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172章 尼堪誘敵深入
  長沙是有接近兩千年歷史的古城,不僅歷史悠久,也是名字與位置都千年不變的少有的城市之一。早在秦朝就有了城牆,在明朝自然也不會荒廢,不僅此時的城牆范圍有所擴大,城牆總長度大約14到15裡,面積也就是三四平方公裡。不過,在明代之前,還是夯土結構。為了加強城防,明朝地方衙門對城牆進行包磚加固。當然,面對清軍的紅衣大炮,也是沒有太多卵用。

  不僅有城牆,長沙還有護城河。在和平時期,護城河上的橋是石頭的,但現在大戰在即,李過下令拆毀石橋,建起了吊橋,以加強防守。

  不過,即使有護城河,一旦城牆被清軍擊毀,一來守城士兵心緒大亂,二來無法提供火力支援,清軍想要渡河還是比較容易的。

  李過久經戰陣,自然知道這一點。他曾經寄希望於向李岩求援,提供鋼筋混凝土進行加固。但李岩有所顧慮。即使長沙城牆再堅固,如果不能獲得充足的支援,也會有陷落的時候。因此,李岩拒絕了李過的請求。不過也不是對李過的請求置若罔聞,給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在原本就不大的城牆內再建立了一道小的城牆,范圍不過一平方裡,只是將原來的巡撫衙門等重要據點包含了進去。城牆長度只有四裡,這麽點城牆建造起來就快多了,畢竟工作量不大。

  而且,李岩的建議顯然不止於此。若論城牆最適合防守的建造樣式,其實並不是後世的宋明這幾個王朝,而是唐朝。唐朝早期的城市是坊市制度執行最好的時候。坊,又叫裡,是古代城市最基本的單位。“市”則為商品交換的場所。坊市製中的“坊”是將城市中各類建築劃分成封閉的地理空間,將城市居民分區居住並保持相對獨立性的一種封閉式管理模式。作為歷代坊市制度發展的頂峰,唐代將城市居民按坊居住並進行管理,形成了統一的城市格局。市、坊嚴格分開並將居民區用圍牆圈起來,配合宵禁等制度更加強了對市民的監控與管理。當時,一些江湖人士或惡少逞能滋事也多在坊外發生,而坊內很少見,就說明了這一點,更重要的卻是,在外敵入侵時,坊市的隔牆也起到了阻敵的效果。

  不過,就在唐朝中後期,隨著城市的發展,坊市制度就逐漸瓦解了,在經濟發達的宋明就更難實行了。李岩自然不可能逆轉時代潮流再次建立坊市,但不代表不可以在戰時聯通城門的主乾道上設立用於防守的箭樓與坊牆。這些箭樓與坊牆只是為了加大清軍的傷亡,並不是為了堅守多長時間,因此,建造的並不是十分堅固。在事不可為的時候,守軍將從箭樓撤退,並集中兵力死守內城。並且,這內城就並不是處於城市的正中心,而是背靠城東外牆,瀕臨湘江,一旦事有不濟,可順利通過湘江撤退。

  李過對李岩的建議深以為然。其實也難怪,後世的李岩混跡各大論壇,一直是嘴炮無敵的存在,雖然大多是紙上談兵,但從理論上講,確實是無懈可擊的。也許,讓李岩進行更具創造性的進攻,很難有什麽新意。但若用於古板防守,熟知中外經典防禦案例且防禦工事的李岩,確實可被人稱為“防禦宗師”。

  因此,在李定國出世前,李岩頗有孤掌難鳴之感。有矛有盾,才能組成一個無敵的組合。

  李過不僅對防禦工事上了心,對人員調派也費了一番心思。縱觀大明這幾年的案例,失敗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友軍的不作為,讓當事軍隊孤立無援,最後以失敗告終。李過在與李岩商議後,決定不再依照以往不同所屬的部隊分地放手的策略。將郝搖旗、馬進忠等人盡數調派到了長沙,他們各有一鎮精銳也被帶到了長沙。同時,李過也派出了自己的軍隊出鎮湘潭,與長沙守望相助。

  軍隊混編,且主將都在長沙,雖然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至少能夠讓湘潭的軍隊不致因畏敵而躊躇不前,而一軍主將,身邊的軍隊總是最精銳的,戰鬥力最強,主將想要陣亡也比較難。總體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尼堪於4月下旬來到的長沙。見到此時戒備森嚴的長沙,雖然表面上還在說笑的尼堪,內心卻戒備之心大起,“今日初臨長沙,士兵疲敝,先行修正,明日再戰。”在長沙城外五裡處扎營。

  眾將本來也是心虛,見尼堪如此說,自然應命。

  第二天,尼堪選派在營帳中最沒地位的綠營鄭四維部進行試探性的攻城。 鄭四維無奈,硬著頭皮指派自己的副將帶著督標營一千將士進行攻城試探。

  結果任何人都猜得到,這一千人甚至連護城河都沒有渡過去,就被明軍的火槍隊乾掉了。

  尼堪見到明軍確實戒備森嚴,且放手嚴謹,不得不暫停攻城,等待還在辛苦跋涉的紅衣大炮前來,期間的糧食消耗自然是必不可少,這就是尼堪抱著僥幸心理試探性攻城的緣故。

  結果,一等就是十三天,被清軍視為攻城終極殺器的三門紅衣大炮才姍姍來遲的抵達長沙。又是大半天的安裝調試,清軍的紅衣大炮才準備就緒,當天下午,開始對西城牆進行攻擊。

  面對紅衣大炮,最好的手段當然是主動出擊,毀掉這幾門炮。但是,李過知道明軍的最大弱點,那就是野戰明顯不如清軍,若是當真主動出擊,說不定反而正中清軍下懷。

  尼堪也確實有這個意思,將火炮推到長沙城外兩裡之地,火炮周圍的士兵看似不多,也就大約千余人,但看不到的遠處。卻布置了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朝超過五千人,成圓弧狀遠遠的監控此處,只要明軍單杆出城,騎兵在短短一盞茶的功夫就可抵達,對來敵進行最猛烈的打擊。騎兵不僅是此時的王牌軍種,即使面對李岩的火槍隊其實也是不落下風的。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所以尼堪自信滿滿。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