這邊雖然還缺很多東西,對常洵要做的事情來說,影響並不大。

  何江好奇地問道:“就是用院中那幾口大鍋?”

  常洵讓何江給找了幾口大鍋,在崇質宮前院搭了火塘,將大鍋架在上面,何江早就好奇常洵用這些大鍋做什麽。

  常洵點了點頭:“這事若是做成了,內官監可得一份。”

  昨日常洵勾選的那些內侍也都到了,除了田義選的那幾位內書堂的小太監,剩下的常洵簡單問了問情況,然後選了一些,總計留下二十個,其余的又打發回去。

  常洵選的這二十個太監,以後會在崇質宮做事,但不是住在崇質宮,宮裡的太監、宮女有的有自己的住處,只有當值的時候才會在,當然也有的太監、宮女的起居都在宮裡。

  常洵點的這些人多是年齡不大的小太監,根據這些太監的情況,以及他們本人的意願,安排了十二個太監長住後殿的耳房——正殿與配殿他們都是沒有資格住的,其他的人每五日換一次班,當班的需要長值,未當班的白天也要來做事,只是晚上可以回自己的住處。

  這邊剛剛安排好,鄭國泰便帶著人運了幾隻大桶過來,裡面盛滿了渾濁的液體。

  “殿下,東西我都帶來了!”除了這些木桶,鄭國泰還帶來了生石灰、硫磺、木炭、粗鹽、礬等很多材料。

  “舅舅辛苦了!”常洵看了一下鄭國泰帶過來的東西,盡皆分門別類的裝好,還算仔細,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

  “場地什麽的都準備好了?”常洵問道。

  鄭國泰連忙道:“殿下放心,咱家在大興那邊有個農莊,專門讓人建了院子,以後就熬煮這個鹼液。”

  常洵點了點頭:“用的人一定要可靠,做事也要上規矩,以後咱們一定會越做越大的。”

  “殿下放心,都按你的要求辦了!”鄭國泰說道。

  常洵讓鄭國泰將其他人打發離開,隻留下兩個可以信賴的鄭家老人,然後才安排手下的小太監們將木桶的鹼液倒進大鍋,再加入內官監提供的油脂和生石灰,讓人一邊攪拌,一邊燒火加熱……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皂化反應,皂化反應進行的條件非常簡單,後世網絡上還曾流行自製手工皂。而製皂產業在西方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各種文獻資料也是種類繁多。

  常洵根據這些資料以及他對皂化反應的理解,整理出一份製皂的大致步驟,讓這些太監們一邊操作、一邊學習,他也在旁邊仔細觀察、記錄。

  皂化反應是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中間需要不斷的攪拌,而常洵在觀察皂液變化的同時,也在觀察這些太監,希望從中發現有用的人才。

  當趙士楨來到崇質宮,看到常洵像市井的廚子一般站在一口大鍋旁時,頓時驚得目瞪口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