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224章 漢人原來也不好惹
  隨後,二李合兵,開始向西南方向的信陽退兵。

  阿奴金不甘心被自己看不起的漢人軍隊就此逃脫,苦思計策。

  邊上一名漢人謀士說道,“小王爺無需擔心,李岩與李定國雖然合兵,但兵力也不過三四萬人,雖然與我軍相當,但我們畢竟有四條腿,戰退由我,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據某家觀之,他們的目標也不過是撤退。既然如此,他們的撤退方向也就確定了。為了擺脫我們的追擊,他們肯定會向西南的山區轉移,而且,某家斷言,他們的撤退方向,必然是信陽。”

  “為何?他們直接向西撤退,然後折向南不是更快的接近山區麽?”阿奴金顯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因為李岩與紅娘子的老部下在信陽的雞冠山啊。這一次,李岩既然大軍逼近信陽,又自以為控制了武昌,必然會帶著這些老部下撤回江南。”漢人謀士摸著小胡子說道。

  雖然滿清早就宣稱佔據了河南全境,但雞冠山一帶山巒起伏,且民窮地寡,也沒有多大油水,再有大多是李岩與紅娘子的信徒,反抗意識十分強烈。而滿清又將注意力放在了江南,竟然讓紅娘子在雞冠山的部眾殘存至今。李岩確實割舍不下他們。因為經過此番不成功的北伐後,明清南北分治的局面已經定型,即使想要打破僵局,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事情。

  在這樣的情形下,滿清最可能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控制區內排除異己,作為李岩與紅娘子的部下,又是南北控制的前線,信陽的雞冠山必然是滿清重點的清剿對象,李岩又怎能放棄這些忠實的部下呢?

  因此,正如那位漢人謀士所言,李岩等人率領著部隊正往雞冠山趕來。

  阿奴金很是興奮的拍著那名漢人的肩膀,簡直要將那瘦弱的漢人的肩膀拍挎了,但卻要努力表現出受寵若驚的模樣,“小的也就是在小王爺的提點下才想到李岩必會向信陽撤退,實在是禁不住小王爺的誇獎。”

  阿奴金牛眼一瞪,“難道你還擔心小王會貪了你的功勞?這麽點功勞小王還不放在眼裡。”

  隨後,蒙古騎兵從道路兩側展開了對大道上明軍的攻擊,他們的重點目標依舊是明軍的輜重。在他們看來,只要失去了彈藥,明軍也就不足為懼了。

  所以說,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華大地上就不存在蠢笨的軍事將領,即使是初次出道的蒙古小王爺,也知道輜重的重要性。

  然而,他遭遇的是李岩的輜重部隊,與其他人的輜重部隊不同,李岩的輜重營,才是最強戰力的部隊。

  李岩明白,車輛既然是用於軍隊運輸,自然要考慮軍事用途,因此大明時期才出現的偏廂車就進入了李岩的視線。

  明代宗在位的時候,郭登在大同曾經建造用於防守的偏廂車,轅長1.3丈,寬0.9丈,高0.75丈,廂用薄板,上置銃,編配10人使用,“出則左右相配,前後相接鉤環牽互,車載衣、糧、器械並鹿角”。這些戰車都是只有一面朝外的牆板,這就是偏廂名稱的由來。在戰時,可以將偏廂車組合在一起,帶牆板的放在外側,就可組成一道簡易的圍牆,對付騎兵最為有效。

  然而,為了增強防護,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車體的沉重,據記載,戚繼光的偏廂車重量就超過600斤,再加上高低不平的道路,行走就更加困難了。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在沒有內燃機的時代,要想運輸龐大的軍用物資,就離不開騾馬這樣的畜力甚至人力。可是,畜力、人力畢竟是有限的,為了最大程度的運輸物資,李岩不得不對運輸的馬車就進行多方改良。

  在瓊州首先出現的四輪馬車自然也成了軍方的選擇,只是結構強化了不少。但也因此增加了馬車的重量,為了提高效率,減少畜力的損耗,李岩還將瓊州最先研製的軸承裝在了馬車上。不要小瞧這不起眼的軸承,光是軸承內的鋼珠就是李岩費了極大的精力指導下才完工的。這些鋼珠都是在鍛模內鍛打成粗毛胚,然後人工打磨而成,製造成本可想而知,而精度自然也不會太高。但即使這樣的簡易軸承,卻讓一匹馬輕松拉起了超出平時重量五成的馬車,讓眾人大呼不可思議。

  因此李岩心中也是得意,“你們哪知道滾動摩擦與滑動摩擦系數的巨大差異呢?”

  也因此,李岩的輜重部隊,所使用的運輸車輛的重量雖然也超過了五百斤,如果包括運輸的物資,重量甚至超過兩千斤。但由於使用了四個輪子,還有新出現的軸承,竟然只需要一匹馬就可拉動,畢竟滾動摩擦小嘛,只是需要剛起步的時候邊上的士兵需要推動一下,這是為了克服靜摩擦。

  因此, 雖然是長途跋涉,李岩的輜重營卻從來沒有掉隊過。

  也因此,阿奴金遭遇了來到大明境內的第一場大敗。因為,他們面對的是蒙古人最不擅長的攻堅戰。有人要問,這不是野戰嗎?為什麽說是攻堅戰?

  因為早有準備的明軍輜重營,在行進過程中就有意識的將偏廂車兩兩配對,將牆板對準了外圍。一旦遭遇襲擊,馬上第一時間就牽走了運輸用的騾馬,將騾馬置於車隊中央,車輛則首尾相接,連在了一起。這可不就是一道簡易的城牆嗎?

  於是,蒙古騎兵那凶猛的攻擊,落在偏廂車陣上,卻如同驚濤拍岸,聲勢雖大,江石卻自巍然不動。

  猛攻半天,蒙古騎兵徒留下近四千具屍體。阿奴金從未吃過如此大敗,急紅了眼,還待繼續攻擊。

  又是那名謀士,大聲的對阿奴金說道,“小王爺,你難道忘記了王爺的交代了嗎?”

  一聽說自己的父王,阿奴金神志陡然清醒。要知道,他雖然最受老王爺的寵愛,成了科爾沁的世子,但並不是老王爺唯一的兒子,其余的兒子正對他的世子之位虎視眈眈。用屁股想都知道,如果自己讓這支騎兵損失慘重,回去後,這世子之位也必然不保。

  正與此時,蒙古軍後隊報告,左右兩側有明軍接近,顯然,明軍打算實施包圍戰。

  阿奴金雖然心有不甘,還是不顧阿濟格的嚴令,撤兵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