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好皇帝》第14章 混亂的財政
  韓文是北宋宰相韓琦的後裔,名門之後,家境殷實,打從娘胎出來就開始接受最正統的入學教育,被家人培養成了為科舉而生的考試機器人。

  果然到了成化八年就高中進士,時年僅25歲,在家人親友的安排下,順利進京當上了工科給事中。

  “給事中”是個七品的小官,位低卻權重,是朝廷安排在六部中非常重要的監察部門,而工科給事中專職審查工部軍械製造、工程項目、整個工部所有銀錢收入和支出,都可以審查。

  在某種程度上,可算是製衡工部尚書的一個職位。

  韓文一個新出道的進士,就能在這麽要害的部門任職,隻能說頭上有人,前途一片光明。

  韓文之後,又在地方上當過巡撫、總督,一路煊赫的走過來,時至今年已經64歲,正處在政治的黃金年齡,既有豐富的從政經驗,又不至於太老導致腦子糊塗。被弘治皇帝安排在了正二品的戶部尚書位子上,可謂光宗耀祖。

  作為戶部尚書,韓文掌管著全國財政的動向,而文官集團掌握了大明的商業、海貿走私和財稅大權,財權無疑是內閣最強有力的武器,用金錢來發動第一波進攻,明顯是準備讓朱厚照毫無招架之力。

  隻要是涉及到用錢,朱厚照就必須依仗戶部,至少內閣是這麽認為的,他們不認為長在深宮的朱厚照會有掙錢的能力。隻要內閣在錢財上掐住脖子,朱厚照就什麽事都做不成!最後隻能乖乖服軟,接受內閣的安排。

  “啟稟皇上,此次大行皇帝駕崩,國葬持續半月有余,靡費甚巨,如果再算上尚未選址營建的皇陵,總共需要120萬兩銀子的支出。

  其次就是皇上的登基大典,總共花費86萬兩多。

  大行皇帝駕崩前,囑托內閣及早為皇上甄選皇后,舉辦大婚為皇室添加子嗣,大明沒有繼承人,國本不穩!內閣商議在今年冬季前為皇上甄選秀女舉辦婚禮,戶部至少得準備200萬兩銀子,才夠體面。

  現如今戶部太倉庫隻余102萬兩銀子,缺銀304兩,缺口巨大,請皇上聖斷。”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仔細的聽著韓文的稟報,等到他說完之後,卻沒有立即回應,而是閉著眼睛開始在腦子裡回想著昨晚上預先想好的說辭,做最後一遍的檢查。

  韓文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戶部太倉庫沒錢了,朝廷每年的稅收本來就很緊張,300萬兩的缺口一時半會很難補不上。所以就想要皇帝的內承運庫裡支銀子出來,填補空缺。

  弘治皇帝給朱厚照留了五百萬的家底,內閣這一下就要拿掉一大半,出手不可謂不狠。

  金鑾殿裡靜悄悄的,可聞落針,群臣肅立其中,都在等著皇帝發言。

  “韓部堂!我想問一下,咱大明一年的財政總收入是多少?為何區區300萬兩就把你難倒了?”

  韓文拉了拉衣領,深呼一口氣道:“去年全國田賦收入為1700萬石,折銀1020萬兩。另鈔關、商稅、漁課、茶課、礦銀、棉紗、絲綢、鹽引收1060萬兩,徭役折銀420萬兩。折合現現銀一年稅收總入2480萬兩。戶部一年積存380余萬兩!”

  “戶部一年收入怎麽才380萬兩?我大明近七千萬人口,就是每人隻收一百文錢的稅,一年也有七百萬了!”朱厚照眉毛一豎,神情有些不愉!

  其實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朱厚照對明朝歷年的財政收入都調查的清清楚楚,

戶部一年收入多少錢他早就做足了功課,之所以這麽說,隻是為了把韓文往溝裡帶而已。  明朝不是金本位也不是銀本位國家!完全是糧本位的國家。

  民以食為天,這個糧食在一定時期是可以作為流通貨幣來以物易物的,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一窮二白經濟困難,也曾實行過一段時間的糧本位,用糧食和棉花來作為結算貨幣,陳雲就是以糧食棉花為基礎,在上海打贏了金融戰爭,確立了人民幣的信用。

  糧本位就意味著社會資產都可以折算成糧食來結算,就連收稅也以收糧食實物為主,比如明朝的田賦就是收的實物米和麥!

  在明代一石米大約相當於現代150斤左右,在正常年景,一石米的售價約為銀0.6兩。

  如果是災荒年份,糧貴銀賤,一石米可能漲到五六兩銀子甚至十幾兩都有可能。

  而在明朝一戶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費也就五兩銀子而已,如果市場上一石米漲到五六兩銀子的地步,那麽真的隻有造反一條路可走了。

  古代沒有火車輪船,交通極其不發達,全靠牛馬馱運或者水路運輸,地方上收取的糧食不可能運到京城集中之後,再分發下去,這樣路上的損耗恐怕都在一半以上,這是國家無法承受的。

  所以古代的糧食都是采取的就近分配原則,就地收取,就地分發。

  這個就地分發,主要供應地方上的軍隊、藩王宗室、官員薪酬支出,如果有大型的公共工程,比如興修水利,修路,也直接用糧食來作為工作報酬來支付。

  剩余的一部分運送到各地府縣糧倉,為災荒做備用,一部分起運京師。

  事實上大明朝所有的稅賦,包括鹽引、茶課、鈔關稅和商稅這些,大頭都是地方收集之後,自行分配,隻有少部分才會送到京城由六部瓜分。

  朝廷六部都有自己的財政收入,並且有權利自由分配這些收入。

  這也就意味著戶部其實並不是中央銀行,它並沒有統籌規劃全國財政的作用。戶部其實就是一個數據統計部門,戶部尚書承擔的是會計的職責!

  也就是說,整個大明朝全國的財政,是沒有統一規劃的,完全就是野蠻的自由生長,混亂無比!

  就比如最重要的錢幣鑄造,居然是由工部負責的。這不是笑話麽!大家都知道鑄幣是個發大財的產業。

  因為造錢可以收鑄幣稅,如果朝廷計劃的合理,一年收兩千萬的鑄幣稅不是夢。

  鑄幣稅並不是真的從錢裡面收稅,而是發行貨幣成本與面值之間的收益。比如一張百元人民幣,鑄幣成本就是一張紙,油墨和電費啥的,加起來也就一塊錢的成本,剩下的99元就是鑄幣稅了……

  這個鑄幣稅是國家財政最重要的純利潤來源之一!

  所以大家都知道為什麽美國是世界最有錢的國家了吧!因為全世界的國際貿易主要是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美國可以不要臉的印鈔票,然後用美金在全世界買買買,付出的代價就隻是紙的成本而已。

  實際上美國次貸危機就是這麽乾的,拚命印鈔票,讓全世界給美國的金融黑洞填窟窿買單,搞得很多國家也跟著崩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如果是金幣、銀幣怎麽收鑄幣稅呢?其實就是朝廷在一枚幣值穩定的金幣中間加入小部分比例的廉價金屬,比如銅,銀之類的。

  在一枚10克的金幣裡面,其實隻有8克的黃金,剩下的兩克是銅。但是這枚金幣在市場上依然可以當成10克使用,這兩克銅就是鑄幣稅,是朝廷鑄造金幣所賺的利潤。

  當然如果皇帝沒有節操,為了賺錢,在10克的金幣裡摻入5克的銅,那就會造成金幣貶值,通貨膨脹,其實就是在造假幣了。

  當然明朝並不是金本位和銀本位的國家,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銀子和金子始終是一坨一坨的,重量、成色、形狀都沒個固定標準。

  但是大明也收鑄幣稅,那就是和民國法幣、津巴布韋幣並駕齊驅的超級貶值貨幣大明寶鈔!

  大明寶鈔是明朝政府以糧食為基準,發行的一種信用貨幣,以恆定的糧食作為等價物,是一種糧本位貨幣。

  也就是說每一貫寶鈔都能在市面上兌付到相應數量的糧食,這本來就是個很好的貨幣。

  如果明朝政府能嚴格以市場上的糧食數量發行寶鈔,作為糧本位貨幣,那麽寶鈔的幣值還是非常穩定的,老百姓也認可。

  但是大明朝廷財政混亂,皇帝動不動就沒錢。

  這一缺錢,日子就過得難受,怎麽辦?那就印紙鈔唄!

  反正隻要印出來的錢,成本就是一張紙,卻可以在市面上兌換各種物資,這太劃算了!

  至於濫發紙幣掠奪社會財富,進而造成通貨膨脹的後果,完全不去考慮。

  於是大明寶鈔泛濫成災,開始瘋狂的貶值,最嚴重的時候貶了差不多一千倍的程度。

  而皇帝也不懂為啥寶鈔會越來越不值錢,於是就聽信朝廷大臣的忽悠,居然取消了寶鈔的糧本位制度,先後用鹽稅、商稅、人頭稅來作質押發行貨幣。

  最後的結果就是糧食,鹽稅、商稅、寶鈔全部崩潰,給大明財政年年巨虧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到了萬歷時期,大明寶鈔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貨幣的功能, 淪為了一張廢紙。

  大明朝廷失去了發行貨幣的信用,這也就是等於失去了收取鑄幣稅的機會。

  沒了鑄幣稅,這也是萬歷之後明朝財政入不敷,最後走向崩潰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厚照雖然不懂現代經濟學知識,但是基本的數學知識還是懂的,所以他稍稍一計算,就發現朝廷的財政混亂無比,各種偷稅漏稅,稅收流失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

  稅收取之於民,最後用之於民!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經濟欣欣向榮,社會財富慢慢增加。

  但是大明每年收上來的兩千多萬兩賦稅,基本上都被士紳集團一層層掠奪瓜分的一乾二淨,貧窮老百姓根本落不到好。

  百姓窮,國家就窮,每年的賦稅越來越難收,也越來越少。

  相應的利益集團卻吃的滿肚肥油,不斷地積蓄資產,壟斷了社會上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

  大明朝以前的皇帝沒學過數學,更沒學過經濟,天天念著儒家經典,以至於被文官們忽悠了也不知道,國家的稅收越來越少,卻不知道原因在哪裡。

  大明朝以前的皇帝不知道,隻能任由內閣來忽悠,最後導致財政大權旁落,士紳利益集團控制了整個國家。

  但是,現在的朱厚照可不是個好忽悠的!

  內閣六部依然用以前對付皇帝的辦法來對付朱厚照,卻不知道朱厚照有一萬種辦法反擊回去!

  畢竟朱厚照前世可是做生意的,雖然隻是一家煙酒小超市,但是帳還是會算的。

  一個會算帳的皇帝,就是內閣六部的災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