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明朝當學霸》第一十五章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常洵道:“父皇問兒臣何為天,兒臣不敢妄言……”

  “但兒臣嘗聞,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詩經》又雲:天生萬民,有物有則……”

  “故天地生風雨、生雷電,而風雨雷電皆有法則,這法則,便是天道!也是朱子、程子所說的理!”

  “朱子說,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劉禹錫說,天人交相勝,還相用!”

  常洵挺直了身子:“如何用?無非是順應天道者昌,違逆天道者亡……”

  “天威浩蕩、天道有常……”

  常洵拜伏於地:“敬畏天威、順應天道……若能窮得道理,則施之事物莫不各當其位!”

  這後面半句,又是朱熹的語錄!

  朱熹口中的理,先於天地,有理才有天地!

  先有理,後有天地萬物;若無理,便無天地萬物。

  這見解,簡直超越了牛頓,據說牛頓晚年還在努力證明上帝的存在。

  不過,朱熹的理,並沒有導向科學,而是導向人倫,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反而阻礙了科學的發展!

  畢竟,人的欲望方才是人類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看來,你也不是沒讀聖賢書!”

  朱翊鈞盯著常洵看了片刻:“那麽……你是以為窮得了雷電的道理,所以作了《雷電啟蒙》,製了引雷旗杆,還轟死了人?”

  常洵聽出了朱翊鈞的不滿,連忙道:“天道浩渺,便是雷電一道,也是紛繁神妙,兒臣所得,不過億兆萬之一……”

  常洵想了想,伸手掏出剛剛寫好的《科學》創刊號,雙手舉過頭頂:“兒臣作《雷電啟蒙》、製引雷旗杆,其實……都是為了此事!”

  朱翊鈞看了看:“呈上來!”

  常洵隻得從地上爬起,恭恭敬敬地將文章送到萬歷面前,並翻到第一頁。

  萬歷低頭看去:“論引雷旗杆的原理與避雷針的作用……”

  常洵趁機在一旁解釋:“兒臣曾翻閱宮中記錄,自成祖建紫禁城以來,城內宮殿,數次遭雷電轟擊而受損,永樂十九年,三大殿起火被焚,正統八年,奉天殿再次受災,天順元年,承天門災,嘉靖三十六年,奉天殿災,火勢蔓延至華蓋殿、謹身殿、三大殿連同前面的文樓、武樓、奉天門、午門及兩側廊廳朝房盡皆被焚毀……”

  常洵列舉了一系列紫禁城遭雷擊的事件。

  不過,他並沒有提及萬歷年間的兩次大火。

  說起來,萬歷也是夠倒霉的,三大殿和後三宮,堪稱紫禁城最宏偉的幾座建築,結果一年多時間,先後被焚。

  萬歷二十四年三月,乾清宮、交泰殿、慈寧宮大火,燒成一片廢墟……

  這邊修復工程尚未啟動,萬歷二十五年六月,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大火,又成一片廢墟……

  這便等於……從午門到乾清門,從乾清門到坤寧門,紫禁城的這條中軸線幾乎燒光了!

  這兩次大火,似乎也與雷擊有關!

  常洵自然不會去揭萬歷的傷疤,他繼續說道:“民間百姓認為,雷擊是因為做了虧心事,是老天爺的懲罰;翊坤宮一株大樹遭雷擊,也有人認為跟兒臣失德有關;紫禁城每有雷擊、走火,皇帝都要發罪己詔,好像都是帝皇的責任……”

  “兒臣翻遍古書,發現很多類似誠意伯觀點的看法,認為雷擊與失德無關,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兒臣不斷琢磨,觀察雷電與靜電現象,

方才提出《雷電啟蒙》,並設計了避雷針,而所謂的引雷旗杆,不過是不忿有人說兒臣寫的是妖書,反其道而用之罷了!”  常洵五歲就被送去參加金話筒培訓,考過口才十級,拿過口才大賽的金獎,這段告白有理有據,還有情感,是曉之以理,更是動之以情。

  “兩宮被毀,父皇發罪己詔,三大殿被焚,父皇又發罪己詔;為了重修兩宮,國庫拿不出銀子,父皇掏空了內庫;為了籌銀,父皇又百計籌謀,讓中官開礦榷稅,群臣卻屢屢上書反對,爭論不休……”

  常洵再度跪拜於地,動情說道:“兒臣無能,不能為父皇分憂,便想著若是沒有兩宮三殿毀損,父皇便不用如此為難,故而才作了《雷電啟蒙》,設計了避雷針,只希望我皇家的宮殿再不受雷擊,可以千秋永固,而父皇也能少些煩擾……”

  朱翊鈞放下文章,抬頭看著常洵,沉默了良久。

  常洵這些話,都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萬歷二十四年,乾清宮大火,他就在養心殿,看著龐大的宮殿轉眼間被大火吞沒,慶幸之余,也是後怕不已:若當時他在乾清宮,那便也要葬身火海……

  堂堂九五之尊,不得不明發罪己詔,向天下人陳述自己的過錯!

  但還是有一大堆奏疏,對他種種指斥。

  有人說他“十不如初”:孝親不如初、尊祖不如初、好學不如初、勤政不如初、敬天不如初、愛發不如初、節用不如初、納言不如初、用賢不如初……

  還有人說他酒色財氣,四毒俱全,簡直是人渣!

  一年後三大殿失火,翰林院一個叫劉綱的庶吉士,直接說這是“報應”,因為萬歷“非道”,說什麽“有積必有災”,而萬歷有六大積:積典、積牘、積缺、積才、積寇和積玩!

  別說是一個皇帝,就是一個普通人,也受不了一直被人這麽說……

  朱翊鈞歎息一聲,抬了抬手:“起來吧!”

  常洵連忙起身,知道今天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能過這一關,還得感謝劉基,感謝荀子,感謝劉禹錫,感謝……《我是演說家》!

  朱翊鈞揚了揚常洵的文章:“這避雷針,當真有效?”

  常洵點頭道:“確實有效!”

  “除了那三十三根引雷旗杆,兒臣昨日還讓錦衣衛在另外三十三株大樹上設置了避雷針,也就是將引雷旗杆接地,現在那些旗杆還豎著,至今尚無一根遭到雷擊……”

  朱翊鈞沉吟著點了點頭:“那麽……你是想在紫禁城的宮殿上安裝這個避雷針?”

  常洵道:“正是。 ”

  “紫禁城的宮殿高大,距雷雲更近,故而更容易遭到雷擊,若是安裝了避雷針,便能大大降低雷擊的可能性和破壞力!”

  “你確定這個避雷針可以避雷,而不會……導致宮殿被雷擊?”朱翊鈞還是有些猶疑。

  畢竟,昨天夜裡,這玩意剛剛引了四道天雷,轟了四株大樹。

  這要是裝到宮殿上,沒有作用也就罷了,萬一引了雷電下來,豈不是會將宮殿毀掉?

  乾清宮、坤寧宮的重建耗銀上百萬兩,這種事情可一不可再!

  更何況,萬一人在裡面怎麽辦?

  萬一他在宮殿裡,這避雷針卻引來了雷電……

  常洵想了想道:“引雷旗杆的作用,證明了尖端放電模型是正確的,根據這個模型,接地的引雷旗杆可以將電荷釋放,也可以將電流導向大地,進行避雷……”

  看到萬歷一臉認真的模樣,常洵便知道他根本沒有聽懂。

  根本就是一個學渣!

  “父皇放心,在安裝到宮殿上之前,還可以做更大規模的試驗,以最終確認避雷針的安全性與作用,然後再確定是否安裝!”常洵說道。

  萬歷沉吟了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這是穩妥之策!”

  常洵剛松一口氣,卻聽萬歷繼續說道:“不過,在朕允你之前,你得先回答一個問題,答好了,朕便允你去做……”

  常洵總覺得這話有點熟悉:“請父皇指點!”

  萬歷道:“你說天威在於人心,若人心不古,天威又何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