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明朝當學霸》第一十四章 天威與君威
  雷擊事件同樣驚動了宮廷深處。

  慈寧宮,李太后面沉似水:“三位言官的府第,還有國子監遭雷擊,這可是古往今來的頭一遭……”

  “若是張江陵還在,必不會出現這等亂象!”

  李太后口中的張江陵,正是常洵書中刪掉的張居正。張居正出生江陵,作為那個年代最為傑出的江陵人,人稱張江陵。

  在萬歷登基的前十年,李太后執掌后宮,張居正主政前朝,一同開創了萬歷中興的大好局面。

  而今的大明接連經歷了寧夏、朝鮮、播州之役,財政日趨困窘;立儲問題,遷延已久,礦稅問題更是鬧得朝野喧騰,如今又出了“妖書”,簡直就是亂象紛呈,由不得李太后不憂心。

  她歎了一口氣,張居正死後,萬歷親政,她便不再過問前朝政事……哪怕萬歷抄了張居正的家,她也沒有說什麽。

  兒大不由娘,更何況她的兒子是皇帝!

  但是那對母子鬧得太不像話,再這樣下去……這后宮的事情,她還是能管一管的!

  景陽宮,王恭妃看著朱常洛,皺起眉頭道:“怎麽會這樣?難道……這是什麽奇門道法?”

  太監王安躬著身子道:“奴才去東廠那邊打探了消息,他們用的都是普通的木杆和鐵線,也是東廠的人和錦衣衛綁到樹上的,應該與法術無關。”

  朱常洛也道:“三弟的《雷電啟蒙》,兒子也看了,說是雷電與絲綢摩擦琥珀產生的電荷是一樣的,還說雷電就是電荷的釋放,而導體的尖端更容易放電,這引雷旗杆似乎便與尖端放電的現象有關……”

  王恭妃看了他一眼:“常洛,這是旁門左道,登不上大雅之堂,若是糾纏這些,便是誤入歧途了。以後你莫要關心這些,要多向諸位老師請教聖賢道理,那才是治國之道……”

  朱常洛連忙道:“母妃教訓得是,兒臣定不負母妃期望!”

  啟祥宮,王皇后放下手中的瓷碗,抬頭看了一眼門外大雨瓢潑,臉上露出一絲驚訝:“這麽說……還真讓他引下了天雷?那什麽《雷電啟蒙》便不是胡說八道了?”

  “確實如此!”

  身後的老太監躬了躬身道:“如此一來,外廷怕是又要喧囂了!”

  王皇后微微一笑,目光越過雨簾,投向啟祥宮前殿:“去前面看著吧,若是陛下真要廢了三殿下,本宮還是得去說幾句話的!”

  王皇后從宮女手中接過錦帕,慢慢擦著手指:“鄭妃的手藝越來越好,這藥膳粥不僅味美,還很養人!陛下喜歡,本宮也是喜歡的……”

  啟祥宮前殿,朱翊鈞起得比較晚,他在鄭貴妃的服侍下穿好衣服,便聽陳矩在外面求見。

  “進來吧!”

  朱翊鈞說道:“大檔頭,可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陳矩叩拜之後,方才回答:“啟稟陛下,昨夜……那三十三根引雷旗杆,有四根引下了天雷,還打死了兩個人!”

  朱翊鈞吃了一驚:“真的引下了天雷?”

  得知事情的經過,朱翊鈞沉默片刻,方才說道:“傳常洵來見朕!”

  “皇上……”鄭貴妃聲音驚惶。

  朱翊鈞抓住鄭貴妃的小手,輕輕捏了捏:“死了人,這事便大了,朝議洶洶,朕也護不住他!”

  鄭貴妃面露絕望:“皇上,您可是九五之尊……”

  朱翊鈞搖了搖頭:“九五之尊?你也知道,他們是怎麽罵朕的,更何況是洵兒!”

  朱翊鈞也很惱火。

  外廷隔三差五便要催他早立國本。

  不說內閣、六部的重臣,都察院、六科的言官,便是區區全椒知縣、山陰小吏,竟然也上書妄談國本。

  尤其是今年以來,大臣們更是接連上書,奏請舉行皇長子三禮:冊立禮、冠禮和婚禮。

  朱翊鈞被“催”無奈,隻得借口慈慶宮破舊,要進行修葺,待修葺完成,朱常洛移宮後,便舉行三禮。

  眼看慈慶宮修葺工程進展順利,竣工在即,先是出了翊坤宮雷擊事件,然後又冒出“妖書論”,外廷依然步步緊逼,現在朱常洵的引雷旗杆又打死了人,外廷定然不會放過如此得大好機會!

  屆時洶洶而來的彈章,定然比這宮殿外的狂風驟雨還要猛烈。

  朱翊鈞惱火之余,也不由生出退意。

  一旦慈慶宮完工,他便退無可退,不如趁此機會,將朱常洵分封到外地,離開京城,也好讓紛亂的朝局重歸平靜?

  隻是如此一來,這后宮……便要失去往日的三足平衡了!

  常洵剛剛寫完“論引雷旗杆的原理與避雷針的作用”,便得到萬歷的傳喚,他拿上稿子,與宋積一起來到啟祥宮。

  磕拜過後,萬歷並沒有讓常洵起身,而是讓陳矩、宋積都退下去,甚至連鄭貴妃都不在。

  看到這架勢,常洵心裡一突,知道事情又大條了。

  待了片刻,朱翊鈞方才開口:“何為天?”

  常洵抬頭,碰到兩道冷厲的目光,心中一驚,忙又低頭,硬著頭皮回答:“兒臣不知!”

  “那你可知何為天子?”朱翊鈞再問。

  常洵隻得道:“我大明皇帝,便是天子!”

  朱翊鈞又問:“天威何在,君威又何在?”

  常洵不由額頭滲汗。

  萬歷好像真的怒了!

  這些問題,句句誅心,一個回答不好,指不定就要被萬歷給哢嚓掉!

  受到某些史書的影響,常洵以前還有點看不上這個喜歡罷工的皇帝,然而現在,他親身感受到了萬歷的滔滔帝威。

  那畢竟是大明皇帝,九州共主!

  他還發現,萬歷似乎很喜歡問一些形而上的問題?

  上次問了“格物致知”,這次又問什麽是“天”。

  總的來說,大明是一個政教分離,士大夫並不信教的國家,如果說有,那也是儒教。

  子不語怪力亂神,故而常洵的《雷電啟蒙》讓雷公電母這二位大神走下神壇,也不算什麽,但是揭了天雷的老底,多少要影響天的威嚴,影響天授“君權”。

  皇帝都是要祭天,便是要宣揚君權天授。

  天威不再,君威又何在?

  作為學霸,常洵對哲學思辨和形而上的學問並不是很感興趣,甚至忍不住想要吐槽:萬歷自己都不郊、不廟了,也未見得他對天威的敬畏。

  常洵調出系統的資源庫,開始查閱古代人如何闡釋這個問題!

  “子不語怪力亂神!”

  儒家言必稱聖人, 對“天”這個至高存在,往往是敬而遠之。

  孔孟不講天,孔子認為“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孟子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荀子則要“製天命而用之”……

  促成儒家大一統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將“天”神話,如果儒家按照這個思路發展下去,大概會成為儒教,建立一個神學體系。

  不過,這個體系的一些核心被不斷傳承,但有些東西卻被不斷挑戰。

  唐代的韓愈就認為儒學在孟子以後就失傳了,荀子、董仲舒都是對儒學的曲解,發動了“古文運動”。

  到了宋明兩朝,理學當道,朱熹和程頤、程顥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即物窮理”,直接用“理”取代“天”,認為事物的本質就是理和氣,萬理歸一就是太極……

  總之,儒學中地位最高的是聖人,然後是三綱五常等人倫規則,至於“天”,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當然,天的概念一直存在,對老百姓來說,上天、天道、天威、天子……都是非常崇高的存在,這就好像他們既會求上天保佑,也會求菩薩、求太上老君保佑。

  對統治者來說,這也方便維護他們的統治。

  反對“天”是不行的,不過,聖人微言大義,可以各自闡述。因為儒學從孔孟開始,其核心便是心性論,後來才有程朱等人發展出來的天道觀,而這個天道觀終究也是要為孔孟的心性論服務……

  常洵很快理出一條思路,開口回答道:“天威在於人心,君威在於民心……”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