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L藥丸》第144章 排擠
許多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有無數次。

整個二月份就在呂維的‘閉關’狀態中渡過,朝中還在陸續商議、檢驗朝鮮戰場的首級軍功,詳細核算大小軍官的具體戰功。

從沒有打完仗就報功、核算的說法,往往都是十幾仗打完,或者戰事徹底結束,再要麽征戰中的將軍、重要人物需要調任進行相關交接的時候才會厘清、核算相應的功勳,以完成職務交接。

所以軍功、打仗有點像給包工頭結帳,不是你乾一點活兒就立馬結帳,只是先記著,按期結算,或按工程進度結算。

可朝鮮之役軍功、意義五十倍於寧遠大捷,這樣的大工程哪能拖著不管?

如何封賞,其實也都是有舊例可參考點。

寧遠之戰時,天啟再三督促毛文龍出兵,進擊遼沈抄襲建奴老巢,擔心毛文龍敷衍不盡心,天啟拋出了一個大誘餌給毛文龍,侯爵。只要毛文龍當時出兵進擊遼沈,他就給毛文龍頒賜侯爵爵位。

爵位雖有世襲、不世襲的區別,可一個最次的不世襲侯爵,怎麽也能給子孫弄成一個世襲伯爵出來。

毛文龍自然想拿侯爵,火中取栗就不怕燙手,結果分兵數路,從薩爾滸進攻遼沈的這一路最為重要,就被建奴聚兵全殲。

薩爾滸在渾河上遊,控制這裡,就能影響渾河中遊的沈陽,和再南一點的遼陽。

並敘前功,以一個侯爵就能完成對毛文龍的封賞;盧象升、袁樞本就有超擢的嫌疑,先記功在冊,等以後調任時一並賞賜就可以了。

從濟州島繞擊義州斬斷八旗軍歸路的楊肇基,收復遼沈廢墟空城的沈有容都需要賞賜;偏偏又不好封賞。

不同於自成格局的毛文龍,毛文龍的糧餉早前走登萊海運廳,名義上也歸山東、登萊方面節製,實際上毛文龍是自己乾自己的,所以怎麽封賞毛文龍都不會涉及其他重臣。

楊肇基、沈有容則不同,一個曾今短暫隸屬在袁可立帳下,一個目前是袁可立的左膀右臂。

這兩個人並敘前後軍功和軍中威望,的確可以封賞伯爵,可這樣的話袁可立怎麽封?

大明的爵位意味著勳臣身份;王陽明那麽厲害的人物因軍功封伯,然後一輩子被擠壓在地方上,掌權的文臣們有意識排擠王陽明。

原因就在於軍功封爵的文臣影響力太過可怕,一旦入閣,就沒人能壓得住。

大明朝再怎麽文貴武賤,實打實的軍功是含金量最重要的東西。

管你什麽來頭,只要能打勝仗,能有軍功,那你就是有道理的,代表一切正義的存在。

例如嘉靖時期的三邊總督曾銑,三十歲就任三邊總督,受嘉靖器重,主持收復河套戰事,朝野上下有幾個人誹議曾銑升官速度和責任之重?

沒有誹議,無數人期待、讚同曾銑收復河套……結果就是曾銑在開戰前期,因嘉靖後悔,曾銑及其提拔的邊軍將領被一同清洗。

有曾銑這樣的先例擺在前面,以現在洪承疇、孫傳庭的年齡接掌宣大總督、三邊總督不存在援例問題。

洪承疇就任後有龍門之捷,孫傳庭也有漢中招撫流賊,遙控遣將收復蘭州的軍功。

只要有軍功,能打贏仗,那升官就不存在問題。

軍功,是官員越級提升、迅速積累名望的最佳捷徑。

跟著一個擅長打仗的人做朋友,獲益也是很大的。

所以目前內閣就很為難,不得不卡住沈有容、楊肇基的相關晉升、任命。

原因就在這裡,這兩個如果封伯爵,那怎麽封賞袁可立?

袁可立已經是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右督禦史、左柱國、北洋總督,結算下來是當今為數不多超品的封疆大吏。

特別是太子太師這個超品加銜,將袁可立地位拔的很高;與此相對的是徐光啟太子太保,葉向高的太子太傅。

三公、三孤、三師這類榮譽加官本來是可以兼任的,資歷、功勳越高,漸進加授以示榮耀。

呂維掌權以來,隻授出六個太子系的加銜;既太子太師袁可立、太子太保徐光啟、太子太傅葉向高;太子少師周道登,太子少保顧秉謙,太子少傅李長庚。

以三孤加銜定下這些人今後在新朝的地位,本就有穩定局勢、秩序,避免爭奪的用意。

現在袁可立封伯爵,甚至侯爵後,哪怕不用回京,他矗立在地方上就能直接影響中樞決策。如果引袁可立入朝,那袁可立勢必後發先至,將顧秉謙及葉向高、史繼偕、韓爌這類老資歷內閣壓的死死。

這就很麻煩了,內閣才享受到呂維全面解綁的相權,一個個鼓足氣要大乾一場……這種情況下誰願意找一個強勢的搭檔來領導、指揮自己?

所以袁可立的軍功評定被有意識無限延期,連著沈有容、楊肇基一起被影響,兩人的功勳並敘總結也一致延遲。

軍功結算也是分批進行的,在爵位、職位不發生變動的情況下,根據目前戰功獎勵金幣、銀幣也是有傳統可以借鑒的。

於是乎,朝鮮戰場結束後,反倒是沒什麽人脈基礎的毛文龍獲封侯爵,除了毛文龍之外, 高層之中再無變動,其後才是高層、中層的大批賞賜。賞賜來源也不需要中樞另行起運撥發金銀,光靠朝鮮戰場繳獲的物資就能滿足賞賜所需。

朝鮮鎮、東江鎮沒有什麽顯著的中高層人事變動;與此相對應,遼鎮就開始進入動蕩期。

一批批的遼兵被裁汰,九萬兩千人,其中騎兵編制近半的遼鎮被一口氣縮編為三個主力團,即一個旅的編制。

十中選一,哪怕再吃空餉喝兵血,十選一的基礎上,怎麽也能整編出一旅精英部隊來。

這也意味著遼鎮……遼西將門不得不破產,遼鎮編制內陸續撥發的戰馬、馬價銀、馬料前才是貪汙的重點。

一個軍士一年才多少糧餉?一匹戰馬一年又有多少份額的糧餉?

軍士活蹦亂跳的,自不好輕易貪汙、侵佔其糧餉;戰馬可沒啥人權,想欺負就欺負了。

遼鎮兵額、戰馬、馬料毀滅性縮編,遼西將門有幾家子能置身事外?

似乎為了鼓勵袁可立的軍功,內閣一轉手,就把袁崇煥的遼鎮徹底的歸入北洋總督節製范圍內。裁撤遼軍的重大任務,就這麽落到了袁可立肩上,也挖下了一個大坑。

不需黨爭,可沒說不準傾軋、排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