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161章 煮熟的鴨子也能飛(1)
  眾人想到了徐達的先例。徐達也有幾個孩子,但按照禮法,肯定是只有一個孩子能繼承爵位。但由於靖難之役,明成祖封了親近自己的徐增壽為定國公,除此以外還有長支一脈的魏國公爵位被繼續保留,徐家從此就是是一門兩公,但這是兩代人努力的結果。而李岩家族呢,眼見得是在李岩的子女輩就能實現一門兩公的目標,怎能不讓外人羨慕?

  作為父親,李岩自然是希望自己所有的子女都能享受榮華富貴。然而,伴隨聖旨而來的還有另一道消息,那就是傅冠也去職了。之所以用“又”字是因為距離黃道周去職不過一年多時間,而傅冠在任上其實乾的相當出色,將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廷經營的也算政令通暢,在李岩的支持下,對地方也有一定的壓製作用,讓地方不至於完全遊離於朝廷之外,維護了大明形式上的統一。可以說,此時的大明,是離不開傅冠這樣一位善於修補的裱糊匠的,李岩更離不開這個盟友。即使朱慈烺表面上給予了自己榮耀,也彌補不了失去傅冠這個盟友的損失。畢竟,子孫的榮耀可以自己爭取,但盟友的失去卻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大計。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因此,李岩一聽說傅冠離職,心頭就是一咯噔。雖然說,傅冠去職最得利的是丁魁楚,但任何人都知道,若沒有某人的首肯,以丁魁楚的能力怎麽可能扳倒傅冠?而且,雖然表面上對付的是傅冠,但是,他們的終極目標是誰,大家也是一目了然。因為,朝廷中人都知道,李岩與傅冠形成了事實上的聯盟關系,任何一人去職,對於另外一人來說,都是少了一個依仗,對於以後施展抱負都是難上加難。

  “看樣子,朱慈烺對我也是起了忌憚之心了。”李岩沉思著。不過,賓客都在歡飲,李岩也不好打斷大家的雅興,還是要招待眾人一番。一直到李岩有些頭暈的時候,方才借口已經酒醉,返回自己的書房。同時,也請來了大奸人王坤。

  王坤顯然知道李岩會找自己,早早就在一側等待著。雖然是此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處於太監職業生涯的頂峰,但王坤一向在人前表現的十分謙恭,面對李岩這樣的實權派更是如此。因此,初一見到李岩,就是一個長揖,“王坤恭賀國公爺喜添龍鳳。”

  李岩趕緊走幾步,扶起王坤,說道,“李岩與王公公是患難之交,交情始於微末,與旁人截然不同,王公公何須多禮?”當初李岩與王坤合謀,逼迫黃道周離職,因此李岩才會說與王坤是患難之交。

  王坤面上果然露出笑意,“國公爺依然記得與王坤的情誼,讓王坤也是感激萬分。”兩人相互客套了一番。

  隨後,李岩進入正題,“傅首輔去職,想必是另有隱情吧?”

  王坤不僅知道其中的隱情,自己更是深深的參與其中,但面對李岩又怎麽可能說實話?說謊話才是太監們的必要、且最擅長的技能,“王坤雖然不甚聰明,對朝政也不大了解,但知道傅首輔去職對朝廷影響極大,因此也派人稍作了解,就此前來稟告國公爺。”

  當即就將丁魁楚上躥下跳的種種舉動描繪的活靈活現,卻將自己甚至與朱慈烺撇開的一乾二淨,撇清他自己是必須的,之所以還撇開朱慈烺,是因為他知道朱慈烺是自己唯一的依靠,出賣朱慈烺對自己沒有什麽好處。

  李岩聽著王坤這個奸人的描述,自然不可能完全相信,甚至已經腦補出丁魁楚是如何利用王坤與朱慈烺搞掉傅冠的首輔之位的。無非是利用一些簡單的貪腐案,讓傅冠聲名狼藉,自顧不暇,再由朱慈烺出面,好言安慰,其實卻是逼迫傅冠自動離職。傅冠此人,李岩還是比較了解的,雖然算得上是一名幹練的官員,但更多的時候,傅冠卻是一名名士。名士最大的特點是什麽?那就是愛惜自己的名聲。一旦自己的名聲遭受損害,即使不當官,也在所不惜。

  傅冠這名忘年交在朝堂的最後幾天,想必是飽受煎熬,李岩隻覺得內心都為他感覺到難過。然而,當務之急,卻是要面對丁魁楚上位造成的不利局面。

  想到與以前丁魁楚發生的種種矛盾,一旦丁魁楚成了大明首輔,雖然不能威脅李岩的地位,但給李岩使小辮子, 拖李岩後腿的事情還是做得出來的。因此,為了大明的利益,也不能讓丁魁楚這個只顧自己的小人當大明的首輔。

  其實,在大明想要搞掉一個人還是比較容易的。李岩在後世也曾經研究過大明的官場,從明朝中後期,大明的官場可以說就是偽君子當道。他們一面表面上人人都是正人君子,進入官場也是為了致君堯舜,宣揚所謂的君子政治。但實際上,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罔顧朝綱與人倫,至於普通給百姓的死活更是不在話下。就比如被人稱為賢相的徐階,一面享受士民的讚歎,另一方面卻在家鄉大肆圈地,超過四十萬畝,遠超嚴嵩。想一想,即使是所謂的名相都如此貪婪,更何況普通的官員?所以,崇禎哀歎,“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雖說一定程度上是為自己開脫,但也說出了部分實情。

  既然大家屁股底下都不乾淨,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也沒什麽好猶豫的。第二天,有關丁魁楚貪汙的事情就上了《新明日報》。上年列舉的事例還非常詳盡,比如丁魁楚在瓊州購房就花了十萬零五千兩,在廣州等地也有不少田產,據估計不下五處。這些房產總值不下四十萬兩,更有金銀珠寶、各種字畫加起來不下百萬兩。文章最後指出,丁魁楚家族雖然不小,但論財富不過一鄉間普通地主水平,再考慮到大明的俸祿,即使是一品的首輔,俸祿不過每月87石,試問,丁魁楚是如何取得如此多的家財的?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