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目前國內市面上的轎車,雖然大部分都采用的是自動擋設計,但用的最多的自動變速器還是CVT和雙離合這兩種。
而之所以會大量使用這兩種變速器,就是因為便宜。
但這兩種變速器也各有缺點,比如CVT變速器,可靠性較差,起步容易打滑,不能承受太大的扭矩。
而且如果使用不當,十萬公裡左右,就容易出問題。
至於雙離合變速器,那就更不用說了,低速頓挫是娘胎裡帶出來的毛病。
可那麽多汽車製造商,明知道這兩種變速器不可靠,為什麽還要用?
就是因為他們便宜,這兩種變速器的成本,基本就在2000-4000元區間。
而如果使用一台AT變速器,那成本就要一萬元左右。
所以現在AT這種液壓自動變速器,基本已經成了高級轎車的標配。
只有很少一部分良心企業,才會給自己的普通車型上配上這種變速器。
而這種變速器之所以貴,就是因為又兩個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題。
一個是TCU,就是控制換擋的邏輯系統,這個沒什麽多說的,就是需要長期的技術累計,對各種變量的了解,然後進行根據工程師自己的理解進行調教。
這方面,國內的車企,一般都沒什麽耐心去做,大多數都是委托給國外公司來調教。
而國內唯一能夠自己製作換擋系統的,也就只有BYD和一汽了。
至於另外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那就是液壓變矩器。
這其實就是一個液壓油箱,在行車的時候車載電腦會根據路況,以及速度來判斷駕駛人員的需求。
然後同時TCU,這時候TCU就會通過控制液壓變矩器裡面的各種通路閥門,來控制箱體內部的液體流動。
從而達到通過液壓來控制換擋變速的目的。
原理說起來很簡單,事實上這種液壓變矩器最早誕生實在上世紀的二戰時期。
最早是米國人發明,並且用在他們的謝爾曼坦克上的。
所以很多德吹都喜歡吹噓,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坦克戰力無敵,能把謝爾曼打的屁滾尿流。
可為什麽後來卻是謝爾曼贏了戰爭?
一方面是數量,而另外一方面,就是機動性方面。
因為在那個時候,米國人的坦克就已經使用自動擋了,而且還是四個檔位的自動擋。
所以那時候米國人的坦克,在機動性,以及操作方面,就已經優於德國人的虎式了。
二戰之後,這種自動變速器被小型化,並且大量用到了汽車上面。
在後來就是德國人和日本人,把這種液壓自動變速器給發揚光大了。
尤其是日本的愛信,和德國的采埃孚兩家,更是把這種液壓自動變速器給玩到了極致。
甚至現在采埃孚的八檔變速器,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好的變速器。
換擋線性,沒有頓挫,而且非常靈敏,還非常省油。
最關鍵是可靠性,要比雙離合和CVT好出幾倍不止。
我們的一些汽車製造企業,也曾經想要生產過這種液壓自動變速器的。
可通過簡單嘗試之後,無一例外,全部是失敗告終。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我們在機加工領域的落後,咱們生產不出人家那麽複雜的液壓變矩器的閥體。
哪怕人家把圖紙都公開放到網上,示意咱們可以隨意抄襲。
可咱們也抄不出來,就因為這閥體內部的管道實在是太複雜了。
那些閥體,完全就是兩塊鋁合金錠硬車銑出來的。
在特殊金屬鐵錠上面,用機床一條條管道,車銑鏜磨,全部工藝用上,就這麽加工出來的。
那些管道就是液壓油在閥體內行進的路線,每條路線都要保證粗細一致,而且管道內壁要格外的光滑。
兩邊的閥體要加工的精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這樣才能保證,兩邊閥體壓合在一起的時候,嚴絲合縫,不會出現漏液的現象。
一旦發生漏液,那就意味著這個閥體廢掉了。
而且你要知道,這閥體內部的管道,有時候可並不是平直的,為了達到各種目的。
工程師會把這些管道,設計成曲折蜿蜒的形狀,這就更是大大的提升了加工的難度。
眼裡我們國內那些機床來說,基本沒有幾台能夠加工這麽複雜的腔體管道。
所以,就算是人家把圖紙都放到網上,咱們就算山寨也造不出這麽複雜的變速箱。
這就是為什麽,愛信和采埃孚,可以高高在上,對咱們國內車企予取予求的主要原因。
因為目前全世界,出了通用和福特自用,也就只有這兩家企業,能夠給車企大面積的配備液壓自動變速器了。
而國內的車企,如果想要進軍高端轎車領域,基本都繞不開這兩家企業設置的門檻。
這就是李文松,作為一個汽車愛好車,所了解的國內汽車行業的一點點真相。
而這時候,看到眼前這台叫不上名字的‘機床’,居然以這樣一種形態,來加工生產出液壓變矩器的閥體。
這既是讓他感到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感覺天都亮了。
有這麽一家企業,相信國內汽車製造企業的春天已經來了。
而這時,他身邊的黃海濱,則正在全神貫注的看著眼前的這台叫不上名字的設備,陷入了沉思。
這種設備的設計理念,其實和他研發的手術機器人的理念極其相似。
只不過他研發的手術機器人,主要是在人體上作業的。
而這台機器人,則是在各種鐵錠工件上作業的。
他研發的手術機器人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而這台機器人的主要目的,很明顯是加工生產各種工件設備。
他以前在MIT工作的時候,就曾經鼓搗過一段時間的五軸聯動機床。
當然那時候,也主要是為了加工製造一些,他自己想要的實驗設備。
因為要搞前沿科研,所以他們團隊的很多實驗都是需要自己設計出來的。
而進行這樣的實驗,就需要很多全新的試驗裝備,而這種試驗裝備在現實中是很難采購得到的。
如果照專門的廠家定製,那成本又非常高,而且還會非常慢。
所以他們就利用自己手頭的裝備,自己生產他們所需要的試驗裝備。
正是從那時候起,黃海濱就充分的接觸過各種機床設備。
從德國的DMG,到山崎馬扎克的頂級裝備,他都用過。
所以他對機床的了解,可以說比今天一起過來的任何一位創業者都多。
這時候他看到這台設備上面的兩條持又鐵坯的機械手臂,這就好比是普通機床所使用的夾具。
不過和普通機床使用的夾具不同的是,這兩條手臂可是可以活動的。
要知不管是DMG還是馬扎克的機床在加工生產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台架或者是夾具發生震顫。
因為一旦台架和夾具發生震動,那麽肯定會影響到加工工件的震動。
所以有時候為了保證加工精度,這些機床所安裝的位置,甚至都是需要專門想修建廠房的。
而這些廠房的下面,不但要填沙子,還要填充各種阻震橡膠。
這樣的地基,會吸收從其他方向傳來的地面震動,同時在設備加工的時候。
還能夠有效的吸收從機器設備上面傳來的震顫力,並且在地表之下的緩衝區化解,不會像硬地面一樣,在受力的同時還要給設備傳遞一個反作用力回去。
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發作用力,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機加工的精度。
所以一台五軸聯動機床的安裝和使用,可是非常又講究的。
可是今天他看到這台設備可是讓他開了眼界。
這台‘機床’肉眼可見,腳底下就是一片硬邦邦的水泥地,完全沒有任何的緩衝保護措施。
可這台機床在開動的時候,卻依舊穩如老狗,加工精度絲毫不受影響。
而這個秘密,就發生在那兩條起著夾具作用的機械手臂上。
當加工的刻刀在他們夾持的工件鐵坯上刻畫遊走的時候,刀具施加在工件上面的作用力。
會通過工件傳導到這兩條機械臂上,而這兩條機械臂,居然會隨著作用力的傳導過來,而時不時在微調各種持有工件的角度。
這就好像兩條會打太極的機械臂一樣,當對方又一股蠻力衝撞過來的時候,他們就會畫個圈圈,直接把對方的力度給化解掉。
這對於見慣了普通五軸聯動機床加工生產的黃海濱而言, 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因為在他的概念裡,機床加工工件的時候,硬鏈接是在所難免的。
因為如果不硬碰硬,那機床的刀具,有如何能在工件上作業,刻畫車銑出自己想要的形狀。
而眼前這台機床就留完全顛覆了他對傳統機加工的概念。
因為這台機床實行的就是軟連接,采用的就是曲面加工,和柔性加工的模式。
就是說在作為夾具的兩個機械臂,在不斷微調,化解加工刀具在工件上縱橫開闔,帶來的巨大衝擊力的同時。
加工的刀具,居然也在時時的調整角度,能夠保證跟隨機械臂的調整,而不間斷的完成機加工。
這尼瑪,不就是傳說中的柔性加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