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L藥丸》第108章 布局朝鮮
  又兩日,盧象升入京,孫傳庭、洪承疇業已啟程。

  孫傳庭先期啟用銀三十萬兩,也就一萬近九千斤重的白銀,這批白銀會在沿途收購糧食、雇傭民力,孫傳庭也會募選勇壯充入親軍。

  洪承疇這裡雖然解運八十萬兩銀,但宣大靠近京師,運輸路程短,又有滿桂協助,但也是一邊采購糧食,一邊征集民力協助運輸。或者委托商人采購、運輸糧食。

  戶部也從天津向袁崇煥起運了一批糧餉,調整了錢糧比例,降低銀俸增大米麥份額,以緩解遼鎮居高不下的糧價。

  盧象升入京時,孫承宗已喝下毒酒,終究有一點座師、門生的名義關系,早早處理掉也省的麻煩。

  魏忠賢吃了田爾耕的虧,擔心孫承宗也死而轉生,硬是盯著孫承宗死透了才放心走人。

  樓閣中,神龍字典懸浮,光影投射在牆面,天下地形江河圖清晰無比。

  呂維指著赤峰一帶:“老奴出征蒙古順利,林丹汗形勢窘迫,已遷他妹夫前來商議納貢、插餉之事。我以讓內閣處理,不出意外的話林丹汗會進一步內附,薊鎮會大開邊市。此次邊市除應有的貢貿、民貿外,還會施行官貿。”

  隨著林丹汗不斷戰敗,他對蒙古的掌控更加衰敗。

  也因為蒙古內部信奉黃教、紅教不同,與林丹汗信仰不同的科爾沁、內喀爾喀等部與建奴關系日益親密,這種親密隨著雙方不斷聯姻而加深。今年建奴出征蒙古打的並不是林丹汗,而是依附建奴的蒙古部落中的頑固、心向林丹汗的貴族。

  林丹汗沒有出兵干擾,建奴順利達成目的,徹底將歸附的蒙古東部各部梳理乾淨,蒙古算是又一次分裂了。

  林丹汗處境比去年更為嚴酷,要麽依附大明,再要麽西遷去河套;當年蒙古小王子東遷,就是一路殺過來的,現在西遷,又得一路殺過去,勢必元氣大傷,還有損王庭、林丹汗本人執政威望。

  “此次官貿由工部、兵部、太仆寺負責,林丹汗以牛羊馬匹置換武庫中存留的兵器、鎧甲及各類新軍裁汰不用的火器,太仆寺出馬價銀補償給工部,兵部收取羊群宰殺用於軍用,牛馬歸太仆寺或售賣,或用在官田耕種、開荒之事。”

  插餉要給,這是給林丹汗收買、籠絡蒙古貴族的;反正這筆銀子也就在蒙古貴族手裡轉一圈,最終還是會買成奢侈品。

  官貿沒有誰吃虧的說法,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損失、影響的只是建奴方面,還有往來蒙古的走私網絡。

  呂維指著地圖,在朝鮮輕點:“建奴西邊有蒙古諸部為屏障,大明亦有林丹汗為屏障,已拉鋸之勢,今冬開戰可能性不高。西邊穩固,建奴心腹之患只剩下了東江鎮,以及旅順的沈有容部,以及朝鮮。”

  盧象升看著清晰的山川地形圖,遼東局勢也徹底明白了,他遲疑說:“道主,老奴秉性頑強,年初受挫於寧遠,今得蒙古之勝,必挾此勝進擊寧遠,以報失蹄之仇。”

  “盧卿,老奴年歲幾何?南征北戰幾十年,他也該死了。”

  呂維語氣淡淡:“寧遠已勝老奴一陣,今歲秋冬建奴再犯,寧遠士氣高於往昔,兵力盛於往昔,火炮更多於往昔,依托堅城固守,老奴如何能勝?建奴頭皮再硬,硬的過火炮?縱老奴不死進犯寧遠,亦無所憂。而今所慮,就在朝鮮。”

  “老奴領兵侵攻,袁卿危矣;若老奴病死,其子繼位,更要得勝以固權勢,那侵攻朝鮮已成必然之事。

既能掃睡榻之患,又能抽得朝鮮人力、物力,破我三邊封鎖之策,可謂一舉數得。”  從敵人那邊分析,不管是誰當政,進攻朝鮮都是最佳的選擇;除了朝鮮,他們沒有更合適的進攻對象。

  不進攻,不搶東西,以現在遼東的寒冷,他們就得餓死。

  年初那一戰,建奴如果沒有攻破覺華島,搶走覺華島儲藏的錢糧物資,那可能還得回去硬磕寧遠堅城。

  死磕寧遠城,死的是大部分士兵;不死磕寧遠城又搶不到物資,那死的很可能就是老奴一家子。

  “山東已陸續向東江鎮起運錢糧、軍械、衣甲、布棉,東江鎮固守自保不難,就愁朝鮮。”

  呂維手指在平壤點了點:“欲得朝鮮人心,使朝鮮總督權威樹立,平壤不能有失。然而袁樞分身乏術,北洋諸將我也不甚熟悉,我有意使盧卿押解工部新造火器支援袁樞,盧卿坐鎮平壤,為袁樞守住身後。”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袁樞的戰旗插在東江鎮東南方向的安州,與皮島的毛文龍相呼應,並沒有在最前線義州設防。

  義州設防,雖有鴨綠江天險,可卻要面對建奴全力猛攻,缺乏外圍據點策應。以遼東的冷酷,鴨綠江很可能結冰,建奴兵馬能長驅而入,不受阻礙。

  安州也是隔河設防的形勢,但建奴進攻安州,其背後就是皮島,故無法全力進攻安州。

  安州背後就是平壤,呂維擔心建奴分兵襲佔平壤,導致駐屯安州的袁樞成為孤軍,進而被圍殲。

  只有守穩平壤,才能在戰爭中將朝鮮的人力、武力壓榨出來,給安州的袁樞做補充。

  大明朝內憂外患,蒙古內憂外患,朝鮮也是內憂外患動蕩不已,對戰爭的適應性很差。

  朝鮮一戰敗北,全局崩解的可能性很大;日本侵朝時就是生動例子,國王能跑到鴨綠江北岸去。現在如果平壤意外丟失,鬼知道朝鮮人能作出什麽事情。

  平壤穩固,才是朝鮮戰場可以持續作戰的根本。

  袁樞不能撤到平壤設防,他必須做出天國、宗主國應有的姿態。

  光州的形勢就相對不錯,側有皮島牽製敵兵,後有平壤為依托;同時光州相對靠南,海面冰封情況並不嚴重,可以保證登萊二鎮陸戰部隊運輸到朝鮮後,能迅速加入戰場,解救僵局。

  盧象升自不會懼戰,躍躍欲試:“臣這就募齊親兵,以備戰事。”

  呂維也說:“此戰在冬季, 道天內已積攢了一些棉麻布料,也有銅鐵材料。我會為你二人製造一千六百套禦寒戰甲,當年李之藻所鑄火炮你到時也一並押解到朝鮮。寧遠有的火炮,袁樞也有,你在守住平壤,這仗就好打了。”

  盧象升走後,呂維卻是一聲長歎,猶豫不已。

  想把袁崇煥招入京中,弄死讓他轉生,這樣就能全面了解遼鎮的情況。

  可問題是,這個人和洪承疇一樣,讓他出入天關就會增大靈泉負擔;如果真讓他轉生了,鬼知道會變成什麽東西。

  寧遠之戰後,遼軍真的有了和建奴野戰的勇氣?

  呂維也疑惑,毛文龍最近上的塘報也很明確的揭示了遼軍的致命要害。

  “西邊全靠幾個火器,兵如死鬼……隻帶三千人馬,困他月余,不得薪水,便死在我手。”

  這就是毛文龍的原話,並總結寧遠大捷無非六個字,憑堅城用大炮。

  意思很明白,換頭豬去寧遠,也能用炮打退建奴;建奴放棄寧遠的原因不是受挫,而是覺華島的物資才是建奴急需的。建奴繞開寧遠傾力侵攻覺華島,寧遠守軍乾瞪眼看著,有出賣覺華島水師、物資換自身安全的嫌疑。

  毛文龍的戰績也是彪炳,過去五年大小三十余戰,斬首一千二百二十一級,及幾十名俘虜,這是各處一同檢驗的斬首數據。真實殺傷數據更高,蒙古、建奴、明軍都有搶奪戰死袍澤的習慣,所以斬首往往只有全殲、優勢擊潰戰、追擊戰能獲得。

  寧遠大捷才斬首多少?二百多,還是三百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