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221章 3李心思各不同
  一晃已經是1650年3月,在滿清的全力進攻下,大同已是搖搖欲墜,薑瓖多次泣血向南方的大明求救。

  南方的大明朝廷也急了,這畢竟是主動歸降自己的義軍,一旦放棄,談何朝廷的威信?即使是做做樣子,也必須要派出一支援兵才行,急令李岩等人北上救援。

  不過,三李的反應各不相同。

  首先是荊州的李過。荊州對於李過來說是一個傷心之地。曾經,荊州似乎在李過的兵威下瑟瑟發抖,卻因為所謂“友軍”的無能而惜敗,甚至被逼迫到了西南山區,艱苦存活。

  可以說,只要佔領了荊州,就關閉了湖北的西北大門,再拿下武昌,明軍就可完全控住湖廣,李過也就擁有了自己的地盤,再也不用觀看別人臉色了。

  只是,荊州不愧是茅坑裡的石頭,雖然城池不大,兵力不多,卻建造的十分堅固。而且,守軍也不是一般人,竟然也是大順軍余部。李自成駐留於此地的副將鄭四維在殺死其主將孟長庚投降清軍後,堅守該城,以致令大順軍余部在這堅城之下吃盡了苦頭。

  荊州主將鄭四維是河南尉氏縣洧川東裡人,早年間因年少頑皮失學,品行惡劣;長大後他橫行鄉裡,惡拿橫索,每為父老側目。當李自成帶領部下在河南與官軍混戰時,他加入農民軍,因作戰勇猛而屢得升遷。在大順軍製將軍任光榮率所部六千余人入駐荊州之時,他以偏裨將校的身份,隨同來到當地。

  隨後清兵在吳三桂帶領下入關,一路勢如破竹,將李自成追趕成了喪家之犬。清順治二年二月,李自成及大順軍指揮中樞進入荊州,可是他在這裡僅隻停留了十幾天,到三月初九日便十分輕率的放棄了這方戰略重鎮,移住潛江。隨後,阿濟格率手下的虎狼之師對大順軍躡足猛追,竟以“八戰八捷”之功,連克40余城……李自成被打得狼狽不堪,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居然命大順原駐荊州的主將任光榮隨其東撤,留鄭四維協助孟長庚守荊州。

  先前,當任光榮還在荊州時,對鄭四維還有所約束,可是自從任離去之後,鄭四維心裡不由打起小鼓。他想與其陪著孟長庚等死守荊州,不如自謀生路,因其見清軍兵勢強盛,乾脆殺了孟長庚投了滿清。

  若是其他明軍將領,鄭四維還有可能投降,但是面對曾經的大順軍戰友,自己卻是殺害主將的叛徒,如何能夠被再次接納?唯有一條路,只能拚死抵抗了。因此,城內官兵一體,抵抗的竟然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李過顯然也不想放過這些反骨仔,根本也不會招降他們,一上來就是強攻。然而攻城超過十天,竟然不能下,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也不過攻上了城牆,卻堅持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被撲了下去。

  李過自然也不會一根繩子上吊死,坑道、火藥甚至火炮都用了遍,甚至還炸毀了一段城牆,但清兵無師自通的利用沙袋就簡單的堵住了漏洞,並殲滅了入城的明軍。小小的荊州城依舊牢牢的掌握在清軍手中。

  李過還能怎麽辦,只能老辦法,圍城,長期的圍城。可以說,只要兵力足夠,物資不缺,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李過,所需要的只是時間罷了。

  在此種情形下,李過怎麽放棄荊州北上?因此,李過以荊州城破在即為理由,拒絕北上。

  至於李定國,倒是可以應命。

  武昌城的主帥是老牌漢奸家族佟家成員佟養和。論本心,佟養和是絕對不可能投降,只因為他知道像他這樣的老牌漢奸,因為做的壞事太多了,幾乎不可能獲得漢人的原諒。而且,李岩殺掉了佟養甲,也注定了佟家與大明是不共戴天之仇。

  然而,與荊州大多是大順降兵不同,佟養和的嫡系遼東兵也就是漢八旗畢竟不多,只有不過三四千人,佔絕大多數的卻是大明降將降兵。若是滿清一帆風順,他們自然是最忠心的馬前卒。但是,若是滿清看似不行了呢?尤其是,此時滿清處處硝煙,處處都是反叛,似乎很快就要退出中原了,讓這些叛軍如何自處?

  結果,等到李定國的四萬大軍,宣稱的十萬大軍抵達武昌,就已經接到了城內綠營發出的內應信件。

  李定國沒有吃驚,卻也不會掉以輕心的就完全相信。反正,無論真假,一試便知。

  結果,在攻城的第三天,城內綠營兵果然打開了城門,佟養和這個漢奸也步在自己兄長的後塵,成了明軍的刀下亡魂。

  李定國環顧四周,自己竟然是第一個達成戰前目標的人,心中自然得意。這時候,接到了朝廷的詔令,要求北上。連番大勝,讓李定國有些飄, 原本也就是心高氣傲之人,不免就看輕了滿清的實力,對於朝廷北上的命令欣然接受,成了第一個渡江北上的名軍將領。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武昌北面就是河南,在過去就是山西了。李定國明白,自己其實也不用抵達大同,只要進入山西境內,就是勝利。因為,滿清勢必不能允許另一隻軍隊進入山西從而與薑瓖會師。

  只要自己能夠抗住清兵的進攻,再有李岩等人的配合,穩住江北形勢似乎也並非不可能。

  然而,李岩已經事實上放棄了大同。

  對於救援大同,來自後世,看夠了美軍憑借強大實力進場進行的蛙跳戰術,李岩曾經設計了一個最可能實現的方案,那就是海上進攻京師,攻敵所必救,圍魏救趙。

  然而這個方案,就需要有一支數量不太少的精兵才能實現。然而單憑李岩甚至鄭成功的魚腩軍,顯然不行。前者數量不多,不能形成足夠的氣勢,而後者,那可憐的戰鬥力,還是算了吧。

  即使是假動作,逼迫清軍撤兵大同,那也是需要實力支撐的。

  畢竟,韃子即使兵力再緊張,也不可能放棄對京師的防備,那畢竟是韃子的退路所在。而且,現在的火槍兵相對於冷兵器部隊,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在抗戰時期,都有大刀隊夜戰日本鬼子的戰例,更何況是現在這個時空?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