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L藥丸》第183章 避戰心思
京畿地區即將爆發的決戰,對八旗軍來說任何一路都不能失敗,失敗意味著大量丁壯折損,意味著其內部走鋼絲一樣的權力平衡被打破。

對明軍來說也是如此,寧可忍耐住,等大部隊集結後再決戰,也不能一的去浪戰。

遼事敗壞,源頭就是明軍各自為戰,很少集中兵力去打決戰。反倒是兵力稀薄的八旗軍往往能集中軍隊,在局部戰場形成以多打少的形勢。

孫傳庭、洪承疇在十月份轉戰甘肅、潼關,一舉撲滅李自成主力……這兩支軍隊雖然在入衛京畿的作戰序列裡,實際也在征調范圍內,可真的不能指望他們。

掃滅李自成主力,厘清軍功,安置俘虜,製備入衛京畿的糧餉器械,都是不能疏忽的事情。以現在陝西、河南的地方組織度、配合能力,這兩支軍隊不可能快速抵達京畿參戰。

最快也要等到臘月底才能入援京畿戰場,目前頂多也就是少部分精銳部隊率先抵達京畿戰場,不能指望其主力部隊參戰,時間上來不及。

八旗軍有東西兩路各三萬抄掠軍隊,陸續抵達,實際能參戰的明軍有多少?

這是個謎,崇禎不知道,楊嗣昌不知道,呂維不知道,參戰的明軍各部將領也不知道。

這些參戰將領只知道本部究竟有多少兵員,究竟能打的又有多少人;可他們不清楚友軍的實際情況,這種本部實際戰鬥力,是一種機密,沒人願意吐露。

自天啟五年重修三大殿以來,九邊軍隊、新軍,就接連欠餉……到現在欠餉的規模已達到十分誇張的地步。年年有拖欠,發放時又有克扣,到軍將、督撫手裡,實際能養的軍隊,遠遠少於帳面軍隊。

財政崩潰的惡果就此顯露無疑,參戰部隊的規模至今都是一個謎。

這筆糊塗帳必須算清楚,一邊偵查八旗軍東西兩路入寇軍隊的動向,一邊計算實際參戰明軍的兵力,並重組明軍指揮結構。

八旗軍分東西兩路,明軍參戰的機動兵力也有分成兩路,分別施行攔截。

不管情報偵查清楚後到底怎麽打仗,必須要做出分兵兩路分別攔截的姿態來,這不是為戰爭考慮,這是為政治,為人心考慮。

崇禎有這方面的政治顧慮,參戰明軍將領有,原來的盧象升也有;現在接過實際指揮權的呂維沒有這類負擔,接替高起潛的方正化沒有,新的盧象升也沒有。

沒有額外的政治包袱,東、西兩路明軍可以從實際的戰爭得失中考慮、度量,擇優而行。

首先是從山西方面入援京畿的盧象升西路軍,六月時盧象升父親病故,陳新甲接任宣大總督一職,從部分總督標營的精兵,數量約在兩三千之間。盧象升麾下最能打的總督標營一分為二,而且兵員結構出現斷裂。

大同總兵王樸有兵八千;山西總兵虎大威有兵五千;大同巡撫葉廷桂的大同巡撫標營兩千;山西巡撫宋賢的山西巡撫標營也是兩千。

另有宣大總督標營中軍副總兵李重鎮,和宣府總兵楊國柱部,這兩部是盧象升的直屬部隊,合計一萬一千人。

整個盧象升西路軍,一共有帳面兵力兩萬八千人;另有保定總兵劉光祚部三千五百人,原本劃給了西路軍,現在剝離出來留在保定不動。

方正化接替高起潛後,其東路軍以關寧二鎮兵馬為主,已經抵達通州準備參戰的有侯拱極、張鑒、於永政、吳承錄二萬三千人;另有周祐、竇濬等在途之兵,陸續抵達後,方正化參戰的關寧軍有三萬九千人。

可在途之兵很可能跟不上主力、前鋒部隊的步伐,

所以方正化東路軍實際參戰兵力不會超過三萬人。京營編制內的十二萬軍隊是帳面上的,薊鎮軍隊在吳阿衡戰死後,地方殘破,也無力參戰。

所以這就很尷尬了,八旗軍東西兩路有六萬人,明軍東西兩路實際攔截的兵力竟然不到六萬人!

這六萬明軍集合在一起,也不見得能圍殲、重創一路八旗軍;更別說是分開攔截,分開攔截各自迎戰,簡直就是雞蛋碰石頭!

八旗軍侵掠如火,攪得京畿地區天翻地覆,時時刻刻都有村莊被攻陷,士民被屠戮、抄掠。各處聯絡幾乎中斷,亂糟糟一片風聲鶴唳,仿佛到處都是八旗軍,虛報軍情誇大敵情的報告一堆接著一堆。

地方上報中樞的渠道要麽被截斷,要麽就是虛報敵兵企圖獲取援兵以自保……所以,官方的敵情偵測真假難辨,是不能相信、參考的。

地方爛到這個地步,京畿地區慌亂到這個程度,出現什麽樣離奇的戰爭結果都屬於正常。

即將爆發的這一戰,與其說是入寇八旗軍與京畿部隊的決戰;還不如說是與入援的盧象升宣大晉軍、方正化的關寧軍之間的決戰。

京營軍隊、薊鎮軍隊、保定軍隊、山東軍隊都在一旁乾瞪眼,以守衛防區為主。

這仗還怎麽打?

實際參戰的六萬軍隊,擠掉水分……真正能打的有沒有四萬人都夠嗆。

這讓參戰的各路總兵、軍官、將士怎麽想?

沒人願意去打一場九死一生的敗仗,如果這場仗非打不可,以現在各路總兵、援軍的士氣、裝備、糧餉待遇來說,沒幾個願意拚命。

左良玉如今在湖廣擁兵四十萬,何等的張揚跋扈,朝廷還不是捏著鼻子認了?

再看看早年的第一猛將曹文詔,就是太聽朝廷的話,打來打去打的全軍覆沒;再看看關寧軍裡的祖寬,這個狠,殺農民軍就跟割草一樣,與祖寬聯合作戰的盧象升都有了盧閻王的稱號。

結果呢,皇帝一道命令下來,祖寬信任朝廷,束手就擒總覺得自己還有戴罪立功、東山再起的機會,不想被直接處死。

文官、監軍盯的死死,至今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軍閥;可一個個領軍的將領都在思索退路,給現在的朝廷賣命,真的很虧,很寒心。

所以從實際參戰兵力上來說,再考慮如今明軍上下的士氣、心態,幾乎可以斷定現在前線明軍已經處於怯戰、各思退路的狀態。

那麽,也就很好解釋了無法偵測到真正敵情的原因了。

地方官府偵查不到準確、可信的敵情,這很正常;可各線先後入援的明軍都無法準確偵察到東西兩路八旗軍的準確位置,看著很不正常,實際很正常。

其實,都不想打這一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