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賢者之國》第三十九章 科舉掄材
  “要不是你這一席話點醒我這夢中人,我可就差點釀成了大錯。”朱一貴擊節而歎,對宋玉是讚歎不已,說完又環顧一下眾人,將視線停留在張繡身上,對他道,“你的見解雖然不錯,但隻適用於眼下,缺乏長遠考慮,不及宋玉遠矣。”

  張繡被說得臉一陣青一陣白,強顏歡笑道:“閣老所說極是,日後我定會思慮周全。”

  朱一貴卻擺了擺手,不肯輕易放過他:“我看也不必等到以後,眼下就有一個機會鍛煉你。宋玉能有這番見解,必然是他現有位置上受到了很多磨煉,這才有了這般長遠見識。我看你就和他把位置換一換,讓他來當侍郎,你就坐他的位置,當個處長。”

  張繡登時傻眼,不知該如何是好:“這,這......”

  “荒唐!”這時張玉成再也忍耐不住,他知道朱一貴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看似衝著張繡去的,其實就是想借機打他張某人的臉,當場發飆道,“名爵大事,豈可兒戲。”

  朱一貴不為所動,嘴角露出一縷笑容道:“怎麽個兒戲之法?我只是比照張尚書你給的名單來安排的。既然張繡被你提拔為員外郎,必然是有過人之處。宋玉依舊是原地不動,把原來主事的名頭改為現在處長的稱呼,也必然是其能力上有所欠缺。可我現在當場考察了一下兩人的才能,發現宋玉更甚張繡一籌。

  我私下揣度,張尚書一向享有伯樂的美名,必然不會做出這等嫉賢妒能的事。這肯定是宋玉所處的位置更能鍛煉人的能力,宋玉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才華,也是在坐上主事的位置上之後鍛煉出來的。

  為了不埋沒英才,讓張尚書落個不識賢才的名聲,我就想著把張繡調到宋玉原先的位置上,好好鍛煉他一番。至於宋玉,既然他如今才能勝過張繡一籌,那想必當個侍郎也綽綽有余。總不能張繡能當侍郎,才能更高一籌的宋玉反而不行了。”

  張玉成當場反駁道:“這根本不是一回事,豈能以偏蓋全。論人不能僅因為各自提了一次建議,就依據建議的好壞判定一個人的能力高下,斷定一個賢能與否。”

  朱一貴輕笑道:“那依尚書所言,該如何論人?”

  張玉成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振振有詞道:“當然是禮樂射禦書術,以‘六藝’綜合考察一個人。除此意外還得著重考察一個人的德行,若是無德之人,才華越高,危害越大。”

  說到這兒有意無意地看向宋玉,仿佛宋玉就是他嘴中的有才無德之人。

  朱一貴頻頻點頭,如同象棋好手順勢而為,給對手來了一記將軍抽車,認同道:“尚書所言在理,舉賢是該德才並舉。依我之見,我們就該從自身做起,給下面的人做個榜樣。不過也不能隻注重六藝德操,這些都只是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得以各自部門為重,考察各自的業務能力。”

  說到這兒,朱一貴忽然越過張玉成,對教育部尚書王叔文道:“王尚書,這如何認定一個人的六藝、德操以及業務水平,隻憑主官意見和判斷,也未免太過武斷。為保證公平公正,我看不如這樣,我們將其制度化,用考試的方法,以分數裁定一個人的六藝和業務水平的高低。六藝合格者,以總分數來斷高下。至於考察一個人的德操,可以其平日在工作中的風評,部門對其組織的考察,以及主要領導對其面試的互相參考。不知王尚書覺得意下如何?”

  王叔文仔細分析了一下朱一貴的話,

這才點頭道:“用考試、風評、考察、面試等一系列手段來選拔人才,是個好辦法。我大宋雖然是共和製,可選拔官員都是靠主官推薦,學得是西方的那一套,反而不如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科舉制度公平公正。現在你這套辦法,不失為科舉的變種,不僅可行,我覺得還要把這種選拔人才的辦法推薦給老師,在大宋的所有部門實行。”  朱一貴拱手對王叔文道:“既然王尚書覺得此法甚好,那就有勞王尚書拿出個具體章程來。我雖然出了這個主意,可您才是這方面的專家,還得有勞您出力定下具體考核流程。”

  王叔文也不推辭,一口答應道:“好說,此乃國之大事,我理該用盡全力。”

  朱一貴得到了王叔文的答覆,這才轉向宋玉,自我嘲解道:“宋主事,看來你這侍郎是沒法給你換了,得要經過考核才能給你新的任用,我這回算是食言,你可怨我?”

  宋玉欠身施禮道:“閣老大恩,能給宋玉一個公平的機會,宋玉感激不盡,豈會有怨言。”

  朱一貴點了點頭,宋玉的形象在他心中又高了一頭。

  問了一圈,朱一貴最後方才對張玉成道:“張尚書,現在的安排,你可還滿意否?”

  張玉成被人打落了門牙,只能心中暗恨,自個兒把門牙往肚裡咽,故作滿意地笑道:“此法甚好,甚得我意。”

  朱一貴露出勝利者的微笑,檢視著自己的戰果, 問在場兩部眾人道:“你們覺得我這辦法如何,可還滿意?”

  對商務部和教育部的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個辦法公平公正,少了很多暗箱操作,不必擔心頂頭上司任人唯親,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可對於那些既得利益者來說,這就是在動他們手上的蛋糕,鐵定是不願意的。可不願意又有什麽辦法,胳膊擰不過大腿,頂頭的幾位大佬都同意了,下面的同僚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他們都不會同意,只能默默地吞下苦果表示同意。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就好。”說著朱一貴對張、王兩位尚書道,“那我們先從自身來起,給大家做個榜樣。這六藝、業務能力的考試,我們也都要參加。至於德操評判,我們不好自說自話。我會請大統領,依照下屬們評判的方法,來對我們進行一下考核。”

  朱一貴此話一出,根本就沒有商量的余地。張、王兩位尚書大受震動,王叔文還好,畢竟他這些年苦讀的底子放在那兒,自問整個大宋能超過他的,五個手指頭數得數來。可張玉成可就慘了,他肚子裡有多少墨水他還能不知道。往日不過是仗著資歷,坐在以前的功勞簿上,這才有了今日的地位。要論六藝才華,他是拍馬也趕不上下屬中的新生代。畢竟這些下屬,可不是半路出家班料子,都是接受過正經私塾教育,熟讀經典的正兒八經的讀書人。

  至於說朱一貴自個兒,他壓根不擔心自己通不過考核。若是一個經過秘術開發過潛能的超能力者,還玩不轉一個小小的考試,不如去找根麻繩自己上吊得了,省得活著丟人現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