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岩在熱火朝天的加強軍隊建設的時候,宋獻策回來了。應當說,宋獻策此次的行動不太順利。
自從李自成九宮山遇害,大順軍領導核心也遭遇破壞,比如大順軍中僅次於李自成的劉宗敏也被清軍俘獲並殺害,牛金星等文官也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關鍵是,按照官職高低確定次序也不行。比如,與劉宗敏地位相當的權將軍田見秀,因為屢次大戰,只有部眾七千余人,右營製將軍袁宗第只有部眾三千,兵力最多的製將軍劉芳亮兵力也不過一萬。而袁曾經的部下劉體純卻有部眾三萬,他的弟弟也有兵兩萬;郝搖旗擁眾四萬,王進才多達七萬六千。試問,強枝弱乾,令如何可行?一支二十幾萬的軍隊,竟然就此淪落。
剛從左良玉手中逃脫的何騰蛟以為這是一支弱小的土賊,命軍隊討伐,大敗而歸,隨後才對敵人進行招撫。不過,何騰蛟采用的是分而化之的策略,他們重點招降了郝搖旗與王進才二部,卻對其余軍隊既不安排駐地,也不供應糧餉。其余的大順軍不得已來到荊北。
隨後,七月間李過高一功等原本在陝北的大順軍也一路繞行來到了荊北,與先期到達的大順軍余部會合,聲勢大振。然而,還是沒有領導核心。隨後被湖北巡撫堵胤錫招降,整編成忠貞營。
再接著,宋獻策來到湖廣,他很自然的拋棄了李岩挖何騰蛟牆角的策略。因為何騰蛟招降的兩部大順軍,數量至少都是四萬,哪還能輕易招攬?就不怕反客為主嗎?乾脆繼續北上荊州,招徠忠貞營諸部。
這時候,宋獻策遇上了白旺。原本歷史上,在李自成犧牲後,白旺被他的部將害死。不過,李岩感念白旺的相助之情,臨離開荊北之前,給白旺寫了一封信,提示他不要與李闖一路南下,否則根基全失,就成了喪家之犬了。不過知道白旺的忠義,明知道他不會聽從自己的建議,又另外提出,注意保存自己的實力,謹防身邊小人作祟。白旺一向崇拜李岩,聽從了李岩的第二條建議,且由於自己直屬軍隊主力尚存的優勢,抑製了叛徒的野心,性命得以保存。李自成死後,他竟然還有兩萬多的部眾。
白旺一向心向李岩,聽聞宋獻策是李岩派來的代表,就很是心動。而且,李岩現在地位不一般,是擁有擁立之功的勳臣,在崇德朝廷中即使大學士也不敢小覷他。就很想投奔與他。另外,李岩的老部下田虎(與劫持弘光投降滿清的那個田虎不是同過一個人),擁眾一萬三,也與白旺一道,希望南下投奔李岩。
堵胤錫倒也是很有肚量的人,見到原本歸降自己的人另投他人並沒有生氣,“鎮南伯李將軍也是我大明中流砥柱,爾等作為李將軍老部下與老朋友,選擇投奔也屬正常,本人在此祝賀爾等步步高升。”
二人隨即率領部眾南下。可是,在長沙卻遭遇何騰蛟派出的王進才部的阻截。也幸好大家都是大順余脈,雖然有所衝突,卻沒有造成流血事件。
心急如焚的宋獻策只能先行返回向李岩請示對策。李岩因打算在1646年初有個大行動,暫時還是只能忍耐一下。
想到這裡,李岩對宋獻策說道,“宋先生,現在麻煩你與李岩一道,前去肇慶請旨。”
長沙湖廣總督府,何騰蛟坐在大堂上,神情是前所未有的歡愉,沒別的,只是聽聞白旺部與田虎部被王進才部阻止,不得進入湖南境內這個消息罷了。對眾幕僚說道,“想李岩那廝,不過大順余孽,
以擁立之功得以幸進,猶不知收斂,欲將其余大順余部接至廣東,壯大自己聲勢,老夫豈能讓他如願?”何騰蛟對李岩可是恨之入骨。當初,李岩以不到三千軍隊,橫穿整個湖廣,還斬殺了他屬下的參將董英,讓何騰蛟覺得自己丟了顏面,就很是不滿了。接著,朝廷竟然以加強湖廣北部防禦為名,分拆湖廣為湖南湖北,直接讓自己喪失了對湖北的控制權。分拆湖廣這個毒計不是黃道周與傅冠那樣的道德君子(其實在李岩心中就是腐儒,可與何騰蛟劃歸一路。)所能想到的。接著,聽完小道消息,是李岩的計謀,對李岩就更加憤恨了。不過,李岩地處嶺南,又距離中樞不遠,不是自己所能對付的,只能忍住一時之氣。 誰知道,李岩貪心不足,竟然妄想用大順軍余部擴大自己的聲勢, 這就給了何騰蛟報復的機會。因為,大順軍余部除了被自己招降的,其余的大多處於湖北,要想進入嶺南必須經由湖南,這不就是自己拿捏李岩的機會。
南明史專家顧誠曾經這樣評價何騰蛟,李岩覺得很中肯:何騰蛟被俘後堅貞不屈,保持了民族氣節,應當肯定。但縱觀他的一生卻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弘光時期他受製於左良玉,無所作為。隆武時期,他夥同湖北巡撫章曠排擠大順軍余部,收羅一批散兵遊勇充當嫡系,又無將將之能,造成劉承胤、曹志建、黃朝宣等割據跋扈的局面。隆武帝遇難他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反攻湖南勝利之際作為全軍統帥的他卻私心自用,唆使郝永忠偷襲反正來歸的陳友龍部,挑起明軍自相殘殺給清軍以喘息之機;又調走圍攻長沙的忠貞營,一手斷送了複湘援贛的戰略大局,卒至以身予敵。
由此可見何騰蛟的大局觀極差,且貪戀權勢,嫉賢妒能,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
邊上閃出他的親信之一傅上瑞。傅上瑞一向與何騰蛟站在同一立場,見何騰蛟精神很不錯,知道自然何騰蛟是覺得拿捏到李岩七寸的緣故,拍馬屁道,“李岩不過因為僥幸擁立今上方得幸進,一投機取巧之徒罷了,豈能如閣部一般,腳踏實地,經營湖廣,方能將湖廣經營成反清第一線。且閣部兵多將廣,聲勢日隆,來日複興大明第一功臣,非閣部莫屬。”
何騰蛟摸著胡須,面露得色,卻故作謙虛狀,“禧徵有些過了,大明複興,尚有時日,還需依賴諸君共同努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