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211章 薑大同起義
  大明在南方戰場的連番勝利,刺激到了滿清,也刺激到了一位不起眼的人。

  薑瓖,雖然因為最後反清複明而被少數後世之人當成是民族英雄,但若是仔細研讀他的一生,雖然稱之為狗熊有點過分,但牆頭草這個稱呼絕對是跑不了的。

  薑家世代皆明將,薑瓖當初任鎮朔將軍印大同總兵官。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克太原,他投降大順政權。然而四月底大順敗亡,六月初六日,薑瓖殺大順軍守將張天琳,投降滿清英親王阿濟格,後隨阿濟格進兵征伐山西、陝西。卻因為滿清對漢將的歧視,心生不滿。順治五年(1648年)冬,薑瓖得知多鐸病故、多爾袞染病,十二月初三日於大同起義歸南明,隨後多爾袞親自督戰,阿濟格圍困大同數月,有叛徒的內應,殺害了薑瓖等人,終於攻克了大同,隨後屠城。

  所以,薑瓖的反清複明,大部分原因還是與李成棟等人類似,自身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再次反叛罷了。

  原本這場反叛應該早就發生了,只是因為李岩的蝴蝶效應,讓滿清沒來得及對薑瓖下手,讓薑瓖心生僥幸,以為可以永保富貴。不過,隨後就是滿清南方戰線吃緊,兵力捉襟見肘的多爾袞也將目標對準了薑瓖,讓他出兵南下。

  這可就要了薑瓖的老命了,大同就是薑瓖的根據地,是他的命根子,如何肯隨便交給別人?一旦失去了大同,他不就成了任由滿清宰割的魚腩?因此,在接到滿清的調令後心生不滿的薑瓖坐不住了,於順治六年(1649年7月)宣布反正,效忠南方的宣武皇帝。

  多爾袞聽聞此噩耗,原本就拖著的病體就更加嚴重了,直接連床都起不來了。按照多爾袞的內心,即使江南全線失利,但只要控制了長江以北地區的幾個關鍵節點,南明想要在北方與大清爭雄也難,因為在平坦的華北平原上,正是滿清與蒙古騎兵馳騁的最佳戰場,即使南明火器很強,但面對來去如風的騎兵,想要戰勝也比較困難,與南明劃江而治的最低目標還是比較容易達成的。

  然而,薑瓖,一個不起眼看似隨意拿捏的軟腳蝦就這麽反了,讓滿清如何等閑視之?山西,可不比江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陝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蒙古毗連,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可以說,一旦失去山西,滿清對西北的控制就不可能實現,甚至也會導致對中原核心河南的統治不穩。

  一方面,多爾袞想到了最輕松的舉措,那就是招撫薑瓖,還擔心別人的分量不足,親自來到了大同,寫了一封親筆信,大意就是,若是他人前來招降,你有顧慮也許不願投降,但我親自來了,你就應該投降了。你一旦歸降,不計前嫌,以往的罪責一律赦免,還可以繼續榮華富貴。我的話一向算數,若不算數,天下誰會再相信我呢?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然而,薑瓖知道,多爾袞所有的措辭無非是一個緩兵之計,對於一再反覆的人,滿清如何可以容忍?一旦投降,自己的下場只會更慘,拒絕了這個提議。

  於是,多爾袞怒了。在多爾袞的命令下,集中了京畿一代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京的許多滿清王爺都被派到了大同一帶。此時,滿清戰功最卓著,被後來的乾隆譽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的多鐸已經於去年因染上天花去世,多爾袞最親信的就是他的兄長阿濟格,因此,以阿濟格為首,帶著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親王滿達海、多羅郡王瓦克達等人率領滿漢蒙各組軍隊月七八萬人就來到了大同。

  然而,此時的大同已經不是那麽容易打下得了。薑瓖的舉動顯然是早有預謀的,在宣布反正後,第一時間就分發榜文到大同附近,讓飽受壓迫的漢人群起響應,在最短的時間就聚集了超過十萬兵馬,雖然大多是未經訓練的莊稼漢,但用於守城,作為壯丁使用卻是最佳。而且,大同原本就是明朝的九邊重鎮之一,更因為逼近京師,建造的尤其堅固,城牆厚度嚇死人。

  清軍雖然帶來了看似威力強勁的紅衣大炮,但轟擊了半天,竟然徒勞無功。清軍無奈之下,只能圍城。

  然而,山西境內也越發不穩定起來。

  清軍顯然低估了漢人對滿清的仇恨程度。這也難怪,為了持續對南方的作戰,滿清只能加大對北方地區的盤剝, 山西就是重災區之一,苛捐雜稅就沒有一日或停過。漢人實在是無法活下去了,在薑瓖的鼓動下,江西甚至更遠省份的漢人還有其他少數民族都被發動了起來,踴躍參加義軍,短短三四個月時間,山西除了省會太原等少數城市,大多已經被義軍佔領。按照滿清的估計,勢力較大的就有劉永忠、薑建勳等人,都已經聚眾十數萬。

  尤其是劉遷率領的義軍,佔領了代州,直接威脅包圍大同的清軍的背部。為了除掉這個威脅,滿清不得已派出佟養量所帶領的山東兵對付劉遷部。接著,又調來了山西三邊總督孟喬芳的陝軍前來山西,卻導致陝西也亂了,山西的王永強自稱招撫大將軍,於順治六年十月佔領榆林,隨即南下,與留守延安的王永鎮合力佔領了延安。

  更早的時候,甘肅回族將領米喇印、丁國棟也發動了起義,他們還擁立了當地的明朝一個藩王,且起義軍中也有不少漢人,聲勢也是不小,讓滿清焦頭爛額。至此,滿清西北甚至中部都是一片糜爛。

  直到此時,熟知歷史的李岩才放下心來,“果然,雖然晚了一些,但薑瓖還是起義了。”李岩對此也早有準備。

  其實,李岩一直不看好薑瓖的大同起義,因為,大同實在是距離滿清通知核心區京畿太近了,滿清兵力再不足,也不可能任由山西的局勢失控,必然傾盡全力將其鎮壓下去。

  但這樣的情形,無疑對南方的大明更加有利。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